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283节

而随着蜀军突破了祁山道.第一个要进攻的肯定是西县。

郭淮稍加判断后,立刻提笔,跟新任的天水郡太守马遵写信,让他派出郡兵,对西县严加防守,力求判明蜀军的规模和动向。

但.郭淮的信件还没让人送出去呢,他就见到了从西县跑到平襄县的马遵。

郭淮当时就纳闷了,这位不好好的在天水郡做好防务,来这边干什么?!

结果马遵告诉郭淮,说蜀军从祁山道而出,杀奔天水郡,自己在西县兵力不足,天水郡世家皆反,故而不得不来投靠郭淮。

当时郭淮又被气到了。

高刚才到自己这边没几天的功夫啊,蜀军这么快就能杀出祁山道,进攻西县了?!

这蜀军是长翅膀的不成?!

结果仔细一问,郭淮才知道,原来马遵并没有看到蜀军到来,只是接到了前方细作的奏报后,就马不停蹄的赶来平襄县了。

至于所谓的天水世家皆反,也不过是马遵自己的臆测而已,根本没有任何证据。

郭淮给气的.自己到底造了什么孽,跟这群混蛋手下共事啊?!

一个守祁山堡只守卫了半个晚上就兵败而逃,另一个更牛,连蜀军的人影都没看到呢,直接就跑了,顺带还诬陷天水世家造反?!

这确定不是蜀军安插在曹魏的卧底?!

郭淮非常的生气,但郭淮拿马遵还没有办法。

高刚不过是一个中下层的军官而已,杀了也就杀了,郭淮没有任何顾虑。

但马遵是曹丕任命的天水郡太守,一郡长官,这就不是郭淮想杀就能杀的了。

不仅不能杀,郭淮还得好声的劝慰这位逃跑太守,让他赶紧的返回冀县去,安排防务,给自己争取一点整兵应战的时间。

西县丢了也就丢了,但冀县千万不能丢。

可马遵根本不听。

在魏国的行政上,天水郡属于雍州刺史管辖,而郭淮这个凉州刺史事实上对马遵这个天水郡太守只有建议权,并没有管辖权。

所以马遵不去冀县,就呆在平襄县,郭淮还真的拿马遵没办法理论上讲,马遵并没有离开天水郡,毕竟平襄县是天水郡现在的郡治,你还真的不能指责马遵擅离职守。

可马遵不去冀县,等到蜀军攻下西县后,下一步目标肯定就是冀县.冀县这地方,战略位置太重要了,不能有失的。

郭淮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冀县被蜀军攻占,因此他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调兵增援冀县。

可郭淮也有郭淮的难处。

别看现在郭淮号称拥兵五万余,但实际上,郭淮真正能掌控的士兵,不过一万七八千人而已。

凉州苦寒,这地方一年到头也没啥产出,凉州的世家豪族们又素来被中原轻视,自然对自己这个曹魏方面任命的凉州刺史,态度好不到哪儿去。

因此,郭淮在凉州的日子也不好过,多番交涉后,郭淮才勉强获得了凉州世家的支持,在凉州招募到了一万多人,在凉州站稳了脚跟。

然后,郭淮就靠着这么点人,硬是在凉州打下偌大名声,打的部分羌胡敬畏为「天神」。

不得不说,郭淮的能力是真的强,

这次出兵汇合支援曹洪,郭淮尽起凉州之兵前来,同时又向周边羌胡征召羌胡义从,这才能勉强凑齐五万余人但这些人并没有全部抵达平襄县,而且就算全都抵达了,这些胡人也不见得能完全服从郭淮的调遣。

所以啊,郭淮实际能调动的兵力,也不过那一万七八千人而已,而且还大多都是骑兵。

目前的郭淮,并不知道蜀军的具体军情是怎么样,也不知道现在西县,冀县的守备情况如何,如果贸然派兵去救援冀县,那么自己的本部兵力就会变少.这样就不好弹压那些唯利是图的羌胡义从了。

