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黄河也是利在千秋,但绝不能操之过急,臣请陛下缓缓图之。”
首相王仲策,眉头紧皱,他也站出来劝道:“陛下,臣建议封存这个计划。
治理黄河耗费这么大,这会直接拖垮朝廷。
减少成本,就要征发徭役。
它为朝廷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导致更多百姓受灾,与我们的初衷相悖。”
李志升、魏时鸣、吴栋林、苏五牛、张德志等重臣声援王仲策,相继反对这个方案。
文武百官看到这么多重臣反对,他们认为钱明义这个方案,绝对不可能通过。
高达一亿两银币的花费,大华王朝根本承受不起。
苏河听着钱明义的说法,他也有些意外。
钱明义第一次上报治理黄河的时间,预计用时二十年时间,这个时间他比较满意。
能用二十年,治理好黄河,这已经是极快的时间。
哪怕不算挖河道的时间,陕甘地区种植速生的树木,那也需要十几年时间。
但钱明义提出治理黄河的费用,需要消耗一亿两银币,这个天文数字一般的费用。
他直接把钱明义臭骂一顿,一亿两银币大华王朝能拿出来,但却不能用于治理黄河。
朝廷每年岁入增长有限,很多银币都有固定的用途,例如军费。
苏河直接把治理黄河的预算,砍为之前的十分之一。
治理黄河,每年五十万两银币的付出,朝廷还能承担得起。
苏河还记得,钱明义听到预算被砍成十分之一,他那张苦瓜脸。
他只给钱明义两种选择,把预算砍为十分之一,继续治理黄河。
治理黄河这件事留给后人,他们像前朝那样修修补补,保证黄河不发生大规模灾害。
苏河让钱明义想到降低预算的方法,才可以在大朝会中提出来。
他不知道钱明义怎么想,直接把被否决掉的原始方案拿了出来。
“钱爱卿,这个预算超出朝廷的承受能力。
朕认为,总预算一千万两银币比较合适。”
王仲策等官员,都瞪大眼睛盯着钱明义。
他们集体反对,已经意识到钱明义提出的治理黄河方案,将会折戟沉沙。
他们都没想到,皇帝苏河直接把预算砍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真能每年只用五十万两银币,就治理好黄河,他们一定会大力支持。
黄河造成一场大规模洪灾,损失的钱财,那就不止五十万两银币。
既能花少量钱财,又能治理好黄河泛滥,这种好事大多数人都会支持。
钱明义之所以在大朝会说出原先的方案,就是因为他新的方案,有些惊世骇俗。
这种节约成本的方式,让很多官员都无法接受。
“启禀陛下,臣有办法,把预算降下来。
只是这种方法,有些违背圣人的教诲。
我们治理黄河,没有使用珍贵的材料。
黄河水道的堤坝也是寻常的土堤,花费这么多,主要是为了支付工人的工资和伙食费。
只要治理黄河工程,全程使用奴工。
只需要付出原先三分之一的伙食费,不用再支出其他费用。
臣就能用原先十分之一的预算,完成这个治理黄河任务。”
钱明义刚说完,翰林卢渊站出来大声斥责道:“陛下,绝不能答应钱大人的要求。
他这是用奴工的血肉,搭建出黄河水道。
我们治理黄河,那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不能用其他人的苦楚,换取我们的安乐。
奴隶也需要用钱购买,不花钱的奴隶只能是战俘,获取大量的战俘,还需要再起战争。
国家刚安稳下来,不能因为这点事情,让战争再起。”
钱明义盯着翰林卢渊,问道:“卢大人,我提出用奴工修水道,治理黄河。
卢大人只是提出反对意见,却没有解决办法。
卢大人也学前明清流,只会夸夸其谈,做不成任何一件事。
难道卢大人想要阻止朝廷治理黄河,让黄河继续泛滥下去,伤害黄河两岸的百姓。”
钱明义之所以绕了一个弯子,他就是堵这些清流的嘴。
扣帽子,攻击私德,这种清流常用的手段,没办法成事,但能坏事。
卢渊表情激动,脸色胀红,他再也说不出话。
钱明义言语犀利,一连击溃数名反驳的官员。
苏河听到钱明义的方法,他眼睛一亮。
用奴工修建重大工程,这是最节省银币的方式。
隋朝修建大运河蒸发徭役,那是让自己国民承担后果。
