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货,都到了这个时候还在彼此攻伐,根本没想过要怎么联合起来迎敌,而赵云这边,不仅有熟悉凉州情况的苏则和麴演帮忙,庞德也在平定完金城郡后率领羌胡骑兵过来会师.三万多人的大军一路压过去,岂是手中只有区区数千兵马的张进和黄华能抵抗的。
赵云进攻武威郡,耽搁了十几天的时间,但进攻张掖和酒泉两郡,赵云几乎是一路平推,轻松平定。
到了四月底,赵云彻底平定凉州。
第四百七十二章 退兵
建安二十六年五月,依然屯兵在陇山道的刘备,在接到赵云的报捷文书,得知凉州全境拿下后,终于做出了撤兵的决定。
不过在撤兵之前,刘备需要对陇山道的守将做出一个安排。
现在虽然是刘备集团占据了陇山道,但只要曹魏集团缓过劲来,肯定不会对时刻威胁关中的陇山道置之不理的,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夺回陇山道,因此刘备集团对陇山道的防务安排,就显得至关重要。
这方面,刘备有自己的想法。
陇山道,有三个重要的点——街亭,略阳,上邽。
这三个点都至关重要。
上邽看住的是曹魏集团沿渭水而上的水路和山路通道,街亭防备的是陇山山道,而略阳则是连接街亭和上邽的中间枢纽,因此这三个地方,都必须安排合适的人屯守。
街亭方向,有个现成的人选,那就是王平。
王平跟随张溪一起打过街亭保卫战,对街亭的地理情况比较了解,而且王平麾下的无当飞军非常适合山道作战,放在街亭简直是天生的用武之地。
略阳方面,刘备任命张翼为略阳守将,在中路左右支援上邽和街亭。
如果说这两个人任命,还算是刘备根据个人能力以及目前两将在军中的地位,做出的合理安排的话,那上邽守将的任命,刘备出乎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料。
刘备任命降将郝昭,为上邽守将。
这个任命,是刘备力排众议决定的。
一方面,刘备看人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另一方面,刘备相信赵云,对于赵云极力推荐任用的郝昭,刘备也选择了相信。
郝昭在姑臧县投降后,跟随苏则一起投降了赵云,但郝昭其实内心是不服气的。
如果不是苏则这个无胆鼠辈,郝昭觉得自己未必不能挡住赵云和麴演的前后夹攻。
可上司决定开城投降,他郝昭一个人,又能有什么办法。
这个时候的郝昭,只是一个比校尉稍微高级一点的杂号将军而已,在军中名声也不显,苏则选择投降,郝昭可没有那个号召力可以让士卒继续战斗只能是跟着投降了。
郝昭觉得心里不服,但赵云却非常欣赏郝昭的能力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郝昭展现出来的守城手段,是赵云见过最多,而且最有效的。
赵云这个人,是刘备集团高级将领中,性格脾气最好的人,遇到这种良才,赵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推荐给刘备,让刘备考察任用。
因此赵云专门写了一封信给刘备,然后让郝昭护送徐邈去见刘备的同时,也在信里详细讲述了郝昭的能力,专门向刘备推荐了郝昭。
刘备在亲自劝降了徐邈后,也抽空接见了郝昭,跟郝昭做了一些简单的交谈,大概了解了一下郝昭的能力,顿时对赵云的推荐,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
徐邈呢,刘备在亲自劝降后,给放回凉州去,升官担任凉州治中从事,协助赵云治理凉州。
而郝昭,则被刘备留了下来,不仅给郝昭的杂号将军往上提了一级,最重要的是,刘备任命郝昭为上邽守将。
郝昭对此,可以说是感激涕零。
要知道,在军队这个地方,从古至今都比较讲究资历的,以郝昭在曹魏那边的资历,即使平挪过来,其实也不够担任一城主将这样的职务。
更别说他郝昭还是降将。
乍一投降,刘备就敢把上邽这么重要的地方交付给郝昭,同时破格提拔郝昭担任一城主将.郝昭从军近十年,还是第一次受到这样的重用。
本来郝昭在曹魏从军,目的也是博取功名,可在曹魏那边奋斗了十年,也不过是一个普通将领,杂号将军而已。
可这一投降,来到刘备这边,立刻就成了一城主将,镇守要地这要是再立下一些功勋,岂不是封候拜将都指日可待?!
这样的待遇,怎么能不让郝昭对刘备感激涕零呢.这是明主啊!!!
