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第219节

  李靖大将军有些无奈的说道,这家伙的嘴在长安城当中是最臭的,说话也不分个地方。

  “那我也没说错呀,把咱们这些人给找来,肯定就是有关于西南的事情,南诏虽然对我们不错,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毕竟不是我们的人,就如同当年吐谷浑一样,即便是他们对我们再怎么恭敬,说到底那也是两个国家,怎么能有一个国家好使呢?”

  程咬金又想起了当年李象的话,当年李象执意要对吐谷浑发动战争,除了长安城当中的那件事情之外,对整个大唐的战略安全来说,长安城附近不能够有这样的国家存在,那会威胁整个大唐国都的。

  当时李象说的就是这个话,如果要是让吐谷浑待在那里的话,那么我们时刻都会感觉到危险,即便他们天天给我们磕好几个头,但背过身去你也不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可如果驻扎的都是我大唐军队,那么晚上就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就如同这个时候一样。

  虽然吐谷浑表面上还是一个藩属国,他们内部还有原来的一些权利体系,但是大唐军队已经把这个国家给掌握了,除了大唐军队之外,各大世家在草原上都拥有自己的领地,他们的私军别看平日里争斗,但如果要是有什么事的话,还是以大唐为重。

  从这一方面来看,即便吐谷浑的人能够上天,他们现在也得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要是有二心的话,大唐很有可能会把最后一层遮羞布给摘掉,直接管辖吐谷浑,你们这些王公贵族也就没什么权利了。

  “行了行了,你就别嘴硬了,大将军说的是咱们当一天臣子,老老实实的做一天该做的,你这个嘴早晚得把你给害了。”

  李孝恭虽然是王爷,不过早些年也是跟着这些人在战场上厮杀的,大家兄弟情谊超过了等级,所以在和这些人一块的时候,李靖大将军才是排在头名的,这也是李世民忌惮李靖大将军的一个原因。

  如果要是李世民没有当皇帝的话,他们这些人没准得有两个头,一个头就是李靖大将军,另外一个头才是李世民,至于两人谁高谁低,抛开身份的话,没准儿李世民还得屈居第二。

  所以李靖大将军年纪大了之后,除非是万不得已的事情,要不然的话不可能离开长安城,李世民也没有做出杀功臣那一套,这也算是和其他的皇帝不太一样,让李靖大将军执掌兵部,只是负责一些文书的事情,掌控军队是不可能的,这也算是最大的忍让了。

  李靖大将军也很会做事,除了跟着李象去了一趟高句丽之外,其他的时间都是在长安城当中,即便是兵部的一些事情,那也是大小事儿都请示,绝不会擅自做主的。

  而且除了他自己之外,李家的后人们也都在长安城,并且坚决不碰军队,这也是对李世民的另外一种承诺,谁都知道离家的下一代虽然不能成为军神,但如果要是到军队里去发展的话,前途肯定也不差,但为了不引起李世民的注意,李靖还是决定牺牲子孙们的前途,保全整个家族的安全,毕竟和整个家族的性命比起来,前途能算得了什么呢?

  “皇上请各位大人进去。”

  就在他们批评程咬金的时候,王德从里面出来了……

第745章 反对声一片

  看到王德出来这些人也都停止了自己的谈话,然后一个接一个的走到了大殿里面,李世民站在沙盘旁边,李象也在旁边垂立着,这爷孙两个应该是谈了时间不短了,把他们这些人给找来,应该是要有重大的行动。

  沙盘这个东西也是最近半年才有的,原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玩意儿,即便是绘制的一些地图,那也是差距很大,根本没有办法从上面找的准一点,但是自从李象弄出这个沙盘来之后,大家都喜欢在沙盘的旁边谈事情,比较一边谈一边看着沙盘,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李世民尤为喜欢这种感觉,现在在皇宫和兵部的许多地方,李世民都下令造了很多的沙盘,如果要是你所在的地方没有一个沙盘的话,那么当你讲解事情的时候,李世民就会感觉非常的反感,所以下面的官员们有学有样,他们也知道沙盘的重要性了,现在这玩意儿几乎是大唐各衙门的必备品。

  “你们都来了,朕正在看关于西南地区的事情,很快这小子就要出访南诏国了,你们对于那边的情况多少也有些见闻,今天把你们给叫来也是要商量一下,咱们和南诏国之间的关系该怎么相处下去。”

