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174节

现在张溪把赵累从枝江县令提拔为主簿,按理来说这就是恩主啊,可赵累见到张溪的第一件事,不是跟张溪叙旧,而是在酒桌上,直言劝谏张溪不该饮酒。

前几年荆州连年丰收,百姓家里总算有了一些存粮,但谁知道将来的年成如何?!

如果上位者不思节俭,饮酒取乐,民间必然效仿,到时候百姓可能就会把存粮酿酒卖了换钱,带动不好的风气,这不是一个上位者应该做的事情。

这种人,往好听了说是清直,但.好在张溪知道这是个什么样脾气的人。

当初在下雉,这位可是敢冒着杀头的风险开仓给流民派粮的人。

张溪赶紧的撤掉酒宴,向赵累认错赔罪.好不容易得来一个可以帮忙的人,可不能把人给气跑了。

赵累这个人吧,能力当然没法跟诸葛亮,张昭这类的内政大神相比,但他有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啊,本人也跟张溪合作过,互相之间有一定的默契,张溪用起来放心。

有点小脾气无所谓,只要是说的对,张溪这点度量还是有的。

再然后吧,张溪就可以跟赵累好好的聊聊,分别以后的事情了。

赵累只是清直,不是不近人情,既然张溪都撤了酒宴还认了错,他也不至于继续抓着不放。

赵累也跟张溪说了他跟张溪离别后的事情。

其实就是继续当县令嘛,处理下雉县的日常工作。

这里赵累还向张溪告罪,因为当初张溪结婚的时候,是邀请了赵累的,但赵累实在走不开,所以没能参加,只来了个礼到人不到。

现在见到本人了,赵累当然要跟张溪说明情况。

张溪真没在意这个,既然说到了继续当县令,张溪顺嘴的问起了赵累在枝江当县令的事情,包括一些政务上的事儿。

张溪这一说起政务,赵累立刻就又有话说了。

「郡守,累有一言,往郡守查纳!」赵累起身,先对着张溪拱手行礼,然后才开始说自己的谏言。

说到底,还是蝗灾那事儿。

枝江县,现在已经有了一些飞蝗的苗头了,赵累第一时间发现了,打算组织百姓扑杀飞蝗。

但百姓对此相当的惶恐,认为老天爷派来的惩罚使者,凡人怎么可以轻易扑杀呢?!

赵累解释了半天,上到乡老,下到百姓,都认为即使有蝗灾,那也是天命,他们不敢下田去扑杀蝗虫。

赵累实在没办法,只能找到驻扎在本县的郡掾,希望他出面组织百姓扑杀蝗虫。

结果郡掾直接给他来了一顿天人感应说,说这是天子失德之故,只有天子告罪上天方能免除灾难.赵累很想给他两个巴掌。

天子现在自身都难保呢,你跟我说他失德?!

他失德什么了?!

本来赵累就为了这事儿发愁呢,结果就接到了张溪的调令,让他去江陵城当主簿。

赵累本来还想留拒绝调令,留在枝江县继续劝说乡亲们扑杀蝗虫,但一想到自己说什么都没有用,倒不如去南郡城,说服张溪下令扑杀,这样效率更高一些。

所以赵累就来了。

赵累了解张溪啊,知道张溪不是那种读书读傻了的人,所以他希望劝说张溪能重视起飞蝗的事情。

张溪当然非常重视从二月份就一直提防到现在了。

眼看着就要五月份了,也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县的掾史报告说有蝗灾迹象,张溪还以为这次只是判断错误了,其实根本没有蝗灾。

结果赵累说有,掾史给忽略了。

特么张溪当场砍人的心思都有了。

以前这帮混蛋跟李球对着干,自己忍了,退了一步,把李球给调走了。

现在这帮混球还在混日子是吧?!