刘备就这样安排好了陇山道的防务,接着就是出上邽,沿渭水东进,来到褒斜道口,跟张溪率领的大军汇合。
刘备的突然出现,让还在渭水西岸跟张溪对峙的张郃等人十分的慎重,一方面加强防备,另一方面则赶紧派人去通知还在长安坐镇的曹丕。
曹丕顿时如临大敌,以为刘备突然东进,是打算进攻长安,攻略三辅了。
曹丕立刻下令夏侯尚加强对长安城的防备,同时命令张郃等人严守渭水西岸,作为三辅屏障。
紧接着,曹丕又给在宛城的曹仁下了命令,希望曹仁能从宛城抽调一部分兵力,支援长安.不要多,来个万把人就行。
曹仁在接到曹丕的命令后,气的直接想骂娘.怎么这个大侄子的胆子就这么小的呢?!
别说张郃徐晃等人就挡在渭水西岸,刘备不攻破他们就别想进军三辅退一步说,就算刘备真的进入了三辅,你长安还有近三万守军在手,刘备就算大军全部压上也不过六七万人,你怕个毛线啊。
以长安的城防,刘备没有个十万以上的兵力,根本不可能攻破你三万人防守的长安好不好。
还增援.你也不看看我对面的对手是谁,我现在能守住宛城已经不容易了,你还让我增援?!
我对面的人可是关羽.呃?!诶?!!!
曹仁正在腹诽曹丕胆小的功夫,他却愕然的发现,昨天还在猛攻宛城的关羽,今天突然的就起兵拔营,做出了撤退的样子来。
曹仁和张辽谁都没有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击.这俩不傻,也不会把关羽当傻子,不管关羽是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要撤退,在撤退的时候也不会不做任何防备的。
这时候出城去主动进攻,搞不好还会落入关羽的陷阱中,损兵折将。
当务之急,不是去追击关羽的退兵,而是搞清楚,关羽为什么要退兵。
前段时间,关羽的强攻,确实给荆州方面的刘备军团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这点损失,还不到让关羽伤筋动骨的地步关羽突然退军,难道是新野方向的司马懿取得了进展,断了关羽的粮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曹仁和张辽倒是要试着追击一下了,毕竟缺粮的军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力会越来越弱的,而从宛城退兵回襄阳,正常行军也得走个七八天的功夫呢,也不是没有偷袭的机会。
但.还没等曹仁和张辽商量好该带多少人出去追击的时候,司马懿的书信就到了。
司马懿表示,他在新野方向突然发现刘备军增加了新野军的防守兵力,觉得非常的奇怪,所以特意来问问两位将军,是不是宛城方向有什么变故。
对于宛城的防御,司马懿还是有信心的,不相信关羽能这么快的攻破宛城司马懿是担心,关羽这是要退兵回襄樊,顺带半路搂草打兔子的收拾掉自己。
曹仁和张辽接到了司马懿的书信后,顿时感觉问题大条了。
关羽突然退兵,其实并不在曹仁和张辽的预料当中.关羽是什么人,他那个性格,不跟你死磕到底都算是他收敛自己的脾气了,还能主动退兵?!
现在关羽主动退兵,真的不是什么陷阱?!
这下曹仁和张辽都有些摸不准了。
出于谨慎起见,曹仁立刻给司马懿下令,让他暂停进攻新野,后退二十里坚守,以防关羽突然进军新野围剿他。
于此同时,曹仁和张辽商议,让张辽领兵两万,谨慎追击关羽.不要靠的太近,以防有诈,但又要对关羽的退兵保持警惕,掌握关羽退兵的途径。
如果关羽只是正常退兵,那么追过新野后撤回来就好。
如果关羽的目的是去围剿司马懿,那一定要想办法接应司马懿,不能让司马懿带领的许都军队有太大的损失,否则恐怕许都不保。
就这样,张辽领兵谨慎追击,一直追了五天,等到关羽大军完全撤退出新野,张辽才停止了追击,联络上了司马懿。
一直到这个时候,张辽和曹仁才算是彻底相信,关羽是真的退兵了。
同样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曹仁才想起,还有曹丕让他派兵救援长安的事儿没办呢赶紧给长安方向派出了两万援军。
可这个时候,曹丕已经不需要什么援军了,他已经得到了前线张郃发来的战报。
刘备在褒斜道口汇合了大军后,留下陈到率领七千白毦兵和五千常规士卒守卫褒斜道口,自己则率领剩下的四万大军从褒斜道撤退回汉中去了。
这让曹丕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一直到这个时候,曹丕才终于确定,刘备是彻底撤军了,长安算是保住了。
但紧接着,曹丕又接到了一个让他心头直跳的消息。
满宠从邺城传来急报,名士魏讽想要联合长乐卫尉陈祎袭击魏都邺城,劫持在邺城的大汉天子出逃。
可卫尉陈祎心中恐惧,向留守邺城的满宠告密,满宠得知后立刻联合在邺城的董昭等人,以酷吏手段血腥镇压了这次叛乱,诛灭了魏讽,夺回了汉帝。
但这场发生在邺城的未遂叛乱,却让曹丕相当的心惊胆战.特么老巢起火了啊!!!
