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又不能多问,因为如果真的问起这块玉佩到底是什么底细,便显得此玉佩有些来路不正了。
毕竟这玉佩是自己拿出来的,总不能连其主人的身份都不清楚吧。
事情总算是办好了,老唐回道了朱家庄,见到朱涛,把事儿原原本本的一说。
朱涛却有些犹疑,他想用这块玉佩打通关系,使用兵部的军报驿站,本来是想着方便一些,能够使这个包裹尽快的到达海防衙门。
但是兵部的人见到玉佩就要下跪行礼,这可真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了。
朱涛看着老唐,问出了一个问题。
“老唐,你说我娘家里到底是干什么的?怎么这么厉害。”
老唐也无法解释,但是他觉得,至少这位夫人的出身实在是不一般,于是便猜测说。
“少爷据我猜测,恐怕夫人家中至少是位列公侯,甚至是不低于魏国公徐公爷这样的地位。”
朱涛也是这样猜测,但是他心里清楚,不管是哪位公侯,哪怕是像徐达,身为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到兵部办事儿,对方也只该行礼而已,不必跪拜。
恐怕自己这位娘亲,身份远远在徐达之上,又是什么人呢,莫非是大明皇室中的某位公主或郡主?
这个还是以后慢慢的再了解吧,现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胡大能够尽快收到自己画的鸳鸯阵图,尽快驱逐倭寇。
由于使用了兵部的八百里加急,胡惟庸很快就收到了朱涛寄来的鸳鸯阵图和详细解说。
他很快就招募了三千名新兵进行训练,并且按照鸳鸯阵法的模式,打造武器编练新军。
这些倭寇们也提前知道了消息,听说海防衙门的防御史招募了三千士兵进行训练,根本就没有太当回事儿。
要知道,这些倭寇不仅拥有强大的舰队和火力,而且平常也都是从小就以刀术见长的武士浪人。
而且,他们在人数上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海防衙门原来只有两个百户所的兵力,现在又加上新招募的士兵,也不过三千二百人而已。
而倭寇这一次几乎是倾巢而来,他们的总人数有上万人,以三比一的人数优势,再加上自己武力优势和武器优势,这场战斗,几乎是不用想就知道结果了。
现实却很快就打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洪武十四年八月,倭寇大举进犯大明沿海地区,叫嚣灭掉海防衙门。
但胡惟庸却一点都没有慌,最近他已经打造了大量的三眼神铳了,只要是在海上作战,就可以大发神威。
而只要是这些倭寇们敢登陆,那么等待他们就是鸳鸯阵法了,果然,上万人的倭寇在登陆后,遇到了已经等了他们很久的海防新军。
仅仅一个时辰的功夫,倭寇的损失就已经超过了两千多人,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况继续打下去的话,只需要半天多的功夫,基本上就能全军覆没了。
倭寇头目犬养十五郎马上就明白了现在的态势有些不利,他当机立断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不过,胡惟庸却用现实告诉他们,这海是大明的海,不是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当遭遇了鸳鸯阵的打击之后,倭寇剩余的不足八千人开始撤退,回去的路上,却踩响了地雷阵,又损失七百人。
剩下的摆脱雷区之后,又被两个百户所的火铳兵埋伏,一通乱打,狼狈逃窜。
海防衙门一战成名,防御使胡隐威名赫赫,这三千名新军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胡家军。
半个月以后,兵部接到了胡惟庸从海防衙门送来的报捷文书,内阁也同时接到了奏折。
胡惟庸在奏折里说。
“洪武十四年八月,臣督率所部两个百户所及三千新军,于沿海台州大破倭寇,阵斩三千余人,此战上赖陛下调度,下赖将士用命,经此一战,可保沿海半年无虞,海防衙门防御史臣胡隐谨奏。”
接到这份奏折之后,内阁也是非常的高兴,三位阁臣弹冠相庆。
开放海禁之后,最怕的就是倭寇闹事,这位姓胡的防御史竟然能够自行招募新军击破万余倭寇,杀敌三千人,实在是大才堪用。
