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复汉室,从诛杀十常侍开始 第113节

“九十五岁有点晚,三十五差不多。”曹洪没听出来荀攸的调侃,还一板一眼的说道。

曹仁一巴掌拍在曹洪的后脑勺上,骂道:“你可别给我丢人现眼了,陛下梦游三千世界,旁人有这个资格吗?别的人哪怕是他两百零五,都不一定明白做这些事。”

荀攸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心不在焉的点了点头,含糊道,“很有道理啊,走了。”

曹洪看着荀攸远去,摸了摸后脑勺问道:“这明明是一件大好事,为何荀军师看起来好像还有了心事了呢?”

曹仁嗤笑道:“若你能想到他思虑的问题,就该换做你当军师了。”

“你也不明白?”曹洪问道。

曹仁背着手慢慢走着,汇入了人群,一边说道:“我自然是知道的。夕阳客栈什么都好,一切都好,但就是……人有些多了。”

“哪怕他们缺胳膊断腿,但也是从西园走出来的精锐,拿起刀就能打仗!五百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们能在眨眼间掀翻单父的府衙你信不信?”

曹洪似懂非懂,说道:“我肯定信啊,我怎么能不信!陈留之战时,我们一个回合就掀翻了九千兵马,区区一座县衙算个屁!”

“所以,你就不担忧吗?”曹仁舒舒服服的打了个饱嗝,问道。

“我为什么要担忧?我应该担忧吗?”曹洪蹙着眉头,不解问道。

这话把曹仁整了个没脾气,无奈道:“好吧,你确实不需要担忧。”

“那到底是为什么?”曹洪追问道。

“因为人多了容易出乱子!”曹仁几乎是低声吼出了这句话。

曹洪撇了撇嘴,“我还以为多么高深的理由呢,原来是这么简单的原因,你能想到的你当陛下想不到啊?人多了分出去不就完了,山阳郡又不止单父一个县,还好几个呢!”

“赶明日在昌邑开一座,这人手都不够用了,还多呢!”

曹仁:……

好半晌,他才幽幽说道:“以后别说你笨了,我自愧不如!”

……

单父城在消停了小半个月之后,再度被战马的蹄声惊醒。

从天亮一直惊扰到了晌午时分。

山阳郡有十一城,户十一万。

刘辩亲自下旨,分遣十路兵马,收复除单父外的其余十城。

这一次,他并没有调动任何一员大将。

皆是各部校尉自领部曲,随行荀彧挑选的各屯田尉,以及自军中选出来的各县都尉。

“战争打到这一步,敌人的眼界清晰了,朕的眼界也清晰了。”刘辩在城头散步,忽然心生感慨,“那些多余的妄想啊,现在谁都能扔下了。”

他的身后跟着荀氏叔侄与陈琳等人。

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谁也没能听出来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

“朕还曾试图游说,真的算是给他们脸了。”刘辩说道,“终归一切还是要拿拳头说话。”

荀彧说道:“是他们亲手放弃了最后一丝活着的机会。”

刘辩的心情稍微有些复杂,他摇头笑道:“朕只是觉得……当墙倒众人推的时候,朕变成那堵墙就心里怪怪的,你们谁能替朕解释解释?”

“陛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并非陛下之错!”荀彧说道,“子孙无法避免的须当承继父辈的罪责,但不可承受祖先的罪责。朝廷眼前的灾厄,并非是因为眼前之事,它就像一棵树蔓延出来的根茎,上可倒推数代先皇,在先皇时,轰然爆发。”

刘辩想表达的并非是这个意思,但他接受了荀彧的说法。

他内心真正的复杂,来源于眼前的现实,和他这个后来者所旁观的历史之间的冲突。

“接下来该兵向何方,你们尽快议一议吧。”刘辩说道。

荀攸忽然说道:“陛下,请恕臣冒昧,臣想先说一说夕阳客栈之事。”

“可是有什么问题?”刘辩问道。

“陛下奇思妙想,思虑之周全,令臣无比钦佩。”荀攸说道,“臣只是觉得人手有些多了,五百余名从战场上退下来的悍卒,若心怀忠诚,他们必然能发挥出难以想象的巨大助力。可若他们聚在一起心怀不轨,从内部攻克一座城池,只需手中有刀枪。”

“陛下此举,臣并无觉得有任何不妥,只是觉得应当将人手分散出去。”

刘辩笑了起来,“朕还以为是何事,此事你应当问问荀文若。”

荀彧神色微怔,但转念间,他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荀攸疑惑的看向了荀彧。

“夕阳客栈,大概也是陛下所屯田地之一。”荀彧说道,“庖厨的手艺也并非一蹴而成,教会一个人,然后令他教会一群人,再分散各处。”

荀攸恍然,“原来如此,倒是臣多虑了,请陛下恕罪。”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错之有。”刘辩淡淡一句话将此事揭过,接着说道,“袁绍在吃了迎头一击之后,又开始给朕装死了,也不见他联合诸路兵马,合力抗朕。”

“接下来该兵向何处,需慎重。山阳郡南、北、东三面皆有敌寇,除袁绍等人外,又有黄巾军与南匈奴余孽在周边肆虐,接下来该打什么地方,先打谁,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从山阳向东的局面复杂到刘辩看着都头疼。

严格来讲,不管是那一路兵马,现在都是他这个皇帝需要对付的仇寇。

“臣以为可先克泰山郡,除泰山贼。”荀彧说道,“山阳郡既克,朝廷便须兼顾山阳郡的休养生息和战争,若向东,我军便首尾不能相顾。”

“朝廷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恢复山阳郡的民生,若被敌军迂回绕后,则前功尽弃。”

“待吕布率军抵达,便可牵制南边的刘表与袁术,此时向北,先克泰山郡是良机。”

“臣附议。”荀攸也说道,“可令曹孟德将军移兵昌邑,以为震慑,同时提防东面来敌!”

