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赞悉若熟读三国的历史,说不定就会有像刘备一样的感慨了。
冷静下来以后,赞悉若正色开口说道。
“今日外臣来到大唐面见陛下,就是为了商量我葛尔家的存续问题……”
徐达听到此言,不由得看了看上面的李湛,却见李湛没有说话的意思,反而保持着一种吃瓜看戏的姿态,示意他接着说下去,徐达的心里也有几分尴尬,但还是老实的接着说道。
“其实刚才的时候,殿中就在讨论这个问题,依我的本心来说,是不愿意接受你们葛尔家的投降的,我对大唐的士卒有信心,就算是没有你们,大唐依旧能取得大胜!”
“只是,陛下刚才却说,既然你父已经派你来了,臣服之心昭然若揭,若是在这种时候拒绝你们的投诚,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了。”
赞悉若的心里七上八下的,当即就想要开口说些什么,却被徐达挥手打断了。
“我一开始确实不赞同此事,但既然陛下已经决定了,我作为臣子自然是要遵从的,你也不用担心我在这种事上做什么小动作,实在不屑为之。”
“何况刚才你的表现确实很好,足以证明你的价值以及葛尔家的价值了。”
赞悉若听到此言,一时间也不知道是不是徐达的真心话,他已经无暇分辨了,只是泪流满面的对着上首的李湛扣头,哭着说道。
“臣感谢陛下的恩德,愿为陛下效死!”
李湛不由得笑了一声,不管现在赞悉若的这个表现是表演出来的,还是真心的,能看到历史上大唐的敌人如此渴望为大唐效力,这也算是李湛的一个小乐趣了。
“你也不必如此,若是能够在此次攻打吐蕃的过程中立下功勋,朕也不会吝啬奖励,到时候你们一家都能在大唐享受富贵,这也算是一桩美事了。”
在舆图前面站着的徐达不由的露出一抹微笑,捋了捋自己的胡须,这确实是一桩好事。
别看他刚才对赞悉若说的那么狂妄,可他是知道历史上大唐对吐蕃作战的失利的,有这样的先例在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何况,要是因为葛尔家的投诚,能够少损失一些大唐的士卒,这不更是一件好事了吗?
时间已经进入了秋季,河湟谷地的气候明显恶劣了起来,昼夜温差大的惊人,每到早晚的时候,那些值守的士兵都会感到有些寒意。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的时候,这里的都督府前的堂鼓就已经咚咚作响,犹自在睡梦中的蓝玉猛然被惊醒,有些不满的嘟囔道。
“早晚要把这破鼓给拆了!”
虽然他嘴上是这么说的,可身体还是很诚实,直接翻身坐起,在侍女们的服侍下穿戴好衣冠,有些不情愿的从床上爬起来。
蓝玉还是很清楚的,自己是武将,那么每天的训练总是要到场的,要不然在这唐蕃之间即将发生大战的时候,过于松懈就是找死。
边疆为官和内地大有不同,无论是平时的时候,还是到边疆有警的时候总是分外的忙碌,这样像是陀螺一样的生活其实很是无趣。
只是蓝玉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是在大明还是大唐,他们武将的职责都是一致的,打好仗。
当然了,在这种无趣的生活里,其实也并非没有亮色的点缀。
无论是偶尔出去打猎,还是现在正在服侍蓝玉穿衣的充满着异域风情的少女,都算是边疆为官的一种福利了。
随着大唐对河湟谷地这处原来吐谷浑故地的经营越来越稳固,大唐的商队越发深入青海,他这个镇守河湟的都督地位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在大唐一举将吐蕃的西康吞下以后,大唐的威名更是传遍了整个高原。
由是,高原上各部落对大唐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本来青海湖附近的很多部落就是墙头草,当年在吐谷浑和大隋之间尽力保持平衡。
而到了后来的时候,则是在吐蕃和大唐之间保持平衡,可惜这样的平衡很快就被大唐所打破,他们这些常年左右横跳的人,当然更为识趣。
一转眼就都依附于大唐了,大唐对这些部落控制力的加深也是体现在了对这些胡人部落内人力物力的调动之上。
无论是可以作为大唐附庸军的壮丁,还是正值生育期的妇女,以及各色牲畜无不在大唐的征调范围之内。
当然了,蓝玉虽说狂妄,傲慢,但脑子还是能拎得清的,当年的时候吃过亏了,不至于在这一世的时候栽在同一个坑里。
何况大唐自有制度,他作为镇守边疆的战将、都督,只需要遵从这样的制度就好了。
相比于当初这些部落左右逢源,亦或者是投靠吐蕃的时候,现在他们在大唐治下所受的盘剥已经很轻了。
这也不是因为大唐人真的就比吐蕃人仁慈了,又或者文明了。
但凡在古代时期能成为一个帝国的,都不会是什么善茬,仁义……这个词肯定是和他们绝缘的。
但双方的统治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还是因为双方制度上的不同,以及经验的不同,大唐对这些附庸们的治理经验可比吐蕃多太多了,自然的手段上就会柔和很多。
吐蕃说的不客气一点,就是一个骤然在高原上发家的暴发户,一直以来所依赖的就是他的武力,至于制度……还是笑笑算了。
可能在历史上等到盛唐的时候,吐蕃的制度确实会慢慢完善,可那是建立在对大唐文化的大规模吸收,以及几代人呕心沥血的完善之上的。
现在,吐蕃这个国家还年轻着呢!
