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张郃偷袭五丈原计划的失败,接下来张郃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张溪又该怎么应对,这也需要及时做出决定。
为此,张溪直接拉着柳隐,当场商议了起来。
柳隐建议道,「今张郃已退,必然退保武功,将军可速领兵回师,赶在张郃回军武功之前克之,如此,张郃无路可退,其军心必散,可一战而擒之。」
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但.
「临来此地之前,我已命高将军领兵强攻武功县,若能下,武功县如今已然在我等手中,若不能下,纵然我回军攻打,亦难以在一两日内攻破。」
攻城这个事儿,自古以来都是很麻烦的事儿。
高翔确实有兵力优势,他麾下还有七千多人的士卒可以调用,而武功县守军,撑死不差过一千五百人可这个兵力对比,依然不足以让高翔能在三天内,攻破武功县。
不是说高翔打不下武功县,是不可能在三天内打下给高翔足够的时间,比如说一个月,那高翔要攻破一座只有一千多人守卫的城池,压根不是难事。
但三天.这个时间,基本就是打打试试看看,看看能不能给武功县守军足够的压力,逼迫武功县城内的守将和世家们投降而已。
而这,也是张溪让高翔领兵强攻武功县的真正目的。
纵观历史,但凡在几天内就攻破某个城池的战例,基本都是有人顶不住压力,开门投降了。
但凡武功县守将能控制住城内情况,有坚守的决心,那武功县撑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根本不成问题。
所以啊,如果武功县的守军愿意投降,那么这个时候就已经开门迎接高翔军进城了,自己回去也帮不上忙。
如果武功县守军还在坚守,那就算自己回去了,汇合高翔一起进攻,也不可能在一两天的时间内,就彻底攻破武功县。
张郃从这里退兵回武功县,最多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而已,而张溪就算继续一路急行军回武功县,也至少要花一天的时间张郃最多只给张溪留下一天强攻的时间而已。
张溪是真的没有把握,能利用这一天的时间差,攻破武功县。
再者说了,张溪觉得,自己真的没有必要那么着急的去进攻武功县。
「张郃此人,用兵最知进退。若能胜,其进兵必然迅猛如虎,若不能胜,其退兵亦不会犹豫!」张溪想了一下,对柳隐说道,「如今张郃已无偷袭五丈原之能,而右扶风又守备空虚.此番退兵武功县后,若我所料不差,张郃必不会在武功坚守,反而会领兵退回右扶风,力求拱卫长安。」这就是张溪对目前局势的判断,他认为,张郃不可能在武功县坚守。
因此,当高翔这三天强攻不能逼迫武功县守军投降的话,那张溪回去后,也不会再发动进攻了。
没必要让士卒们这么拼命,张溪完全可以坐等张郃退出武功县后,再领兵占据就好。
至于占据武功县后,张溪的打算,是暂时停兵休整,等待眉县那边的战况发展后,再做决断。
但对于这一点,柳隐是有些担忧的。
「若此,渡河东进,异道会长安之事」柳隐小心翼翼的,提出了自己的隐忧。
其实柳隐说的事儿,是指当初从五丈原出发的时候,张溪接受的军令是:先据武功县,然后择机渡河东进,偷袭长安。
如果张溪只是单纯的占据武功县不动,坐等眉县之战的结果万一错失了偷袭长安的最佳时机,将来怪罪下来,那张溪一个贻误战机的罪名可就跑不掉了。
而张溪如果担上这么大一个罪名,那这段时间跟随张溪征战的柳隐,高翔等人的战功,也很有可能被直接抹杀掉。
所以啊,柳隐委婉的想张溪做出了提醒。
张溪也知道柳隐的意思,但如今,张溪也有自己的顾虑。
「休然,依你之见,单以我等所率士卒,渡河偷袭长安,胜算几何?!」张溪叹口气,问道。
柳隐被这个问题问的,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作为一名将军,柳隐肯定不能说丧气话。
领兵作战,连自己麾下士兵的战斗力都信不过,那这个仗还怎么打?!
