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司马懿,还不是正始之变时那个老女干巨猾的司马懿,这个时候的司马懿,还是想当一个大魏忠臣的真的,不用怀疑,司马懿和曹操一样,也不是一开始就想着要谋朝篡位的。
这会儿的司马懿,是真的忧心曹魏的将来,同时,他也是尽心尽力要击破眼前的蜀贼,攻下新野,切断关羽的粮道供应,逼迫关羽退兵的。
只是,这还需要时间,对面的两个小将,都不是好惹的,稍微不小心一点,自己这边也有败阵的危险。
司马懿也只带了两万人前来进攻,一个败阵损失几千人,再伤了士气,这仗就更加没法打了。
所以司马懿也很小心,但正是司马懿这样的小心进攻,反倒给邓艾和张嶷两人相当大的压力。
一点破绽都不露,不管你怎么设计引诱他分兵,他始终不为所动,就是围着新野一顿狂攻,逼得邓艾除了死守外,没有任何办法。
这样守下去,邓艾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在重压之下露出什么破绽,让司马懿给抓住了,导致新野失守。
因此,邓艾第一次,向关羽发出了援兵请求。
起码再派五千人过来驻守新野,这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可关羽表示.特么我上哪儿再给你弄五千人去?!
就算我有这五千人,我也早就投入到进攻宛城的战斗中去了,哪里来的空余兵力给你啊?!
可新野告急,也不是一个能忽略的事情,关羽也不得不想尽办法,挤出一支两千人的士卒队伍,让廖化领军,前往新野增援。
而就在廖化出发后不久,关羽终于收到了刘备的信件。
信中,刘备讲述了西线关中地区的情况,表达了一定程度见好就收的意义,同时询问南阳的战况如何,是否能在短期内攻破宛城。
刘备在信中说道,如果关羽有把握在四月内攻破宛城,那就给他回信,他会在五月初的时候直接出兵陇山道。
但如果关羽没有把握在四月份攻破宛城的话,那刘备就会选择留下部分兵力坚守陇山道,自己从褒斜道退兵回汉中。
一切的战略安排,就在关羽的回信中了。
第四百六十九章 关羽的决断
关羽是傲,但关羽的傲,是自傲,也是对尸位素餐的人的傲慢,但绝对不是无脑的装逼傲慢。
他不会白痴到把整个北伐事业当赌注来装逼,也不会把自己大哥的性命当儿戏。
关羽知道,现在不是自己逞强要面子的时候,如果自己明明攻不下宛城,却因为面子问题告诉刘备可以攻下.那等刘备领兵进入关中后,遇到的问题,可就不是一个宛城的得失问题了。
因此,关羽在接到刘备的书信后,思索了良久,找来王基和石苞开会。
徐庶去江陵坐镇了,关羽身边没有一个像样的谋士了,但好在王基和石苞的能力都不差,属于那种文武双全的人物,有他们留在关羽身边,徐庶才敢放心的南下去江陵守卫。
而王基和石苞也非常的惊讶。
一直以来孤傲的关君侯,居然破天荒的询问王基和石苞,以现在的局势,有没有什么计划可以在四月底之前攻破宛城。
这显然有些不太正常,根本不像关君侯能问出来的话。
一直以来,整个北伐的南阳战场,都是关君侯说了算的,王基和石苞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领命作战,王基和石苞要是对战局有什么想法的话,一般都是主动献计献策,关君侯主动问计,这还是第一次。
而且一问就是这种难度极大,并且要求一锤定音的计策实在是难为两人了。
王基和石苞互相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里的惊讶,但对于关君侯的问计,两人也不得不死命思考。
现在的南阳局势,是六万对五万,曹军还有坚城宛城在手.这个怎么打?!
半个多月的时间,要求六万人攻破五万人把守的城池.除非曹仁脑残了,选择出城跟关君侯野战,这样才有一丝破城的希望。
但问题是,曹仁好歹也是曹魏名将,征战三十多年的宿将了,怎么可能犯这种小儿科一样的错误呢?!
