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张溪确实想的太多,因为曹洪根本没有张溪想的那么聪明,而张郃也没有张溪想的那么认真负责。
整个诱敌深入的计划刚刚展开,曹洪在看到曹军击破吴懿大营的那一刻,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向全军发出了追击的命令。
在曹洪看来,这是一个以点破面的大好机会。
这么长时间的对峙,让曹洪的耐心已经快到极限了。
这时候的张郃,好歹还尽了一下自己作为副将的责任,提醒了一下曹洪。
「将军不可大意,小心敌军有埋伏!」
「哼!汝如此胆小,如何用兵?!」
得,当我没说。
张郃心里呵呵我反正是提醒过了,不听那是你的问题,跟我无关,回头掰扯起来,我没责任。
张郃可不是李典那样的元从,他的性格也不像李典那样认真负责,没第一时间摆烂都算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提醒过一次后,就别指望他提醒第二次。
因此,曹洪甚至都没有派兵去围攻陈式和吴班的营寨,直接带兵就顺着吴懿败退的方向追了过去。
吴班和陈式都有点傻了这货这么单纯的么?!
但不管怎么样吧,既然你这么单纯,那不坑死你就太对不起你的智商了。
吴班和陈式根本没有选择撤退,而是在曹洪深入追击后,直接从两翼出兵,截断了曹军追击的后续部队,让那个曹洪变成了孤军深入。
偏偏曹洪还没有察觉,一路追着吴懿,直接一头撞进了埋伏圈.张溪都有点傻眼了。
早知道这货就这个智商,一开始就不应该想那么多.带个五六千人就敢往两万大军的埋伏圈里闯,这不是来找死的嘛。
当即下令,伏兵尽出,同时让吴懿回身反杀,包围曹洪。
曹洪一直到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深陷重围,顿时大惊。
可曹洪终归是曹洪。
曹洪的水平不行,那也是跟一群一线名将做比较得出的结论.二三线的将领里,曹洪的能力还是不算太差的。
虽然做不了主帅,用兵也过于简单粗暴,但曹洪作为一名将军,冲锋陷阵的能力还是有的。
在发现自己被围后,曹洪立刻收拢士卒,掉转方向,往来时的道路冲杀,试图冲出包围圈。
张溪很快发现了曹洪的意图,立刻指挥士卒堵住曹洪的退路,同时也赶紧派人传令吴班和陈式二将,让两人赶紧从后方赶过来,彻底关上曹洪突围的大门。
一旦真的让陈式和吴班赶到,率领士卒关上包围圈的大门,那么曹洪根本不可能从这个包围圈内突围出去。
而事实上,曹洪现在最担心的也是这个,所以他一马当先,拼命冲杀,就是要抢在后路被彻底堵死前,杀出重围。
自己带来的士卒伤亡多少并不重要,自己这个主帅千万不能陷在包围圈里,否则整个略阳方向的曹军都会因为群龙无首而崩溃的。
曹洪现在是在拼命了,真的拼命,拼命杀敌突围,寻求一线生机。
但曹洪毕竟也不是二十年前的曹洪了,当初那个给曹操让出战马逃命后还能杀出重围的曹洪,早随着这些年的养尊处优慢慢的消失了。
曹洪拼杀了很久,最终还是被吴懿从后面赶上,拖住了自己的前进步伐而自己的前方,曹洪甚至已经能看到陈式和吴班的旗号了。
到了这个时候,曹洪都有些绝望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老天爷重新给了曹洪希望——张郃领兵,从陈式和吴班两人的身后杀出,趁着两军没有彻底合围前,硬生生的杀穿了一个通道出来。
曹洪见此,燃起了求生的希望,顿时也爆发出了最后的战斗力,率领亲卫士卒再次拼杀,拼命靠近张郃所部。
两部合军后,张郃再次亲自领兵突围,带着曹洪杀出了重围。
张溪对此相当的无奈。
这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因为曹洪上当的太容易,导致陈式和吴班并没有按照计划那样先行后撤,而是提前出兵,切断曹洪和后军的联系。
本来这个做法也说不上错,毕竟早点切断曹洪的后路,可以让曹洪带领的士卒彻底变成一支孤军,更加容易被围杀。
但两人提前出兵切断后路,却让留在后军的张郃也提前发现了问题,发现曹洪这是被张溪等人诱敌深入了,赶紧点齐兵马,出兵救援。
再一个,陈式和吴班没有后撤一段距离,也导致了对曹洪的包围网有些大,要收紧整个包围网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个时间,恰恰也给了张郃出兵救援创造了机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张郃太猛了,他只带着三千人就杀穿了陈式和吴班两人组成的包围网防线,在杀入包围圈后,又非常狠心的抛弃了大部分被围的曹军,只接应曹洪一人突围,其他人一概不管。
这么一来,张溪都没法专门派人去追击。
一旦追击,整个包围网就会出现漏洞,那么陷入包围圈的曹军就有可能突围出去张溪必须选择,是追击曹洪,还是彻底留下曹洪带来的六七千曹军。
张溪想了一下,决定选择后者。
一个曹洪,不足为虑,而且追击也不一定能留得下。但这六七千曹军要是退回去的话,将来双方交战,不知道还要造成己方多大的兵员战损呢。
所以,张溪下令,继续收拢包围圈,一面围杀这些曹军,一面派人劝降.曹洪都丢下你们跑了,哪怕再有顾虑,总没有自己的小命重要吧?!
