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74节

随着突厥人的动作越来越大,边境上传来的消息也就越发清晰,突厥人应该是有一部分想要跑去截断雍地西征人马的回路。

另外一部分则是意图从合黎山附近,进攻甘州,这对李湛来说真的不是什么好消息。

如今雍地的地盘太过狭长,关键之前的时候,李湛并未更换雍地的治所,至今还是把政治中心放在沙州的。

因为很多系统里拿出来的东西,可都是在沙州呢。

平时的时候,这般做法倒也没什么,可到了被突厥进攻的时候,问题就大了去了。

如此狭长的地形,简直是防守方的噩梦,特别是政治中心的位置又过于靠西,调动起来就更添了几分麻烦。

李湛也不敢多耽误,直接下令,先加急派人通知远在西域的徐达等人,只要他们做好的防范,以他们的指挥能力和雍军的精锐程度,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而后就是搬迁了,如今就是李湛放心不下沙州的炼铁厂和高产粮食都不行了,时局如此,只能逼着他应对了。

李湛如今也算是亡羊补牢了,而且甘州落到李湛手里的时日尚短,派到那的士卒也都只是经过简单地训练,要是李湛不能离他们近点,谁都不能保证会出什么状况。

要知道,甘州可以投降李湛一次,就绝对不会介意在危难的时候投降李唐,要真出现这种事,李湛就坐蜡了。

命令一下,雍地文武就迅速行动了起来,李湛的王府和整个雍地的最高行政机关都打算放在酒泉,那里的位置相当合适。

西域只要打下来,有流民充入,李湛的后方就很难再乱了,唯一的威胁就是北方的突厥和东面的大唐。

北面又多为山脉、荒漠,所以李湛的心里其实是不太虚的。

即便这次李湛收到消息,突厥人可能要从合黎山进攻甘州,李湛心里其实也并不是特别相信,原因无他,突厥人不会以短击长。

他们麾下多是骑兵,怎么可能安排大规模骑兵在山区作战?

唯一的可能就是合黎山附近的突厥人实际上是佯攻,甚至就是诱饵。

突厥人真正的主攻方向不会在合黎山!

但即便不在合黎山,也大概率会是肃州,因为李湛的地盘方便突厥人进攻的地方也就那几个,沙州、瓜州只要突厥人不傻就不会往这撞,那里离李湛的大本营太近了,戒备森严。

可肃州和甘州就不一样了,而李湛也猜到了突厥人的用兵意图,故意表现出自己中计,匆匆赶往肃州酒泉,鼓舞甘州军民士气。

在迁徙的车队上,李湛手持着如今雍地的地图,眼神一直不停的在甘州和肃州之间徘徊,在李湛身边的这些将领们都能看出来李湛心里的焦躁。

是的,焦躁。

虽然李湛已经下了决断,而且颇为自信自己的想法没有错,可战场瞬息万变,谁又能保证自己真的不犯错呢?

何况这次作战和之前都不一样了,以往的时候李湛不用考虑敌军对己方城池的破坏,因为那时候基本都是李湛深入敌境作战,就是和大唐其实也没在李湛自家地盘打。

可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李湛深知自己的一个决定,可能就会造成边境百姓的死亡,压力太大了。

对李湛来说,最为难的就是猜大唐会不会跟突厥人一起攻打雍地。

要是能抓回李湛,恐怕李二是一百个愿意,就是和突厥人合作也不会有半点介意。

“蓝玉!”

李湛一开腔,蓝玉立马上前一步行了一个军礼说道。

“末将在!”

李湛的眼神紧紧地盯着地图,幽幽的说道。

“你带着三千精锐,加速赶往张掖,到了之后你亲自守甘州!”

“至于突厥人,你到了之后组织精兵,在合黎山和甘峻山一带扫荡,就算突厥人在这几处有兵马也不会多。”

“但一定要记住了,若是发现敌踪莫要纠缠,退回边塞的堡垒里。”

“诺!”

“狄青,李存孝。”

“你二人明日就不必在这守着了,各自点上轻骑沿着草原边界,清扫突厥游骑。”

“李嗣业,你带着人急返寿昌,务必看好家。”

“朱然,你带人前往玉门关,守好瓜州,也要时不时出塞清扫突厥游骑。”

眼看李湛把所有得用的将领们都派出去了,李嗣业等人心里有些着急,欲言又止,李湛当然清楚他们在担心什么,很是豪迈的说道。

“怎么?莫非我李湛就不能打仗了?何况留在我身边的士卒是最多的,你们有什么好担心的?”