高兴之余,三位阁员写了一份联名奏折,保举这位防御使出任浙江布政副使,领台州之知州,同时兼任防御史。
看完奏折之后,朱元璋也是非常高兴,看来胡惟庸果然是个宰相之才,放到哪里都足堪大用。
但是却不能把他再次升官,不然恐怕就会让他再一次接触到更高层的官员,同时暴露身份。
当时让胡惟庸从丞相的位置上下来,去做一个酒楼掌柜的时候,朱元璋是明发上谕告知天下,说这位丞相已经病死。
这时候如果再让人认出胡惟庸来,那就是皇帝自己出尔反尔,绝对是贻笑于天下的。
所以他对三位阁臣的话不置可否,暂时没有处理,就先让他们回去了。
这时,内行厂的新任提督霍魁前来奏报说。
“陛下,根据内行厂人员在外面的缇骑报告,海防衙门防御使胡隐招募三千新兵,以鸳鸯阵法进行训练,并且战力强悍,大破倭寇,被当地百姓称之为胡家军!”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
“胡惟庸果然是个能臣,但是他现在又开始培植亲信家兵了,看样子咱也是救不了他了。”
刚刚说完这句话,通政司的一名官员就把一封请功奏折送了上来。
这奏折同样出自胡惟庸之手,在这里面他向朝廷要了许多东西,比如房屋田地和美女之类。
不过他同时也提出,把这三千名新兵的指挥权交出来,让朝廷派遣将领前来执掌。
朱元璋仔细看完这封文书,这胡惟庸简直是有点狮子大开口,在请功奏折上要的东西,都快赶上一个侯爵的年俸了。
不过,朱元璋却笑了,知道这是胡惟庸在学王翦和郭子仪,只要富贵不要权力,以这样的方式让皇帝放心。
对此,朱元璋自然也乐得接受,他让内阁做出了票拟,司礼监批红,满足了胡惟庸这次看似无礼的要求。
至于派遣一名将领到胡惟庸的海防衙门执掌这三千新军的事情,这倒是有些为难,这个人要有能力,还得最好是亲贵子弟,更要绝对忠诚才行。
想来想去,朱元璋觉得派徐增寿去历练一下,倒是也算很合适。
他便封徐增寿为海防衙门防御副使,从四品,职责就是协助胡隐做事,同时负责三千名新军的日常训练和管理。
这个安排也合适,因为徐达是为数不多的知道胡惟庸没死的老兄弟之一,现在把这个秘密告诉徐增寿,也算不得什么大波澜。
处理完了这些事情之后,朱元璋再次的来到了朱家庄,他已经把朱涛这里真的当成了自己的家。
等到又是一番大块朵颐之后,朱元璋一边吃着朱涛新烤制的曲奇饼干,一边笑着说。
“涛儿,你爹现在也是富国公了,时不时的也能去宫里坐坐,御膳房的小点心也吃了不知道多少,比起你做的饼干和爆米花,也真是黯然失色了。”
朱涛却一点也不谦虚,也笑着回答说。
“御膳房做的都是温火膳,自然吃不香,至于说那些小点心,不知道那些厨子用的什么偷工减料的方式糊弄皇帝呢,爹,以后您想打牙祭了,就回孩儿这来,每次都让您有不同的口福。”
朱元璋对朱涛的孝心夸赞了一番之后,也就进入了正题,他问道:“涛儿,咱上次说的那个事,进展的怎么样了,就是柏油路的铺设问题,南直隶的主要管道,至少应该先期完成铺设对吧,别的就可以先放一放了。”
其实这件事朱涛还是真的上心了,而且朝廷也派出了很多施工队听从自己的指挥,自己只需要管饭,不需要发工钱。
延川石液也源源不断的运到了朱家庄,几乎每次运来的都是几吨甚至是十几吨的。
所以,要说提炼沥青,那也不是什么难事了,这件事,朱涛基本上只需要规划路线和画图纸就行,具体的执行有老唐在那里操心。
听到朱元璋这么问,老唐走过来回答说。
“老爷,修路的事情进展的非常快,已经有四条主干道全都铺设完毕了,而且我亲自带人去验收过了,都已经完全没问题,就算是载重几千斤的马车也不会对路造成损害。”
还没等朱元璋夸奖,老唐又继续说。
“按照这样的施工速度,截止到今年年底之前,还能修成五条主路,而且我会都去完成安全验收,对了,等到这些柏油路都修好之后,自行车就可以大范围的在应天府全境推广了,这样,百姓的出行就会简单便利的多了。”
听完老唐的话,朱元璋简直大喜,看来修路不只是修路,还是一个连环的好事情,他自然心中高兴万分的,马上就对老唐说。
“老唐,你真是个好样的,看样子,你是跟着涛儿历练出来了,咱准备到吏部去给你说一声,给你弄个五品衔,到下面当个知府还是没问题的。”
没想到,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却被老唐给直接拒绝了。