王基和石苞思索了良久,最后也只能为难的对关羽摇摇头,表示属下实在无能,想不出这样的计策来。
别说月内攻破宛城,就是上半年内攻破宛城,好像都有点不太现实。
曹魏的整体实力太强,如果逼急了,曹魏在中原腹地发动总动员的话,也不是没有兵力能支援宛城的.虽然战力如何无法保证,但当炮灰还是合格的。
所以嘛关羽也是叹口气,挥退了两人后,自己一个人在营帐内端坐了良久,最终提笔,给刘备写了回信。
关羽表示自己实在没有把握能在月底前攻破宛城,如今的局势,不如就依照大哥的想法,见好就收吧。
自己会在四月底的时候选择退兵,退回襄樊固守,到了那个时候,也请大哥从陇山道退兵,千万不要犹豫,以免大好局势毁于一旦。
写完这封信,关羽赶紧派人送出按照这个时代的通信效率估计,当这封信送到刘备手上的时候,也应该到四月底了。
所以.暂时还是保持住攻势,不能让宛城的曹仁察觉到自己要退兵的意图。
同时让邓艾那小子一定要守住新野防线,起码要守到四月底,给大军撤退做好侧翼掩护。
关羽也是宿将了,可不想把撤退给弄成败退,那可就太丢人了。
而这个时候的宛城内部,曹仁和张辽其实都没有察觉关羽的决断,毕竟这段时间,刘备军的进攻一直就没停过,一副不打下宛城不罢休的架势。
但随着几天过去后,刘备军的进攻势头虽然依然很猛烈,但进攻频率却下降了不少。
以前的刘备军,虽然在进攻不利的时候也会后退休整,但基本不到一个时辰就会发动第二次进攻可现在,上午进攻不利,一直会休整到下午才发动第二次进攻。这个频率,让张辽有些怀疑。
到底是老朋友了,彼此之间对对方的作战风格非常的了解张辽认为,以关羽的性格脾气,如果真的是坚定要攻破宛城的话,不可能会有这样的作战频率的。
其实吧,曹仁也知道,甚至他直接认可了张辽的判断。
但对于张辽派兵出城试探的建议,曹仁直接了当的给拒绝了。
曹仁和张辽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所以曹仁给张辽解释了一下自己拒绝建议的原因——关羽确实不是这种作战风格,但关羽军中也不是没有能人,你怎么知道关羽这么做,不是接受了属下的建议,故意示弱,引诱咱们出城野战呢?!
本来双方兵力相差不大,咱们坚守住城池就是胜利,何必冒着损兵折将的风险,出城去野战呢?!
这个说辞,往好听了说,就是曹仁小心谨慎,但往难听了说,就是曹仁怕了关羽,只想坚守城池,不出任何差错。
张辽不太认可曹仁的这种做法,毕竟张辽的建议也不是大军出城,只是给他几千兵马,出城试探一下。
哪怕败了,也不过是损失数千兵马而已,根本不影响守城而且话又说回来了,他张辽难道还能被关羽打的全军覆没不成?!
可曹仁还是拒绝了。
有些事儿吧,曹仁没法跟张辽明说。
咱们的主君,已经不是原来的魏王了,现在的魏王,只想着保住最后的底线长安不失咱们在宛城打的是好是坏,其实新任魏王并不在意。
能不能破关羽,对现在的魏王来说,并不重要,守住宛城,拱卫长安,那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什么样的主君,咱们就做什么事儿吧守住宛城就好,保住曹家基业,也算是对得起老魏王了。
曹仁多少有点被曹丕不愿在三辅跟刘备决战伤到心了,现在被打发过来守卫宛城,曹仁只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对得起曹操,对得起曹氏的基业就好,根本没有那个雄心壮志,去击破关羽。
再说,曹仁也不觉得,自己有能力能正面刚赢关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曹仁终究是主将,张辽虽然也算是五子良将中唯一独当一面的将领,但面对曹仁这个曹氏宗族将领,张辽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这些年的规矩就是如此,如果有曹魏宗室将领在场,而且双方地位差距不大的话,那说了算的,肯定是曹魏的宗族将领。
见曹仁始终不为所动,张辽也没有坚持建议.确实,他们的目的,就只是守住宛城而已。
南阳的战事,就这样在关羽时不时的进攻中,战事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而西线战场,刘备屯驻陇山不出,张溪领兵对峙渭水,暂时也没有爆发什么大战。
倒是凉州方面,出了点小意外。
赵云和庞德领兵进军凉州,在进入凉州后,赵云就选择了分兵。
这也不怪赵云,毕竟庞统和法正都认为,凉州各郡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反抗,因此告诉赵云,进入凉州后速战速决,分兵攻取各个州郡就可以了。
赵云也是按照计划行事,在进入凉州后,直接兵分两路,一路自己率领,直取武威郡郡治姑臧县,另一路由庞德率领,取金成郡郡治榆中县。
但两路都遇到了抵抗。
武威郡方面,是曹魏任命的护羌校尉苏则,在姑臧领兵七千据守,而金城郡方面,则是金城太守徐邈领兵五千据守榆中。
