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得徐庶挺不好意思,转头装看不见。
「将军既志在匡扶汉室,心念百姓,亮岂可不助!」诸葛亮拜完起身,说道。
这话一出,刘备心里一喜,而张溪也是一愣。
不对啊,丞相,咱得三顾啊.....一请就出山,你以后《出师表》咋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一顾臣于草庐之中......」说出去不好听啊。
诸葛亮看了下三个人的表情,却继续说道,「只是亮确实才疏学浅,当不得元直谬赞,亦不敢误了将军大事,还请将军恕罪,恕罪。」
刘备立刻脸色一灰,如丧考妣。
这时候的张溪,看看刘备的状态,心里默念:快哭,快哭,哭出来就万事大吉了。
但刘备根本没哭,却是收拾一下心态,起身微笑的对着诸葛亮说道,「既如此,备亦不强求,只是先生若是改变主意,备自当扫榻相迎,绝不负先生。」
这下张溪就有点看不懂了。
这到底是演义刘备,还是史实刘备啊。
你要是演义刘备,这会儿哭一场,说不得诸葛亮就心软跟你走了。
可你要是史实刘备,也不可能说出这等话来......说好的喜怒不形于色呢?!
事情到了这里,那么这次拜访应该就算结束了......毕竟诸葛亮拒绝了刘备,而刘备也表达了不强求的态度。
至于之后还会不会有二请三请的,张溪也不知道。
可这时候,徐庶却说话了。
「孔明也莫要自谦,君之才,福知之!」徐庶笑着,对诸葛亮说道,「当今汉室倾颓,国贼当道,天下诸侯不以汉室百姓为念,却彼此纷争不断。今刘使君以仁义传于天下,为当世明主,百姓所望,却因一时蹉跎,困于新野,孔明安能不助?!」
「元直莫要取笑于我。」诸葛亮依然笑着摇头,说道。
徐庶却不放过这个家伙,继续说道,「孔明,你既不愿出山劳心劳力,福也不能强求。然刘使君心念百姓,立志匡扶汉室,以仁义布于天下,难道孔明也无有片言相告么?!」
诸葛亮一听,沉默了良久,这才说道,「既如此,亮便试言之。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好家伙,张溪直呼好家伙。
一顾茅庐,徐庶随便两句话一激,诸葛亮就直接把《隆中对》给亮出来了么?!
这剧本走向偏的有些离谱。
到底是因为徐庶的一番话语相激,还是诸葛亮确实心软了,直接拿出了《隆中对》,给刘备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刘备听后大惊,一股豁然开朗的感觉涌现,顿时对自己的将来,有了明确的认知。
但对于《隆中对》的细节方面,刘备依然有很多不解,不得不当场请教起诸葛亮来。
接下来,就是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环节了。
张溪和徐庶也是安静的坐在一边倾听,听诸葛亮给刘备讲述《隆中对》的战略规划。
确实如张溪所想的那样,诸葛亮的《隆中对》只是一个战略大方向,而真正要实现这个战略大方向的方法,依然还是在诸葛亮的心里。
诸葛亮的方案,包括如何跟世家打好关系,如果获取他们的信任,又该如何在荆州站稳脚跟,又该怎么什么情况下对抗曹操的威胁,缓和和孙权的矛盾,同时还能图谋西川。
这些事儿,没个几天的功夫根本谈不完,而诸葛亮呢,显然也没有要留刘备三人过夜的打算。
才到下午,诸葛亮就借口有事,把三个人请出了茅庐......这让三个听了一点点毛皮的人,心里痒痒的要死。
但三人也都知道,今天是极限了。
诸葛亮连《隆中对》都拿出来了,本身就说明了他对刘备的认可。
《隆中对》这个东西吧,理论上来说是最合适现在的荆州之主刘表的。
不论是「北据汉沔」,还是「进取西蜀」,前提条件是你得占据着荆州.....最不济也得是占据南郡和襄阳两个荆州重郡才行。
而现在能做到这点的,只有荆州牧刘表。
可诸葛亮却没有把《隆中对》献给刘表,而是交给刘备,本身就说明,诸葛亮觉得比起刘表,刘备更适合做荆州之主。
至于诸葛亮不肯出山相助.....这事儿徐庶压根不着急。
徐庶当然了解诸葛亮,知道这家伙的脾气性格。
一个「自比管乐」的人,心里还能没点傲气不成?!
