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不说,能跟着刘备一起转战千里,从北打到南的人,忠心是没有问题的。
而庞统呢,则是对廖立打上了一个问号。
这个廖立,到底是怎么想的?!
把人轰出太守府,这基本是等于跟对方撕破脸皮了吧?!
张溪怎么招他惹他了?!
就为了区区五百人的徭役份额?!
如果事实真的是如此的话,那么这个廖立撑死只能当个幕僚,处理一下文书工作,绝对不能放出去独当一面。
但事实,真的是张溪说的那样么?!
庞统还是不太愿意相信廖立会这么低情商,毕竟是荆襄传名的人物,如果待人接物都不行,那这个名声是怎么传起来的?!
所以嘛,庞统给刘备的建议,是先暂时不动声色,由他亲自写信给廖立,询问其中缘由。
不能只听一面之词,不是么?!
刘备深深的看了一眼庞统,思虑了一会儿,同意了庞统的建议。
但转头,刘备就直接给寇封下了一道军令,在不影响长沙防务的情况下,尽量帮助张溪围湖造田,开垦耕地。
廖立的事儿,刘备给了庞统机会,希望庞统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但沼泽改造这事儿,实在拖不得,诸葛亮回来汇报后,刘备就一直惦记着这个事儿呢,哪怕动用守卫士卒,也得把这个事情推行下去。
庞统当然知道刘备的用意,所以他回府后,字斟句酌的给廖立写了一封信。
一封看不出什么节奏,但也试探性询问廖立的信。
至于廖立么,接到了庞统的来信后,根本不以为意,不仅没有给自己辩解什么,而是把寇封和张溪一顿贬斥。
一个行伍出身的大头兵,一个寒门出身的浪荡子,岂能跟诗书传家的豪门子弟相提并论。
廖立压根不认为自己是把张溪轰出太守府的,只是说张溪不懂尊卑,不知进退,是自讨没趣。
这信看的,庞统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个不懂尊卑,不知进退,到底说的是谁?!
张溪是刘备集团元从,除了长沙长史的身份外,他还有一个左将军府兵曹掾的职务,是直属于刘备的幕僚,亲信中的亲信。
甚至连庞统都是张溪举荐给刘备的,庞统见了张溪都得礼让三分,以示举荐之恩。
你廖立算个什么玩意儿,也敢对张溪指手画脚的,还轰出大门?!
好家伙,这信要是往刘备那边一放,刘备会怎么想?!
连张溪这么好脾气的人都被你们指手画脚,轰出大门,那等你们将来势力大了,是不是连他这个主公都会不放在眼里啊。
要知道,刘表的前车之鉴就在那儿摆着呢,人一死,荆州世家就集体出卖了刘琮,投降了曹操了。
刘备又不是刘表那样软乎好拿捏的人,这些人这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啊。
这封信,庞统终究还是藏了起来,没把它给刘备看。
不过庞统直接建议,把从事中郎潘濬调往长沙担任长沙太守,至于廖立么随便搞个左将军府幕僚的身份挂起来就可以了。
这种人,留在身边当参谋是没问题的,但出镇地方,在这个乱世里实在不合适。
再一个,这也算是庞统为代表的荆州派,给刘备的一个交代。
自从刘备把治所从武陵移到江陵后,荆州本土世家很多人都派了子弟入仕,导致最近荆州派的势力迅速扩大,而且基本都是荆州的世家豪强出身的人,对刘备集团的元从派多少都有点看不起,这个也是事实。
如果这股风气不刹住,对荆州派来说,未必就是好事。
刘备可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主,不会纵容手下的人搞内部分裂的,到时候免不了的要杀几个人镇镇场子。
与其到那个时候大家被动,倒不如现在主动一点,把廖立撤了,也算杀鸡儆猴。
如果之后再有不开眼的人继续作死,那就别怪他庞统不帮着说话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潘濬的心思
七月底,张溪正在忙着指挥一千五百人围湖造田的时候,长沙郡发生了人事变动。
廖立调任左将军府从事中郎,而潘濬,成为了新任长沙太守。
这个人事变动,廖立还挺开心的,觉得这是自己迈进刘备决策层的重要一步。
倒是张溪挺意外。
本来张溪的想法,就是刘备写信批评一下廖立,让他配合自己的工作.这就直接换了?!
