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派人去传旨,把画师喊上来,朕想要要一副写实的画作。今天天色也不早了,就直接在灯塔上休息吧。”
“朕可不想等到明天的时候,重新爬一遍这座灯塔,那就真的折磨人了。”
王阳明有些迟疑的说道。
“这……陛下,在灯塔上休息可能会比较冷吧,位置也不一定够……”
“反正被子不够让他们送,至于位置,这么多层还睡不下咱们这么多人?本来能在灯塔上休息的也就你们这些心腹!”
眼看李湛这么坚定,王阳明也只能打住,任由李湛下了观景台在那安排。
其实这待遇他是一点都不想要的,两百多米的高度,到了夜里风岂不是更大?
就算能有很多被子铺着,边边角角也用被子堵上防风,那也还是冷啊,现在这还是春天呢……
李湛一连在这处灯塔上住了两个晚上,依旧是兴致勃勃。
这种早上一起来,推门就能看到云雾和自己平行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就算是他是后世来客也很难抵挡的住。
像是他身边的张居正等人,第一天的时候还有些不情不愿的,第二天晚上的时候,那是比李湛都积极。
这种体验,其实就是放到后世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后世一般住的高楼也就三四十层,不过是一百多米。
而且后世的时候,景致哪有这样纯天然无污染时候的好看,天蓝水蓝,白云依依,边上还没有其他高层建筑阻挡。
因为李湛他们对这座灯塔的好奇心太强了,导致原本安排好的行程不得不往后延迟了,原本李湛还打算去两淮一带的盐场看一看,现在嘛就算了吧。
反正肯定是要赶上去泰山祭天,至于其他的行程那是能缩就缩,为此原本要去视察的那些地方的官员们还专门跑到舟山这里,向李湛汇报工作。
因为李湛这个当皇帝的在这,不单单是官员们往这跑,就是那些商人们也凑趣似的,把船开到舟山港的灯塔这。
舟山港虽然是长江出海口最大的港口,可也不是所有船只的必经之路,本来的时候也不会有这么多船只在这里停留的。
这样一来,甚至让港口变得有些拥堵,使得港口管理人员的调度增加了数个难度。
可李湛也不会在乎下面人调度的难度,他能看到的就是时不时有岭南的船只带着香料和甘蔗来到舟山港;辽东和三韩故地的船只带着巨大的木材和金银矿产来到舟山港……
还有出云国的金银矿产和鲸油等等,实在是让李湛身边这些文武大臣们大开眼界,更是让他们意识到了海外的繁荣。
李湛虽然一直对海外的开发有所关注,可耳朵里听到和亲眼看到又是两回事。
就像是现在被摆在他面前的几百吨金银矿产,单单是摆在这,带给人的震撼就有多大呀!
李湛又不是不懂经济的人,一吨金银能换成多少大唐的铜钱他是知道的,官方是一两银子能换千文,可私底下就很难说了。
更不用说金子了,到现在为止,虽然大唐也推出来了金币,可金币大部分也是不会在市面上流通的,因为铸造的精美,多数被人收藏起来,堪称是有价无市。
这么多金子又能铸造成多少金币呢?
李湛明白,只要朝廷能铸造的金币多了,总有一天这些金币也是会在市场上流通的,只是可能就只会在大宗交易里存在。
不过就是后世的时候,已经是纸币了,只要是正规生意,又有几个人还会拿钱去做生意,更多的不也是转账或者开支票。
现在大唐的金币也是可以承担这个重任的,说到底飞钱也就是一张纸,更多的是一种承兑的票据,总会有人对这玩意不信任的。
而且,李湛也要考虑到后世的子孙们,要是他们不争气,把飞钱给玩崩了,至少大唐还能有金银币在市面上流通,照样可以加速商业的繁荣发展。
这也算是一个后手了。
李湛也不觉得自己现在大大方方的让船队把船只上的金银拉下来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就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们皇帝是一个贪财的皇帝好了。
他就不信还有人敢非议这点,纵然和传统中的仁君人设有些不符,可想来大家也都是能理解的吧?
更为关键的是,李湛想要给那些大臣和高门以信心,正常来说,大唐铸造的金银币其实都是在他们手里的。
这铸币也有十年多了,到现在为止金银币在市面上流通的规模还比较小,也是和他们有关系的。
若是能让他们真切的意识到,大唐以后不缺金银了,金银也不再有以往那么高的地位,它们也只是一种比较贵重的金属而已,那么金银币的流通就会顺畅多了。
李湛看向身边的王阳明和张居正,轻出了一口气,带着些征询的意思说道。
“这次回京以后,大规模的币制改革应该可以开始了吧?”
