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叹口气,知道这位「侄子」的心意,当下也没有继续存有怜悯之心,让魏延,张飞,黄忠三人,一起发动攻城。
而就在刘循和刘备北门攻防的时候,雒城世家们近乎明目张胆的打开了南门,派人迎接南门的张溪和庞统进城。
刘循对此,充耳不闻,甚至没有想要回南门救援的意思,好像他的眼睛里,只有北门,只有面前的刘备军。
而等到刘备军也攻上城墙后,刘循叹了一口气,抽出了自己的配剑.
嗯,没自杀成。
因为南门的张溪进城快了一步,赶到北门的时候正好看到这一幕。张溪是无所谓啦,刘循这个人虽然很值得钦佩,但他是刘璋的儿子,而且还是长子,留着始终是个隐患。
而且这是他自杀,又不是刘备军杀的,刘备也不算破坏诺言。
但张任看到了,当下大急,三两步的跑上城楼去,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下了刘循。
而刘循看到应该已经战死的张任也是大吃一惊,瞬间以为是张任投敌了,再加上自己没能自杀成,羞恼之下,提剑追杀张任。
张任则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但刘循很快就被攻上城楼的南门张溪军士卒给控制住了。
既然自杀不成,那就不能让他死了.是不是该死,也该听主公刘备发落。
至此,阻挡了刘备军半年的雒城,就此陷落。
而摆在刘备面前的,就是成都城。
第二百一十五章 时间线变动
自建安十七年十二月从葭萌关正式起兵,经过了近一年的作战,刘备从葭萌关,一路杀到了成都城下。
诸葛亮等人率领的荆州军,自建安十八年四月从荆州出发,历时半年,攻略完益州南部诸郡之后,与刘备相会于雒城。
这两件事,单独拿一件出来,好像没啥大不了的,但整合在一起,让张溪突然发现,好像有哪里不对。
建安十八年的十一月,刘备就已经围城成都了怎么感觉时间线产生了变动?!
刘备好像提前了大半年就已经围困了成都。
张溪突然有些恐慌接下来的事情,还会按照自己所知道的那样,一个一个的出现么?!
别的不说,围困成都城,压垮刘璋的最后一根稻草,马超,还会出现在成都城下么?!
这会儿的马超,应该在关陇上,跟凉州豪族互殴,然后被王异给坑的仅以身免吧?!
张溪顿时觉得,接下来的事儿,好像有失控的可能。
一个穿越者,失去了先知先觉的能力后,真的能在这个时代运筹帷幄,纵横捭阖么?!
张溪对此,有些焦虑。
而现在的刘备军,正在雒城休整,对军中士卒进行重新编排。
接下来就要围困成都了,四门的进攻主将是谁,副将是哪些人,也要进行一些安排。
因此,刘备军进行了一次军议。
军议上,刘备正在询问诸葛亮荆州的相关安排,而诸葛亮则在躬身回答张溪继续焦虑中。
席间,法正提议,他可以写一封劝降信给刘璋,试试能不能劝降.张溪持续焦虑中。
刘备为了激励士气,当众宣布,等攻下成都后,府库财物任由将士们获取,自己分文不取张溪依然在焦虑中。
最后还是诸葛亮看不下去了,出声问道,「元长.元长?!亮观元长眉头紧锁,可是有何顾虑?」
张溪一顿,这才意识到现在是军议,不是自己发呆的时候,赶紧摇头,说道,「并无此事,军师多虑了!」
张溪这么一说,诸葛亮微微皱眉,想说什么,但被张飞给打断了。
「哈哈哈哈,军师确实多虑了,依俺老张看呐,元长只是在思念妻小罢了!」张飞笑着,对张溪说道,「本当早与元长言明,只是一直不得时机.弟妹自葭萌关返回后,于府中安心待产,去年年末,为元长诞下一女.」
张飞话没说完,张溪立刻冲到了张飞的面前,一脸紧张样的说道,「三将军,书信何在?!」
我去,这么重要的事儿,你不早说。
孙尚香怀孕的事儿,张溪一直记得的呢。
但从去年冬天开始,张溪就一直都在征战,益州与外界的联通多少受到一些影响,张溪还真的没有接到任何孙尚香寄来的书信。