“只要你们按我的安排,主动出击,那突厥人就会成草中的惊蛇,要么回突厥王帐报告消息,要么就要去找那支说是在合黎山的伏兵了。”

“只要突厥人的谋划全部暴露,难道你们还打不过他们吗?要不是咱雍地兵少,那还轮得到突厥人嚣张?”

听得李湛此言,在场的众将领们一时哄笑了起来。

“好,那就依殿下所言,咱们这次定要杀得突厥人个片甲不留!”

眼看李湛并不是真的没看破突厥人那么明显的圈套,他们这些将领们也就放心了。

既然不存在中计,那么对上突厥人,在场的雍军将领们没一个带怕的,这样的情绪当然有些不好,说的难听点就是太过轻敌。

可对照雍军去岁的战绩,这样的骄傲也是理所应当的,更何况在座的将领们哪个不是有着多年的厮杀经验,心里还是能拎得清的。

所以,这种军中的骄娇二气就被他们这些领兵大将们转化成了对胜利的渴求,如此一来,军中士气高涨,就是对上看上去无比强大的突厥人,也都显得信心满满。

也没有多在李湛的车内纠缠,得了命令后的雍军行动极为迅速,很快就按照各自将领们的吩咐,四散开来,只在车队附近留了三万步卒,充为李湛的护军。

那些跟着一起迁徙的文臣们也没谁害怕,李湛在这块土地上最出名的可不是别的,正是军事才能呢。

贞观元年春,发生在酒泉的这场战斗昭显了突厥人的勃勃野心,可单单是决心,显然没能让突厥人取得胜利。

如今对酒泉的围城,显出一种极为焦灼的态势,也正是在这种焦灼中,突厥人反倒自己陷入了一种困境中。

名义上号令整个草原的突厥可汗颉利,渐渐控制不住自己手下的部族了,血腥的攻城战让几乎所有部族都开始退缩了。

没有一个人愿意将手中的部众交给颉利可汗,拿去攻城了。

一时间,明明是颉利可汗带十万余众南下的大事,却总是让颉利觉得,自己手中的士卒还不到三五万。

其实要李湛说,原因也很简单,突厥的兵制压根不适合当前的战争形势了。

若是突厥人还在草原作威作福,单纯的部落统兵自然无所谓,凭借突厥人的体量优势,打谁都是赢。

而且在草原上打仗,以战养战,就粮于敌实在再简单不过了,可放到中原,要是突厥一日打不下坚城,它就一日难以找到足够的粮食供应大军食用。

在南下时要面对的攻城战,对人命的消耗也是极大的,草原上本来人口就少,每个能打仗的精锐都会部族首领的心头肉。

试问哪一个部族会那么傻,老老实实把自己的部族放在攻城第一线上?

其实这样的苗头在去岁颉利南下打到长安城下的时候,已经出现端倪了,只是当初唐庭内斗,对边境的关注太小,让突厥人捡了个漏子。

若非如此,绝对不可能在王朝初期出现游牧民族直接打到中原皇城脚下这样的事。

其实说了这么多,突厥人的困境也不单单是一个军制不适应他们的野心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一个集权国家和单纯的部落联盟的对抗中,大概率集权国家会是赢的那一方。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大到可能颉利可汗到死都想不出来,而突厥王帐的设置,也限制了突厥人集权的道路。

所以历史上,在隋末的时候突厥人的存在感还极高,等到了唐朝缓过来,三下五去二就灭了突厥。

如今,面对有李湛在内率领军民的酒泉,突厥人的十余万大军竟是寸步不得前,不就是突厥将要衰落的最好佐证吗?

酒泉城下,到处都是突厥人的尸体,他们连收尸都不敢做,只要有人敢走到酒泉城内百步,雍军的弓箭手就会给他们来下狠的。

这一战打到四月的时候,就连李曼玉也带着一批健妇上了城头,而李湛自己已经有七八天没下过酒泉城头了。

鲜血在城头上肆意的流淌,原来青灰色的城砖早就被染成了暗红色,不少士卒脚下踩着的就是残肢断臂,但时间匆忙,谁也没能来得及收拾,只能任由它们留在那。

无论是李湛带到酒泉的几万步卒,还是之前酒泉城内的新兵,每个人都在舍生忘死的厮杀,就是再愚笨的人,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守城也会迅速蜕变成一位坚强的战士。

