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脑子不蠢的人,都应该知道要放手让前线的将领们指挥了。
等到大部队走到青海湖以后,几乎所有人都为青海湖的美景感到赞叹,天水一线,平静的湖面宛若一面巨大的镜子。
远处是青绿的草原,上面还有不知名的野花,这样的景色是在中原难以见到的,而且还能看到远处的雪山。
这对出身中原的文武大臣们来说,都算是个很新鲜的体验了。
草原上固然也有这样的大湖和草原,只是没有青海湖来的这么震撼罢了,更比说这里还有雪山了。
从青藏高原上下来以后,本来按照李湛的原计划,应该是要再走大草原,直到辽东以及三韩故地的。
只是单单这一段路程,就让队伍中很多人都受不了了,李湛也只能选择先回到长安稍作休整,再出发到洛阳,走荆襄一线,沿着运河和长江,逛一逛整个南方。
之后的这段路程算的上是乏善可陈了,如今的江南实在没什么看的,既没有后世的园林建筑,也没有后世那么多文物景点。
说到底,现在的江南开发力度压根不够,就更没有什么出色的人文景观了。
这么一路走,一路逛,总算是在这一年临近腊月的时候来到了交趾,或者说大唐的交州。
一开始的时候,李湛也曾担心过,坐海船出行会不会耽误时间,海上风浪不小,还有那么多礁石,就算是沿着海岸线,也不一定能跑多快。
可让李湛没有想到的是,从江南到交州的路程出乎意料的快,只用了半个多月,要不是在江南耽误的时间长了,可能冬月就到了交州了。
这也是因为李湛虽然一直在鼓励海运和造船业的发展,可他到底没有亲自坐过船,也不清楚现在航运具体到底发展成什么样了。
在李湛的印象里,大唐的海运也没有那么便捷,只是运输的量太大了,这一个优势就足够了。
可是李湛忘了一点,他召唤出来的技术人员也是经历过后世西方发起的大航海的,他们对大海的热情可一点都不比李湛弱。
这些人正是现在大唐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有他们在一边关注,大唐的航海业发展,想慢下来都难。
更不用说,三韩故地和出云国被大唐征服以后,在东北方向发展起来了捕鲸业,这是需要海运的;三韩故地和出云国上的金银矿产被发现、开采,也是需要船只把这些矿石送回大唐的。
这上面的哪一样能离得开航海业的发展?
就是南方,因为岭南甘蔗业的发展,到了交割甘蔗的时候,也需要海船把大量的甘蔗送到江南一带。
走内河的珠江和灵渠都太慢了,运输的量也比较小,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些商人们自然就会寻找更为低廉的运输方式。
而大唐日新月异的航海业,就被他们相中了,为此这些人也是下了血本,投资了不少钱在里面,可以说现在大唐的航海业发展,有他们的一份功劳的。
李湛这次来到交州,也是颇为惊讶的,他知道大唐已经重新收回交州有段时间了,可他也不清楚现在交州的发展有这么好。
李湛现在在的地方是后世的河内,这里本来就是红河冲积平原所在的地方,地势平坦,要不然也不会被后世的交趾政权选为首都。
可在大唐这个时节,它本来不应该发展的这么好的,更别说这里也能看到大大小小的船只再往中原运东西。
很是吃了一惊的李湛带着张居正等人,喊来了交州本地的官员询问情况,这才明白这些船只是怎么回事。
河内所在的红河三角洲农业发达,一年三熟很是适合种水稻,再有了李湛提供的高产作物以后,更是产量暴涨。
几乎每年都吃不完,而相邻的岭南道因为大肆种植甘蔗,反而是粮食比较少,所有经常从交州购买粮食,从这里运输也比从江南买粮食更为方便、便宜。
交州刺史一边说着,一边悄悄看李湛的脸色,心里很是担忧,生怕李湛为此惩治他,本来被安排到交州当官就已经够悲剧了,要是再被贬谪,谁知道会被贬到什么地方了?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李湛并没有对他这样的行为斥责,只是简单的和他又说了几句就把他打发走了。
等到交州刺史这一颗心落地后慢慢退出李湛所在的屋子后,李湛转头问一边的张居正和王阳明。
“你们怎么看这事?”
