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逐鹿天下 第883节

李志升用余光看着派系的成员。

很多人神色有些蠢蠢欲动,他们却没有出声。

李志升知道,这些人按照他们升迁的速度。

只要中途没有犯事,十几年之后,必定进入内阁和六部。

那时就可以获得拥立之功,很可能会一步登天。

李志升知道在朝堂之上,现在只能靠自己,他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放弃。

他投入了这么多资源,半途而废,必定会导致整个派系分崩离析。

李志升再次从队伍中站出来,先是鞠躬行礼,随后直起身子,看向皇帝苏河道:

“陛下,臣不懂您为什么要在十几年之后,等到皇子长大成人,才确定储君的人选。

我们可以借鉴前明的经验,皇室对于储君和其他皇子,进行不同方式的培养。

储君由专业的人才,教授治国理政之道。

皇子则任由他们学习喜爱的学问。

这种制度极为有效,从大明最后两任皇帝,天启帝朱由校与崇祯帝朱由检。

他们的治国理政的做法,就能看出来皇室教育的重要性。

天启帝朱由校,经受过完整的储君培养。

他看似不务正业,喜欢木匠活,他却深知政治平衡之道。

任用阉党与东林党斗争,明朝国力衰退的速度,明显降了下来。

反倒是崇祯帝朱由检,没有经历过储君培养。

任用大臣随心所欲,不了解政治平衡之道。

大明的死忠官员,都可以被随意舍弃。

臣觉得陛下应该吸取大明朝的教训,及时确定储君培养的方式。

储君不提前教导,他即便登基,也会对帝国造成极大的危害。”

李志升说话的同时,观察着皇帝苏河的表情。

他看到皇帝苏河表情不太好,心里担忧的同时,也认为他赌对了。

皇帝苏河表情有了波动,这代表着他极为关心储君的培养,自己的激将法有了效果。

李志升拿大明末代皇帝举例,就是为了刺激皇帝苏河。

皇帝苏河不想让子孙后代落得这个下场。

肯定要确立储君培养制度,他们就能管中窥豹,了解到皇帝苏河,属意的太子人选是何人?

他们只有现在投靠可能性最大的皇子,才能攥取最大的利益。

朝堂上,很多心思玲珑的大臣,看出李志升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们暗中竖起大拇指,赞同李志升这个办法。

激将法极为有效,就是用在这种场合,容易被皇帝苏河记恨。

皇帝苏河脸色微微发生变化。

新朝会分析前朝灭亡的原因,把前朝暴露出来的明显问题解决。

大华帝国也不例外,那些修明史的翰林,不断通过各种细节,总结着明亡的原因。

这也是皇帝苏河提出税制改革,朝堂上阻力很低的原因。

民间的阻力,传统士绅被消灭。

那时民间商贾,还没有形成规模,没有话语权。

朝堂上的百官,也了解明亡的最大原因,就是朝廷没钱。

对于明朝的储君培养制度,大华帝国也有很多人专门研究。

明朝的制度,只培养储君一人。

其他皇子全部当猪养,他们的治国水平,连很多秀才都不如。

明朝中后期,出现三次不正常的皇位更迭,就能看出这些非嫡长子出身的皇帝,他们的表现。

景泰帝朱祁钰不是合格的皇帝,他是遇到千古名臣于谦。

于谦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嘉靖帝朱厚熜无师自通,天资聪慧,政治手腕远超常人。

崇祯帝朱由检,他就是没经过系统储君教育皇子的表现,明朝灭亡最大的责任人。

皇帝苏河看着李志升等人的表现。

他缓缓说道:“李爱卿说的有理,皇子们都要可堪大任,以应对意外情况。

皇子们除了正常上学之外,每周还要拿出一天时间,让他们学习更专业的知识。

朕会根据他们的学习进度,为他们选择合适的人教导,教授他们治国理政。

这项课程,面向所有适龄皇子。”

皇帝苏河这句话一出口,立刻把满朝文武镇住。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让所有适龄皇子,全部享受专门为储君准备的课程。

皇帝苏河既然决定这么做,储君的选拔,肯定不会采取嫡长子继承制。

李志升等人,等来了确切的消息,却不是他们希望的消息,脸上十分沮丧。

首相魏时鸣立刻公躬身行礼道:“陛下圣明。”

李志升的声音有些颤抖道:“臣请陛下三思而行。”

皇帝苏河从龙椅上走下来,他走到皇极殿院落中,文武百官的中心。

他长叹一声道:“关于大华帝国储君的选拔制度,朕已经想好。

朕的子孙后代,绝不能出现类似晋惠帝司马衷,这种不知民间疾苦的皇帝。

朕的子孙后代,绝不能出现类似宋钦宗赵恒,这种不知兵事,信任术士,导致亡国的皇帝。

朕的子孙后代,绝不能出现叫门天子朱祁镇,这种带敌军入寇的皇帝。

谁都不能保证子孙后代,嫡长子各个贤明。

但朕能保证,众多的皇子之中,必有贤明之人。

大华帝国储君选拔制度,不看他的出身,只看他的能力。

众位皇子之中,选拔贤才立为储君。

为储君着,必须要有子嗣。

大明朝正德帝、天启帝,这两位皇帝绝嗣,才会造成后续的风波。”

皇帝苏河知道,嫡长子的智商参差不齐。

这其中有很多人,不适合当皇帝。

皇帝是掌握一个国家最高权力的人,不是随便选一个人,就能合格。

皇室之中,肯定会有合格的人,因为可供选择的皇子太多。

内阁首相和大都督,他们都是全国选出来的顶尖人才。

皇帝的水平太差,根本无法平衡这两方势力。

仅以概率论来看,嫡长子只有一位,出现明君的概率很低。

皇子的人数极多,更容易从中选出合格的皇帝。

储君的人选,必须要有子嗣,这也是吸取大明的教训。

皇帝除了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为皇室开枝散叶。

无法繁衍后代的皇帝,肯定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

首相魏时鸣和大都督冯三秋,他们几乎同时出声。

“陛下圣明。”

大华王朝储君选拔制度几乎明朗。

所有皇子享受储君教育,等到他们长大,从中选取最优秀的皇子,确立为储君。

百官们对于这一项政策,大部分都能接受。

哪怕是嫡长子继承制,有能力的皇子,背后都会有大臣投资。

更何况现在这种制度,更适合他们投资自己看好的皇子。

只要能押中,那将会获得丰盛的利益。

………………………………

皇极殿外偷听内容的老太监,他们脸色大变。

今天最重要的情报已经听清楚。

大朝会进展这么久,也快到了下朝的时间,他们选择离开这里。

亲自跑回后宫汇报相关情况。

皇后王文君,听到心腹太监的汇报。

她神色有些落寞,很快又恢复坚定。

“果然如此,夫君的心思我明白。

我和夫君的儿子,必是极为优秀的人,绝不怕与人竞争。”

皇后王文君了解到立储制度,她就要为儿子规划未来。

她身为皇后,掌握着更多的资源。

只要儿子努力,其他人拿不走属于他们的位置。

德妃李慧欣听到心腹汇报相关情况。

她双眼不由自主躺下两行泪水。

大华帝国储君选拔制度,它是极为优秀的制度。

李慧欣之前就下定决心,只要他儿子有一丝机会,就全力帮助儿子,争夺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夫君真是明智的人,知道选哪种储君,对于帝国的发展更有利。

淑妃曲清漪看着怀中的小家伙,她开心地哼着小曲。

大华帝国储君选拔制度,对所有皇子都是公平的制度。

她的儿子年纪小,也可能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首节 上一节 883/10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