而且今天你连《隆中对》都拿出来了,以后打着「不解其意」的名头多来几次,还不怕这家伙不出山?!
而《隆中对》嘛......这个东西好是好,比张溪和徐庶的袭取江夏要靠谱的多,但对刘备来说,同样面临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
怎么取荆州?!
第三十八章 《隆中对》
在张溪看来,取荆州这事儿吧,跟取江夏这事儿差不多,都有点不太靠谱。
这年月的世家力量,虽然不到两晋时期那样庞大,但也是能影响一地归属的重要力量。
这年月,你不靠世家的力量是无法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的。
这个道理张溪懂,徐庶懂,刘备更懂。
所以刘备才会一来荆州就结好荆州世家,也正因此,刘表才会对刘备猜忌,最终将他安置在新野县负责防备曹操。
新野县这个地方,北面就是曹操控制的南阳郡,周边没有任何大型世家......你刘备要是这都能翻身了,那他刘表也认了。
诸葛亮虽然给了刘备《隆中对》,也跟刘备讲了一下讨好世家的方法,但却没有告诉刘备荆襄世家内部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分配等,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不知道这些,就没办法真正获取荆州世家的支持,也没办法从中制衡,在荆州真正站稳脚跟。
没有真正决定投靠刘备之前,这些东西诸葛亮是不会轻易说出去的。
所以刘备虽然知道了自己将来怎么做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可现在,他依然没找到那把让他利益最大化的钥匙。
而这个钥匙的关键,就是诸葛亮。
而徐庶和张溪呢,想的就相对来说简单一点了。
他们在思考,《隆中对》的战略布局,到底可不可行。
徐庶思考了很久,久久不语。
在徐庶看来,诸葛亮的布局可以说是考虑到了方方面面,这不是一个临时的想法,而应该是从很早就开始规划的东西,他一时间还真的找不出什么破绽来。
而张溪嘛......嘿嘿,《隆中对》最大的破绽,他还能不知道?!
据而有荆州,却还想着「东和孙权」?!
那不是把孙权当成了刘璋这类的守护之犬了么?!
孙十万这个人吧,虽然对外战争很拉胯,但在这个时代也是一名优秀的君主,年轻时候也有着问鼎天下的野心。
至少在这个时候,才二十出头的孙权可不是个只知道制衡和宫斗的守成之君。
而江东集团想要荆州的原因也很简单——荆州的地理位置,对于江东来说,实在是太致命了。
荆州在江东上游,荆州要攻击东吴,只需要顺流而下就可以了,而东吴要攻击荆州,则必须逆流而上。
这个时代的舟船技术就那样,除了人力,风力外,最好的动力就是地势差造成的水力。
上游对下游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基本就是只有我打你,没有你打我的份,东吴怎么可能放着荆州之兵悬在自己头上不管?!
