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408节

夏侯儒面对这样的情况,拼命的指挥士卒阻挡,但也仅仅是阻拦一时.临近傍晚的时候,孟达终于指挥士卒攻破了间隔在他和赵云之间的最后一座营寨,彻底打通了褒斜道口的曹军营寨关隘。

随着最后一座营寨的陷落,夏侯儒也知道大势已去,因此不再选择坚守剩余的营寨,收拢了部分残兵后,直接领兵撤出褒斜道口,往长安方向撤退。

真不是他夏侯儒怕死总得有个人,去跟长安的曹丕报告一下褒斜道失守的消息吧

黑风洞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精华书阁】w w w.jhssd.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 wap.jhssd.com,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第五百九十九章 包抄后路

柳隐在大昌集固守待援,而张溪此时.其实已经过了大昌集。

柳隐也低估了张溪的行军速度。

在明知道张郃可能领兵从山道绕行,穿过大昌集去偷袭五丈原的情况下,张溪怎么可能带兵还是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前进。

张溪也不知道张郃到底有没有穿过大昌集了,这一路上的行军,当然是越快越好。

只是五千人的行军速度,到底比不过柳隐和冯习各率五百人的行军速度,张溪确实是落后了柳隐等人一段距离。

但这个距离,跟柳隐想的不一样,并不需要半天时间的行军,事实上,最多也就是一个多时辰的行军差距而已。

因此,当大昌集开始乱战的时候,其实张溪距离大昌集,只有不到十里的路程了。

就这点路程,张溪也不想耽搁太久,因此也是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拔营行军,同时派出了斥候,去联系在大昌集的冯习和柳隐等人,询问前方情况。

而斥候却回报说,他没有找到柳隐将军和冯习将军,因为这两位,正在大昌集内跟魏军乱战这种情况下,斥候是无法在短时间内闯入战场,并且找到柳隐或者冯习的。

有一说一,这年代的军中斥候,基本都是经验最丰富,战斗力最强的存在没点本事,可当不了斥候。

但问题是,斥候的首要职责是传递信息和军令,战场搏杀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再一个,斥候人数太少,一组也就是十个人左右,而一支数万人的大军,最多也只有十几组斥候而已。

所以斥候在遇到这种情况下,第一要务不是杀入敌军阵中去寻找友军主将,而是赶紧回来回报主帅,让主帅决定,到底该怎么做。

张溪仔细询问了斥候如今大昌集的战况,在得知冯习和柳隐分工明确,如今还在大昌集坚守的情况后,张溪也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斥候回来的时候,冯习还没有发动突阵,斥候也不可能知道冯习所部是熬了一个通宵后在作战,军心战力都十分的低下.在张溪得到的情报里,冯习和柳隐一共还有七八百人在防守大昌集,这么多的兵力,张溪觉得已经足够了。

张溪也不是军事小白了,在出发之前就已经跟乡老问明白了大昌集的情况,而之前高翔也曾经派人去查探过,因此张溪知道,大昌集就是一个武功县外的小集市而已。

这种小集市,规模不会太大,而大昌集又处在群山环绕之中,只有两条小道和两条山道进出.这地方,根本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战斗,撑死了就是数百人的混战而已。

哪怕自己现在带着大军去支援柳隐,以大昌集的规模,自己的大军估计也只能被挡在大昌集外面干看戏,根本没法对柳隐进行有效支援。

你根本进不去啊。

一旦让张郃真的击破了柳隐,逼得柳隐退出大昌集,那张郃就可以留下数百人固守大昌集,堵住张溪军的进军路线,自己则率领剩下的四千多人直接从大昌集南侧小路进入官道,去偷袭五丈原。

而那个时候,张溪要么派兵击破大昌集的魏军,然后顺着张郃的进军路线进行追击。

这么做不是不行,但以大昌集的规模,张溪一次性也不能投入太多的兵力,要攻下大昌集,并没有那么容易,最重要的也是费时间。

又或者,张溪可以不管大昌集的魏军,从官道上绕过大昌集去追击张郃军主力但这么做的话,这数百魏军就没有必要坚守大昌集了,他们完全可以尾随在张溪大军的身后,不停的骚扰,延缓张溪军的追击速度,给张郃突袭五丈原争取时间。

不管哪一个选择,都会让张郃拉开一定的行军距离,而已张郃的领兵能力,一旦拉开足够的行军距离,张溪再想堵上张郃,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总不能就这么一路尾随着,追回五丈原去吧?!