但你要说就用这些郡兵去偷袭长安能成功,柳隐也觉得有些异想天开。
因此,柳隐也只能拱手答道,「回将军,末将不知。」
不是真的不知道,是没法说,说了伤士气。
张溪自然也明白,因此也没有纠结柳隐的回答,而是继续说道,「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今我等只剩万余之众,即使全军东进,面对长安坚城,面对数千曹魏禁军坚守,如何能速胜?!若不能速胜,困于长安城下,久必生变。」
这就是张溪不想去偷袭长安的原因——真没有把握能打下长安来。
张溪也好,柳隐也好,对自己麾下士卒的战力到底怎么样,心里是有数的。
自己麾下的郡兵,战斗力其实不能说差了,跟一般的魏军比起来差别真的不大.但遇到像曹魏禁军这样的中央精锐,单靠郡兵的战斗力,打起来会很吃力。
如果是在山岭之内作战,蜀地的郡兵都比较熟悉山地战,而魏军在这方面比较吃亏,双方打起来还能有来有回。
上次北伐的时候就是这样,蜀军面对雍凉兵卒的时候一点都不落于下风,但在上邽面对曹仁指挥的一部分曹魏禁军的时候,就打的有点力不从心了。
这还是在大汉主力大军齐聚的情况下,打出来的战果。
如果不是孟达突然趁着右扶风空虚的机会北上,接应赵云,陈到率领的白毦兵出了褒斜口,有断绝陇山道魏军后路的危险,那次北伐要完成断陇的目标,也没有那么容易的。
但如今,张溪如果要渡河东进去偷袭长安的话,那可就是在关中平原上作战了这是魏军的强项,而不是汉军的强项。
更何况,这次武功县之战,也让张溪认识到了曹魏禁军真正的战力是什么样的。
以两万打一万,明明占有足够的兵力优势,但张溪每次交战都很辛苦,如今战损超过了三分之一,也不过是勉强把张郃给堵在了武功县而已。
虽然从战略上看,张溪算是成功的阻止了张郃偷袭五丈原的计划,但从战术上看,其实张郃的战损人数,要远远低于张溪的。
非要说的话,这也就是打了一个平手而已。
因此,张溪真不觉得,当自己带着一万士卒渡河东进去偷袭,面对即使只有五千曹魏禁军驻守的长安,自己能一战而破之。
如果目的只是要吸引曹真回援,断绝眉县郭淮军团的外援的话,那张溪攻占武功县,就已经足够威胁长安了。
基于以上的考虑,张溪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若将来陛下怪罪,吾当一人承之!」
张溪说出了这样的话,柳隐就不太好再说什么了更何况张溪说的,确实句句在理啊。
做完了决定后,张溪也立刻开始做出了安排。
给柳隐所部补齐了一千人的士卒,其中五百人驻扎在大昌集不动,剩下五百人驻扎在大昌集南侧的小路上,作为大昌集的策应部队和预备队。
目的,就是防止张郃这老小子耍诈,看似撤退,其实是在山道内猫一天,隔天又出来偷袭大昌集。
虽然张溪觉得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张溪的性子就这样了,再小的可能性也不会忽略掉,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的。
留下柳隐继续驻防大昌集,就是为了这个。
而张溪自己呢,则带着剩下的四千多士卒,赶紧赶回武功县去坐镇指挥,临机应变,准备在张郃撤走后,占据武功县。
至于冯习暂时留在大昌集治伤,毕竟就冯习现在还昏迷不醒的状态,要直接带他走,那才是真的要他的命呢。
而跟冯习一起留下来的,还有张溪带来的军医.为了防止柳隐无意间得罪了这位名门之后的军医,张溪还特意叮嘱了一番柳隐。
给冯习治伤的这位军医,是张溪当年在荆州的时候,死乞白赖的从张机身边给撬来的弟子,卫沈。
第六百零五章 回军
实话实说,这年月的世家大族,对于医者的态度,其实是抱着很微妙的态度的。
一方面,因为这年月医疗技术不发达,稍微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有可能丧命,因此世家大族子弟,如果有条件的话,都会自学一些医学书籍。
比如柳隐,比如诸葛亮,其实多少都懂一些医理。
但,另一方面,这些世家大族子弟对于行医的医者,却又是抱着鄙视的态度。
尤其向张机这样,明明是世家子弟,放着好好的长沙太守的官职不做,却天天跟泥腿子们打交道,给这群泥腿子免费看病的人,简直是世家子弟的异类。
因此啊,张机虽然是南阳张氏的子弟,甚至论辈分,还是南阳张氏家主的族叔辈,但南阳张氏内部,依然对张机不怎么待见。
但这时代不同了。
也不知道老天爷是出了什么BUG,让一只穿越土狗给混了进来,顺带还让这个穿越土狗跟张机搭上了线,再加上这个穿越土狗在荆州没事儿抓了一把思想建设,给盖了一座岳麓书院,专门把张机给请到岳麓书院去搞医学研究这事儿的性质,可就不一样了。
