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逐鹿天下 第27节

反倒是川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本来水患就比胡广轻的多。

又因为秦朝修建的都江堰,当地百姓也注重修水利,水利设施先进,洪灾影响不大。

湖广又处在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守军必定疲于奔命。

川渝地区适合囤粮,更适合防守。

苏统领不相信,可以派人观察北方天气。

今年就是剧烈变化的起始点。

这段时间北方大雪都提前,特别是今年关外蒙古地区,九、十月份就会下大雪。

这能轻松验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足以证明我推测的没错。

咱们必须提前准备防寒措施。”

苏河听完,确定李凤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元末到清末,世界一直处在小冰河时期。

气温本来就比其他时期低,某一时间段气温骤降,天灾频发,导致农民起义不断。

朱皇帝、李闯王、洪教主都是在这个时候起事。

苏河先前只考虑小冰河时期粮食产量,没有考虑当地水利设施。

“李先生真是大才,是我的子房,我现在认命你为旅参谋,帮助我参谋军事。”

苏河又补充一句:“这职位相当于军师谋士,等同于张良先生和诸葛亮先生的地位。”

李凤鸣听到这个职位比较满意,这是相当于军师的职位非常适合自己。

第31章 军官教育

苏河带着李凤鸣来到统领府熟悉环境,还送给他一个大宅院。

让李凤鸣先去回家休息,明天正式工作。

苏河招来苏二狗和知县李志升。

“二狗,你立刻派人去陕西北境探查,确定陕北和关外蒙古地区是否下大雪。”

苏二狗领命退下,安排手下精锐去探查情况。

他现在已经不负责侦察营训练,交给副手章万思负责。

苏二狗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情报工作。

现在主要紧盯着大散关,并向汉中和北方各府渗透。

李志升心情忐忑走进统领府,心中还在疑惑苏河因为什么事情找他。

难道是他推荐的吴栋林惹祸了。

李志升进入苏河的书房,在苏河的示意下,坐在对面喝茶,等候苏河的命令。

“李知县,河南是棉花的重要产区,离我们最近。

我准备出钱,雇佣商人组成商队去河南采购棉花。”

明朝各地普遍种植棉花,陕西大旱只能去河南采购。

今年河南天气还算可以,再过几年整个北方全部大旱。

李志升紧张的神情放松了一些,道:“苏统领,这个没问题,我们县有熟路的商队。

这些人没有跑,最近也没有经商,正在发愁。

但现在商路不太通畅,各地都有小股起义军,商人们都不敢去运货。”

“这个没问题,我会派兵伪装成商队伙计。

统领府负责沿路的安全,除了统领府指定的棉花。商队可以自己出资购买一些物品。”

李志升很痛快应下这个事,县里的商贾他都熟悉,有信心办好这件事。

苏河现在采购棉花,就预防李凤鸣说九、十月份下大雪。

现在士兵和百姓都穿着单衣,突降大雪很多人会挺不过去。

苏河还吩咐苏燕安排重刑劳改犯,去他们控制的几座煤矿挖煤。

……

李凤鸣穿着土黄色的军服走进苏河的书房。

这件衣服是麻布料,样式也很土,但他穿着很开心。

苏河拿起四本书,《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这些都是他亲自书写的简体字版本,上面还标注有拼音。

他以这四本书为模板,让工匠刻制雕版,已经印刷了数千本。

繁简字互认非常简单,苏河可以轻易看懂繁体字,他尝试把简体字教给胥吏。

熟读一本书后,这些人也能认出简体字。

他准备在军队,特别是军官中普及识字。

学习繁体字的难度是一百,简体字就只有十。

不想让特定阶层垄断知识,就只能普及识字率。

是真的普及识字率,不像记忆中南亚某大国,认识自己名字就不算文盲。

普及识字率,推广简体字和拼音是最方便的办法。

摸着兔子过河,这是能让十多亿人都识字的神奇方法。

拼音文字是相对低级的文字,具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特点,就是速成性。

因为简单,所以速成。

成年人学习拼音,资质愚笨的人,一两周就能学会。

但不能只学习拼音,汉字具有无可替代的优点,是最优秀的文字。

大英文豪莎士比亚写个名著只需要几万个单词。

普通人生产生活只需几千个词汇量就能胜任。

但随着社会发展,拼音文字只能派生更多的单词。

这时就需要背诵数百万的单词,要不然只能成为新时代的文盲。

汉字就没有这个缺点,两三个单独的字就能组成一个新词。

只要学会识字,再复杂的内容都能认识。

苏河开始给李凤鸣介绍简体字和拼音,还把阿拉伯数字和基本的数学运算教给他。

他只说了一遍,李凤鸣就完全掌握这些内容。

“这种文字我见过,红毛番说是罗马字。

他们的读音好像不是这种。”李凤鸣好奇的问道。

“这是我根据罗马文字和大明官话,改进的拼音读法。”苏河厚着脸皮说道。

苏河带着李凤鸣来到城外军营,驻守在县城附近的军官都在这里等着。

“这位是李凤鸣参谋,他任职旅参谋,平时负责战略战术和军官培训。”

苏河给众多军官介绍李凤鸣的身份。

“我们要在军中成立夜校,白天训练军队,夜晚学习知识。

你们军官先学会知识,之后回去交给普通的士兵。

今后军官提拔,要优先考虑识字的人,最起码也要学会五百个字。”

苏河宣布新的政策,在军中推广夜校,普及识字和兵法。

这是提升军队战力的重要手段。

他大哥苏熊就可以凭借自己天赋,敏锐察觉到敌人的破绽。

但这样的人太稀少,识字之后学习兵法,却可以吸收前人的智慧,大批量培养合格的军官。

苏河把印制好的四本书籍发到每一个军官手中。

“今天我先教大家学习拼音,从明天开始由李凤鸣参谋教大家识字。”

“跟着我念,啊,喔,鹅……”

苏河教了他们一上午,有些人脑子反应快。

比如苏熊和苏鹰,一上午就学会了拼音的用法。

还有人比较笨,像李大壮学得最慢,“啊,喔,鹅。”都没有认全。

……

李凤鸣白天和将士一起训练,熟悉这支军队。

他要了解每一个军官的性格,才能在安排战术时做到心中有数。

晚上一起上夜校,他作为老师,其他军官作为学生。

课程分为数学课和语文课,军官必须要识数和识字。

数学课上,李凤鸣拿着几张写有“0”、“1”、“2”、“3”……的数字。

苏河跟他说,这是古印度文明发明的数字,书写简单读写更简单。

李凤鸣教导军官四则运算和九九乘法表。

语文课上,李凤鸣拿起兵书《三十六计》。

书上写有三十六计的原文和计策经典应用。

“今天我给大家讲解,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原文不用记,知道就可以。”

“下面我用实例讲解瞒天过海,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

“大家学习兵书,吃透上面讲的思想。尽信书,不如无书,今后要能灵活运用。

还要结合拼音,认识书上的文字。

接下来你们抄写文字,加强记忆。”

李凤鸣看着军官们在抄写书上的内容。

他们用的笔极为特殊,他第一次看到。

这种叫做铅笔的笔,是用石墨和粘土压制成笔芯,再用木棒夹住笔芯。

可以不用墨水在纸上清晰的写出内容。

首节 上一节 27/10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