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41节

毕竟这年头,家住新野,父亲早亡,跟母亲相依为命,姓邓,还外加口吃......这几样加起来都有的人,真心不会多,搞不好就这么一个而已。

再者,抛开邓艾是不是本尊不谈......张溪看看村老,再看看邓夫人,目光最后落在了依然跪在地上的邓艾身上。

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怪异的感觉。

「汝既欲拜我为师,想学什么?!」张溪面不改色的,问道。

邓艾闻言,转头看向张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艾不才......皆......皆愿学?!」

「如此,我教你「鸡鸣狗盗」之术,你也愿学?!」张溪笑了,颇有些抬杠般的问道。

邓艾顿时为之语塞。

而邓夫人的脸上,终于不是一脸平静了,而是终于有了一丝焦躁的神色。

相反,张溪看到村老脸上,露出了一丝释然的笑容。

大概......张溪觉得自己猜到原因了。

只是,张溪在考虑,要不要收下这个徒弟。

如果真的像张溪想的那样的话,那么邓夫人让邓艾拜张溪为师,压根就不是看中了张溪的学问,而是看中了张溪的身份而已。

一张名为「左将军兵曹掾」的皮罢了。

在张溪想来,大概是村老这个没啥道德底线的人,明里暗里的逼迫邓夫人让出家主之位,邓夫人实在没办法了,就想让邓艾拜师张溪,寻求一个靠山。

虽然左将军刘备在当世世家眼里不算个啥,是个地盘都没有的军阀,大一些的世家甚至都不愿意搭理刘备。

但对于一个邓家村来说,刘备就是这个地方的天。

别看村老一直自诩为南阳邓家「本家」,但就这个眼光和格局来说,比起真正的南阳邓氏本家要差远了。

张溪在考虑的,是要不要让邓夫人借这个皮,毕竟这是他们邓家的家事,张溪只是外人。而且邓夫人也只是在利用自己而已,并不是多么诚心的要儿子拜师。

思来想去,张溪决定,还是收了吧。

原因只有一个——这个娃,叫邓艾。

第五十六章 学艺

邓夫人其实面临的处境跟张溪猜的差不多,只是没张溪想的那么恶劣,张溪把村老想的太过没有道德底线了。

这年月,能做到村老的人,哪怕是人笨一点,格局差一点,起码的道德底线还是有的。

村老也有村老的想法,而且自认是一片公心。

实际在村老看来,整个邓家村都是南阳邓氏留下的产业,邓夫人的夫君只是家族中培养出来的话事人而已。

如今这人已经去世了,那么就不能死抱着过去的规矩不放。

为了家族利益,当然是谁更合适谁来当整个家主,没道理只能是在邓夫人一支上传承。

再说了,邓家发展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中间也不是没有更换过家主,邓家不也是好好的存活到了今天么。

因此村老在过年时的家族会议上,联合一些族中人士提出了更换家主的提议。

也不算逼宫,起码村老对邓夫人的态度还是比较客气,甚至愿意保障以后邓夫人和邓艾的生活所需。

但邓夫人不同意。

邓夫人也是世家出身的人,世家大族里的龌龊事情见得多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派也见得多了。

现在你说的那么好听,等你掌权了以后呢,谁知道你会怎么做?!

就算邓夫人不考虑自己,总也得为自己的儿子考虑一下吧,毕竟她儿子再怎么样都是姓邓,是邓家的子孙。

这个家主的位置要是交出去了,邓艾将来是什么下场,邓夫人都不敢想。

可邓夫人一个深居简出的妇道人家,自己的夫君又去世了,家中没有主心骨,她又不是那种女强人性格的女人,平时也没做什么笼络人心的事儿......村老这么一说,还真的就没几个人愿意帮她说话的。