哪怕是盟友,这种把身家性命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感觉,可不太好受。
当然,东吴也不是没有破局的方法,那就是在北线突破合肥一线,或者东面跨海攻击广陵,进而占据扬州,徐州,这样活路就算是打开了。
可问题是——孙十万呐
比夏侯惇还不如。
跨海击广陵还可以说是陈登太厉害,连孙策这个江东开拓之主都攻不下,情有可原。
可合肥之战,孙十万输给张八百,硬生生的把张辽抬进后世武庙......真没谁了。
张溪当着诸葛亮的面,得给偶像留点面子,没有当场指出诸葛亮的「疏漏」,而是在事后,跟徐庶讨论的时候提了出来。
但徐庶却对此不以为然。
「诚如元长所言,江东久有图荆州之心,然荆州地势优渥,又有北方曹操大敌在前,两家一旦结盟,江东又岂会如此无智?!」徐庶问道。
这个嘛......江东那地方,人邪性呐。
一个不大的江东,还能分成三四个利益团体,其中一半人想着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过好日子,另一半人想着进取中原......最后妥协的结果就是占据荆州后,闭门自守吧。
「再者,如孔明所言,荆州之地当为根本,主公只需小心戒备,以荆州地势,江东又能如何?!」徐庶笑了一下,略带点轻蔑的说道,「江东举东南之力,攻一个江夏尚且费力,怎敢大举进犯荆州?!」
......当时主公入川,刚拿下汉中还没回过气来,咱二爷也威震华夏,灭于禁斩庞德,围城襄阳,正在进逼樊城......这时候谁能想到江东小人,不讲武德玩偷袭啊。
「最后,江东亦非无出路,只需找准时机,北上合肥,窥视徐州,则进可占据中原,退可与主公二分天下,何必非盯着一个荆州?!」
......咱啥也不说了,都怪孙十万!!!
现在张溪算是明白了,为啥诸葛亮的《隆中对》里,对江东袭取荆州之事没做太多安排了。
因为诸葛亮觉得,荆州之地其实还算是安稳的地方。
一来,一旦两家结盟,共同大敌是曹操,曹操占据天下七州之地,孙刘两家加起来,就算取了西川也只是三州之地,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孙吴没道理放着曹操不打,非要来打同盟的盟友啊。
二来,荆州这地方占据地利,而攻打荆州必须要靠水军,可江东的水军虽然号称天下第一,但打个江夏都费劲,怎么敢逆流而上的攻打南郡等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诸葛亮是给了孙权出路的,只要打下合肥,或者凭借水军之力攻下广陵,进取徐州,孙吴就不用困守一地,也不需要担心荆州顺流而下的威胁。
至于等到两家蚕食曹操之地,打破了联盟平衡的时候,那时自然会有新的战略出来。
从来没有哪个战略能永久保持不变的。
《隆中对》之所以被后世人这么多的讨论,纯粹是因为《隆中对》压根没实现,这才给了后人讨论的空间,一旦实现了,这个《隆中对》就不会太重要,取而代之的会是另一个更重要的战略规划。
包括鲁肃的《榻上策》,也是一个道理。
而且《隆中对》这个战略规划,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压缩版,不完整的。
《隆中对》要求刘备全据荆州,可实际上刘备后来只占据了半个南郡,南郡北部和襄阳这么重要的地方还在曹操手里。
之后虽然刘备按照《隆中对》的要求,全取西川,但荆州方面却始终是个大问题,刘备从来没有完整拥有过荆州。
所以《隆中对》从一开始实施的时候就是一个畸形儿,最后没能成长起来,却有人怪诸葛亮没规划好......这多少有点不要脸了。
再者说,不论三国演义还是历史,吕蒙偷袭荆州这事儿,怎么看都是孙权不厚道。
总有人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但实际上来说,刘备有没有借荆州这还是个疑问,而且就算是借了,后来刘备也是还了的。
建安二十年,刘备刚刚平定西川,孙权因为不满荆州他只有一个江夏郡在手,跟刘备讨要荆州遭拒,一怒之下出兵荆南四郡,刘备带兵跟孙权对峙,这就是「湘水划界」。
当时刘备实力已经不比孙权差了,但因为听说曹操亲自领兵去了汉中,刘备要西去跟曹操争夺汉中,因此对孙权做了让步。
双方约定以湘水为界,长沙,桂阳,江夏三郡归孙权,武陵,零陵,南郡三郡归刘备。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已经不存在什么「借」荆州了,双方已经划分好了荆州的归属,刘备已经「还」了荆州了。
你不能要求刘备借了你半个南郡,就要帮你无偿打工,还你一整个荆州吧?!
这种情况下,江东再偷袭,道义上和情理上都是说不过去的。
整体上来说,《隆中对》的规划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问题,诸葛亮该考虑的也都考虑到了,只是诸葛亮也没想到,时局会变化的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