张居正微微颔首,恭谨的说道。
“确实如此,有了这么多金银在手,怎么着也要开始了,不然最后吃亏的还是百姓们。”
张居正在后世大明的时候,可是一手推动了一条鞭法以及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的改革,他其实对银钱在市面上大量流通造成的后果心里是有些预估的。
一旦银子贵了,而且未来大唐也打算折实物税为货币税,那么缴纳的钱财就还要经过一道士绅和豪强们的手。
一般百姓手里可是没有那么多银子的,如此一来,百姓等于不但要交朝廷额定的税收,其中还变相的给士绅和豪强们交了一部分税。
这是张居正所不愿意看到的,若是还在大明的时候,他知道也就知道了,大明当初急需变法,纵然有一些能看的到的恶劣后果,张居正也会置之不理。
可现在在大唐,国力蒸蒸日上,张居正自然会更想要让政策的弊端少一点,稳定大局,让大唐更为长远,让自己推行的政策能够传世的更为长远。
这次回京以后,他和王阳明定然是要推动币制的变化的,如今大唐市面上存在的这些货币的币制之间有大问题,这一点李湛清楚,他们做大臣的也清楚。
绢布和丝绸就不说了,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有一个比较稳定的价格区间了,而且不管是绢布还是丝绸,都是可以用的商品,就是和铜钱的兑换有些虚高,只要你情我愿,最后还是会用出去,制作成衣服或者其他日用品。
可金银就不一样了,就以现在大唐的金银价和铜钱的兑换来说,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选择把自己手里的金银币花出去。
所以这也不能怪那些勋贵和高门死死的攥住手里的金银币不花了。
可如此一来,市面上的金银就更少了,时间久了以后,大唐本来想要用金银币缓解钱荒的用意没有达到,反而会让钱荒更加严重。
特别是,这些金银只要到了这些人手里,要是真的不花出去,他们肯定敢拿着传家,甚至带到地下去。
毕竟中原一贯讲究事死如生,在人间的时候用金银和各种奢侈品,到了下葬的时候,以现在能拿到金银币的人家来说,谁家也不可能薄葬。
可这金银币一旦真的到了地下,那就完全不符合李湛的用意了,更别说,到了地下难道你还能把它挖出来用?
反正李湛是没这么大胆,刨人家坟头把人家的随葬品拿出来用,想来后世的皇帝们大都也还是不敢的。
王阳明这时候站出来说道。
“陛下,臣以为未来的时候,还是只保持市面上有两种官方货币流通为好,金子还是不要在市面流通了,国家的管控能力是有限的,只能管相对量少一点,而且比较容易管制的东西了。”
李湛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王阳明已经算是比较委婉的在说他之前要求铸造金币的政策其实是有失误了。
“你接着说。”
“臣以为可以在长安或者洛阳修建一个新的国库,把所有的黄金都存放在里面,并且以里面的黄金为基准发放票据,若是需要特别大额度的商贸的时候,大可以拿着飞钱亦或者是黄金兑换的票据。”
“至于银钱和铜钱,还是在市面上流通就好了,朝廷定住一个兑换标准,之后大可不用管。”
李湛有些听明白了,其实王阳明这个做法有些像后世的黄金保证金这类的玩意,这种制度应该是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时候,西欧那边用的。
这样一来,货币的含金量极高,也能保证国家整体币制上的稳定,确实算是一个好办法。
李湛有些好奇的问道。
“可这黄金要是真的都被聚集在新的金库里面,又有谁能保证皇家不会超发票据呢?朕有自信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可这不代表后世的子孙们也能做到这一点。”
“陛下不必多虑,臣可以保证这黄金票据不会多发!不同于之前拿出来的债券,这些债券是以物产作为抵押凭证的,防不住人们的倒买倒卖,也防不住朝廷一次卖给好几个人。”
“可这存取黄金的凭证只能有多少黄金发多少,将所有黄金制作成金砖,上面打上编号,而与之对应的凭证上也需要带有这块黄金的编号。”
“比如说,明年的时候,朝廷一共从出云国和三韩故地以及中原上收拢来黄金万斤,那就可以铸造出来一千块金砖,一一打上编号发放凭证。”
“之后再规定黄金和银子的价格比,至于银子和铜钱的就不用强求了。”
“而这些黄金凭证若是真的在市场上流通,也只会是特别大规模的交易,这样一来完全是能查到双方的交易合同的,也能看明白这些交易过程中,这纸凭证经过了多少道手续。”
“若是真的有人拿着这黄金凭证,却拿不出之前这个黄金凭证的流通过程,那就完全可以判定为假的,毕竟这样的事,就算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因为他做了非法的勾当。”
也就是说,朝廷只会保证正当贸易,不保护非法贸易了,王阳明这么一个手段还真的是挺有意思的呢。
李湛琢磨了一下问道。
“那你觉得民间有多少人愿意缴纳黄金呢?不说别人,就是朕的皇后和妃子她们家中总是会想要留一些金子做首饰的吧,这样的情况难道也不允许出现吗?”
