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第260节

  “我刚才还和殿下说呢,这东西实在是太珍贵了,咱们儿子能有这个,这得是多大的福气啊,如果要是能跟着殿下去长安城,让儿子去学习一下真正的儒家文化,那在我们的王城当中可是独一份儿了,正好他舅舅也要去长安城,不妨拜托他舅舅照看着点儿?”

  永平公主眼珠子一转,立刻就开始给自己的儿子打算,不管是夫君还是外面那些人,永平公主都没有多么的关注,最关注的还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如果要是这孩子能去长安城的话,那么段家就等于是和李唐皇室有了联系,再加上亲妹妹还在长安,这孩子以后从长安回来的时候能是一个普通人吗?

  段海还没明白老婆的意思,他可是真心喜欢这个老来子,这要是送去长安的话……

第909章 女人当家

  李象也算是看出来了,段海这个家伙的脑袋就比别人慢半拍,别说他现在政治资源不怎么样,即便是他的政治资源非常好的话,恐怕他还是发展不起来,眼下你老婆已经给你规划了这么好的一条路,至少可以保证你们段家在接下来的二十年有保障,可没想到这个家伙还是满脸的迷茫。

  “这件事情先不忙,暂时还没有确定下来,不过若是这孩子要去长安城读书的话,本王的确是可以安排的,你弟弟那里的事情还没定下来,不过你妹妹肯定是要跟我一起走,让他姨母照料也是一样的,也完全可以跟我一起住在东宫。”

  当李象说出这个话的时候,段海才算是明白过来,长安城里的东宫是什么地方?就算他是个大老粗也是清楚的,那可是大唐太子殿下和太孙殿下居住的地方,仅次于皇上居住的地方,如果要是让自己的儿子住在那种地方,这可就是一份香火之情。

  至于李象所说的南昭国王子去不去的事儿,段海现在根本就不想那个了,小舅子的姐夫多了去了,那可不多自己一个,可这个儿子只有自己一个亲爹,现在段家又到了这种情况,能到长安城去镀金的话,那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事。

  “那真是太感谢殿下了,殿下对我段家有再造之恩,我段海就算是粉身碎骨,也难报殿下的栽培之恩。”

  段海这个时候所说的是真的,几分钟之前的时候,他还处于一种绝望当中外面的那些弟弟很明显要不给他活路,但没想到几分钟之后李象竟然是给了他一条康庄大道。

  当然李象从来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儿,带着这个孩子去长安城,那就等于是把整个段家攥在了自己的手里,段海这个家伙很多事情不太明白,但永平公主是个明白人,如果要想你的儿子前途更广的话,那么你就得老老实实的给我做事儿,至于你们夫妻之间到底是如何谋划的,那就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了。

  当然这也是个互惠互利的事儿,如果要是这小子在东宫呆着,那么眼界肯定能够扩宽很多,在大唐的朝廷里有了一官半职之后,不比在南诏要强的多吗?将来即便是回到南诏,连国王都要高看一眼的。

  刚才吃的东西已经不少了,所以李象就婉言谢绝了,回去继续吃饭的事儿,大家逗着孩子在书房里聊了会天儿,李象看着外面的天也不早了,他也知道段海今天还有其他的事情,所以也就不在这里打搅了,临走的时候又抱了抱着孩子,然后在苏将军的护卫之下离开段府。

  “今日多谢夫人了。”

  看着李象的马车离开段海才算是松了一口气,如果要不是永平公主的计谋,李象可能半个时辰之前就走了,别看着道路两边安安静静的,可是李象那个时间走的话,那些人还不知道有什么话传出来。

  “还是去看看你那些好兄弟吧,免得他们明天闹出事情来,虽然我们不可能永远瞒得住,但能晚一天是一天,明天就让人在城里散播消息,说我们的儿子要追随殿下一起去长安,并且还要住在东宫当中,要不然我段家的门楣…”

  永平公主面无血色的说道,这个丈夫实在是让自己太操心了,但凡要是能有一点脑子,能有一点儿警惕心的话,也不能够让家里的兄弟钻了空子,现在家族漂泊不定很快就要跌出核心圈了,家里再出现这样的事儿,那不知道要被人抓住多少的把柄,现在只能是依靠李象对他们段家的许诺了。

  虽然刚才李象说的非常的轻松,可是永平公主的心里总还是有些疑问,这个机会对于任何一个大家族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李象怎么可能会直接给了段家呢?现在的段家对李象有什么用处呢?