刘辩从成安离开后,将曹操留了下来,提防北部的动静。

“王匡此人,你们有谁熟悉?”刘辩问道。

泰山郡的形势也不是很简单,足足有三路兵马,站在袁绍一边的王匡是最大的一股。

第103章 向北,向北!

“臣与王匡皆曾在何进幕下为僚,时王匡为大将军府掾,他的事情臣倒是或多火或少的知道一些。”在皇帝问及之后,荀攸说道。

“王匡年轻时与张邈一样,也素有贤名,他乐善好施,不计较钱财,当地士人与百人非常追捧他。”

发丝在风中轻轻扬起,刘辩呵呵笑了一声,“看来也是一个及时雨。”

“陛下的形容十分恰当,差不多的确是这个样子。”荀攸笑说道,“名士蔡邕当时与他乃是挚交,双方经常在一起互相探讨学识。”

“蔡邕?”刘辩低喃了一句。

他忽然间发现蔡邕这个人的立场很迷。

他清晰的记得,在史料中蔡邕因为董卓之死而在席间哭泣,引来王允的不满。

与名士交往,在刘辩看来是因为学识和见解。

可因为董卓之死而在大庭广众之下哭泣,这搁他可能不仅仅只是生气。

“正是,蔡伯喈不仅学识过人,故交更是遍及山川海内。”荀攸说道,“王匡年轻时,与这样的人物交往,他的名声自然是坏不了的。”

“因为宦官之乱,他奉大将军的命令回乡募兵。具体募集了多少,臣就不是很清楚了。”

“大将军战败之后,他就一直屯兵于泰山郡,直到被袁绍笼络,行叛逆之举。”

刘辩摇头轻笑道:“朕对天下名士看来是有些刻薄了。”

在他的手里,唯一撑下来的年轻名士,好像仅有陈琳一人。

其他人是各有各的结局。

“陛下怎能将他人的过错,归咎到自己身上!”荀彧劝道。

“朕也就是随口调侃一句,哪怕他是名士,可也得分个是非黑白嘛!”刘辩说道,“再杀一个所谓的名士,朕这名声估计也就该到更上层楼的时候了。”

他询问王匡来历背景的缘由就在此处。

这些名士,在天下间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可真不能小瞧了。

“关中无人不敬仰陛下!”荀彧说道。

刘辩哈哈笑了一声,“若就连观众百姓也认为朕是一个暴君,那朕可就真的是暴君了。”

“既然诸卿别无异议,那就尽快整顿兵马,清点粮草,先定济北与泰山二郡!”

“唯!”

……

傍晚,橘黄色的天空中弥漫着炊烟的味道。

生活渐渐安定下来的单父百姓扶老携幼的牵着黄牛,背着农具从城门外三五成群的赶了回来,在落日的余晖与炊烟中跨进了家门。

唐雎守在一排的轿子旁,看着这一幕,不禁心生感慨。

皇帝到来后,就连百信的脸上都有了笑意。

屯田,开的是荒芜,屯的是民心呐!

“单父令,陛下召见!”

赵野悄无声息的出现在唐雎的身边。

突然出现的声音将唐雎吓了一跳,差点一头撞进后面的轿子里。

“喏……”唐雎慌忙应着,连忙整理了一下仪容仪表。

他弯腰低眉,惶恐不安的就向县衙走去。

却忽然又被赵野拦住,“轿子里面是什么啊?”

“中官容禀,这三个轿子里的,皆是下官敬献于陛下的良家女。这些都是下官精挑细选的,这一紧张,倒是糊涂了,理应让中官查验一番。”唐雎连忙说道。

赵野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声,命人掀开了轿帘。

“都下来让赵中官瞧瞧。”唐雎在一旁喊道。

三名打扮的格外精致,身形出挑的少女怯生生的从轿子里走了下来。

“何方人氏?家里以何为生?……”

赵野问的很细致。

连她们的上三代祖辈是做什么的,都没有遗漏的一一过问了。

这场面,让唐雎这个想要卖点好,在皇帝面前搏个好人设的始作俑者,一度看的头皮发麻。

直到这一刻,他这才恍然想起来,这是给皇帝选女人。

可不是给太守、刺史。

直到挨个无比细致的问过之后,赵野看向唐雎时,脸上才终于有了一丝笑意。

“单父令勿怪,仔细一点,大家都好。”赵野说道。

唐雎哪敢承这个情,连忙说道:“这是下官的疏忽,反倒是令中官费心了。”

“走吧,随我面圣。”赵野说道。

原本躺的四仰八叉的刘辩,在唐雎进来后,极不情愿的坐的端正了些。

“臣唐雎拜见陛下!”唐雎带着身后三名少女,紧张的给刘辩行了个跪拜礼。

首节 上一节 113/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