而潘濬.他不应该是要当荆州治中从事的么?!
由于《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很多人都认为潘濬也是害死关羽的凶手之一但实话实说,潘濬真的挺冤的。
潘濬确实跟关羽不合,也确实后来投降了东吴,但在关羽这个事情上,潘濬的责任真不大。
襄樊之战,因为潘濬跟关羽不合,所以关羽没有带上潘濬,而是让他留守江陵。
可谁能知道士仁和糜芳这俩投降的那么快,潘濬只是一介文官,而且江陵的兵权也是在糜芳手里,他又没有兵权,想抵抗也抵抗不了啊。
当然,潘濬也有不太好的地方,那就是挣扎了一下,最后还是投降了江东,比不得廖化诈死都要回归刘备可这年头,殉节的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良禽择木而栖」的。
起码人家潘濬在江陵城破后也是拒不出仕,是孙权亲自去请了,这才答应归顺江东的。
人品,节操都算不上什么大错,所以张溪对潘濬的态度,倒也比较平和。
至于能力拜托,能让诸葛亮和刘备都放心,让他担任荆州二把手的人,能力能差?!
潘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湘江西岸,巡视新开拓的营地。
一方面,潘濬对张溪改沼泽为良田的办法很感兴趣,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跟张溪改善关系的手段。
别人不知道廖立是怎么被撤的,他潘濬作为荆州派的核心人物,还能不知道?!
固然廖立是情商太低,咎由自取,但潘濬也知道了,在刘备集团,挤压类似刘琰这样的人问题不大,但千万别惹到那些掌握实权的元从派,否则刘备肯定不会偏向荆州派的。
所以嘛,潘濬比廖立可聪明的多,一上任就来跟张溪套关系了。
然后吧.潘濬觉得廖立撤的不冤。
这么大一片沼泽变成了田地,有着明确的事实摆在眼前,廖立居然连看都不来看一眼,还一个劲的认为这么做有违天时真的很怀疑廖立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特么这都是田地啊,能种粮食的那种田地啊.这年月谁会嫌弃家里地太多的?!
潘濬一看到张溪开拓出来的这片营地,营地外的十几顷稻田,以及还在清理,马上就能清理好的又二十几顷土地.第一反应就是他潘家能不能从中插一手。
刘备集团没钱,但这年头,世家有钱啊。
只要刘备同意,那么荆州潘家一定第一个带头来开发长沙西南.只要把开发出来的土地分一部分给他们就可以了。
潘濬当下试探性的询问了一下张溪,张溪倒也没有想到太多,只是说自己也不确定,得等诸葛亮和主公的决断。
然后潘濬就开始琢磨着,是不是联合几家荆州世家,到刘备那边游说一下。
当然,潘濬是知道刘备的,这个主公不好糊弄,不可能把开垦出来的土地都给世家。
但是,我们世家出钱,帮你开垦田地,然后你给我们一点田地作为报酬,这个不过分吧?!
云梦泽大了去了,这要是都弄出来,哪怕只能分得十之一二,对世家来说,那也是百年立家之本呐。
现在潘濬都有点后悔了,你说巴丘湖这么大的地方,怎么就换给江东了呢.这主公,也太败家了。
至于廖立廖立是谁?!