  “夫人说的对,可是孩子还那么小,独自一人去长安的话,即便是有他姨母的照顾,可我的心里……”

  刚才段海答应的很干脆,可此刻想到自己的儿子要去几千里之外的长安城,而且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长安城,据说那一个城市里的人口都赶上整个南诏这个国家了,他的心里如何能够安生呢?

  “若是你不放心的话,那我就随着儿子一块儿过去,等到他稍微大一点儿我再返回来就是了,只是家里这边你能应对吗?”

  永平公主大着胆子把心里的话说出来,说这个话的时候尽量让自己平和一点,但其实心里的跳动已经不知道加快了多少倍了。

  段海虽然不愿意让妻子离开自己,但是儿子实在是太小了,即便是派一堆老城的仆人,但那些人依旧是仆人,还是不如亲娘去的好,而且小姨子去了之后也不可能光管自己的儿子,那皇宫里还不知道有多少的勾心斗角。

  “如此的话就辛苦夫人了,我在家里也没什么好担心的,索性一次性把他们都给处理了,外面我也知道我处理不好,虽然不可能给家里添砖加瓦,但保持现状是没有问题的。”

  段海咬了咬牙说道,他恨不得自己也去长安,但好歹还有一点宗族的想法,刚才这些弟弟们都要处置了才行,要不然留着这么一批有野心的人,不定哪会儿就得把房子给捅漏了。

  听到段海的这个话,永平公主的心里松了一口气,只要是段海允许自己去长安,那么离开了南诏国之后,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到时候想不回来还不简单吗?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再加上李象的那种特殊喜好,永平公主还就不相信了,难道长安城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吗?

  其实不需要等到明天早上,当天晚上的时候各种消息就已经是散播出去了,很多人都等着看段海的笑话,没想到人家忽然间拿到免死金牌,嫡长子要被太孙殿下带往长安了,而且还是亲自抚养。

第910章 婚礼开始

  如果要是没有这个消息的话,段海的弟弟们联合发难,这就应该是第二天早上起来最劲爆的消息了,他们也想知道段家当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儿,可是有了儿子去长安这件事情,之前的那个小事儿就被掩盖下去了,谁也没有那个功夫去问那个。

  大家都想知道去长安的这个事儿是不是真的,现如今除了王子之外,还没有哪一家的贵族子弟获准去长安学习,更不要说是太子孙殿下亲自养育了,这可以说是到顶的荣光。

  各路牛鬼蛇神都把自己的眼线给派出去,段家的下人们一个个的都变成了香饽饽,尤其是那天晚上在书房伺候的人,哪怕是进去送了一碗茶,出来之后也有的是上好的席面等着他们,就想知道太孙殿下有没有说那句话。

  这些人的步骤很简单,先在段家的下人这里获得个准确的消息,如果要是这些人敢打保票的话,他们就会慢慢的向迎宾馆渗透,等到李象的人说句肯定的话的时候,这个事情基本上也就板上钉钉了,那么回去之后赶紧看看和段家的关系,以前断了的必须得赶紧捡起来,没断了的再来往这个礼物得加三成。

  社会上的人就是如此市侩,当你没有用处的时候,大家离你离得非常远,即便是你喊破了喉咙也不会有人过来帮你的忙呢,因为那个时候你代表的就是晦气,大家最害怕的就是沾上你的晦气。

  但如果要是你开始走上坡路了呢,而且是有贵人相助,尤其是这个贵人贵不可言,乃是大唐王朝的三号人物,那么你家里可就不一样了,李象离开了段家大约八个时辰,外面的人就已经是把所有的消息给搞清楚了,第二天晚上的时候来这里送礼的人就多了去了。

