马皇后非常好奇地问了一句。
朱涛笑了笑,回答说:“娘,这是孩儿发明的蒸汽机,等会儿娘就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了。”
朱元璋夫妇被请到了旁边的座位上,朱涛直接指挥那些负责生火的师傅们:“一切准备就绪,现在可以点火了。”
锅炉底下大块的木柴添了进去,煤已经架好,风箱用力的鼓动起来。
炉火被烧得通红,满满一锅炉的水顿时沸腾起来,就在这时候,只听见砰砰砰的响声。
人们一看,只见那个连接处的活塞自己动弹了起来,带动了传动的轮轴,就见船舷两侧的桨叶开始随着轮轴的传动转了起来。
下面的船桨连续的滑动着水面,这艘大船缓缓的前进了起来,看到这一幕,岸上的人都愣住了,船里的人也惊得张大了嘴巴。
“涛儿,这船自己就能走?你是怎么做到的,这可真是太神奇了。”
虽然在朱涛那里看到了很多的发明,也多次被这小子给震惊过,可是这一次确实有一次刷新了朱元璋的视野。
朱涛非常优雅的看着旁边的小炉子上烹着的茶。
只见水烧得沸腾的时候,水蒸气顶动着茶壶盖发出噗噗噗的响动,从里面不断喷出水蒸气。
“其实水烧热了也可以产生动力,这样的大锅炉有好几个进风口,产生的动力是相当可观的,足以能够推动活塞,带动外面的桨叶自动划船,这就叫自行船。”
朱元璋看了一会儿,忽然想到。
“你说我们大明水师的海鳅船,如果安上这种蒸汽机,是不是可以省下许多划船的人力?省出的空间则可以安置一些大型的攻击防御武器,或者多安置一些精兵强将。”
自己这个老爹,可真是个最为合格的保皇党,你说好好的做个行商多好,总是关心什么国家大事。
而且最近的一段时间,也是奇怪的很,这老头不管想什么都能想到军事上,朱涛也是无语了。
“爹,你看他这个速度,比龟速快多少?你确定要用它冲锋打仗吗,这不是等着人家上来收玉米吗!”
朱元璋也哑然失笑。
“想当年和陈友谅打的时候,如果开这种船去,咱只怕早成了俘虏了,不过,这也是的确很神奇的。”
谁知道朱涛却一头雾水:“爹,你早年跟皇上打过陈友谅?”
朱元璋愣了一下,才发现自己顺嘴秃噜了,幸好这个傻儿子没有怀疑:“是呀,那时候爹还是一艘小快艇的艇长呢,很多年了,真是光阴如梭,不过那一次后我也就退伍经商了。”
这个谎圆了过去,朱元璋又问了一句:“你这个船的速度能不能再提升一些?”
朱涛点了点头,很是坚定的回答说。
“这只不过是第一代的实验品,想要提速,就必须在设计方面更加改进,甚至到时候我们可以不用蒸汽,而直接用石油燃料推进。”
“石油,那是什么?”
“就是我嘱托太平堂哥给我捎回来的延川石液,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京?那延川石液就是最好的动力。”
“哦,快了,涛儿,对了,爹忽然想起来一个题外话,你说我们大明的京都现在应天府真的好吗?是不是迁都到西安会更好?”
朱涛也是一个键政者,这时候来了兴致。
“应天府太过安逸了,呆久了人会怠政,西安由于最近的水土流失,树木覆盖率低,土地沙化的原因,经常干旱,也不适合建都了,就算在鼎盛的唐朝时期,唐高宗也曾经迁都洛阳避旱。所以最理想的地方应该是前元大都,也就是燕地,在那里可以远控关外,东控海江,又可以顺着运河监控南路,是个最理想的建都所在。”
朱元璋正在沉思,忽听朱涛又作死的说一句。
“只不过这是当今皇帝恐怕没时候干了,必须是朱棣造……造……”
刚说到这里,忽然看到四堂哥瞪了他一眼,于是赶紧改口:“必须是等朱棣造好基础以后,再等后世君主再来完善。”
听到朱涛这么说,朱元璋的眉宇之间又有一些忧虑。
“涛儿,其实燕京虽然很好,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北边离着蒙古太近,西边又离这瓦剌蒙古太近,一旦居庸关或者八达岭被破防,那天子可就直接成俘虏了。”
朱涛说:“其实这正可以提高皇帝的忧患意识,让皇帝始终绷着一根弦,不敢怠政。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人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这个道理。”
朱元璋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站了起来。
“屁话,什么叫天子守国门?”
