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470节

再加上黄权本身的地位也不低,即使不如张溪,但也相差不大.名义上是黄权辅助张溪来处理军屯的事儿,但最后做决定的,还不是自己?!

对益州世家来说,在朝中影响力有限,在地方上因为鱼鳞图册的制度,无法大规模的隐匿丁口,兼并土地,又因为纸张和雕版印刷术的普及,文化方面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减弱再不寻求出路,恐怕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人荆州派和东州派好歹还能从朝政中攫取利益呢,就他们益州人倒霉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口子打开了,这还不死命往里钻啊。

而黄权有了这个权利,一方面可以趁机扩大巴郡黄氏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足够黄权向那些益州大世家们交代了。

至于一些中小世家.关他黄权什么事儿,有本事你们也学学黄元呗,看到时候哪个益州大世家会选择帮你。

再说了,真当诸葛亮之前对自己说的那些硬话,是为了给甜枣的时候铺垫么?!

诸葛亮那意思就是告诉蜀中的世家们,你们要是听话,支持大汉,那么甜枣还是会有的.这次是关中土地,下次说不定就是中原土地了。

但如果蜀中世家还是跟以前一样,没事儿要搞点幺蛾子出来的话.那就真的是在贻误自身了。

反正诸葛亮已经有了东州派和荆州派的支持,这两派的人,可巴不得益州世家们倒大霉呢。

到此为止,诸葛亮顺利的说服了三派的代表人物,给出了这些人心里满意的条件,复设丞相一事,从利益上来说,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

但.在长远的发展上,还是有些问题的。

「孔明之才,孔明之德,出任丞相,我等自无异议。」法正突然的说道,「只是,此事只可为个例,却不可为永例。」

「诚如孝直所言!」庞统也赶紧跟着接茬,说道,「国之制度,不可朝令夕改。若为应对一时之困,复设丞相,尚在情理之中,然此不可为常无伊尹、霍光之德,而掌伊尹、霍光之权,不过是第二个曹贼而已。」

黄权闻听,没有说话,但是一个劲的点头,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诸葛亮看的,心里直叹气。

特么你们要是从一开始就说这个话,那今天的私宴,你们三个人也都有份。

偏偏是在自身利益得到满足后,你们才想起来这事儿对大汉的坏处.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没办法,这就是这时代的世家子弟的通病。

世家之内,不乏那些为国为民的人,有些人的品德,忠诚,也是不容置疑的.但可惜,这些都要排在「家」的后面。

这年代,一向都是「先家后国」,很少有人能做到「先国后家」的。

虽然内心感叹,但诸葛亮还是得认真回答这个问题。

「孝直,士元之言,我亦知之。」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国家法度,当唯严谨,元长所提三省六部制,本就为分权以制权臣,恩出于上者,方得长治久安。」

「既如此,孔明有何高见?!」法正奇怪的问道。

诸葛亮继续说道,「此事,我亦有些想法,想与诸公相议。陛下所为者,不过嗣君年幼,缺乏治国经验,故此复设丞相,令亮辅之以度难关.陛下本无久设丞相之意,亮亦无贪图权位之心。只需在兴复汉室后,亮辞去丞相一职,令嗣君不再设丞相,恢复三省六部职能便可!!」

对于这点,在场诸人倒是不奇怪,诸葛亮的人品大家还是信得过的,他敢这么说,大家也都相信。

但.

「仓促以成事,事成则废,来回往复,于朝政何益?!」张溪忍不住的反问道。

那意思吧,你诸葛亮不贪恋权位,我们相信,但在你辅助天子期间,一人总摄朝中事务,骤然撤销丞相,整个行政系统推到重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啊。

张溪其实一直以来,对复设丞相一事的最大反对点,就是这个。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丞相,是拥有开府治事的权利的,而刘备既然选择让诸葛亮出任丞相,还托付以后事,那肯定会给诸葛亮这个权利。

开府治事,就是独立于朝廷之外,组建一套属于丞相府的管理班底,跟朝廷的行政体系形成内外朝。

比如曹操,当年就是用了这个权利,组建了属于自己的班底,最后逐渐替代了真正的大汉朝廷,掌握了朝中实权。

在当时的大汉朝廷里,魏王府的官员,不一定全是朝廷的官员,但朝廷的官员,一定在魏王府多领一份薪水.这才有了后来曹丕篡汉自立的底气。

而历史上的诸葛亮,也没有免俗,他虽然是一片公心,但也是同样做到了「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朝廷和丞相府的职能,近乎融为一体了。

是,大家相信,你诸葛亮不会是曹操,一颗忠心日月可鉴.但如果你开府治事的话,两套行政班底肯定会存在权利重叠,交叉缠绕的情况。

你诸葛亮说的是轻松,到了兴复汉室的时候你就辞职.你是一走了事,可朝中群臣和你府中的那些管理官吏,却很有可能因职责不明,互相推诿攻击,对朝政又有什么好处呢?!