兵力方面,确实是刘备军占优的,不管是赵云部还是庞德部,军力都比曹魏守军要多。
但毕竟一个是攻城,一个是守城,兵力的多寡,还不到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时候。金成郡方面不用说,徐邈虽然偏文一些,主要在金成郡负责治理地方,但并不代表徐邈是一个文弱书生.这家伙的武力值和用兵能力都不低。
这位可是历史上诸葛亮北伐时候的曹魏凉州刺史,并且在守住凉州后,他还能派兵进攻南安郡,威胁诸葛亮北伐大军的侧翼,文武双全。
庞德虽然能力也不差,但庞德这次出征,主要带的都是羌胡骑兵,步兵数量不多,他要攻破徐邈驻守的榆中县,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赵云面对的曹魏护羌校尉苏则,能力倒也不算差,但跟赵云这种名将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个级别的但架不住这位手下有一个将军,极其善于守城。
赵云对姑臧县发动的各种进攻手段,都被这位无名将军给一一化解了。
更要命的是,赵云费时费力打造的攻城器具,也被这位无名将军给烧毁了。
甚至,这位将军压根就没有走常规套路,派兵出城烧毁攻城器械,他仅仅是在城楼上射箭,就烧毁了赵云派出去的大部分攻城器具。
嗯,用的是火箭。
而这位无名将领,叫郝昭,字伯道。
第四百七十章 苏则的选择
郝昭,字伯道,并州太原人,是郭淮的老乡。
跟郭淮这种累世公卿家族出身的人不同,郝昭并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出身,他只是一个寒门子弟,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郝昭就不得不参军入伍,博取功名。
跟魏延一样,郝昭早年当过某人的部曲,并且一步步的升级,从部曲升级为部曲督,之后作战有功,一步步的从部曲督升为校尉,然后到现在的杂号将军。
刘备誓师北伐的时候,凉州正好发生了一场叛乱。
建安二十五年的五月,凉州西平郡的麴演勾结附近几郡制造动乱,抗拒曹魏派往西平郡的太守邹岐;张掖郡的张进也把太守杜通抓了起来,酒泉郡的黄华则拒绝太守辛机赴郡就任,他们都自称太守响应麴演,武威郡的三个部落的胡人也再度反叛。
这就是东汉时期的凉州,隔段时间不闹点事儿出来,那真不好意思称自己是凉州人。
面对这样的叛乱,哪怕是有刘备在汉中誓师北伐的影响,曹魏也不能不管。
一方面,曹魏下令让凉州刺史郭淮领兵进驻雍州北部的天水郡防备刘备,另一方面,曹魏让护羌校尉苏则出兵,救援武威太守毌丘兴。
曹魏这是两边同时下手,准备在防备刘备北伐的同时,扫平凉州的叛乱。
倒不是曹丕大意,实在是那个时候的曹魏,实力真的很强大,而凉州的那帮土鳖们,隔个三五年就要那么闹一次,最后总会被平定,曹丕都已经习惯了,真没把凉州土鳖们放在心上。
而郝昭,就是在这个时候,跟随护羌校尉苏则进入凉州,屯驻在武威郡的姑臧县,作为一名将领,协助苏则平定凉州叛乱的。
一开始的时候,平叛还是很顺利的。
苏则的能力还是有的,起码对上凉州的这些豪强,智力是呈碾压态势的。
苏则经过研判认为,这些凉州土鳖虽然反叛了,但本身只为个人利益,并不齐心,完全可以各个击破这是凉州叛乱的老毛病了,自从马超逃亡,韩遂去世后,凉州找不到一个主心骨一样的人物,再也无法重现当初割据雍凉关中自立的形势了。
苏则显然也抓住了凉州叛乱的规律,明白各郡之间的叛乱首领都只顾个人私欲,不仅没有要团结合作的意愿,还彼此防备,勾心斗角,甚至互相攻伐.只要派人分化离间,说不定都不用苏则领兵征讨,他们自己就会土崩瓦解,苏则就可以轻松平定这场叛乱了。
至于三郡的胡人,这个更不是问题。
先不说汉人在对战胡人的问题上,有着天然的心理优势,就说胡人这次叛乱,也不见得是真心要反。
前些年郭淮在凉州可是把这帮胡人摁在地上摩擦的,这会儿郭淮还在天水郡四处征召胡骑应战,凉州三郡的胡人,不太可能选择在这个时候真心造反,大概率还是被三郡的叛乱者给裹挟或者是利诱了。
这个问题,其实是最好解决的。
胡人要的,无非就是钱粮,三郡能收买裹挟他们,那么苏则也能用同样的手段收买威逼他们再次投靠朝廷,这些胡人根本不足为虑。
而没有了胡人的帮助,那些在凉州闹事的土鳖心还不齐,只需要使用离间计,一个个的分而攻之,这场叛乱就能平定下来。
苏则的想法是没错的,计划的也很好,但就在苏则刚刚收买完凉州胡人,把这些胡人全都送到郭淮那边去当炮灰之后,还没等苏则对三郡凉州豪族动手呢,刘备已经领兵出了祁山道。
整个雍凉,这个时候都在忙着应对刘备的北伐,苏则也没办法,只能暂时在武威郡按兵不动,准备随时策应郭淮。
但谁知道,那个在凉州打出「天神」称号的郭淮,居然在十几天的时间内一败涂地,甚至郭淮这个凉州刺史兵败后都没有选择退回凉州,而是直接去了上邽这下苏则麻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