张溪不仅撺掇这刘备,把张机的著作《伤寒杂病论》用雕版印刷,分发各县,免费向天下医者开放,还把这本书给收录进了岳麓书院的藏书阁内。
随着这些年岳麓书院的名声越来越高,能收藏进岳麓书院藏书阁内的书籍的水平和档次也越来越高.张机的这本《伤寒杂病论》,已经被世人抬高到了「医家圣典」的地步。
张机本身就是南阳张氏出身,标准的世家子弟,跟民间游医的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人物。
如今又写出了「医家圣典」级别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虽然不是儒家经典,但也算另类的著书立传级别的人物了,这就导致了张机本身的地位,不仅在民间,甚至在世家之间,都非常的高。
再加上两年前,张机在荆州的岳麓书院内过世,当时连司马徽这个一直活到现在,老而不死的天下名士都给张机写了祭文,更是进一步抬高了张机的地位。
因此,当柳隐听说卫沈是张机的弟子时,根本就没有把卫沈当成是一个医者,而是下意识的当成同级别的世家子弟来对待的。
当然,这也跟卫沈本身的出身分不开卫沈,出身河东卫家。
就是那个娶了蔡昭姬的幸运儿卫仲道所在的家族,也是河东地区的大世家。
卫沈本身,也确实是世家子弟。
卫沈之所以会被张溪给死乞白赖的挖过来,一方面是张机欠了张溪的人情如果没有张溪提醒,张机的水毒症和疫瘴的研究,还真没有那么顺利的找到预防和医治的办法。
另一方面卫沈其实是比较擅长儿科和妇科,张溪挖这家伙,是为了给自家老婆孩子找个保障。
但现在,因为张溪要上战场了,孙尚香不放心,就拜托卫沈来张溪军中,作为随军军医效力,以防万一。
结果张溪是没用上,倒是让冯习给赶上了。
「此人倒也命大,身中七创,五创皆在四肢等非紧要处,只有两创颇重,一在胸前,一在后背,然幸极未伤五脏六腑.否则我也无能为力!」这是卫沈在初步治疗完冯习后,给出的结论。
冯习的运气,让卫沈也感叹不已。
全身七处大伤,只有胸前一刀和后背一刀砍的很深,已经见骨,但万幸都被肋骨给挡住了,没有伤到内脏上。
要是真的伤到了内脏,那别说卫沈,你就是让张机和华佗复生,他们在这个时代条件的限制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而如今冯习昏迷不醒的原因,就是单纯的失血过多这方面,卫沈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最多只能做到让伤口止血愈合,剩下的,就只能靠冯习自己挺过去。
挺过去,那冯习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伤好了还是一条好汉。
挺不过去,那卫沈也没有办法,毕竟卫沈擅长的也不是治疗创伤。
再说了,失血过多这事儿,就算张溪知道可以通过输血来挽救,但这年代既没有确定血型的条件,也没有靠谱的输血设备,知道怎么做也做不了这事儿。
因此,张溪只能把冯习和卫沈一起留在大昌集,拜托柳隐照看,自己则领兵,先回武功县城外。
又花了一天半的时间行军,张溪回到了武功县城外的营寨内。
而这个时候,高翔已经领兵强攻武功县三天了。
高翔的强攻,就是依靠简陋的钩梯,催动士卒攀爬城墙的进攻方式。
这种攻城方式,是效率最低,但同时,也是对敌军压迫感最大的一种进攻方式。
毕竟武功县城内的守军部队人数少,要兼顾数道城墙的防御,本来就力不从心,一旦被汉军攀爬到城墙上,进行城墙争夺战,那对守城部队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但同样,这样的进攻方式,对进攻方的伤亡,也是非常大的。
短短三天的进攻,高翔所指挥的攻城部队,就已经有了八百多人的伤亡了。
就是高翔,都心疼不已。
不是不想进攻,而是不能就这么进攻.给他点时间,打造好攻城器械,比这样的进攻方式要有效率的多,士卒的伤亡率也会低的多。
但.军令如此,高翔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不能给与武功县足够的压力,就不可能有逼降武功县的机会就算伤亡很大,但高翔还是得咬着牙的继续进攻。
而此时的王昶,那是真的有点顶不住了。
张郃带走了大部分的兵员,留守在武功县的士卒,又有几个不知道自己现在面临的处境是什么样的?!
对面可是有七千多士卒呢,自己这边才一千三百多人,还要分守四面城墙说好听点是留守,说难听点,搞不好大家就是被张郃给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