朝廷之事,真不能因人设事,必须要遵循制度,不能朝令夕改。

诸葛亮点点头,认可了张溪的反问,但同样也说道,「朝政运转,自有规律,三省六部乃是正理,亮纵然成为丞相,总摄朝政,亦不会夺三生六部之权,有司还需各行其职,不得懈怠。至于嗣君,来日亮也会上奏天子,请天子为嗣君择良师益友,以天子英明,嗣君聪慧,亮以为,无需太久,亮便可还政于嗣君,如此,复设丞相,不过数年临制而已,当不会耽误朝政运转。」

这些话里面,诸葛亮透漏了两个意思。

一个,是他即使当了丞相,也不会跟惯例的那样开府治事,另外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行政班底,而是沿用三省六部制,只是在这个三省六部上面,多了一个丞相而已。

根本不存在什么丞相府,只有一个丞相。

另一个,诸葛亮会建议刘备,提前给刘禅安排好教导政务的老师和组建率属于刘禅自己的班底,等到将来自己退下来的时候,刘禅能有足够的人手可以顶上去,接管整个朝政体系。

这番话,可以说是大公无私到了极点。

甚至于,最后诸葛亮还专门找到了赵云和张溪,对赵云和张溪做出承诺。

「朝政统划,亮自担之,军中诸事,还需诸位将军尽心用命。朝堂之上,亮可决战与不战,疆场之上,驱除贼寇,开疆拓土,还需仰仗各位将军。」

简而言之一句话,我可以决策,但绝不碰兵权。

第七百章 刘备病重

如果全部按照诸葛亮的想法来做的话,那么这个所谓的丞相,不过是在百官之前,加了一个最终决策人而已。

大家的决策权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管辖的事情还是那么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内,依然有着不小的话语权不过是头上多个婆婆而已。

这对于朝中百官来说,权利削弱的并不多,也不需要担心会有另一个来自丞相府的人来分摊自己的权利就显得好接受的多。

而诸葛亮也表明了,他的行政系统还是依托于三省六部制,将来还政的时候自然也不会出现太多的动荡,张溪对于复设丞相最大的担忧也没有了。

至于军权方面,有了诸葛亮的那番表态,恐怕连关羽,张飞都不会对诸葛亮出任丞相再有任何的异议。

至于那些世家们.在获取了各自想要的利益条件和诸葛亮的亲口承诺后,自然也不会没事儿找事儿的跳出来反对了。

就这样,章武四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刘备下诏,自章武五年正旦起,复设丞相一职,由中书令诸葛亮担任丞相,统领百官,总摄朝政,上辅天子,下安黎民。

消息传到洛阳,曹丕一脸懵逼.刘备难道真的年老昏聩了,居然放着好好的利于君权掌控朝政的三省六部制不用,回过头来又设立了丞相?!

但很快,曹丕突然意识到了,内心一阵狂喜。

很显然,曹丕的政治水平一点都不低,只要结合如今蜀汉的朝政局势,刘备和太子刘禅的年纪,很容易就得出正确答案——刘备这是在为后事做准备了。

所以.刘备这是真的快要不行了吧?!

给曹丕乐的,当晚就找来孙资,刘放两人,好好的畅饮庆祝,顺带再磕点五石散啥的助助兴隔天连起床的力气都没了。

曹丕病倒了,感染风邪,而且病的还不清。

特么大冬天的喝酒嗑药,还是五石散这种容易发热,需要散热的玩意儿,曹丕没有当场暴毙,都算他命大了。

曹丕的身体,本来就说不上多好,他一直有一些轻微的消渴症.也就是高血压加轻微糖尿病。

就这身体,也就搭着他还在壮年,身体底子还行,抵抗力还没有彻底消耗干净,否则的话.他和刘备,真不一定谁先死。

好在曹魏的宫廷御医水准也不低,曹丕虽然自己作死,但御医水平还行,再加上曹丕到底还年轻,禁得起折腾,终于是给救回来了,没让他死在刘备前头。

不管怎么说吧,曹丕的心情还是不错的,在发觉刘备可能要死的预兆后,立刻让孙资加大往关中地区派遣细作的力度,争取要第一时间确认刘备病重的消息。

但.从黄初六年的一月,一直等到黄初六年的四月,足足三个月过去了,刘备依然活的好好的。

甚至于,刘备还在二月初二的时候,亲自出面进行春耕祭祀,带领新上任的丞相诸葛亮,以及在长安的三省六部官员们一起进行「天子亲耕」礼。

虽然自那以后,刘备就没有在公开场合露过面了,但春季本来也没啥需要一国天子经常露面的事情啊。

闹得曹丕心里头那叫一个失落.还以为「天下有变」的时刻这么快就来了呢。

虽然有些失落吧,但多少,曹丕还有些庆幸.如今大魏也没有彻底缓过气来呢,就算刘备真的在这时候死了,也不过是能让大魏在心理上松一口气,也不可能立刻发动反攻关中的战役的。