“那是说眼睛离着北面的游牧部落近,正好处于国门边上,这是赞美皇帝的话。”
朱元璋哼了一声。
“放屁!一个有作为的皇帝,需要做一个守门官吗?他是需要不断开拓,不断进取,每一次征伐,都把原来的国门变成现在的腹地,你现在看的燕京好像是我大明的北国门,将来北伐之后,他只会是我大明的腹地,大明要想有出息,千万别抱着守江山的目的,否则,原本的腹地,也会因为后续君主的无能逐渐丢失,而变成国门的。
朱涛这时候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毕竟这些不是他能左右的,不过,这番话对他还是震撼颇多的,于是就笑了笑是。
“爹,我是个愤青,您就是个愤中,我以前就说过,国家大事自然有那些大人物们操心,我们父子俩争什么?开开心心的赚钱好了。”
朱元璋看了看他,问道:“怎么,涛儿你又有赚钱的点子了是不?”
朱涛笑了笑。
“现在大明银行已经建立起来了,凭借着各地的驿站,也可以做一些业务了,孩儿想做一些汇票生意。”
“汇票生意?”
“假如我在海南赚的钱,一路舟车劳顿,运到应天肯定费人费力,路上也不安全,假如我在海南设立一个兑换点,把银子兑换成银票,然后拿到应天府的兑换点里,再兑换成现银,从中间收一些利息,您说会不会赚钱?”
朱元璋睁大了眼睛。
“这倒是个好办法,不过这个生意不能由我们做,必须交给大明银行办理,朝廷不会让设计银票的事交给私人。”
朱涛摇了摇头,忽然无比的后悔自己嘴贱,为什么要建议朝廷设立大明银行,现在朝廷的钱都由银行调拨。
那些朝臣们的土地买卖生意交易,不通过银行无法转账,贪污的也少了,只不过自己的生财之道也因此而被剪断了。
唉,这就算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呀。
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送来了今天的一份邸报,现在朱家庄是名义上的富国公府,有接收邸报的权力,朱元璋看到了一个最惹眼的消息。
“西北大旱,粮食短缺,急需能员干吏前去赈灾,而且,粮价每天飙升不下。”
朱元璋带着三个首辅来到了朱涛的书房,这回他是有目的的,一来是借着和朱涛闲谈的时候,看看能不能再在他这里挖到宝。
二来他也知道,自从朱标去了陕西那边,随身都带着一个电报机,随时有一些新的消息发到朱涛这里,以便给沈婉儿的大明晚报供稿。
其实他也想借这个便利了解陕西那边的实际情况,这个电报简直太给力了,比现在的六百里加急文书还要快。
就在这时,滴滴嘟嘟的声音传了过来,朱涛一脸严肃的记录着电报稿,旁边的译电员根据朱涛提供的《八音字义》,翻译电报的内容。
等朱元璋拿到了电报的初稿,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原来这是陕西布政使让朱标帮忙给朝廷送的奏表。
奏报说:现在陕西北部大灾,灾民无数,老百姓缺粮,民不聊生,藩库的粮食曾经赈济过冬天的雪灾后,所剩无几,还请朝廷另想策略。
三位首辅看了看朱元璋,那眼神的意思很明显,我们是不是该马上回内阁,召开内阁会议处理这件事?
朱元璋摆了摆手,说道:“朝廷肯定还要等正式的奏报送到,才能做决断,涛儿,你看这事该如何处理?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爹一定替你带到朝廷。”
这一年灾难频发,已经叫大明捉襟见肘。
虽然有灾的只是西北一省,但牵连的地区甚广,而外省的粮食一时还难以调入,更何况涉及到一些奸商囤积居奇,官绅勾结的事。
听到自己老爹问出的这些问题,朱涛也格外的头疼。
虽说是秋天就开始推广土豆,但这东西想要见到成效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
远处的鱼米之乡虽然有粮,但运到灾情爆发的地方,粮价不知道涨了几十倍,这些事都不能不防。
听到朱涛的分析,朱元璋皱了皱眉:“朝廷下令官商平价卖粮不行吗?”
朱涛摇了摇头。
“就算朝廷可以给那些商户补差价,叫他们平价放粮,商人唯利是图的本质,会不会两头吃呢?一头吃着朝廷的补贴,另一头又高价卖粮,一旦你平价的命令发布下去,人家又以库存见底为由推脱,到时候你该怎么办?”