张溪当即拉着赵累一起去了书房,写下文书命令,要求各县县令及掾史汇报蝗灾情况,同时下令,把枝江县的驻守掾史夺官下狱,押回江陵城发落。

至于枝江县,张溪立刻行文给枝江县的县丞,让他暂代县令之位,组织百姓扑杀蝗虫,准许他动用本县徭役份额。

做好了,他就是新的县令,做不好,他来跟这个倒霉掾史一起作伴。

再然后,就是等消息。

大概十天之后,枝江县的掾史被押解回江陵城,张溪当众宣布了他的罪责,然后直接处死。

严格来说,这位的罪责不该死,了不起罢官而已但现在的张溪,需要的是有人站出来给自己一个交代,这个掾史就是撞到枪口上了。

飞蝗的事情,从二月份就已经耳提面命的说到现在了,张溪把郡中掾史安排到地方,本来就是要他们随时关注飞蝗的事态的。

结果枝江县的飞蝗已经有苗头了,他不仅不上报,还拦着赵累不让赵累上报这就是找死了。

再加上之前李球的事,张溪已经退让了,不可能一直这么对荆州世家退让下去,他们只会越来越得寸进尺。

因此,张溪才非要重办这个掾史不可,目的也是为了震慑一下荆州的世家大族们,如果太过分的话,张溪不介意一拍两散。

别忘了,现在是乱世,有兵有粮的刘备集团,也不是好惹的。

第二百六十四章 蝗灾

重惩掾史的事情,张溪早就跟马良和关羽通过气了,这次不仅关羽站在了张溪这一边,就是马良也没说什么。

马良很清楚世家的做派,也知道张溪这次要是再退让,那就可能涉及到刘备集团的利益损失了。

而且马良也觉得,如果这事儿是世家在背后推动的试探,未免就有点太过于丧良心了。

所以,马良主动找到了四大世家的人,帮着张溪两面疏通,同时着重强调了蝗虫的危害性。

四大世家一听说可能要闹蝗灾,当时也急了。

飞蝗可不挑谁家的粮食,它不仅吃百姓的,也一样吃世家的啊。

一旦飞蝗肆虐,那么世家也会遭到很大的损失。

你拿别的事儿跟张溪玩试探,四大世家没意见,但不能拿这种事情开玩笑的。

四大世家互相问了一下,问问是哪个缺心眼的货出的这种馊主意.结果四家都说跟自己无关。

哦,跟大家都没有关系啊.那就让那个蠢货去死好了。

所以嘛,张溪处理这个掾史的事儿,别说遭遇到什么阻扰了,连个求情的人也没有。

而这个掾史一死,南郡诸县的驻守掾史和县令们都不敢怠慢,纷纷上报了自己县内的真实情况。

事实上,这次的蝗灾,有,但比起张溪想的,要小的多。

确实有蝗灾的倾向,但主要集中的在江陵城西侧。

比如枝江县,孱陵县等地,都发现了一些飞蝗的迹象,而且数量并不大。

要扑灭这两个地方的蝗灾其实不难,唯一的难点是百姓不愿意去扑杀。

因此,张溪允许了两县动用徭役,强征百姓扑杀蝗虫,否则就充军流放。

孱陵县的县令还有所犹豫,迟迟不敢行动,但枝江县的县丞却顶着百姓们的咒骂,强行征发徭役灭蝗。

不得不说,敢这么做的人,还真的是个狠人.张溪赶紧的问问赵累,这个县丞,到底是何方人士。

毕竟赵累曾经是枝江县令嘛,县丞是他的副手。

赵累告诉张溪,县丞叫州泰,是荆州本地人,也是寒门出身,平时两个人很聊得来。

张溪一开始还只是觉得这位名字不错,跟江东大将周泰的名字读音相近.然后才反应过来,这位好像也不是省油的灯啊。

好像是曹魏那边的人,淮南三叛中立功的人物可他怎么会在荆州当县丞的?!