第四百七十三章 魏讽谋反案
魏讽,字子京,济阴人,以辩才闻名于世,算是当世有名的大儒。
傅玄的《傅子》中曾经这么评价魏讽:太祖时,魏讽有重名,自卿相以下皆倾心交之。
也就是说,魏讽在曹操当政时期,就已经是天下名士了,当世有很多曹魏集团的中低级官员都非常的欣赏和吹捧魏讽,魏讽的人望和人脉都相当的出色。
最要命的是,魏讽还是钟繇推荐给曹操,担任过曹操的丞相府西曹掾的职位这就给了魏讽结交曹魏集团核心人物的机会。
可他现在趁着曹丕西征长安的时候,勾结长乐卫尉陈祎,试图谋反了。
虽然因为行事不密,再加上所托非人.长乐卫尉陈祎惧怕事败后被族诛,向留守邺城的满宠告密,导致这场谋反最终功败垂成。
但魏讽谋反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
这个时候,正好是曹操病逝,曹丕刚刚继位的时候,人心本来就不安定,世家大族对曹丕继位并没有表现出特别支持的态度。
再加上刘备趁机北伐,进攻雍凉,天下震动,曹丕不得不带领邺城的十五万中军士卒一起西征,驾临长安,导致邺城空虚。
最要命的是,曹丕为了不让汉帝落入刘备之手,让汉帝「巡幸邺城」,自己又领兵出征.这个时候,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魏讽选择在这个时候谋反,不得不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旦能协助天子出逃邺城,回归荆襄或者是去成都的话,那么曹魏最大的政治依仗就不存在了,会变成妥妥的反贼。
可问题在于,魏讽虽然名士,可他也只是一个名士而已。
他这个名士,虽然受人尊敬,影响力也很大,结交的一些世家大族中人也很多但他在曹魏集团内部,并没有什么实权,更没有兵权。
作为一个文人,魏讽又有文人特有的做事瞻前顾后,行事不密的特点,再加上所托非人.最终的结果就是还没开始行动,就让满宠连夜一锅端了。
说真的,但凡魏讽行事果断一点,早一两个月发动起事的话,那说不定还真的有成功的可能性.最差也可以帮刘备北伐大忙。
一两个月前,正是刘备占据陇山道,窥视长安的时候.那时候天下震动,曹丕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守住长安,更别说在邺城的各大世家们了。
那时候是人心最惶惶的时候,魏讽如果在那个时候起事,说不定还有人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相助也说不定。
毕竟以当时的局势来看,魏讽如果在邺城起事的话,曹丕肯定没有胆子继续在长安继续坐镇。
前有刘备大兵压境,后有魏讽邺城谋反.这种情况下,曹丕必然不会继续呆在长安,肯定会以魏讽谋反为借口,急速赶回邺城。
曹丕一走,长安守军必然军心涣散,刘备真有可能打下长安,还于旧都,而魏讽在邺城世家暗中帮助下,也不是没有带着汉帝出逃去荆襄,最后重返长安的可能性。
但魏讽一直在准备,不停的准备,准备到曹丕重新布置完长安的防线,刘备也没有东进长安的打算后,还没有做好起事的准备。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长安的归属就两说了,谁还会冒着风险来帮魏讽搞什么谋反,搞什么劫持汉帝这种掉脑袋的买卖。
魏讽的谋反,就这样失败了。
但魏讽谋反的影响力,却没有这么简单的能消除掉。
毕竟,在邺城这个曹魏集团经营了二十年的老巢,曹操数次清扫过反对势力后,居然还能有人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借机谋反这对曹丕的声望打击,可是非常大的。
现在刘备已经退兵回了成都,南阳方面的关羽也退回了襄樊,长安防线算是守住了曹丕当然要急着回邺城,处理魏讽谋反的事情。
魏讽死不死的根本不重要,就是全家族诛也不会有人提出什么反对意见来但曹丕关注的不是魏讽一个人死不死,而是邺城到底还有多少对曹魏不满,心存汉室的人存在。
曹丕可是一直想「成就大事」的,如果连老巢内部都控制不住,曹丕还有什么脸面搞什么「禅让」,玩什么「君临天下」?!
所以,这次魏讽谋反,曹丕必须搞清楚,这里面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进去,有多少人是未来「行大事」时潜在的危险源,这些人必须提前处理掉。
曹丕这个人,军事拉胯,文才也不如曹植,但论玩政治,他还是有曹操八九分的能耐的。
带领部分中军赶回邺城后,曹丕第一时间先控制住汉帝,然后开始彻查魏讽谋反一案。
然后吧,曹丕就开始头疼了。
魏讽这个人,结交的人物实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