因此,不管怎么想,张溪都觉得,就这么直接去支援柳隐,似乎对目前的局势帮助不大。

与其这样,倒不如相信柳隐的防守能力,让柳隐在大昌集坚守至少一个上午的时间,给自己创造机会。

因此,张溪决定,全军加快行军速度,快速从大道行军,赶到大昌集以南的地方去。

乡老曾经说过,大昌集往南,有一条小道,是可以直接连通官道的。

而进入这条官道后,就可以直接前往五丈原.在张溪的预计中,张郃在从山道出来后,突破了大昌集后,一定会走这条小道,然后进入官道,快速进兵五丈原。

现在张溪要做的,就是抢在张郃之前,堵住这条进军五丈原的通道,彻底破坏张郃的战略意图,再从这条小道,反向杀入大昌集。

到了那个时候,大昌集内有柳隐在坚守,大昌集南侧的山道又有张溪领兵杀到.这么前后两头堵,那张郃能跑到哪儿去?!

就算张郃能击破大昌集的守军,他也已经没有了去偷袭五丈原的通路了。

从山道再退回武功县去?!

那也可以啊,张溪绝对不拦着,只是你退回去,至少也得花个两三天的时间吧,那个时候,武功县还在不在你手里都不好说呢。

如果高翔已经攻下了武功县,那张郃就没有了任何退路,除了憋死了山道内,没有第二个选择。

退一步讲,就算高翔在这段时间内还没有攻下武功县,让张郃撤回去了.你还有第二个机会可以去偷袭五丈原么?!

哪怕张溪从此什么都不做,放任你张郃离开,等张郃抵达五丈原的时候,郭淮军团早就已经没了吧?!

所以啊,在张溪看来,只要柳隐能再顶住一两个时辰,给自己争取到从南方堵住张郃进军路线的时间,那这次,张郃就算不死,也得再次爬山逃回右扶风去。

做好了决策,张溪立刻让大军加速行军,赶往大昌集以南。

于此同时呢,张溪再次派出了三组斥候,共计三十人,组成一个突击队,务必要突入大昌集,告知柳隐自己的作战计划,让柳隐坚守配合。

要是柳隐不配合,没有守住大昌集,给了张郃反应的时间.以张郃的用兵风格,让他抢在自己抵达之前突破大昌集,进入官道,那张溪想要再堵住张郃,可就比较麻烦了。

所以,柳隐是必须要通知到的,要他务必拖住张郃,不惜一切代价。

而柳隐嘛见到张溪派来的会后,接到张溪的军令后,也是一阵头疼。

斥候找到柳隐的时候,距离张溪正式出发南进,已经有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了,再此之前,柳隐已经打退了两次张郃军的进攻了。

坚守这个问题,柳隐是觉得没问题的,他一直就在坚守.但问题是,还要在坚守至少一个时辰,柳隐是真的怕自己守不住啊。

如今柳隐手下呢,其实一共有将近六百人的士卒,乍一看,兵力似乎不少,面对敌军不是没有一战之力的样子但柳隐知道,这些都是虚的。

六百人中,起码有一百七八十人,是刚刚从前线败退下来,绕到阵后去休整的士卒,这些士卒,不影响军心就算不错了,根本不能作为战斗力来看到。

也就是说,柳隐实际能调动的,还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有四百人出头。

而这四百人中,还有一百五十人是在大昌集外围待命的预备队,真正在大昌集内部坚守的士卒,也就只有两百七八十人而已。

本来按照柳隐的想法,是留着这一百五十人的预备队,在张溪领兵来援后,利用这一百五十士卒为箭头,对张郃军发动反扑,争取把张郃军给拖住,配合张溪的援军,重新全盘控制大昌集.但现在看来,自己寄希望的援兵,是不可能到来了。

张溪的作战计划,不能说是没有道理,但有点太为难自己了。

但张溪终究是主将,他既然已经做出了战术安排,自己也根本没时间去表达反对.死守吧。

柳隐下令,让一百五十人的预备队迅速投入到大昌集内部防御中来,不留任何后手,就是要死守大昌集。

而柳隐的应对,张郃.听说了。

是的,张郃是靠听说的,而不是亲眼看到的。

原因很简单,张郃如今还在大昌集外围的正门口站着呢,根本没有随军一起攻入大昌集。

倒不是张郃在摆架子,显示自己的大将风度.纯粹是因为张郃进不去而已。

他的膝盖弯里,还扎着一个箭头呢!!!

当时为了鼓舞士气,张郃在亲卫的扶持下,硬撑着单腿站立,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鼓舞全军士气,指挥作战,终于是击破了正面的蜀军守卫,让大军可以突入大昌集内部。

但军卒是冲进去了,可张郃怎么进去?!

单腿蹦进去?!

那像话嘛!!!