算算日子,孙尚香生产的时候,应该就是张溪作为先锋军起兵南下进攻的时候,那时候张溪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哪天会出现在哪个地方,书信压根送不过来。
至于到了雒城更别说了,那时候忙着打仗呢,谁没事儿往交战区送信。
所以孙尚香的这封家书,是拜托张飞入川的时候,给张溪带来的,延迟相当的长。
但这年月,张溪已经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家书抵万金了。
都顾不上是军议,多少也有点失礼的,当场问张飞要起了书信。
好在张飞跟张溪是真的熟,两个人关系也是真的好,因此并不在意。
而且大家都知道,这是张溪的第一个孩子,在场的人,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大多是有个类似的经历,倒也没有什么人会指责张溪不务正业的失礼。当然,也跟张溪现在的地位有关,刚刚刘备还夸张溪,说是此番举兵,荆州方面,张飞是第一功臣,而南下方面,张溪是第一功臣呢。
甚至张飞还哈哈笑着,帮张溪打圆场,说道,「看吧,我就说元长是惦念妻小,果然不错吧?!」
嘛,张飞这么一说,张溪才意识到,现在是在军议。
忍下了现在就拆信的冲动,张溪对着刘备躬身致歉,说道,「溪实在是挂念妻小,一时失态,望请主公见谅。」
刘备只是笑笑,说道,「元长不必致歉,此乃人之常情尔。」
而诸葛亮呢,也帮着张溪把这事儿给略过去,直接说道,「元长既无异议,那此番围困成都之事,便如此安排.请诸将戮力同心,成此大功。」
话说到这儿了,等于是各方安排结束,诸葛亮结束安排后,刘备宣布散会,各将回营做好准备,随时可以进军成都。
张溪本来也打算退下安排,但很快的,他又被诸葛亮叫住了。
「元长可有闲暇?!」诸葛亮笑着,追上张溪的脚步,说道,「若有闲暇,到亮营中一叙,如何?!」
张溪看看诸葛亮,点点头。
虽然是急着回营看家书,但.诸葛亮可不会无故请他叙旧吧?!
果然,诸葛亮还是觉得,刚刚张溪的举止,不像是担心妻小,还是认为,张溪是察觉到了自己安排的不妥当的地方。
而张溪总不能跟诸葛亮说,我原来有夜观星象,未卜先知的能力,现在突然没有,所以有些焦虑吧诸葛亮会把张溪当成神棍对待的。
虽然这年头装神弄鬼之徒倒也不少,左慈,管辂,于吉都是这方面的牛人.但就诸葛亮这个人来说,他不是那种相信鬼神之说的人。
所以张溪只能装模做样的,对诸葛亮说道,「军师安排自无不妥.只是溪以为,刘璋不似这般坐以待毙之人,须防其做困兽之斗。」
这话就是废话,刘璋这个人能坐守益州这么多年,当然不是什么善茬。
但诸葛亮听了,却是微微点头,认同的说道,「亮亦是忧心此事若刘璋当真做困守之斗,内以精兵守城,外连张鲁甚至陇右夏侯渊、邺城曹操.元长以为,此事当如何处置?!」
张溪一听,思索了一下,顿时明白诸葛亮的担心了。
益州门户有两处,都是至关重要的地方。
一者,是鱼复,也就是白帝城,这是防备东面之敌的门户。
这地方,诸葛亮没有大意,任命了陈到领军把守。
二者,就是葭萌关,这是防备西北方向敌人的门户。
这地方,只有霍峻率领一千士卒,还要面对刘璋派出的万余军队的攻打。
现在虽然刘备军逼近了成都,刘璋看似已经束手无策,但实际上,并不是没有同归于尽的办法。
如果刘璋真的要下决心死守成都的话,以成都的城防和囤积的粮草,守个一年半载的,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如果刘璋这时候再联络张鲁,甚至是曹操,前后夹击葭萌关,攻破霍峻的防守,长驱直入进入蜀地,那他刘璋可能完蛋,但刘备也一样讨不到好。
不是不可能的。
曹军的夏侯渊就在陇右,他随时可以进攻汉中。
而曹操,就算不走阳平关或者陇道,从东三郡一样可以进入汉中,无非就是能带的兵卒少一些而已。