不过现在没有那个心思来追究这些,如果这个州泰这次能处理好蝗灾的事儿,那么以后也自然的会加入到张溪的人才夹带里来。

枝江县有这么一位不拿自己名声当回事的狠人在,大概率是不太会再出差错了,而孱陵县这边张溪给出了第二道公文。

这是第二次机会,如果孱陵县令依然犹豫不动的话,那么第三封就是撤职令了。

孱陵县令到底是咬牙发动了徭役,只是这货一点担当都没有的,直接出示了张溪的公文,表示这是上面的意思,跟他这个县令无关。

真的,就冲这位县令的这个态度吧,他这辈子撑死也就是个县令了。

不过张溪也无所谓,他真不在意自己的名声,只要能保住粮食,说成啥样张溪都能接受。

而剩下的乌林,郢县,也都发来了公文,表示境内虽然有零星蝗灾,但已经组织衙役和百姓进行扑救,当无大碍。

张溪对此,总算是放下了心。

然后吧.蝗灾就爆发了。

这次真的不是张溪的锅,甚至都不是南郡大小官员的锅,大家真的很努力的在控制蝗灾了,可以说即使爆发了蝗灾,也只会是小规模的损失。

但张溪忘了一点,蝗虫,它有翅膀的。

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土大地上的蝗灾,大部分都是亚洲飞蝗,它能飞。

这次蝗灾的爆发地,是长沙郡那边。

江东尝到了巴丘等地新开耕地的甜头,正在全力开垦巴丘附近的良田,这两年几乎年年丰收。

再加上长沙郡南侧,当初张溪改沼泽为良田,潘濬又接手搞了两年,弄出了一大片可耕种的土地。

后来两家划界,长沙归了江东,这些田地让江东人意识到,原来长沙附近的沼泽也是能够改造成良田的.因此加大了对长沙郡这边的投入,江东世家纷纷掏钱,加入到长沙大开发的行列中来。

长沙郡就这样,慢慢的把希拉分布的稻田,连城了一片。

然后吧,去年暖冬,今年蝗灾,就这么来了。

长沙的飞蝗,先是吃完了长沙境内的稻禾,然后飞到了武陵郡和零陵郡。

武陵郡山地多,耕地面积少,还算好点。

零陵郡就倒了大霉了,潘濬这些年在零陵郡,没少搞沼泽改良田和山地梯田,结果招来了大批蝗虫,弄了个损失惨重。

而在武陵郡没有找到多少吃食的蝗虫们,再次结伴飞行,分成两路,一路往豫章郡去了,另一路着飞过长江,来到了南郡的乌林和郢县。

原本觉得没啥大事儿的两县,瞬间遭遇了蝗灾。

也好在张溪继续坚持,没有在孱陵和枝江的蝗灾平定下来后就撤离留守的掾史,因此这些掾史能第一时间报告江陵,张溪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张溪得知了情况后,顶住各方压力,第一时间发动了徭役,强征百姓扑灭蝗虫,压根不管这时候的流言蜚语。

张溪是不信什么天人感应,但架不住这年代很多人都信这个,上到世家家主,下到黎民百姓,有些东西根深蒂固,你没办法短时间内扭转。

之前张溪强发徭役扑灭蝗虫,虽然南郡境内的蝗灾没有起来,但长沙那边的蝗虫飞来了。

这就给了一些人说法,说张溪扑杀蝗虫的做法是逆天而行,现在遭到报应了。

本来这些长沙的蝗虫不会来南郡的,现在因为张溪扑灭了老天爷的使者,所以老天爷让蝗神把别的地方的蝗虫给招来,报复张溪了。

张溪本来不当回事,但架不住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就连马良和赵累也都来劝张溪,为了名声着想,咱们要不就做场戏,让那些人闭嘴得了。

可张溪真的不理会,也不能理会。

能咋办?!

建了祭天台,做了戏,那帮世家子弟倒是满意了,这个蝗虫还杀不杀了?!

你都祭天认错了,还继续杀蝗虫,别说世家怎么想,老百姓都不听你的啊。

这时候最好的破局办法,当然就是学习一下唐玄宗,生吞一只蝗虫收买人心.但这事儿刘备干可以,张溪干,真不行。

君臣之属,人心归向,一定是要分清楚的。

所以张溪的做法,就是坚持扑杀蝗虫,然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安抚百姓。

首节 上一节 174/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