  没有了朝廷当中的大臣们,只有这几个心腹,所以李世民说话也就比较直接了,你都把话说到这个程度了,那还有什么好商量的吗?分明就是看上了人家的国土,自从拿下了吐谷浑开始大唐征战的步伐还没有停过呢。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咱们直接派兵过去就行了,根据微臣所知道的消息,他们国内的军队数量并不多,撑死了也就几万人,而且还分布在全国范围之内,咱们的军队如果要是到了那边,根本就不用费力,估计也就是三五个月的功夫,就能够逼迫他们投降了。”

  程咬金一听这个就来劲了,虽然因为李象的原因,程咬金不能够带兵出京了,但对于扩大大唐的版图,他还是非常的有兴趣呢,听了程咬金这个话之后,李世民的心里非常高兴,他也是这样的想法,但是表面上不能说出来,一国皇帝要是如同一个战争贩子一样,传扬出去有损他的尊严。

  程咬金代表着朝廷内部的武将,当程咬金把这个话说出来之后,李孝恭和李靖大将军以及尉迟敬德他们几个都没吭声,虽然程咬金说的稍微粗鲁了一点,但这的确代表着他们的意思。

  “微臣认为此事有所不妥。”

  房玄龄很少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都是用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说出来,但今天看到这么多人都在这里,尤其是武将们都在这里,而且还是全国最主要的几个大将军,如果要是他们真的拍板决定的话,那自己的这些话可就没机会说出来了,对整个大唐也是有深远影响的。

  听到房玄龄的这个话,程咬金他们皱起了眉头,如果要不是大家相处的时间长的话,立马一句话就骂过去了,有什么不妥的?我们这也是给整个大唐争夺生存空间,对没错儿,按照太孙殿下的那个话,就是争夺生存空间。

  “微臣也认为此事有所不妥。”

  让大家吃惊的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虽然都属于文臣,但是文官基本上都在长孙无忌那边,长孙无忌才算是文官的代表,房玄龄一直都游离于整个文官集团之外,但今天两人怎么可能会联合了呢?

  不仅仅是程咬金他们吃惊,包括李象和李世民在内,今天这个情况有点没看明白呀,你们两个虽然都是文官,但你们两个之间不和这可是多年的事情了,也正是因为这两个人互相争斗,平时的时候也让李世民比较头疼。

  一个人是朝廷的丞相,权利自然不必说,另外一个人是自己的大舅子,从起兵的时候就已经是归顺了,帮着自己办了不少的事情,而且还是孩子们的亲舅舅,不管是谁当上了皇上,长孙无忌的权利都有可能遍天下,这就是国舅爷的优势。

  李世民以前的时候还担心,如果要是这两个人的争斗升级的话,对整个大唐肯定没好处,可今天两个人竟然有了同样的意见,这可是多年来的头一回了。

  “两位爱卿有话不妨直说,咱们君臣这么多年,朕还是第一次看到你们两个能够有同样的意见,今天倒是想听听,你们能说出什么来。”

  李世民的话让两个人心头一震,李世民虽然担心两个人互相争斗,但如果要说更加担心的话,那肯定是更加担心这两个人勾结起来,一旦要是这两人勾结起来的话,那么朝廷的文官集团将会所向披靡,即便是武将集团想要和他们争斗的话,那也得掂量一下。

  当一个王朝处于危险当中,那么武将的地位就会直线上升,毕竟他们要守卫这个王朝的安危,但如果要是这个王朝处于和平当中,那么武将集团是没有办法和文官相提并论的,现在要不是因为李象强势崛起的话,吾将集团恐怕落寞的会更加厉害。

  再加上李世民提倡科举,这就更加增强了文官集团的话语权,新生血液全部都是科举上来的,虽然也有几个武举人,但是在和平时期,程咬金他们的地位都这样,谁能看得上那几个武举人呢?

  “长孙大人请。”

  “丞相请。”

  如果要是原来的时候,有这么一个话语权,两人恨不得得互相争斗起来,但此刻两人竟然是谦让起来了,这让周围的人更加摸不到头脑了,你们两个今天是吃错药了吗?

  按照官位来说,房玄龄自然是文官的第一位,谁让人家是大唐宰相呢,但如果论影响力的话,长孙无忌才应该是第一位,很多人早就说起来了,长孙无忌才是大唐朝廷的第一豪门,谁让人家有先天优势呢?