一介无胆短视之辈尔,何足惜哉。
当下潘濬对张溪是更加的热情了,张溪这个营地,那是要人给人,要拨钱粮就拨钱粮,压根没有任何二话。
而且潘濬本人也在营地里住了一个多月,一方面是要求翻阅张溪留下来的那些屯垦资料,另一方面则是认真观察张溪的营寨设立,以及日常管理办法。
甚至潘濬还好心的表示,可以帮张溪精简一些资料的文字,以及把张溪的营地管理规范化,文字化,方便后续屯垦的有效进行。
张溪顿时对潘濬的好感度大幅度上升这是一个好人呐!
潘濬当然不是什么好人,他现在的想法就很不简单。
一方面,他是长沙太守,这些屯垦都是在长沙境内进行的,作为本职工作,潘濬有义务尽早熟悉。
另一方面,如果刘备真的同意世家插手改造田的事儿,那么他潘濬第一时间接触到了这些资料,就能让潘家比其他世家更好更快的开发出更多的土地出来。
说不得将来某天,他们潘家就能成为荆南第一世家,跟襄阳庞氏相提并论。
当然,世家子弟嘛,总不能开口闭口的就「言利」,所以潘睿就是好心,帮张溪一点「小忙」而已。
就这样,在潘濬的全力支持下,张溪的屯垦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
而在江陵城,才搬来江陵没多久的刘备,现在已经快被荆州世家们给烦死了。
荆州世家愿意出仕帮助自己治理,刘备是很欢迎的。
但这帮人,有事儿没事儿提荆南的沼泽改造干什么?!
刘备当然知道这事儿传承百年甚至千年的大事儿,但他现在没钱,真没办法去大力改造那些沼泽。
至于荆州世家话里话外的那些言辞,什么可以帮忙出钱什么的开玩笑了,你们这些世家出钱,那这些改造出来的土地,还能是我刘备的么?!
世家什么做派,刘备太清楚了,如果不是这年头干什么事儿都离不开世家,刘备才不想跟这些世家打交道呢。
所以呢,刘备现在很烦,真的很烦。
一方面,确实想借助世家的力量开发荆南,但另一方面,刘备又担心荆南被世家侵占,自己最后落个为他人做嫁衣。
这个事儿,诸葛亮都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毕竟这年头的世家,兼并土地是不会管你合法不合法的。
而且这个事儿也不能无限制的拖下去,因为世家都不是傻子。
汉末战乱,人口锐减,土地空置,所以上到中央朝廷,下到地方诸侯,都是鼓励民间主动开垦荒地种粮食的,在法律上讲,世家其实不需要通过刘备的同意,自己就可以派人去荆南开发沼泽。
那些沼泽,是无主到不能再无主的荒地了。
只不过因为开垦成本太高,人力资源不足,世家这才跟刘备商量,他们出钱,让刘备发动徭役出人,一起合作开发。
真要是刘备咬死了不松口,那么世家之间联合起来,大不了放出一些隐匿的丁口,组建一个联合开发队,一点一点的在荆南蚕食,也不是不可能开发。
毕竟,世家都是以百年为单位生存的,而刘备.天知道百年后这个荆州还是不是刘备的地盘。
世家有时间耗,但刘备肯定是耗不过这些人的。
所以嘛,站在这个角度上想,诸葛亮还是劝刘备,实在不行的话,咱要不就先划一块地方出来,打个样子用张溪的话说,就是搞个「示范区」。
一来,看看实际效果怎么样,这些世家到底能不能合作。
二来,也可以让这些世家看到一点希望,让他们不至于因为这点事儿跟刘备起了龌龊。
刘备思来想去,还是没有能快速的决定下来。
事关田地,人口,粮食,税收,不是那么容易就一拍脑袋决定的。
本来刘备的想法是,让诸葛亮先试着规划一下,然后再召集手下的文臣们商量一下,制定一个能符合大家利益的方案出来。
但很快的,刘备就没有这个心思了。
不仅刘备没有这个心思,连诸葛亮,庞统都没有这个心思了。
宜都郡太守张飞派人送信来,说是年初离开荆州的法正,再一次从益州来到了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