“另外一点,你觉得如何让这些大户人家们放心呢?就算你说每一块金砖都有自己的编号,这才能发放一张凭证,可万一呢?”
“皇帝私藏,朝中贪污腐败,看管不利被偷盗……这都有可能出现吧?”
王阳明一看就是想了很久了,很是从容的回道。
“若是把金价和银价对应在一比二十,还是有人愿意把手中的金子打造成首饰,有人也愿意买的话,朝廷也不用干涉。这些量总归是比较小的,也很难完全杜绝。”
“至于另外一点,刚才说的金库可以分年设置,每年都有一间新的库房,存放进去以后,每一箱上面还要盖上玺印、封条,保证其完好。”
“若是真的有官员亦或者世家、商人对朝廷不信任的,可以缴纳一笔手续费,亲自到金库里面看,至于手续费就收取他要看的凭证面值的百分之一好了。”
“若是还担心金砖是假造的,想要看看成色,也可以再交一笔火耗钱,当众把金砖拿出来剪一块烧了。”
“万一真的检验出来金砖有丢失或者假造的情况,直接找当时负责金库的官员,一个不拉统统处死,抄没家产,若是有人超发也是这个待遇!并且拿着这些官员们的家产以凭票两倍的价格补偿给手持票据的人。”
李湛细细一想,王阳明这个法子不是不可取,只是可以想见的是,未来这和金库相关的职务恐怕就要成一个火山口了。
粮仓都有那么多人贪污,更别说金库了,总是会有人不怕死的。
而且,王阳明这个设计有些没有考虑到人心了,李湛在位的时候,他能保证不对这些想要查验金库的人有什么别的不好的想法。
可要是后世的那些皇帝们呢?他们能保证像李湛一样,脾气好些,不搞那么多花活?
难说啊!
这还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在于凭证的材质,现代的纸钞用的多了都难免有磨损和污渍,大唐的黄金凭证就能例外了?
所以李湛跟着就问了这个问题,并且补充道。
“那些债券是有期限的,三到五年会换一批,并且将之前的兑换,可这黄金凭证总不可能把它兑换了,变成黄金给那些持有者吧?那就和朝廷的本意不符合了,可这么一来,要经过上百年时间的流传……”
“这凭证最后会是什么样子,你想过了吗?”
“臣以为这样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不管是丝绸还是绢布,只要防伪手段做的好,难以让人仿制,其实问题不大的。”
“毕竟这不是一般的小钱,也不会有人真的天天拿着这样的钱交易的,到手的人也会相当的爱惜的。”
“至于流通,臣以为可以像债券一样,每三年更换一次凭证,毕竟想要保证这样的凭证‘传承有序’,肯定是会在上面记录很多消息的。”
“一旦转手的次数多了,要真不变一开始的凭证,上面只怕连写东西的地方都不够了。”
王阳明这个答案李湛还是比较满意的,三年一换也不错,还能让后世的皇帝们看看,手底下到底是谁有钱,说不定就有贪污的呢?
至于要是真的有人这么不小心搞出来损坏……能拿出来之前的交易存档的,可以补发一张,可要是最后被查出来是欺骗朝廷,那就也处死好了。
敢于欺骗朝廷的人,李湛也不会给他们什么好下场,相信后世的那些皇帝们也会是如此。
只是……唉!
到底还是皇权有些庞大了,这样的制度好贵好,可就怕有皇帝这样的法外之人在里面横叉一杠子。
李湛感觉这样的制度可能等到他孙子那一代执政的时候,可能就要被破坏了。
算了,李湛也只能追求现在把黄金揽到手里,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币制兑换机制,等到初步的信任建立起来以后,只要未来的皇帝们不是做大死,把金库出的问题闹得轰轰烈烈,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而且要是金库里真的出现金砖短缺,也可以拿出云国和三韩故地来年产出的黄金做抵押,等到第二年的黄金运回来以后填补进去。
猛然的,李湛摇了摇头,这才多大一会儿,自己就已经找到了一个王阳明所说的这个制度的漏洞了……
李湛敢保证,未来的皇帝们肯定也能想到这一茬,朝堂上的百官们可能也压根拦不住。
不过那也都是未来的事了,李湛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怎么制定好一个框架,就是后世经过修修补补能用上两百年,李湛就已经很满意了。
另外一点,则是需要考虑设置海关和海军管理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