第746章 矛盾重重

  长孙无忌执意让房玄龄先说,房玄龄推迟了一下之后,看到长孙无忌是真心实意的,所以也就不再推辞了。

  “陛下,各位将军请看西南三省山脉众多,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的动兵,如果要是我们想占领这里的话,光是派兵进去已经非常难了,而且西南三省不同于北方的草原,北方的草原地势平坦,西南三省山脉众多……”

  房玄龄开始了自己的演讲,首先是从地形方面说的,如果要是我们想要占领这一地区的话,光是这一地区的地形已经够我们喝一壶的了,到时候不论派多少的军队过去,都有可能是一个一字长蛇阵,我们的军队优势没有办法显现出来。

  第二个就是当地瘴气遍布,如果要是我们的人过去的话,很有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病症,到时候如果要是医治不好的话,没准儿和敌人的军队还没见面呢,我们的人就已经是先损失惨重了。

  第三个就是打下来干什么呢?当地物产并不是多么的丰富,当地的人生活也不是很好,我们打下一个地方,当然是要讲究经济效益,如果要是没有经济效益的话,那岂不是白花钱吗?虽然扩展了帝国的版图,但是对整个帝国财政无益,到最后也是吃大亏的。

  老百姓虽然当时不会说,但是当军费的支出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的时候,那恐怕老百姓就要站出来批评朝政,再加上当朝文人的那些怪毛病,没准这件事情会给朝廷带来极大的信任危机,老百姓会以为朝廷现在做出的决定已经不切合实际了。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咱们如果要是这一次出兵的话,那实在是有点师出无名了,以前不管是攻打哪个国家,我们都能够编造一套对我们有利的学说,可现在能编造的出来吗?

  人家南诏国请我们皇太孙殿下过去,那是准备把国家的公主嫁给我们,可我们却想着图谋人家的国家,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这恐怕都说不过去吧?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是我们能够占领南诏国的土地,可是我们的心里就能安生吗?我们给周边各国会留下一个什么印象呢?只要是我们看上了你们的土地,那我们就会不择手段的拿到。

  房玄龄说完了这些之后,直接就到后面站着了,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如果要是你们执意进攻的话,那你们自己做决定就好了,但进攻完毕之后会有多少的后遗症,那就得你们这些人自己来解决了。

  “微臣补充一点,现在的南诏国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坏处,人家每年按时纳贡,而且给的还都是实际的好处,即便是我们把这里打下来的话,最后给我们的好处也不见得比现在更多……”

  长孙无忌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他心里和房玄龄想的是一样的,当房玄龄把话说完之后,长孙无忌补充了这句话,也让在场的这些人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意思也非常的明白,你们打不打都是这些好处,何必要去打呢?只要是战争,我们就肯定有损失,有了损失获得的还和以前一样,甚至有可能会比以前下降,这战争有什么意思呢?

  李世民之前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听着两位大人把话说完,李世民也皱起了眉头,如果要是理性的分析一下,不追求国土面积的扩大,这两位大人所说的也是一个事实。

  “你们算的都是经济上的账目,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如果要是拿下了南诏国的土地,那么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基地,甚至是继续向南向各方面发展,那我们的国土面积会继续增加,到时候给我们的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李孝恭作为朝廷在军方的代表,当然是上一代的代表,这一辈子肯定就是李象了,他对于军事上的事情也是非常热衷的,虽然没有李世民那么强烈,但也想着把大唐打造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帝国。

  李象曾经讲述过南诏国南边的事情,如果要是我们能够把南诏国给拿下来的话,那么就能够向南亚各国前进,当然他们还不知道南亚是什么,只是知道那边还有着无数的小活,虽然物资不是多么的丰富,但是人口众多,生产粮食还是可以的。

  在农耕时代,粮食不就是最重要的吗?听说那边还有那么多的国家,这些人瞬间就来了兴趣了,没想到南诏国这里也就出现了拦路虎。

  “你们应该都是听太孙殿下说的,微臣也的确是派出了不少的密探,他们也送回了一些更南边的消息,基本上和殿下所说的一样,但是有一点我得告诉你们,那边的人居于深山老林当中,各地地形复杂多变,而且天气潮湿,我们的军队真能够受得了吗?”

  当李象描绘出南亚的情况之后,朝廷就让长孙无忌派出了一批密探,现在只有一半的人回来了,剩下的人据说不适应南边的气候,全部都在南边折损了,这样的折损率可以说是非常的大,这也是长孙无忌阻止他们南下的一个原因。

  说起南边的气候,这些人都不吭声了,别说是南诏国的南边儿,即便是我国岭南的一些地区,很多人都受不了,当年朝廷派兵前往岭南设郡的时候,的确是有很多士兵在半路上就丢了性命。

  他们甚至连敌人的面都没见过,就是因为南方潮湿的气候,这些人把自己的命都给丢了,现在要去的可是更南边儿,如果要是非战斗减员过多的话,我们可能会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状态,到时候可就更加的亏了。

