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穿越就被活埋,我要横推明末 第305节

  周建安所说,傅宗龙点了点头,说实话,宣府,大同,山西三镇的情况虽然也不是很好,可毕竟卢象升在此已经经营了一两年的时间,很多荒废的田地也被开垦了出来,比起北方的其他省份可算是好上很多的。

  傅宗龙这一路几乎嘴就没听过,而周建安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复着,一边回复,他还在脑海中回想起关于历史上的傅宗龙来。

  可惜,历史上的傅宗龙似乎没有多出名,周建安能够想到的就一件事,而之所以听过他的名字,跟孙传庭还有一些关系。

  因为正是历史上的这位三边总督傅宗龙被贺人龙贺跑跑这货害死以后,孙传庭才被崇祯想起,而后放出昭狱就任三边总督。

  斜眼看了看还在夸夸其谈的傅宗龙,周建安微微叹息一声。

  “咦,建安,你为何叹息?”

  从这一会的接触,傅宗龙已经从之前的靖北伯换成了建安,这足以见得他对于周建安的好感,

  周建安则是连连摇头,傅宗龙也不在意,随口一问而已,很快,两人便来到了种植土豆的地方。

  这些土豆大约是二月底种下去的,现如今整个地里都是一片绿,可傅宗龙并没有见过这种作物,不由的蹲下查看起来。

  “咦,建安,这是何物,可是药草?”

  “军门,这东西叫洋芋,果实长在土下面,我们又叫它土豆,如今算得上洋河卫的主食之一。”

  “食物?还是主食?”

  说着,傅宗龙站起身观察了一圈,果然发现土豆的种植面积非常的大。

  而且不止这一块,土豆去年大丰收,不缺种子,周建安便在整个洋河卫的境内时候种植土豆的土地上全部种上了土豆,根据牛伯的统计,种植土豆的土地大约有三万余亩。

  若是换做其他朝廷内的大臣,恐怕对弈洋芋和番麦两种作物都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毕竟之前崇祯可是来过洋河堡的,当时周建安便介绍了这两种作物。

  不过咱们这位傅军门却是完全不知情,因为他之前在四川任职,刚刚回来不久。

  同时关于这两种高产的作物,周建安也并没有打算藏着掖着,而是早就跟崇祯商议好了,等产量上来以后,便运些种子给朝廷,而后让朝廷分种下去,假以时日待整个大明都广泛的种其这两种高产作物以后,饥荒的情况不敢说完全解决,但是有所改善确实是绝对的。

  要知道后世吃糠喝稀吹嘘的“康乾盛世”其中很大的功劳都是靠着这些高产作物,可就算是所谓的“康乾盛世”的时候也照样有百姓饿死的。

  “建安,你将这土豆称之为主食,那他的亩产应当和麦子等物是差不了多少的吧?”

  傅宗龙看来,这土豆估计也就比小麦等作物亩产高上一点而已,不然周建安也不会一下就种这么多,可是周建安接下来的话让他震惊住了。

  因为周建安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军门,这土豆的产量好一些的土地亩产应该在十石以上,差一些的土地大约也有三四石左右。”

  这还是周建安保守了,去年土豆可谓是大丰收,好一点的土地亩产更是达到了二十石左右的产量,亩产最少得土地也达到了六石出头的样子,当时可以说将牛伯和洋河堡的百姓们都惊呆了。

  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干活的,辛辛苦苦种的小麦亩产甚至很难到一石,可是这土豆还不那么金贵却能亩产五六石,这让百姓们如何能不惊。

  有些不相信的傅宗龙又接连确认了好几遍得到的都是周建安确定的回答之后,他这才缓缓的出了一口气,心中开始思量了起来。

  自从来到洋河卫,无论是军队,还是屯田都让傅宗龙惊叹不已。

  他突然有些明白,在来宣大赴任离京面圣之时崇祯皇帝特别交代他的话了、

  “傅卿,到了宣大之后,有关于洋河卫的事你不可处理,凡事报给朕决断,建安想做什么你也不用去管,朕派了监军在洋河卫,你到了宣大,只管负责好洋河卫以外的地方就行了。”

  当初傅宗龙还有点不太能理解这番话,可是联想到周建安在宫里和皇帝待了一整天的事和现在的所见所闻,他忽然就明白了。

  “行了, 建安,咱们看得也差不多了,进卫城去看看吧。”

  洋河堡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傅宗龙打算先不走了,在洋河卫住上一两天。

  周建安点了点头,便引着傅宗龙朝着洋河堡而去。

  两人刚来到城门下,便看见几名总督府的夜不收正焦急的等在城门下,远远的看到傅宗龙后,一名夜不收小旗着急忙慌的奔了过来。

  远远的就听见他在大喊。

  “军门,紧急军报,北虏鞑子乞炭部正率部袭扰白羊口,白羊口参将请军门速派援军........”