既然这样的话保持对关中的侦查既可。

而此时的长安其实刘备确实已经病倒了。

刘备得的,还是伤寒,属于冬春之交的季节病。

可刘备的身体底子已经不行了,年纪又大,免疫力减退严重,因此即使经过卫汛的妙手诊治,也不过是勉强控制病情而已,稍微不注意的话,就会病情反复,动不动就发烧咳嗽。

卫汛私下曾经跟张溪坦白过,就刘备现在的身体状况,不过是能撑多久是多久下一次病情稍微严重一点的话,恐怕连他也无能为力了。

这不是这个时代的医生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是现代医学,对刘备的这个情况,也不过是尽量拖延而已,早晚会有拖不下去的那一天。

这事儿,知道的人并不多,毕竟天子的病情,在这个时代,也属于禁中机密,随便打听那也是要掉脑袋的事儿。

因此,刘备病重的事情,只有张溪,诸葛亮,张飞,以及刘备本人知情。

其实本来刘备是不知情的,真正知情的只有张溪,诸葛亮和张飞三人而已。

但谁让某个黑厮,都快六十的人了还那么沉不住气,刚开春的时节,居然跑关中山林里亲自去射老虎,还真让他逮住了一只白化病老虎,扒了皮给他的大哥做被褥呢。

刘备就奇了怪了,自家三弟虽然看着大大咧咧的,但一向是粗中有细你今年都五十九了,还亲自跑去猎杀老虎,是脑残了吧?!

自家三弟又不需要向自己献媚,以换取荣华富贵。

因此,在刘备的再三逼问下,某个黑厮哭着就把实话给漏出去了。

反倒是刘备听说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后,比较豁达,只是传招了张溪和诸葛亮,嘱咐他们不要把这事儿泄露出去,然后再下密旨,让吴懿回一趟成都,亲自带着刘永,刘理北上来一趟长安。

刘禅不能动,他是太子,要坐镇成都监国,只能是带两个才十岁出头的弟弟来长安。

除此之外,刘备该吃吃,该喝喝,没有一点顾忌。

一直到吴懿带着刘永,刘理两兄弟,在四月份抵达长安时,刘备居然还脸色一天比一天红润,大有恢复往日风采的架势。

闹得刘备自己都有些含糊了难不成自己的身体没啥问题,是张长沙的高足误诊了?!

有一说一啊,刘备这次,是真的奔着托孤去的。

甚至是张飞,诸葛亮,张溪三人,听说了刘备秘密派遣吴懿去成都接来两位王子,也下意识的认为,刘备这是要做托孤遗诏了。

可.天子的气色,怎么看都不像是要驾崩的样子啊。

最近都还有心思,早上起床的时候舞剑一下,找找年轻时纵横沙场的感觉呢。

张溪也奇怪,再次私下询问卫汛可卫汛什么也不说。

卫汛能说啥啊?!

难道说,告诉张溪等人,刘备自己作死,现在基本已经是没救了。

大病初愈,体虚瘦弱之时,本该细心调养,这样才能让身体机能得到恢复,能拖的时间长一点。

可刘备就这么放飞自我的放肆大吃大喝,现在看着是红光满面的,可如果再来个意外,神仙也救不回来。

这时候你让卫汛说什么他都不能说了.万一惹恼了皇帝,真的会掉脑袋的。

卫汛什么也不说,而就在五月,一次春夏之交的温度反复之下,刘备再次感染了伤寒,一病不起。

而这次,不管卫汛怎么调理,刘备昏睡的时间,终究是比清醒的时间更多。

刘备这次是终于明白,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好在吴懿已经把刘永,刘理接来了,时间还不长,没来及回去呢,正好安排托孤遗言。

心知自己大限将至的刘备,立刻下诏,诏命张飞,张溪,诸葛亮三人入行宫,交代托孤后事。

托孤的人选,刘备是早早的就考虑好了。

张飞不仅仅代表他个人,他代表的,是以张飞,关羽为首的军中势力,这是刘备给自己儿子留下的最后保险。

诸葛亮是丞相,同时也是自己最寄予厚望的托孤人选,将来需要诸葛亮扶持幼主兴复汉室。

张溪,则是因为他比诸葛亮年轻,同时在大汉年轻一代里的影响力不低,一旦大汉进入后诸葛亮时代,张溪还能帮着刘禅稳定朝局,实现权利平稳过渡。

本来这里面还应该有个赵云的,但很可惜,早在三月份的时候,护羌校尉庞德传来急讯,说是羌族异动连连,恐有犯境之意,因此赵云不敢怠慢,已经领着凉州兵回凉州去了。

首节 上一节 470/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