  李世民本以为今天的会谈会非常的顺利,毕竟现在大唐国力强大,刚刚降服了西域各国,只要是能把西南再拉进自己的版图,这就和李象所说的那个什么秋海棠更加接近了,但是听了两位大人的话之后,李世民也是陷入了沉思……

第747章 讨论南诏

  这次从西域回来的时候,李象就给李世民描绘了一幅版图,而且是最有利于我中华的秋海棠版图,这版图在后世被很多人所追捧,当然追捧也是有原因的,这就是李象所谓的第一国土。

  按照李象当时的说法,这里都必须得处于我大唐的直接管理之下,这样才能够构建为一个横跨南北的大帝国,除此之外,在秋海棠版图的外面,我们也不能够停下自己的脚步,可以在周边设置各个藩属国,对他们加强军事统治。

  可现在要实现秋海棠版图的第一步,就是要拿下南诏国,李世民本来也是雄心勃勃的和大家商量一下,就想把这个事情给定下来,西域也有一部分军队能够回到大唐,再加上新编练的军队,我们有能力拿下整个西南地区,可没想到在这里也被这两位大人给挡住了。

  带兵的人都是很担心士兵的性命的,就犹如这里的几位老将军一样,他们在军队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真正战场上的死伤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战场上哪里有不死人的呢?为了达到自己最后的目的,战场上的死伤都能够接受。

  最不能够接受的就是这种非战斗减员,在路上就已经是死了将近四分之一的人了,这种战争谁愿意进行呢?

  当初朝廷内外对吐蕃的想法就是这样,朝廷曾经和吐蕃打过一次仗,但是因为不适应高原上的气候,我们冲上去的人几乎都没有回来,所以每当说起对吐蕃的战争,朝廷上下的人都是反对的,李象才采用了这样的一个办法,这才算是解决了吐蕃的威胁。

  当两位大人的话说完之后,李世民就忽然想到了这一点,他既不想放弃秋海棠的版图,又不能够让士兵们非战斗减员太厉害。

  “此事看来真是有点鲁莽,那么可不可以换一个方略,犹如我们在吐蕃做的事情一样,调动他们内部内斗,然后我们支持其中的某一个事例,最终拿下整个南诏国呢?”

  李世民的这个话说出来,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互相看了一眼,两人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李世民这个人好大喜功,当然也是真有能力的,现在被李象描述了一番未来的前景,南诏国既然这么重要,那肯定就要拿下来。

  即便是不用军事手段拿下来,那也必须得采用其他的政治手段,总之这个地方不容其他人非议。

  当李世民说出这个话的时候,大家都看向了长孙无忌,朝廷在外得到的情报,几乎都掌握在这个家伙的手上,所以他对于南诏国是很了解的,大家想知道的是我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机会。

  “皇上,这件事情恐怕很难,南诏国的政局一直都很稳定,原本南诏国分为五个国家,可是自统一之后,全国上下政局稳定,人民生活也是很好,所以很难找出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密探们回来的时候都说当地的老百姓非常的幸福,而且很爱戴当地的王朝。

  南诏国的王族也很少会有一些好吃懒做的公子哥,大部分的人在民间的名声都非常不错,比较起李世民的这些儿子,那些人的确可以算得上优秀。

  “这个事儿不是你提出来的吗?你怎么到目前为止一句话都不说呢?难道就这么放弃了?”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之后,李世民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是把李象给踹出来了,所有的难点人家都说出来了,你如果要是还想实现那个什么秋海棠的话,那必须得说出点真东西来了,如果要是说不出来的话,那我们恐怕就没有办法继续进攻南诏国了,至于你所描绘的那个美好前景,那恐怕就要到此为止了。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都挺直了自己的身体,即便这一次皇太孙殿下亲自出马,两人也会阻止这件事情的,两人对整个大唐还是鞠躬尽瘁的,不会因为某个人就轻易的改变自己的想法。知道了知道了。

  对于眼前的这一幕,李象还是感觉到非常欣慰的,如果要是这两人因为私交放弃了自己的立场,那么这两人就不能够在这样的位置上继续待下去,把整个大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才是李象想要的。

  “祖父,各位大人,你们说的都非常有道理,可是你们忽略了一个方面,你们只是考虑到我们从陆路进军,其实我们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我们完全可以从水路进军,尤其是从海上……”