他们去其他地区获得大量努力,就能把成本转嫁出去。
苏河看到,除了几个清流官员,朝廷重臣都没有反对这个方案。
他同意这个方案,让钱明义继续负责黄河河务衙门,开始筹备彻底治理黄河。
第401章 西北战略
大朝会结束,文武百官退朝。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他们没想到今天的大朝会,能决定这么多事情。
礼部尚书宋康年垂头丧气,准备走出皇极殿。
礼部连续出现窝案,礼部尚书他是做不成了。
他对于接下来的命运,十分的迷茫。
宋康年在皇帝苏河刚起事时,就加入苏河的势力。
本来准备用常见的算命先生手段,通过编造谶言,引起苏河的注意。
走上高位之后,发挥他自己的才能。
宋康年没想到,苏河对于他这一套,根本不感兴趣。
反而弄巧成拙,让他管理宗教礼仪事务。
宋康年有些后悔,他那时不卖弄这些东西,现在都可能牧守一方,成为真正的重臣。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连礼部的众多官员,都对他阴奉阳违。
麒麟卫指挥室秦山水走到宋康年旁边。
“宋大人,陛下要见你。”
宋康年愣了一下,怀着激动的心情,跟在秦山水后面去见皇帝苏河。
他来到乾清宫,看到总参谋长李凤鸣也在这里等待。
宋康年有些意外,他还以为皇帝苏河想要单独接见他,事情有了转机,准备重用他。
他真的被贬去其他地方,皇帝苏河不会浪费时间接见他,只需要派遣通政司的官员,传来一张圣旨。
他没想到还有李凤鸣在这里,这是皇帝苏河在讨论军方事务,难道要把他调到总参谋部。
宋康年之前觉得他懂一些军事,但随着大华皇家陆军越来越专业。
他只看了几本兵书,学到的那点知识,他和军事学校的毕业生比起来,完全是班门弄斧。
苏河看到宋康年到来,他同李凤鸣说道:“我们不只是要打下西北地区,还要永久占据那里。
只靠军事手段,没办法长期存在,要文武兼备,这就需要在当地建立官府。
我不担心吴杰的第四军,他打下东察合台和厄鲁特这两个地区,完全没有问题。
但我们想要守住西北地区,总不能长时间驻守几十万大军。
文化教育必须要跟上,要改造当地,培养亲近我们的当地势力,同时大力移民,这样才能长久守住西北地区。
朕犹记得唐代大诗人李白先祖就出生在西北碎叶城,可见那时西北地区有大量的汉人生存。
唐朝从西北地区退却后,西域都护府被吐蕃攻占。
从那时起,西北地区再也没有回到中原王朝的怀抱。
那里的人放下诗书,拿起经书,这样可不行。”
宋康年听到皇帝苏河这么说,他立刻就明白自己的定位。
自己这是要去西北地区,传播华夏文化,让西北地区的人,重新读起诗书。
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宋康年是礼部尚书,已经离文官最高的地位,只差一步之遥。
但他却永远无法触及,就是因为他没有主政一方的经历。
大华的文官想要进入内阁,必须要有主政一方的经历。
他之前一直寻求外放,但他连知县都没当过,竞争不过其他人。
现在皇帝苏河,终于看到他身上的优点,准备外放他到西北地区。
这片地区还没有被大华王朝占领,但正是这种地区,他才能获得机会。
只要做好西北地区的教育工作,宋康年认为自己有机会入阁。
他知道皇帝苏河选择自己的原因,激动的说道:“陛下,微臣一定会尽力传播华夏文化,让西北地区的人,全部识汉字读诗书。
让西北地区只会有一种语言,学习一种文字,祭拜祖庙。”
苏河看着宋康年的表态,他很满意,宋康年理解到他的意思。
他示意周方志拿来地图。
苏河指着西北地区的地图,道:“朕准备设立西北总督,由宋爱卿担任朝廷的第一位总督。
西北地区面积庞大,但需要管理的事物高度统一,由总督统合起来。
西北地区,打下东察合台设立吐鲁番省和打下厄鲁特,设立伊犁省。”
宋康年看着西北地区庞大的地域,别看只是两省之地,它直接有四分之一中原大小。
今后将会管理这么大的区域,他一定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