一番劝降之后,约有五六千曹军选择了投降,而不肯投降的那一批,大多是曹军内部的军官比起士卒来说,这些军官多少还有些放不下的东西。
比如他们的妻儿。
按照魏国律法,军卒阵亡或投降后,妻儿和财产会被重新分配给其他的士卒.一般的士卒哪有什么财产?!
至于妻儿,一般士卒的妻儿,只要能在这个世道活下去,做出什么选择这些士卒都不会责怪的,毕竟都是为了活着。
所以士卒们都可以选择投降,毕竟大家都是为了活下去但这些军官们,如果能活着回到魏国的话,还是不想投降的。
军官们多少有些社会地位,肯定不希望看到自己的财产归他人所有,妻儿也改嫁他人.但凡有突围的希望,他们还是想要回去的。
这些军官们有抵抗的意志,稍微费了一点刘备军的时间,到最后,突围无望,这些军官要么战死,没有战死的,也只能无奈选择了投降。
这不是谁的错,不是刘备军的错,也不是曹魏法律的错纯粹是这个世道的错。
第四百五十八章 变故
略阳战场,连续两次大战后,战线短暂的陷入了平静。
差点死在略阳战场的曹洪,这次也没有再冒进的再发动进攻,甚至曹仁那边,也没法苛责自己的亲弟弟战败。
再一个,略阳战场的曹军,在这段时间内的攻防中,损失了一万多的兵力,暂时也无力再发动新一轮的进攻,因此只能被动的转入对峙的局面。
其他两个战线上,郭淮进攻张飞和魏延也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相反,还被张飞和魏延两人联合起来,差点给按在地上摩擦。
张飞之前屡次败给郭淮,不是郭淮有多强,纯粹是张飞手里的兵力不足。
现在张飞得到了援军兵力补充,在差不多兵力下面对郭淮,又是防守方,郭淮根本拿张飞的防线没有任何办法。
再加上张飞的作战特点,肯定不会安静的坚守一处,时不时的会出营作战,又有魏延这个喜欢冒险的家伙帮衬.这条战线,与其说是进攻和防守的对决,倒不如说是双方在野战决胜。
郭淮一人面对对方两员名将,能讨到好才怪呢。
一个魏延就够郭淮消停的了,更何况还有一个老牌名将张飞!
张飞这个人,还真的是跟一般的名将不太一样。
别的将军,随着年龄的增长,武力值可能会减弱,年纪越大,就会下意识的减少亲自上阵杀敌的次数哪怕是关羽,这些年也都是指挥作战居多,不太会亲自上阵杀敌了。
但张飞似乎不符合这个规律,还是跟以前那样喜欢亲自上阵杀敌,最要命的是,这个张三爷,依然是那个无人能挡的万人敌。
要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一介莽夫嘛,郭淮也不是没有办法应对张飞最可怕的地方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张飞的智力似乎也一直处于一个持续增长的阶段。
时不时的冒出一个鬼主意的,闹得郭淮有时候都要上当,如果不是郭淮本身的能力不低,上过一次当后小心谨慎了不少,说不定还要吃更多的亏。
但不管怎么说,张飞这边,郭淮一个人面对两个名将,表现的是最为吃力的。
至于曹仁亲自指挥的中线部队,对上了刘备亲自指挥的中军,双方倒是打的有来有回的。
一方面,曹仁的能力不差,也算是一员名将。
另一方面,刘备这边的顾虑太多,作为全军的主心骨,刘备这边绝对不能输,因此哪怕有法正和庞统的帮忙,刘备这边打的也比较束手束脚,不求大胜,只求不败。
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倒是中路的曹仁打的还算顺手,双方有来有回,互有攻守。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来到二月份.上邽旁的渭水终于彻底化冻,只要等到春汛一过,那么从长安运往上邽的粮草,就可以走渭水水路了。
曹仁将不会再受到后勤压力的限制,既不用每天限定粮草消耗,也不用急着击破眼前的刘备军了。
你不好说曹仁这么着急发动对刘备的进攻,是真的想要击败刘备军,还是想要消耗己方的一些士卒,降低后勤压力但不管怎么说,曹仁也暂时撑过了自己最艰难的时刻,只要坚持三月初,长安那边应该就会从水路大量运粮来上邽,再也不用通过崎岖的山路运粮了。
既然后勤没有太大的压力了,那么曹仁也没有太大的必要,非要寻求跟刘备决战的机会虽然没有退兵固守,但曹军现在在西线的攻势,确实暂时减缓了下来。
现在的西线战场,曹军还有八万人左右的守军,而刘备军这边,算上马超的羌胡骑兵,加起来也有六万人左右。