第546章 卫所之事

  这乞炭部其实也不过就是喀尔喀蒙古察哈尔部下的一个小部落而已。

  其部落人数不过数千,全民皆兵,所有的青壮加起来顶天了也就不到两千人。

  虽然是小部落,可最近几年在大明的边境却几乎是最活跃的一支,而且他们的首领乞炭十分的聪明,喜欢在边境袭扰却从来不和明军大军有过任何的纠缠。

  遇到小股明军他都会派出全部兵力上前围攻,而要是遇到明军大军,他则是会毫不犹豫的就往北退,可以说是小心到了极致。

  这些年来,这一个小部落给宣府,大同边地带来的麻烦丝毫不比那些大部落低。

  卢象升更是好几次设下埋伏,打算吃掉这乞炭部,可这乞炭如同泥鳅一样,简直抓不住。

  而傅宗龙毕竟刚上任不久,对于这个部落没什么了解,所以在接到求援后便立刻向周建安告辞,带着一众随从朝着阳高赶去。

  而周建安则没打算牵扯其中,毕竟这小半年以来他几乎都在领着洋河卫的将士们东征西战之中,虽然在唐珍,牛伯等人的带领下,洋河卫的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可周建安回来这两天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是洋河堡,二是洋河堡以外的区域。

  要知道当初周建安控制的范围仅仅只有洋河堡一地,后来多了一个深井堡,可深井堡周建安暂时也没有顾上,慢慢的崇祯又将万全左右卫,怀安卫三卫合成了一卫交给周建安进行管制。

  可到现在周建安都还没有去过这三个卫所的卫城,对于三所卫城也并没有掌控。

  如今的三卫,周建安还是让原本的那些卫所官员在帮忙管理,在没有朝廷的任命下达之前,这些人也没地方去。

  想到还有这么多事,周建安也只能长舒一口气,打起了精神来。

  洋河卫城,靖北伯府,也就是以前的百户所,千户所衙门,后来又成了卫指挥使衙门,总兵衙门。

  而现在上面挂着的则是有好几个牌匾,例如靖北伯府,总兵府,卫指挥衙门,而靖北伯乃是超品,自然而然挂在了最上面。

  周建安的书房之内,关宁,王进忠,袁州平等武将全部都在,另外还有叶鸿才,李岩,宋献策等文官也在。

  周建安今日将他们召集过来,安排的便是增兵的事情。

  周建安在前去作战之前,便已经安排留守的关宁将各卫所的青砖都统计起来,而根据关宁的统计,目前整个洋河卫之内,适龄的青壮大约有七千七百余人,而且其全是出自军户之中。

  原本周建安也只是打算补齐一万人,不过这一下就筛选出了这么多的青壮,所以周建安打算将其全部纳入洋河卫之中。

  之前虽然崇祯将三卫裁撤组成了新的洋河卫,可是崇祯并没有说过洋河卫具体的兵员该是多少。

  所以周建安的当时认为一万人左右也就够了。

  可是经过与建奴一战之后,周建安发现洋河卫的火枪虽然猛烈,精准,威力大,可是数量还是太少,在面对建奴的精锐骑兵之时,开不了几铳骑兵便可以冲到身前不远处,依靠着手雷还能抵挡一下,可若是在开阔地带,手雷也只能是抵挡一下而已,一瞬间的功夫,建奴就可以冲到跟前,马刀挥舞。

  之前的作战,手雷,火铳都是首次出现,在明末不是没有威力巨大的东西,可是这么方便,威力还这么大的,恐怕就只有手雷了。

  所以手雷一出,建奴骑兵们受了惊吓,也被洋河卫的骑兵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可下一次呢?