这帮胡人,可没有什么礼义廉耻之心,一旦自己兵力不够,不能给与他们威慑力,这帮人轻则消极怠工,重则反叛,都是有可能的。

郭淮不是不想救冀县,而是现在的情况下,他要救援冀县,就必须等到羌胡兵都到齐后带着大军一起南下,根本没办法现在就让自己的直属凉州兵去救援。

这件事,需要时间。

但现在,郭淮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时间,也没人给自己争取这个时间。

就在这个时候,身在冀县的益州刺史赵昂,给郭淮写了一封信。

首先,赵昂控诉了马遵不战而逃的事情,同时通报了郭淮,西县失守的消息。

其次,赵昂告诉了郭淮,自己已经掌控了冀县防务,领兵五千余人坐镇冀县,而对面的蜀军虚实,赵昂也告诉了郭淮。

这下郭淮终于安心了。

赵昂这个人,可信度肯定比其他的天水郡吏要高,毕竟赵昂一向是坚定的站在朝廷这边的。

再加上赵昂声称蜀军只有万余兵马,这多少让郭淮有些安心了。

这点人数,基本可以判定不是蜀军主力,那就只是一路偏师而已。

赵昂手里有五千士卒,还有冀县城防在手,面对万余蜀军,只要坚守上七八天,那么自己怎么着都能整理好羌胡兵马,前去支援了。

万幸,天水郡还有一个赵昂,是勤于王事的。

第四百一十二章 冀县城内

张溪领兵进入冀县,第一时间安排张翼和句扶前去接管冀县城防,而他本人,则带着魏延一起,接见了冀县的世家大族代表。

姜叙,姜冏,梁绪,尹赏,杨陵等人。

姜叙,姜冏,梁绪,尹赏四人,都是这次张溪夺取冀县的大功臣,张溪自然免不了要封官许愿,好生安慰一番。

至于杨陵,则是杨家的代表,同时杨陵还是杨阜的亲弟弟.有此可见,随着蜀军进城后,杨家也开始调整自己的立场,没有继续要保持作壁上观的态度。

但比起姜氏,梁氏,尹氏等世家,杨氏多少还有些矜持的。

一者,杨氏跟曹魏之间的关系密切,杨阜又在邺城当官,不能在明面上表现的太直接。

二者,现在的冀县虽然在蜀军手里,但未来如何犹未可知,杨氏也保留着最后一丝底线。

张溪自然知道杨氏的顾虑,因此也没有过多为难杨氏,当然,相对应的封官许愿,自然也暂时没有杨氏什么事儿。

至于赵氏嘛.张溪在忙完跟姜叙等人的会面后,在姜叙的带领下,亲自造访了赵氏的府邸。

虽然张溪知道马超跟赵氏之间的仇恨,但那个跟张溪无关,张溪也不可能为了一个根本不熟的马超,就要赵氏全族完蛋。

更何况,赵氏以及把赵昂夫妻以及他们的一子一女都抛弃了,丢出来当工具人了,现在张溪派人单独关押着,后续该怎么办,现在的张溪也不知道。

因此,张溪造访了赵氏府邸,对赵氏略作安慰,具体的发落,还得等汉中王刘备到了冀县后,才能决定。

张溪的造访,虽然依然没有给出对赵氏处置的方案,但至少给了赵氏一颗定心丸。

如果刘备集团真的要为马超报仇,覆灭赵氏,张溪根本没有必要造访赵府的。

但即使如此,赵氏依然无法凭借张溪的态度,来揣测刘备的态度赵氏的赵雄,私下里跟姜叙商议,关于保存一支赵氏血脉的事情。

不能怪赵氏,这种情况下,必须提前准备,以防万一。

姜叙也记得自己的承诺,所以答应了赵雄的要求。

目前的情况,肯定没办法让赵氏派出一支族人出城逃走的,所以姜叙和赵雄商议后,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让姜氏的姜维,纳赵氏三房的一名遗孀为妾。

赵氏三房的长子早亡,留下一个才三四岁的独子和一个遗孀

赵雄跟姜叙商量后,就让这个三房的遗孀改嫁给姜维为妾,带着独子一起嫁过去,同时陪嫁过去一些赵氏的族人和财物,这样就算是变相的维护了赵氏的血脉。

等到这个独子长大后,姜氏就会让这个独子恢复赵姓,让赵氏族人另寻他处安家,延续赵氏一脉。

这算是三国版的「赵氏孤儿」了。

就是姜维不太乐意,他还没冠礼呢,就突然多了一个小妾和一个名义上的儿子.这叫什么事儿啊?!

但这年头的世家子,有几个在婚姻大事上能随意的?!