就算是葛尔东赞这样的政治家确实能看到自身制度上的不足,可吐蕃又哪里有这么多人才来执行赞普和大论们颁布的制度呢?
因而他们唯一能拿的出手的法子就是直接武力掠夺了,这样的办法在没有对比,而且自身的武力够强横的时候,当然不失为一种统治的方式。
可眼下,吐蕃是需要和大唐竞争的,两相比较之下,吐蕃自然就失去了人心。
人心这个东西,说它不重要,它确实有它的价值,不然的话海湾战争之后,美帝为什么那么费力的在中冬打了那么久的治安战,最后还是只能放弃?
可要说它重要,在历史上也不乏能找到野蛮血腥对外征战,并且统治当地的事例。
这东西实在有些微妙。
但在眼下这个时候,大唐占据了人心,利用中原长久以来统治羁縻部落的经验,在对这些胡人剥削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在大唐的羽翼之下有一定的发展。
虽然同样是剥削,可大唐的方式就更能得到这些胡人们的认可。
当然了,要是按照蓝玉的想法,其实两者并无什么高下之分,毕竟不管是吐蕃原来对这里的影响力,还是现在大唐对此处的统治,根基都在强横一时的武力之上。
要是没有武力做保障,再精妙的统治手段也没多少用。
何况,大唐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难道凶残的一面还少了?
当年李湛亲征草原的时候,草原上不也是倒下了一茬一茬的胡人部落?
到现在为止,当时在西域掀起叛旗的西突厥人还在大唐境内承受着大唐的盘剥呢,说是为大唐服劳役,可这里面的高昂的死伤率一点都不比正面作战来的少。
这样的统治方式,可没见比吐蕃仁慈多少。
只是和吐蕃相比,大唐至少还有怀柔这个选项,能让诸胡部感受到一丝希望,而吐蕃受限于自身的体量和制度,实在是没有选择的余地。
如今唐蕃两国除了在西康那块成犄角之势,在青海这处地方也是隐隐形成了两相对抗的形势。
而且这样的形势出现的更早,在河湟谷地被大唐拿下,唐蕃两国在此发生一场大战以后就形成了。
西康到底只是这次大战以后,在西南方的意外收获罢了。
只是大唐固然在河湟谷地站稳了脚跟,可这不代表整个青海都已经被大唐纳入了统治,至少在青海湖以西,还是吐蕃的影响力更为强盛一点。
这些年里,历任在河湟谷地镇守的边将们也不是没有试图将力量深入到青海湖以西,可吐蕃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大唐的势力范围挡在青海湖。
只是相比于大唐能一边给刀子,一边给蜜糖,吐蕃的应对实在显得有些无力,如今即便是在青海湖以西,也不是没有部落心向大唐的,至少暗地里是如此。
这大概也是吐蕃赞普这次冒险选择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吧,吐蕃已经不能再退了。
只是吐蕃的窘境也是被周边所有的部族们看在眼里的,自然的,在他们眼中,大唐的官员们的地位就更高了几分。
可以说大唐官员们的好恶已经能影响到他们部落的未来了。
而蓝玉现在是河湟谷地的最高军事长官,就算是河湟谷地这里的政务蓝玉不能插手,可这样的地位已经是很多胡人想都不敢想的了。
因而河湟附近,乃至青海的部族们都是争先恐后的向他献媚。
蓝玉本来就不是徐达那种克己守礼之人,不过前世的时候在大明因为行事不够规矩,那可是惨遭横死,这一世来了大唐,这样的教训他是实实在在的记住了。
至少如今的蓝玉再也干不出在大明时那么嚣张的事迹,鞭打守门的将士们,强掳王妃为自己的小妾等等。
除了有经验教训以外,大概也是因为李湛和他的关系,终究不像是朱元璋一家和他的关系。
那时候朱标这个太子和他可也是亲戚,行事自然就少了几分顾忌。
现在可不一样啊,要是蓝玉还敢这么行事,那就是接着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了,蓝玉可没觉得自己这一世已经活够了,想要找死。
所以现在的蓝玉身上那种嬉皮笑脸,傲气的性子已经被磨去了不少,有了几分不怒自威的气势,对于那些胡人们上供的财货也做到了分文不取。
只是在色欲上,蓝玉还是管不住自己,也没想管住自己。
他本来就不是徐达那种性格的人,要是他身上真的没有一点污点,可能李湛的心里反而会有些怀疑吧。
既然蓝玉的身上有这么一个‘寡人之疾’,摸清了他的喜好的胡酋们自然会忙不迭的给他进奉美女。
何况相比于让他们献出自己的金银财宝,他们还会有几分心疼,可要是女子,那就没这么多顾忌了。
不管是从敌对部落掠夺,还是从自家部落中找一些美女献上,又不用花什么钱,有什么不好的呢?