张居正也是有几分意外的,本来他以为以交州这块的发展,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就有如此繁盛的商业。
可现实却打了他的脸,交州和岭南的商贸远比他们来之前想象中的繁荣,甚至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明朝中期江南的那种程度了。
当然,仅限于河内和珠江口这里,但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
张居正确实有些佩服商人们的行动力,缓缓说道。
“他们的发展很是惊人啊,远超臣的想像。”
“只是这固然是陛下一直希望看到的,可商人们发展的太快了,陛下是不是应该也对他们加一点限制?”
正是因为见证了岭南和交州商贸发展之迅速,张居正对商人的警惕之心更重了。
他不是不知道李湛希望商业继续发展,对商人也抱有一定的期许,只是在他看来,商人实在不是一种很稳定的群体。
说他们见利忘义那都是轻的了,只站在历史的下游来看,哪朝那代都不缺专门做走私生意的人,特别是对草原上的游牧部族们。
换到现在的大唐,对草原确实不用特别警惕了,可是若是真的有一天商人的势力越发兴盛,张居正可不觉得这些人不会对朝堂没有一点影响。
单从后世的经验来说,在张居正活着的时候,晋商就已经初步成型了,他们在朝堂上的代表就是张四维。
甚至一开始大明九边粮食换盐引的政策被废,背后也不是没有商人推波助澜。
只是大明的商人一般都是和士人结合,算得上是一体两面,没有哪个家庭是单纯经商的。
放到现在的大唐,这样的情况其实更为严重,能够经商并且在商场上做的风生水起的,只有那些世族出身的人。
这对大唐的政权稳固并不是一件好事,一旦再让这些世族们掌握了财政,他们手里又有笔杆子,朝堂之上又有强援。
就算是真的有寒门子弟出头,又能如何?更不用说他们会对皇权造成的危害了。
王阳明也是颇为迟疑的说道。
“陛下,臣明白您是想让商人来推动社会的变革,只是这一步变革之路并不好走,说不定……”
李湛当然清楚王阳明的言外之意,历史已经告诉过李湛了,一旦真的资产阶级兴起,那作为封建主义的头子,李唐皇室必然是讨不了好的。
若是那时候李唐皇室依旧存在,下场只怕会相当的凄惨。
中原自古以来的经验会告诉所有的皇帝们,手里没有军权,而且还没有财政大权在手会是个什么下场,李湛也不认为后世的那些皇帝们会保持克制。
只是相较于让中原依旧在封建社会徘徊上千年,李湛更倾向于献祭一波大的,让中原早日自主开起资本主义的花。
虽然资本主义更是赤裸裸的吃人,可终究更能带动社会的发展,相较于中原长盛不衰这样的大业,可能一时间中原百姓遭难,也是值得的。
李湛摇了摇头说道。
“就算有危害,危害李唐皇室已经算是好的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反正朕是管不了那么多了。总比依照原来的路子发展,说不定又被西方那群人抢先强。”
知道后世中原经历的张居正和王阳明瞬间默然了,想想后世历史上中原的苦难遭遇,他们也实在说不出来劝李湛不要接着发展工商业,努力让大唐出现资产阶级这样的话来。
放下这件事后,李湛好生在交州转了转,这一晃就是一个多月,东南亚这里的情况还真是让李湛有些新鲜。
虽说这时候没什么好看的美景,只是单纯的山林,可也比呆在长安的时候舒服的多。
可惜,很快就到春天了,为了一行人的安全,李湛还是要出发去岭南一趟,而后赶紧转回黄河流域。
要不然待一个夏天,因为不适应气候可不知道会伤亡多少人。
……
茫茫南海之上,一支庞大的舰队直冲岭南而去。
历史上的时候,一直要到明朝的时候,郑和下西洋中原才会有如此巨大规模的舰队在南海横冲直撞,可这一世,时间大大提前了。
李湛这次出行的船只数量虽然没有郑和的船队多,可人数算是相差无几。
这也和现在大唐的造船技术已经超过明朝那时候有一定的关系,有近现代的那些船只制造技术,如今大唐的海船制造,至少有西方18世纪的水平。
另外一点,李湛这次出行又不用和外国做交易,携带的物产就少了很多,而且旅途相对短暂,补给也带的比较少。
李湛现在兴致勃勃的坐在旗舰上,用潜望镜在那四处看海面的情况。
这样的体验,就是加上前世李湛也没有经历过,自然会有些好奇,虽然潜望镜的原理李湛也懂一点,可真正上手实际的器物,这也是第一次呢。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李湛是有心到甲板上看看的,可却被身边的水军将领给拦住了。