至少姜叙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而且啊,姜叙还劝说姜维看开点.只是妾,又不是正妻,你担心个毛线啊!

那个遗孀今年也不过跟你小子同岁,还长得挺漂亮,人又知书达理的。

就算将来你这个名义上的儿子会恢复赵姓,但小妾依然还是你的小妾啊.你小子便宜占大了,还有啥不满的。

姜维虽然还是不太满意,但这种事情,真不是他一个小辈能做主的,更何况连他爹姜冏都同意了,他能说啥。

所以嘛,张溪忙着在检查城防,应对郭淮随时到来的进攻的时候,城内的姜氏和赵氏达成了一致,姜维多了一个小妾和一个便宜儿子。

这种事儿呢,张溪虽然也接到了城内安插的细作奏报,但张溪真没去管,某种程度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张溪也不确定马超的想法,万一马超真的非要砍人全家报仇,张溪也不好劝说什么。

张溪反而觉得,这不失为一种保全赵氏血脉的方式。

再说了,张溪现在也没有心思来思考这种奇奇怪怪的事情,当务之急,是先办法先挡住郭淮的凉州军团才是。

根据探马回报,郭淮已经带领着五万余凉州兵团南下了,距离冀县不过一天的路程如果是骑兵的话,可能今天晚上就能看到曹魏骑兵兵临城下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骑兵不擅攻城。

但敌军人数众多,而自己也不过是刚刚接手冀县城防,终究不能小觑。

张溪连夜召集了属下,商讨防卫事宜。

姜叙,梁绪,尹赏,姜冏四人作为地头蛇,当然要出席,而张溪方面,魏延,张翼,句扶也一起出席。

最后还有一个人,是张溪特意点名,破例出席的——姜维。

天水麒麟儿啊,这能放过么?!

虽然这会儿的姜维不过十九岁,还很稚嫩,但那又如何,自己的徒弟邓艾可是从十六岁开始就帮着自己处理政务了,姜维今年都十九了。

张溪的特意点名,除了让姜维觉得高兴外,也让姜氏喜出望外.很显然,姜氏认为这是刘备集团看重天水姜氏的信号。

梁绪和尹赏虽然也有点羡慕嫉妒,但没办法,自家族中子弟,还真的没有可以跟姜维比肩的下一代。

再说了,姜维是天水人,梁绪和尹赏也是天水人,姜维被破格提拔到军帐议事,未必不是刘备集团安抚天水人心的信号。

因此,这两人对姜维的出席,并没有太大的意见。

相反,张溪这边才是真正有意见的一方。

张翼和句扶还好点,这俩也年轻,还是张溪一手提拔上来的,虽然有些意见,但终究不会表现的太明显,

但魏老匹夫就不一样了。

魏延觉得吧,大军即将面临大战,张溪放着自己这个军中宿将不问,非要点名找一个十几岁的小子来议事,简直就是不把他魏延放在眼里。

因此,军议一开始,魏延就主动说道,「如今郭淮南下,冀县城小,大军容纳不下,还请将军与我一万兵马,出城下寨,以作犄角之势!」

魏延是真的一点都不客气,直接问张溪要人,而且一开口,就要走一万人。

但张溪倒是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冀县城虽然不小,但要塞下两万士卒,多少也显得有些拥挤。

当初张溪带着两万人从汉中出发,一路上只有在祁山堡的时候打了一仗,损失了一些士卒,接下来的一路上,基本都是招降纳叛的走过来的,兵力反而比刚出发的时候还要多出几千人来。

这么多人全都人挤人的塞在冀县城内,不仅不利于防守兵力的安排和指挥,粮草的消耗也会更多。

再一个,这年头的士卒军纪就那样,再怎么严明纪律,总有些不开眼的刺头以征服者自居,非要挑战军法。

张溪只能是尽量约束,但这么多人在城内,免不了的会和当地百姓或者世家有摩擦,在这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多少是个隐患。

所以张溪也不认为,自己应该把所有的士卒都放在城内。

而在守城战中,派兵出城下寨,互相成犄角之势不仅有利于防守,同时也是一种保护粮道的手段,在这方面,张溪觉得魏延的建议是对的。

虽然张溪跟魏延不合,但有一说一,现在在场的这些将领们,真正有能力领兵一万,还能做到跟守城方互相配合的人,大概也就只有魏延了。

首节 上一节 283/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