  当李象的话说完之后,在场的人都愣了,谁也没有想到还可以水陆进军,主要就是因为大家都是生活在北方的,动不动的就是骑马打仗,虽然也成立了水师,但是并没有用得上。

  李世民忽然想起来了,李象在进攻高句丽的时候,曾经把登州水师给编练了一下,现在看来应该是用得上了,咱们完全可以用水师运送军队,然后运送到南方的岭南道。

  如果要是从那里向南诏国进军的话,那么路程就要缩短很多了,岭南道是前朝成立的,大唐帝国在当地设置了管理机构,但是每年并不能够给大唐带来多大的收益,所以大唐并不多在乎那里,可如果要是把这里当做进攻的根据地的话,那也是极为不错的。

  李世民熟读史书,天下分为九州,南方的地区称之为交州,除了岭南道之外,还有一部分土地归属了外族,也就是现在的安南国。

  李世民记得刚刚登基的时候,岭南道的官员们还曾经上表,希望朝廷能够派兵拿回安南国占领的土地,但是因为当时朝廷缺少军队,而且还缺少银钱,所以这件事情就耽搁下来了。

  “来人,取贞观元年岭南道的奏折。”

  就在大家还在消化李象所说的事儿的时候,李世民忽然来了这么一句,长孙无忌自然记得当年的事情,再加上李世民的这个性情,长孙无忌在心里暗叫一句不好。

第748章 想起了水师

  在对领土的执着方面,李象绝对是李世民的亲孙子,李世民对于领土也有着自己的执着,如果要是别国的土地,李世民可能还不会那么上心,但如果要是有人占领了自己的土地,那么必须得想方设法的夺回来才行。

  虽然当时可能没那个实力,但是积蓄一段时间之后,李世民会马上开展战争,突厥就是因为这样才亡国的,虽然开展对突厥的战争的时候,大唐的综合国力还不是那么强悍,但李世民感觉渭水之盟就是一个耻辱,所以必须得让突厥灭国才能够洗刷自己的耻辱。

  现如今大唐帝国无比强大,从上到下都透露着一股强悍,如果要是当年的领土还没有夺回来,不管是在谁的面前都没法说得过去,你在长安城吹嘘你的强大,可是安南国还占领着你的土地,这该怎么说呢?

  因为是贞观元年的奏折,所以查找起来比较困难,足足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这才是把奏折给找出来,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不过还是能够看得很清楚,安南国军队北上,我方军队不敌,激战月余,死伤惨重……

  看到上面的字迹的时候,李世民忽然想起了当年这件事情,当时李世民也是年轻气盛,对于安南国这样的一个小国,根本就没有看得上,可惜当时大唐最为威胁的是北方的突厥,这件事情就这样放下来了,没想到一直搁置到现在。

  “南诏的事情谁也不能多说,必须得打。”

  当时李世民还在奏折上做了个记号,就是想着等自己强悍的时候打回去,可惜的是一直有事儿忙到现在,不是北方的威胁就是国内的灾害,所以一直也没有积蓄起力量,后来又多了一个高句丽,更加把南方的事情给忘干净了。

  李世民都把贞观元年的奏章给拿出来了,如果要是在场的这些人还要阻拦的话,那恐怕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更何况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侵略别国的土地,而是拿回曾经我们的土地,这等于是光复国土,这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刚才的时候没有一个正经的理由,现在可是有正经理由的。

  而且如果你要是反对的话,那你是安的什么心呢?让皇上没有拿回以前丢掉的国土,这岂不是代表着皇上就是一个失土之君吗?史书上该如何记载这件事情呢?让皇上等待千百年的骂名吗?

  事情就这么僵在了这里,李世民的话说完之后,武将们因为缺少对南方的了解,所以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展这场战争,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是不支持的,人家站在旁边已经是够意思了。

  “两位大人请放心,你们今天所说的每一句话,本王都是记在心里的,肯定会解决了大部分的事情我们才会对南诏动兵,现在仅仅是一个方案呢,并不是说马上就会成为现实,这一次前往南诏国,最主要的就是调查对方的情况以及进军的路线。”

  李象的话算是缓和了这里的气氛,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点了点头,李象的年纪虽然不大,但是这些年的老练却是所有的人都看在眼里的,只要是李象能够把这件事情当成个正经事情,那么刚才所提的那些事儿或许都能解决,更何况就如同李象所说的一样,现在说打仗还比较早,我们连这一地区的情况都不了解,怎么能够说打仗就打仗呢?

  “登州水师那边怎么样了?朕把这件事情交给了你,这些年也是没有过问,等到日子合适的时候,朕要亲自去看一看。”

  李世民忽然想到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登州水师,虽然这是隋炀帝留下来的财产,但是李世民对水师一直都不怎么看得上,所以每年的拨款也是处于一种半给不给的状态,这也是登州水师衰弱的原因。

首节 上一节 219/4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