如果没有人主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那么西线战场,会再次陷入战略僵持。
对此,庞统和法正都没有太好的办法。地方太小,双方的势力布置都非常的清晰明确,不存在出奇兵的可能。
再加上受到地形限制,陇山山道就这么几条,想要绕路进攻敌军后方,切断敌军粮道也没有机会,哪怕以庞统和法正的机智,一时间还真的拿上邽的曹仁没有任何办法。
就在双方都认为,这场大战将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时.南线战场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南线战场上,本来是关羽接受到了援军,一顿猛攻张辽,并且在二月初的时候,攻陷了三个月都没有彻底攻陷的邓县,逼迫张辽不得不退守宛城。
而就在关羽打算高歌猛进,继续进攻宛城时,徐晃率领左冯翊和右扶风的大军及时南下,威胁了关羽的侧翼。
关羽为了保证侧翼安全,不得不暂停北上,在邓县休整,同时分兵给王基,让王基前往阻挡徐晃,保证自己的侧翼安全。
新野方面,邓艾指挥的新野守军,也终于等来了司马懿率领的许都军队,邓艾小心谨慎的防守新野,没给司马懿太多的机会,同时身在樊城的张嶷也主动出兵,威胁司马懿的侧翼,导致司马懿在新野城下也有些进展缓慢。
本来大家都以为,南线战事也会进入一个新的僵持时,上庸方向的寇封突然的发威了。
谁都没有想到上庸方向的寇封在被徐晃狂扁一顿,几乎已经退回上庸的情况下,突然的发威改变战局。
寇封的存在,在一众名将云集的南线战场,实在不怎么起眼。
虽然寇封也以武勇闻名,征战这么多年了多少也有点名气,但这年头根本不缺擅长武勇的莽夫,跟徐晃,关羽,张辽等名将比起来,寇封完全就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之前寇封被徐晃逮住一顿胖揍就很说明问题。
而现在,徐晃为了支援张辽,不得不领兵南下,就把防卫右扶风的任务交给了王经。
有一说一,这不算什么战略失误。
第一,寇封让徐晃给揍的,都快被打回上庸了,远离右扶风地区不说,士卒的士气也快给打没了,根本不足为虑。
第二,之前王经就曾经凭借几千兵马挡住寇封两万大军的进攻,留下王经防备寇封,已经绰绰有余了。
因此,不管是徐晃还是身在长安的曹丕,都没有把右扶风地区当成是有威胁的地方。
但偏偏就是这个没啥存在感的地方,发生了一场要命的偷袭。
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刘备军的宜都太守孟达突然的就率一万郡兵北上,并且在王经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绕道到了王经的身后,配合在王经正面的寇封一起两面夹击,在上庸大破王经的防守军队。
之后孟达跟寇封合兵一处,再次向右扶风地区进发,威胁长安。
而败军后的王经,虽然努力收拢残军,但到底是新败之军,兵力又严重不足,只有三千余人,面对孟达和寇封的两万余大军,根本无力阻挡,连败三阵,导致寇封孟达的大军距离长安只有两百里的路程了。
曹丕顿时大惊失色,一面命令王经继续死守,一面急招徐晃回防,同时下令在褒斜道口的曹真放弃防守褒斜道,迅速退守长安。
战场局势突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给整个南线战场的所有人都弄了一个措手不及。
不仅仅是曹魏方面的人措手不及,就是关羽都有些措手不及孟达到底是怎么出现在上庸附近的?!
关羽可不记得,自己曾经调遣宜都郡的郡兵北上,毕竟宜都郡是连接荆州和蜀地的要道,也是防卫江陵的一股重要力量,关羽可防着江东一手呢,根本没有让孟达领兵北上的意思。
而关羽这个南线北伐总指挥都没有调动孟达,更别说远在陇山道的刘备下过这样的命令了。
事实上,孟达的这次出兵,其实没有任何人调动,完全是孟达的自作主张。
孟达从来不是安分的人,眼看着连王基,石苞这样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家伙,一个个都身居州郡高位,昔日好友李严成了总督江州的***,法正成了刘备的谋主.孟达着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