如今大唐的海船航行速度确实相当不错,可因为甲板上的桅杆多而且高,甲板上摇摇晃晃的,那体验可一点都不好。
为了避免李湛到甲板上了出丑,贴心的水师将领自然要拦住他,力陈子啊甲板上看风景的不安全。
李湛也是从善如流,他也清楚,要是真的在海上出什么意外,别管他身上是不是有吕布的勇力,该跪就要跪。
就是单单在船舱里,李湛也能感受到船只一直在摇晃,那感觉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也不知道一直在船上呆着的水手们是怎么受的了的。
眼看李湛没几天就对潜望镜失了兴致,水军将领连忙小心的凑到他身边说道。
“陛下还请暂做忍耐,最多两天,咱们就能看到番禺的土地了。”
李湛一愣,心里盘算了一下时间,颇为意外的问道。
“有这么快吗?朕以为还要一点时间呢。”
水师的将领点了点头,很是肯定的说道。
“这次航行走的已经算比较慢了,本来这时候从交州返回番禺就是逆风,要是这时候从番禺到交州,只会更快。”
李湛直呼好家伙,这相比于他一开始从运河和陆上交通前往交州,何止快了一星半点,也无怪乎交州迅速通过海运和岭南的番禺勾搭上了。
相比于看似挨得很近的黔中道,还是岭南道到它那的距离更近啊。
确实没有被水师的将领说错,第二天的时候,李湛一行人就到了番禺,岭南冯家的人早早在码头等着了。
李湛下去以后很是亲切的接见了岭南冯家之人,顺便还招呼来了岭南獠族的各个首领,这些人跟着冯家大搞甘蔗种植,这些年也是挣得盆满钵满,衣服全都是一层一层的丝绸。
按道理说,他们就是穿汉服也应该穿的比较郑重,可他们偏不。
买了很多衣服,在身上五颜六色的,叠了一层又一层,看着相当有暴发户的气息。
李湛也不以为意,到底是些蛮夷,不通中国之礼也是正常的,不过李湛也相信这只是暂时的,随着这些人和中原的交流越来越多,他们终究是要被大唐同化,大家一起穿汉服,说汉话,多好的事。
在番禺稍稍逗留了一段,只是看了看番禺城,李湛也就走了,行程还紧着呢,而且现在的番禺也就是一个小破县城,没啥好看的。
就这水平,连西北的敦煌等城市都比不过,完全没有后世两广一带的富庶。
这船再一走,就来到了闽中一带,这里的泉州也是近些年刚刚兴起的港口,看上去规模却也已经不小了。
这也是因为海运的发展,而且从番禺到扬州一带路途还是长了点,中间自然是需要歇脚的地方,而这就选到了泉州。
等到李湛下了船,看到泉州一带的发展情况,心里还是颇为欣喜的,百姓过得小日子都不错啊。
而直到李湛和当地人交流之后,李湛就更为意外了。
闽中一带现在也在大量的种植甘蔗,而且还有相当发达的水稻种植业,包括茶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这实在让李湛相当意外啊。
闽中也能种植甘蔗吗?后世的时候闽中一带不是以茶业出名的吗?
闽中的红茶还是有口皆碑的,怎么就发展起了甘蔗种植业?而且当地的百姓们日子过得也太舒服了吧,几乎家家屋里都有肉,这还是大唐时期的闽中吗?
就是现在的关中很多县里也没法做到家家户户都有肉吃啊,那还是天子脚下呢!
怀着这样的疑惑,李湛打算在闽中多停留一段时间,认真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别说他了,就是张居正等人也来了不小的兴致。
在明朝的时候,闽中可也不是一个什么好地方,怎么这时候的发展就能将将赶超了关中呢?
朝廷可没对这里有什么扶持的政策呀?
最后李湛等人总算是明白了,原来是时代不一样,这里的人口也不一样啊!
现在这时候,闽中一共也不到百万人口,虽说闽中是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可中间总是有不少的平地可以开垦的。
而且闽中的这些丘陵又能保证山林里有野兽,本来闽中也靠海,还有海鱼的补充,一来二去的,闽中不就是家家户户都有肉食了。
至于说甘蔗业的发展,也和现在闽中的人口离不开关系。
甘蔗和茶叶的种植不一样,茶叶可以单纯的开辟一点梯田,在丘陵上一种就行了,可甘蔗到底还是追求一点平地的。
要是真想在梯田上种植甘蔗,那可要消耗不小的力气,至少要把梯田的田垄拓宽个两三米,这在古代社会投入和产出就不成正比,自然不会有人做这样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