朱元璋恶狠狠的一拍桌子。
“谁敢这么办,老子剥了他的皮!”
吓得朱涛赶紧站了起来,安慰自己的老爹说。
“爹,咱这么激动有什么用?您只不过是一个虚爵的富国公,按照朝廷的制度。一旦成了国公,就不能参与朝廷的事,只能领俸禄养老,你这么干政,恐怕会被文武百官群起而攻。”
朱元璋这才想到自己现在不是庙堂上的皇帝,缓了缓口气这才说。
“其实爹这个富国公,主要还是管理国计民生的,西北有了灾荒,也在我管理范围之内,虽然不能代表朝廷下旨,但也可以向各省的布政使提一些救灾建议的,先叫陕西稳定局势,然后再等朝廷的圣旨开仓放粮。”
朱涛这才松了一口气:“其实这件事儿不动官仓的粮食,只利用民间经济的办法也能解决。”
“你先说一下。”
“朝廷先调拨一部分贸易所带来的银两,接送到西安,然后叫陕西布政使宣布,陕西经历高价收粮,粮价可以达到平价的五倍,先收上两天,来者不拒,叫他们把消息放出去。”
朱元璋的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
“咱们收粮是平价的五倍,那么卖出去的时候会不会达到六倍甚至十倍?会不会激起民变?”
“这两只能由官商来收,收上来的粮食,以平价卖给百姓,对于那些三餐无继的贫苦百姓,可以优先赈济。”
朱元璋摇了摇头:“朝廷的赈灾银两是有数的,这样收下去恐怕维持不了五天,就要崩溃。”
朱涛摇了摇头。
“爹,你有没有想过,高价收粮,消息会不胫而走,这就是一个商机,总有那么一些嗅觉灵敏的商人,会不远万里的把运粮车源源不断的运到西北。”
“是不是到达的多了以后就限制运粮车的数量?毕竟朝廷藩库里没有那些银子。”
朱涛摇了摇头。
“叫陕西打开路面,来者不拒,越多越好,开始的时候萝卜快了不洗泥,我们什么粮食都要,但来的多了,是不是就从质量上下手?这样有了选择权。”
三位首辅虽然经邦济世之才很多,但精于经商的很少,都像鸭子听雷一样,听着朱涛侃侃而谈。
“到时候,路远的也源源不断地运来,但咱们这块需求总是有数的吧。等市场饱和了的时候,他们运来的粮食又不可能拉回去,那样赔的会更多,这样他们为了尽快脱手,就不得不平价销售。”
“到那时,不用官方干预,用不了十天粮价就会降下来,这时候朝廷没费一点银子,就让粮食源源不断的免费运到了陕西,朝廷又不会花一点点补贴,就会叫粮价一点一点的降,到了平价水平甚至还低一些。”
“而朝廷损失的不过是头三天高价收粮的银子,但得到的却是西安的粮价平稳,百姓安然度过荒年的利好,这是不是很好?”
“妙啊!”
在旁边旁听的三位首辅顿时叫绝,朱元璋也一拍桌子。
“涛儿,马上把这个命令发布给陕西布政使,叫他按照这个办法去做。”
朱涛却一脸愁容。
“爹,你是有什么立场做这个决断?就不怕会被朝廷砍头吗?就算您这个富国公有建议权,也没有决策权啊。”
朱元璋愣了一下。
“那好吧,你就用电报告诉你的太平堂哥,叫他给布政使提一些建议吧,至于朝廷方面,爹会去斡旋,争取叫你的建议立竿见影。”
由于得到了赈灾的方法,朱元璋和三位首辅马不停蹄的赶回了皇宫,于是他又召开内阁会议,讯问百官知不知道陕西闹灾的事。
这时候户部侍郎张瀚文站了出来。
“皇上,现在四海升平,天下晏然,绝不允许一干刁民妖言惑众,请皇上下旨,将那些谎报灾情煽动民变的家伙斩首示众,绝不能姑息!”
朱元璋却回答说:“要是都如你说,朝廷要你这个户部侍郎有什么用,今天事出有因,咱不重罚你,暂时免去你户部侍郎官职,改任国子监司业,你到国子监好好读几本书再来说话吧!”
由于朝廷采取了朱涛的建议,西北的粮价逐渐控制了下来,而朱标则因为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也要与近期回朝了。
这些天朱元璋没有过来,朱涛正好抽空研究磁电转化的实验。
只可惜,他这里的铜丝和铁丝做工都相当的粗糙,做的那些实验数据并不精密,还无法生产那种用于实际生产的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