“老爷,我能跟随少爷就已经知足了,多大的官都不如少爷这份情谊重要,我就愿意留在庄上当个管家,不适合做官。”
朱元璋想了想,有些无奈的问道。
“我这话已经说出口了,总不能再收回来吧,老唐你说,你想要什么,我尽最大可能满足你要求。”
这时候,朱涛却抢过来话题说。
“老爹,这还用问,当然是要钱了,你给朝廷说一声,给点奖金就好了,什么官不官的,都没有钱实惠。”
徐增寿在训练出一个百户所的自行车部队之后,让他们马上分别担任教官,同时继续训练其他的百户所。
截止到朱棣出兵北伐之前,自行车部队已经训练出五个百户所的兵力,可以参与作战。
这些部队训练好了,当然要有自行车作为参战的必备装备。
朱涛让老唐带着工匠们日夜赶工,把这些自行车全部生产出来,并且通过安全检验。
为了让自行车部队能够在夜里也能正常执行任务,新生产的这批自行车全都加了探照灯。
这些探照灯是用太阳能作为电储能的,所以白天是一个自然充电的过程,晚上打开开关就正常能用。
在北方战场上,朱棣也有挠头的时候,前方大雨泥泞,马蹄南已经过,步兵更是很难从这样的滑坡上行走。
北元那些士兵们见到这样的天气,全都欢声震天,以为明军不可能再次冲杀过来了。
可是当他们正在暗自庆幸的时候,一支小部队从天而降,把这些处在侥幸中的援兵全都收拾了个一溜够。
这些人骑着自行车可以在任何地形和地貌中自由的穿梭,而且速度极快。
问题是这些元兵们根本没见过自行车是个什么东西,他们看到明军骑着这个过来,先是吓破了胆子。
再加上因为天气的原因,他们一直以来都心存侥幸,根本就说不上有任何的战斗意志。
所以先锋部队直接斩获颇丰,杀死了一名援军丞相,俘虏一名太师,普通士兵斩获无算。
当自行车部队回道明军大营的时候,朱棣给了最高礼节,不仅亲自出来迎接,并且下令每人都赏给白银三十两,立功一次。
雨过天晴之后,朱棣还亲自写了一封文书给朝廷,给这些自行车部队的勇士们请功。
朱元璋收到这份奏章之后,心情自然大好在他的心中北伐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开放海禁也是如此。
现在胡惟庸能在海上大破倭寇,而燕王朱棣层层推进又非常顺利,这都是好消息。
说明大明王朝无论是海域巩固还是边境扩充,以及消除北元势力,全部都异常的顺利,大明江山将会铁桶永固。
心情大好之下,朱元璋召见了三位阁臣,和她们一起商量接下来该干点什么。
三位内阁成员来到内阁,朱元璋早在这里等候多时,他们三人先是给皇帝见礼。
看到朱元璋脸上表情非常高兴,他们心情则是也非常轻松,毕竟皇帝高兴,大臣们才能高兴。
看到三位姗姗来迟的阁员,朱元璋一点也没有生气,反而先是开口说道。
“三位爱卿,咱刚才接到朱棣的奏书说是,大雨滂沱之际,自行车部队竟然也能斩将立功,扬我大明军威,而前者胡隐又在海上击破倭寇,咱看大明的兴盛从此有望了。”
这时候刘伯温神情忽然有些变化,虽然他知道在皇帝心情大好的时候,自己不该添堵,可是作为内阁成员也不能只是报喜不报忧,这也不是一个相臣的本分。
刘伯温拿出这份奏折,递给朱元璋,轻声说道。
“陛下,臣本不该让您扫兴,可是我刚刚从户部来,梁清标又跟臣诉了一顿苦,说除了一百万两压库银之外,户部已经没有什么结余了。”
此时朱元璋的心情正在最兴奋的时候,他已经想到,要修建多少新的工程,并且还要开仓放粮,减低赋税这些利国利民的事情。
但是这些事无一例外的都要花钱,而且要花很多的钱。
可是刘伯温作为内阁的成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并不是在泼朝廷的冷水,而是他必须从这个方面考虑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谓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更何况是一个国家一个皇帝呢。
朱元璋想了想,问刘伯温说:“既然这个问题是你提出来的,咱倒想问问你有什么良策?民间传说你刘伯温可是小诸葛亮,总得有个主意告诉咱吧。”
如果说没有之前那些精力,刘伯温可能还会畅所欲言谏言献策,可是现在,他早已经习惯了一个固定的回答模式。
“陛下,臣还是觉得,这个事儿您最好还是去问问少东家怎么想,他一定会有好办法告诉您的,至少比臣要高明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