邓夫人是一步慢,步步慢,以至于在家族中的话语权在慢慢消失,被村老一派的人一步一步的逼到了角落里。

对付家中的势力,邓夫人是没啥办法了,所以只好把目光放到家外.......张溪就是她唯一的救命稻草。

邓夫人以前好歹是大家闺秀,虽然自身手段不行,但眼光还在。

邓夫人嫁到邓家也已经十几年了,对村老这一派人的了解也很深刻,知道这些人就是一些只考虑眼前利益的人。

眼前的三瓜两枣谁敢动他们的,他们就跟谁急,压根没想过以后该怎么办。

同样的,这种人只要拉到一个虎皮当靠山,让他们觉得这个靠山是他们得罪不起的,那他们同样的不敢逼迫自己太过。

毕竟这帮人看重的就是眼前利益,邓夫人虽然没有掀桌子的能力,但如果邓夫人找到这么一个有能力掀桌子的人当靠山,那他们是真的不敢轻举妄动,生怕桌子毁了他们也没得吃。

而刘备这个左将军,张溪这个左将军兵曹掾到底算不算虎皮呢......邓夫人觉得,应该算!

起码在村老眼里,他们就是老虎,是他惹不起的老虎。

邓夫人的眼光倒是不差,她当然能看的出来刘备现在的处境说不上多好,要人没人,要地盘没地盘,指不定哪天就在这个乱世里覆灭了。

但她一个妇人家也是实在没办法,为了护住夫君传下来的家业,也为了护住自己的儿子,她只能选择扯刘备这根旗。

因为邓夫人很清楚,就村老那个格局,一个刘备就足够吓住他了,至于之后刘备能不能成事,自己会不会因此受到牵连......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以后再说了。

因此,邓夫人才想出来让邓艾拜张溪为师的办法来。

没办法,邓夫人常年深居简出的,能认识的刘备军中人,就只有张溪。就在邓艾不知所措,张溪闭口不言时,邓夫人不得已,只能再次开口,说道,「先生学问博通古今,若愿教授犬子一二,也是犬子福分。」

那意思,就是你教「鸡鸣狗盗」之术,咱也认了,先把你这身皮借来用一下。

张溪一听这话都出来了,正想点头,却听到了邓艾的再次发言。

「艾......艾不学.....不学那些个,艾愿学.....愿学.....兵法!请先生......赐教!」

「......好!」

张溪满意的,拍案而起。

当然,这就是做做样子,因为张溪已经明白邓夫人只需要一个名义,而自己也同意让她借这个名义,不管邓艾说什么,张溪都会是这个反应。

之后的事情,就是张溪说点不痛不痒的话应付邓艾,然后让邓艾起来,再跟邓夫人约好了时间,让邓艾亲自上门拜师。

至于村老嘛,张溪看都没看一眼,在张溪这边,村老的印象分已经是负值了。

最后,张溪还亲自把邓夫人和邓艾送出了自家大门。

这一切都是做戏给别人看的,尤其是邓家村里的一些人,让他们知道邓艾要拜张溪为师的事儿,省的这几天再给邓夫人添什么麻烦。

其实张溪高估这些人的胆子和格局了,邓夫人带着邓艾回去没多久,就已经有邓家的族中亲友上门去拜访邓夫人了。

就像邓夫人想的那样,就目前邓家村的人,格局就那样,能看到的,永远只有眼前的一些东西。

眼前的东西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他们就追捧,如果对他们有威胁,他们就会躲的远远的。

至于自己的儿子邓艾......邓夫人只能叹口气,因为她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能不能跟张溪学到有用的知识。

张溪的水平如何,邓夫人并不知道,毕竟她深居简出,而张溪又是颍川人,离的新野太远,消息都是管家打听来的,难免失真。

自己儿子的水平如何,邓夫人却知道的一清二楚......儿子是她这辈子的骄傲。

仅凭自己夫君遗留下来的那些藏书和自己这个半桶水的教导,邓艾就完成了读书识字的启蒙,邓夫人回忆自己的同龄人中,就没有比邓艾更加聪明,更加好学的孩子。

但可惜,自家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有个口吃的毛病......明明比其他孩子更聪明,却说不出来,还被人认为是愚笨。