一旦曹操进入汉中,那别说张鲁挡不住,就是刘备亲自领兵去抵挡,胜负依然在五五之间只是这么一来,刘备就不可能再围困成都了。
刘璋固然不见得能真正脱困,但刘备,恐怕也没办法完全吞下蜀地,这样一来,变数就会增多,谁也不知道蜀中的局势会变成什么样。
一想到这种可能,张溪也突然变得头疼起来了。
看吧,这就是没有先知先觉后,需要自己考虑问题的弊端了。
马超还在跟凉州和陇右的豪族们互殴,夏侯渊在一边乐呵呵的看戏.现在整个凉州乱糟糟的,根本没法威胁雍州,夏侯渊是真的有这个兵力和能力突袭汉中的。
对这事儿,张溪不敢再信口开河了,向诸葛亮要来了北地的情报,开始凭着自己这些年积累的经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之后,张溪试探性的说道,「夏侯渊是否真的可能在凉州不定的情况下,不顾粮道安慰,进兵汉中?!曹操四月从濡须口回到邺城,真的会这么短时间就再次起兵,大举进兵雍凉,窥视汉中?!」
张溪用的,是问句,他在询问诸葛亮,因为他心里也没有底。
而诸葛亮呢,听了张溪的话后,开始对照北方的诸个情报,重新分析。
在找到一个某个情报后,诸葛亮微微的松了一口气,说道,「曹贼一时间,恐不会西进矣。」
张溪拿起那条情报一看——建安十八年五月,曹操加九锡,称魏公,建魏国,定都于邺。
不解?!
这能说明什么?!
诸葛亮却摇摇羽扇,解释道,「曹贼新晋魏公,正需养望之时,恐不会轻易亲征若只有夏侯渊以雍州之兵前来,亮自有法当之。」
第二百一十六章 取名
虽然一直有一种说法,说曹操到死都是大汉臣子,《让县自明本志令》里,曹操也说自己只想当一个「征西大将军」.但有些事情,你不能看他说了什么,得看他做了什么。
建安十五年,曹操经历了赤壁战败,写下了《让县自明本志令》,但建安十八年,曹操就进爵魏公,走出的篡汉的第一步。
原本的曹操,虽然说是重设丞相之职,自领丞相,但本质上,还没有脱离两汉四百年的政治格局范畴。
汉朝是有丞相的,只是后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丞相制度而已。
所以曹操重设丞相,虽然有大权独揽的用意,但真的说不上是什么僭越的举动。
但封公这个事儿,就有点不同寻常了。
这是半只脚突破了底线,在试探天下世家大族和各方势力的反应。
自从刘邦平定天下后,就与诸臣相约「非刘不王,非功不侯,有违此者,天下共诛之」。
因此,四百多年来,汉朝就很少有公爵的存在,光武帝刘秀在开国之初曾经为了表示谦虚,表示自己的儿子们跟西汉的诸侯王还有差距,所以给自己的儿子封公,但很快也在臣子的提醒下,纠正了这个错误。
两汉以来,非刘姓封公,且被承认的,只有一位——安汉公,王莽。
至于王莽建立新朝后,为了笼络人心所封的那一堆「公」,反正现在的人是不承认的。
而现在曹操晋位魏公.狼子之心,昭然若揭。
也正因此,曹操对自己的这个举措,也是小心翼翼的。
毕竟五年前,他刚刚经历了赤壁战败,而年初南下讨伐孙权,虽然收获了面子,但好处却是一点没得到这么贸然的加封自己为魏公,同时还在邺城开国建都,本身就非常的冒险。
再加上世家大族也不都是白眼狼,大汉四百年的传承,也让很多世家大族内心对汉的认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哪怕曹操前两年整治了一批这样的世家大族,但这些人真正的心思如何,会不会反对自己封公,曹操心里也没底。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是不会轻易离开老巢邺城,领兵征讨其他地方的。
这要是亲征的时候再来一个赤壁之败,那曹操这个魏公当的,可就真的成了第二个王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