每当他们感到疲惫的时候,只要看到还在城墙上巡视的李湛,就能恢复几分气力。

这早就不是一场简单地城防攻守战了。

突厥一方在知道李湛已经进驻酒泉后,展开的战斗是不计代价的。

而李湛一方又何尝不是呢?每一个人都知道,只要突厥人真的攻破了酒泉,他们没有一个能落到好的。

那些本来就承受了相当惨重损失的突厥人要是真的攻破酒泉,等待城里百姓们的只会是屠杀。所以在这里的没一个人,都是把每一天的战事当成是自己的最后一战。

肃州作为边州,当地民众们骨子里的那股子血性也被激发了出来,在守城士卒需要轮替的时候,城中的青壮就会主动上城楼杀敌。

如今的酒泉城头,已经成了一处地狱,既是雍地百姓们的地狱,也是突厥人的地狱。

短短一个月的攻城战,突厥已经死了一万多人了,突厥战士的鲜血挥洒了一地,却没得到任何成果。

更何况,突厥人的损失可不单单是在酒泉城这一处,在合黎山,在玉门关,哪一处地方没有突厥士卒的死讯传来呢?

可以说这一仗打到这个地步,颉利可汗已经输了,可现在的颉利可汗就像是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不到自己的筹码清零的那一刻绝对不想放弃。

只是……看着酒泉城头上还在高高飘扬的雍地旗帜,依旧站在城头巡视的那个雄壮的身影,颉利可汗的心中出现了些许寒意。

这样的伤亡真的值得吗?

而且就算现在真的能攻破酒泉,自己能得到什么?

颉利可汗不由自主的想到,是李湛的人头?还是说能劫掠整个肃州,弥补此番大战带给突厥的损失?

这都不现实,只要一看并不高大的酒泉城,再想想肃州这样的城池还有五六所,颉利可汗心中的底气就一点点消失。

虽然突厥人在酒泉城下的士卒依旧很多,可士气却在一天天下降,那些一开始不知道突厥南下,最后闻风而动的小部族如今更是后悔。

本来以为是能跟着突厥人捡便宜的好事,来了才知道这是要自己命的坏事,他们谁能愿意把自家士卒消耗在这样残酷的绞杀中呢?

对颉利可汗的怨言也开始在突厥大营中悄然传播开来,草原人的本性如此。

既然首领不能带着自己看到胜利的希望,那换一个首领又何妨呢?

可笑的是,这个时候他们又理所当然的忘记了去岁颉利带着他们在大唐关陇之地大抢特抢的事了。

甚至有不少人再度提起在颉利可汗的统治下,被李湛攻破了突厥王帐,这样一件堪称突厥奇耻大辱的事。

纵然颉利可汗的亲信得到消息后,一直试图弹压大营中这样的风声,可又能有什么用呢?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这么多鲜血,已经让突厥人感到难以承受了,特别是这样无谓的消耗,在酒泉城下这么久,一直看不到攻破酒泉城的那天。

而更为糟糕的是,之前放在合黎山的突厥士卒已经被蓝玉剿灭,雍地其他几州的精锐都在缓缓向酒泉靠拢,甚至有人已经再度摸到了突厥大军的身后。

一旦雍军从突厥人的背后偷袭,以如今突厥大营中的士气,恐怕很快就会出现营啸,不战而乱。

颉利可汗得到这样的消息,也只能咬咬牙,砍了几个向他进言希望撤兵的贵族的脑袋,逼着那些部落的首领带兵攻打酒泉城。

战事一下子就变得激烈了。

可就算颉利可汗加大的投入,可酒泉城被攻破的时间还是遥遥无期。

恰在此时,颉利可汗收到了突厥斥候上报的消息,原来在合黎山清扫突厥疑兵的汉骑快要来了。

得知这样的消息,颉利可汗精神一振,这支骑兵不过三千多人,而颉利可汗自己有大军十数万,这波优势在我。

何况,如今的突厥大军实在太需要一场胜利了,就算是胜之不武的那种也可以。

因为颉利可汗的这个选择,突厥人对酒泉城的攻势也就放缓了些,李湛得以从城楼上下来稍稍休息一下。

李湛的心里很是笃定,既然突厥人已经放缓了攻势,要么是打算撤退了,要么是自家的援军来了。

如果是援军来了,大战还会在后面呢,现在正是休息的好时机。

首节 上一节 74/2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