  建奴不可能还没有任何的准备,要是再一成不变,恐怕到时候洋河卫的将士们将遭受灭顶之灾。

  细细想一想,若是让建奴的骑兵们冲到了步兵阵中,那么其结果可想而知。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周建安想了两个办法,一个是给步兵配备定量的骑兵,让骑兵护卫其两翼,在敌军骑兵冲锋的时候,由己方骑兵补上去阻挡。

  第二个便是大量增加方阵步兵火铳手的数量,使其火力再次上升,所以周建安打算直接双管齐下。

  并且在京师之中,周建安跟崇祯谈起过这个问题,而崇祯的回答让他有些意外。

  “建安啊,你以为朕真的糊涂了,新设立一个卫所却忘记了立下规矩,哈哈,这你就错了。

  朕啊这是故意为之,外人看这是一个明显的纰漏,可这个纰漏是朕故意给你留的,为的就是不让你在洋河卫有任何的掣肘。”

  崇祯这样一说,周建安大为惊讶,惊讶的是崇祯的胆大,至于疑惑就不用再说了,崇祯对于原因仍旧是只字不提。

  而当周建安说出自己的决定后,几名武将倒是没什么说的,纷纷支持,倒是文官这边,几人相互一对视,叶鸿才便率先开口说道、

  “大人,现有的卫军大约有七八千人,若是加上新募的青壮,那就是一万五六,而前两月大人也确定了咱洋河卫将士们的饷银,若是如此,洋河卫一年关于将士们的饷银俸禄等一系列支出就至少在七十五万两以上。

  另外,卑职还未计算新募青壮所需的安家银,安家粮,以及火器,火药等一些列的花费,卑职估算,这起码得一百万两银子。”

  叶鸿才不像李岩,他说话较为委婉,并没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直接反驳周建安,而是给他举出如此做的难度,希望周建安知难而退,毕竟洋河卫终归来说只是一个卫所,麾下的将士朝廷也不会发一份的饷银,这一切都需要洋河堡和周建安自己负责。

  听完,周建安点了点头,又看向了李岩。

  “正方,可有什么话说?”

  李岩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可宋献策在他身后不停的拽着他的衣角,提醒着他,李岩本也就不打算开口了。

  可是周建安一问,他立刻一拱手说道。

  “大人,募兵一事可得到朝廷恩准?

  另外,大人你可有思虑过,洋河卫的青壮们要是都参了军,天天训练的话,这洋河卫那么多的土地谁来种?

  卑职还请大人三思,应徐徐图之。”

  李岩一上来就直接将周建安的决策给否定了,听到他说话,宋献策无奈的轻叹一声.........

第547章 银子够用

  对于李岩的直言,周建安没有半点的生气。

  他很清楚,自己在洋河堡的地位简直如同神明一样。

  走在街道上,百姓们投来的都是感恩敬畏的神色。

  其中的很多人,就算周建安让他们立刻自杀,恐怕都不会有一丝的疑惑便执行了。

  这也意味着,在洋河卫里基本不会有人跟周建安唱反调。

  例如关宁,他是周建安当做奴隶买回来的,可能在他的思想之中,仍然有可能把周建安当做主人的想法。

  主人的命令就算有错,他也不会反抗。

  又例如王进忠,要知道在一年的多以前,他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破军户,可如今呢,他成为了洋河卫的实权人物,找的妻子也怀上了身孕,可以说周建安就是他的活菩萨。

  还有袁州平,他同关宁,王进忠两人不同,属于半路投靠那种,而且还是在周建安有所成就之时投靠的,可他对于周建安的忠心也绝对不对比关宁和王进忠两人要弱,而经过这几场大战之后,对于周建安的能力,袁州平已经佩服到了极点,所以周建安的话他也不会有任何反驳。

  这听起来似乎非常的不错。

  周建安在洋河堡一言九鼎,说什么就是什么。

  可长久以往之后,周建安听到的都是一些好的话,他也会因此迷失做出一些糊涂事来。

  如同李世民很不喜欢魏征却又感觉自己离不开魏征一样,周建安希望李岩就是自己的魏征。

  李岩说完,垂着头,不再说话,而周建安笑了笑,回到了位置上,坐了下来。

  众人都看着周建安,以为他要发火,可他只是缓缓的说了起来。

  “叶秀才和正方所说的道理,本官都明白,其中所需要的花费,本官虽然没有细算,可跟叶秀才说的差不了多少,而正方担心的也有银子。

  这一点你们大可放心。

  这一次出征,劫了多少银子回来,你们几人可能还不清楚,但是进忠,州平两人却是清楚的,你俩说说吧。”

  听到周建安点到自己名字,袁州平和王进忠两人站了出来。

  “回大人,三次共运回白银八十七万五千余两,黄金一万三千余两,粮食一万三千余石,另外有各类珍宝古玩等物千余件,价值难以估算。”

  王进忠的话让一众文官们倒吸了一口凉气、

  就出去了几趟,就带回了这么多的银子?

  不过还没完,负责骑兵的袁州平站了出来。

  “回大人,麾下管的是骑兵,缴获的战马也都养在洋河卫骑兵的马场之中,其数量大约有七千三百余匹,其中有母马两千余匹。”

首节 上一节 305/5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