邓夫人多少有些担心自己的孩子,一个是担心张溪有没有能耐教,另一个则是担心张溪有能耐教,但是邓艾的口吃会招惹张溪不喜欢而不想教。

很纠结的一件事。

但不管怎么样,当众让邓艾磕头认下的事儿,邓夫人还是要照做的。

三天后,邓夫人让管家带上拜师的礼物,自己再次拜访张溪家,亲自带着自己的儿子磕头拜师。

这年月的拜师,那是很正式的,有着一整套的礼节,这一套礼节下来,邓艾就得叫张溪「师父」,而张溪也可以把邓艾看做是自己的半个儿子,将来老了可以依靠他养老送终的那种。

邓家完全是按照古礼来的,虽然目的不纯粹,但起码礼节上是挑不出任何毛病的。

而张溪嘛,在送走了邓夫人和老管家之后,开始给邓艾上第一节课。

一节关于开诚布公的课。

「我知汝非是诚心拜我为师,故此先与你言明!」张溪在开始上课前,先对邓艾说道,「我自到邓家村,受邓氏恩惠颇多,故此才愿收你为徒,此言你回去后与汝母言明。但既已收徒,自也不会懈怠,汝需好自为之。」

邓艾闻听,楞了良久,最终没有说话,恭恭敬敬的给张溪磕了一个头。

其实邓艾压根没完全懂张溪话里的意思,邓夫人也不可能跟邓艾这个过了年才十一岁的孩子讲什么家族恩怨斗争。

但现在自己家里是什么处境,邓艾还是有点感觉的。

而且邓艾是真的磕了头拜师的,邓夫人也让邓艾拜的张溪为师,自然师父说什么,邓艾就听什么。

一个十一岁,才刚刚完成启蒙教育的孩子,还没有那么不知天高地厚,觉得自己有资格去鄙视一个成年士子了。

邓艾现在对张溪还是很尊敬的。

张溪对邓艾的态度也很满意,然后正式开始授课,先考教一下邓艾的知识水平。

张溪也没打算糊弄邓艾,毕竟这是邓艾......就算将来不会是魏征西将军了,说不定也能培养成汉征北将军呢。

军事方面张溪不擅长没关系,到时候推荐给徐庶或者是诸葛村夫,他们这方面贼擅长。

现在的张溪,只需要给邓艾先打好基础就好。

启蒙的事情,邓艾在家里就已经完成了,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照现在这个时代的教学规矩,开始教授真正的学问。

张溪教的第一本书,就是《礼记》。

这年月都是按照这个规矩来的,未曾学艺先学礼嘛,这个礼可不仅仅是礼貌或者道理的意思,其实最初指的就是单纯的《礼记》。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开篇第一章——曲礼上。

第五十七章 三顾茅庐

这年月,教书是个累人的活。

对张溪来说,尤其累人。

这时代的教书,是先从背诵开始的。

先得全文背诵,背诵下来了,然后先生再解读其中的意思......很熟悉是不是,现代社会教育你背诵古文诗词也是一个套路。

可背书这事儿吧,你得先把每个字都先认下来才行。

《礼记》成书于前汉,但记载的却是先秦时期到现在为止的礼仪规范,有些字吧,没学过这本书的人还真的不认识。

张溪也就是占了这辈子记忆的便宜,毕竟启蒙完毕后学的就是这个,而且一直学到成年,学了十年,记忆太深刻了。

不然就他那个后世的灵魂,怎么可能会记得住《礼记》的内容是什么,更别说还要逐字逐句的教授邓艾,有些生僻字还要解释出处。

而邓艾到底只是一个刚刚完成了启蒙教育的十一岁孩子而已。

邓艾能认识一些常用字,但也仅此而已了。

别的不说,就说《礼记》开篇《曲礼上》的第一句话里,「毋不敬,俨若思」中的「俨」字他就不认识。

而张溪要教导邓艾这个「俨」字,不仅要告诉他这个字怎么读,还得告诉他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出处典故在哪里......而这个,就得用到另一本书——《尔雅》。

《尔雅》其实是一部词典,讲述词汇含义和用法的,是前汉班固编撰总结的,也是现在比较常用的词典。

首节 上一节 41/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