本来在这样的部落中,美女也不是谁都有资格享受的,相比于部落的酋长们,还是蓝玉的身份地位更高,就是女子们自己也更愿意跟着更为年轻威武的蓝玉。
不过蓝玉也没有滥收美女,基本做到了一碗水端平,每条江河都只取一瓢饮。
可以说现在青海这里投靠大唐的有上百个部落,蓝玉身边也有这么上百名胡姬,不多不少。
要是蓝玉身边哪天忽然没了哪一个部落献上的胡姬,大概这个部落也就离倒霉不远了。
蓝玉虽然在私生活上如此不检点,可这样的花名传出去也无伤大雅,就算是朝中的大臣们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武将大多数不就是这样吗?
何况蓝玉还没有耽误正事,对河湟谷地的掌控力一直没有落下,对士卒的训练同样也没有放下,这就够了。
就连后世有名的戚继光,对武将们的要求也只是不怕死而已。
晨鼓已经响了三通了,整个伏俟城也像是醒了过来,重新恢复了活力,特别是蓝玉所在的都督府已然是灯火通明。
蓝玉穿戴好自己的衣服后径直向前厅走去,在那里整个河湟都督府的高级将领已经到齐了,恭敬的在两旁等着。
待到蓝玉在中堂坐定后,一边的将官就递上一份文书,这上面写的就是现在河湟这里已经准备好的物资,以及军中的将士数量。
在两边坐下的将官们心中也隐隐有些激动,终于又要开战了,这样的消息可能能瞒得过城中的其他人,可他们这些将领们那肯定是要参加这次的战争的,消息怎么可能避得开他们?
蓝玉静静的浏览完这篇河湟的物资和军士汇总后,突兀的问道。
“如今各地的秋收事宜处理的如何了?”
河湟谷地不比其他地方,这里的作物生长的时间要比中原的更早一点,眼下虽然只是刚刚进入秋天,可已经是河湟秋收的时候了。
这下子,下面的这些将官们就有些尴尬了,他们作为执掌军事的人,平素里对农事关注的还真的比较少。
毕竟他们的主业就是砍人,谁会太在意这事呀。
看到这些将领们都答不上来,蓝玉也有些无奈,不得不吩咐道。
“去,派人将刺史请来,由他来说一下这事,这次作战可不能耽误了农事!河湟自产的粮食本来就比较少,要是影响了农事,咱们的后勤压力就太大了。”
听得蓝玉此言,自然有人忙不迭的去请刺史了,没有让他们等太久,想来刺史李绅也知道最近的风声不太对。
待到李绅赶到以后,稍微整理了下自己的仪容,不急不缓的向蓝玉说了如今河湟的农事情况。
如今有着大量大唐府兵和迁徙过来实边的民众积极开垦土地,整个河湟谷地的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五万顷之多。
看起来这个数字有些不太起眼,可那也是相比于中原的!
不过,五万顷土地产出的作物也比不上中原那些土地肥沃的地方,这也算是一件憾事了。
虽然经过几任刺史和都督们的努力,河湟谷地的土地也已经变成了熟地,可惜因为气候的关系,产出还是不尽如人意。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现在秋收的事情已经忙的差不多了,今年收获的粮食也不算太少,加上杂粮大概有八百多万斛。
这让蓝玉松了一口气,这个数字已经不错了,到了战时的时候,杂粮也不是不能充为牲畜的饲料,就算是人到了紧急的时候,不吃也要吃!
特别关键的是秋收的结束,这让蓝玉带着大军出征的压力就小了很多,毕竟府兵里有不少人的土地就是在河湟的。
一旦因为出征的事影响了今年的秋收,到明年的时候,家中的土地就又要重新耕种,对府兵们自己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