先不说单腿站了这么久,张郃还有没有这个能力做到这点,就说这个一蹦一蹦走路的形象那好看嘛那个?!

让人背进去?!

不知道还以为他张郃是受了什么重伤,都已经不能下地行走了呢。

这多伤士气啊。

因此,张郃思来想去,决定自己就在大昌集门口站着了。

命人搬来了自己的帅旗,在亲卫和掌旗兵的簇拥下,张郃就这么站在大昌集外围的门口,做出一副指挥若定的样子出来,一方面稳定军心,另一方面张郃真不觉得,在突破了大昌集外围后,内部防守的蜀军还会顽抗。

这道理其实就跟攻城是一样的。

当一支军队,攻破了城墙,打开了城门后,城中守军一般都会溃散或者投降,这年头就没多少打巷战的实际战例。

这年头打仗终究还是讲究的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冯习阵亡,外围战场又被魏军占据后,大昌集内部的蜀军,不可能不受到影响,甚至很有可能,一攻就破了。

这就是张郃一开始对大昌集内部守军的判断。

但.魏军进攻了两次,居然都被大昌集被的守军给击退了,这就有点出乎了张郃的预料。

一次进攻被击退,可能是因为张郃不在前线指挥,士卒们也有些骄傲轻敌,因此导致进攻不利。

二次进攻被击退,那就真的不是简单的事情了.这说明,至少大昌集内部的蜀军,还有坚守的决心和底气。

第三次进攻,绝对不能再让蜀军击退了,这要是再让蜀军击退,之前丢失外围防线而丧失的蜀军士气,可能随着这一次次防守成功,重新涨上来。

因此,张郃是真心的琢磨.要不,实在不行,自己就真的单腿蹦进去?!

虽然姿势难看了点,有点丢面子,但总好过贻误战机啊!!!

第六百章 柳隐的压力

张郃在亲卫的搀扶下,一撅一拐,不顾形象的来到前线,认真观察着大昌集内蜀军的防守阵型。

四百多人的防线,你很难说能摆出什么像样的阵法出来,毕竟人数太少。

柳隐做的也不稀奇,就是把士卒分成了三块,彼此之间成倒三角的分布,前面两个方阵负责直接防御,后面一个方阵根据实际情况,或策应,或绕击侧翼。

总而言之,就是争取在局部制造以多打少的机会而已。

说穿了呢,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战法,跟圆阵有点像,但在策应和援护方面,不如圆阵那么便利,后援的兵力也少了一点。

这个阵型,是有破绽的,一旦敌军采用两翼侧记的方式,牵制住前两个军阵,然后中军突破,直击后方的军阵,那柳隐的本阵就彻底暴露在危险之中了。

张郃稍微观察了一下,既察觉到了柳隐在布防中的问题,下意识的就要做出排兵布阵.但随即,张郃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第一个,张郃的兵力经过多次交战,如今也只剩下三百八十人左右了,一时间还真的没法兵分三路。

除非暂停进攻,派人往山道内去调兵,只是这么一来一回,起码要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调来的兵却又不能多,最多只能调两百人过来,否则大昌集内部根本放不下这不是浪费时间,没事儿找事儿呢嘛!。

而且就算能兵分三路,中间那一路的进攻如果不够犀利,一样也没什么用。

不能中路突破直接威胁蜀将的本阵,那不过是又一个僵持局面而已。

如果张郃没有受伤,那张郃倒是可以直接冲阵,但如今,张郃连走路都要人搀着,还怎么冲阵?!

第二个嘛,那就是大昌集的大小,地势,都限制了张郃进行两翼钳制,中路突进的战术。

大昌集就这么点大,四周还都是山,调兵遣将本来就受到了不小的限制。

等到进入大昌集内部后,地方就更小了,张郃的两翼钳制战术,根本无法彻底把柳隐最突前的两个方阵调开,因为没那么大的地方。

这种情况下,张郃要是再派军卒中路突进的话,那就不是去突击本阵,而是孤军陷入蜀军前后共三个方阵的围攻之下了。

真不好说到底是谁牵制了谁,谁又包围了谁。

本来不是什么优秀的布阵方式,但偏偏在大昌集这个地方内,蜀军的这个布阵,还真有点让张郃觉得难以下手。

大昌集又是必须拿下的,不拿下大昌集,张郃就没办法彻底把山道内的魏军给调出来,而山道内的魏军不出来,那就谈不上去偷袭五丈原。

虽然现在张郃已经掌控了大昌集的外围部分,其实是有了一些调兵的空间的,但整个大昌集本来就不大,这些外围空间更是狭小,要靠这个空间去调兵,四千五百多人的军队,没个半天一天的时间,根本出不来。

首节 上一节 408/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