  有关系的是为了延续关系,没关系的是为了开个好头,谁都能够看得出来,人家段海和太孙殿下扯上关系了,先别说这个关系能走到多远,至少人家的儿子要到长安城去培养了,将来不管是在长安城做官还是返回来,那可都是人中之龙,咱们这些人先打个底子,将来的事儿将来再说。

  段海和自己的老婆红光满面的迎接各路来客,可是其他的人就没那么高兴了,尤其是段海的几个弟弟,当天晚上这些人当着李象的面儿给他难看,此刻全部都被关在了地牢当中,而且下午的时候段海还来过了,给他们好好的上了一课,此刻大部分的人身上还疼着呢。

  其实他们这些人也很纳闷儿,李象不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吗?为什么会把这个好处交给段海呢?难道段海还有一些他们不知道的长处吗?可是大家都是一块长大的,他身上哪里有块痣咱们都很清楚,怎么可能会有这事呢?

  他们想不明白,外面的人同样想不明白,李象为什么会如此抬举段海呢?

  如果要是李象说一句因为他老婆好看,估计得让所有的人把隔夜饭给吐出来。

  镇南王是最反感这件事情的,段海很明显是国王那边的人,现如今段海有了这样的荣光,连带着整个城里的贵族都有些变化,这些人原本都不知道段家老宅的大门往哪开了,现在一窝蜂的都挤过去了,包括镇南王在内,那也得派人过去送一份礼。

  明天就是李象和永宁公主大婚的日子了,镇南王看着宫里送来的吉服,作为公主的亲叔叔,镇南王明天肯定是要参加的,但此刻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李象的到来,整个国家的天平开始倾斜了。

  即便是王太后那边,这两天说话也有些含含糊糊的,要知道王太后是镇南王和国王的亲母亲,原本就是支持镇南王的,就想着兄终弟及,这也是最愿意看到的一个结果,谁知道李象来了之后,包括老母亲的态度都有所变化,甚至是还想要听听大唐的态度。

  李象要是真的和永宁公主完婚的话,那还需要听大唐的态度吗?肯定会支持他小舅子的,而且他小舅子的年纪不大,将来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要是自己上位的话,李象还能拿捏吗?

  镇南王虽然不开心,但时间还是一分一秒的过去,当镇南王睁开眼睛的时候,街面上放炮的声音都传过来了,管家们也在外面站了两排,镇南王到了该出发的时刻了,咱们得先到王宫集合,接着一起送公主去迎宾馆。

  虽然李象是娶老婆,但因为这次并不是正妻,很多规矩都是要简化的,大唐礼部官员也从京城赶过来了,他们必须得观看整个礼仪,能尊重的地方我们就尊重,但绝不能够超过太孙妃。

  李象也看出来了,虽然脚底下踩着的是南诏国的领土,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是大唐说了算,即便是你们的公主又如何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得按照我们的规矩来,李象甚至都不需要出去迎亲的,基本上所有的步骤都省了。

  这还是妥协了很多的,如果要是按照大唐的规矩,这位公主要被直接送到长安,然后找个小轿抬入东宫,皇上赐下一份圣旨,这事儿也就算是完了,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的事呢?这已经是非常照顾南诏的脸面了,让李象到南诏的王成来完婚,这也是大唐开了先例了。

  按照朝廷和南诏这边商量的,公主现在王公上轿,然后在王公贵族的陪同之下,一同前往李象下榻的迎宾馆。

  全程李象都是不需要出面的,只需要找八个身边的侍卫,然后代替李象迎亲就是了,这些侍卫也都是公卿出身,算起来祖上爵位都不低,所以不算是埋没了南诏这边。

  等到把公主接过来之后,盛大的宴席就在迎宾馆这边铺开,所有的一切花费都是南诏国负责,这也是你们自己愿意的,我们皇太孙殿下并不是太愿意娶你们的公主,只是为了两国关系让我们皇太孙殿下委屈一下……

第911章 属国没人权

  李象是一个现代社会来的人,那个社会讲究人人平等,而且在两国关系方面,我们也是有泱泱大国的风范,绝不会把人欺负成这个样子的,此刻,看了所有的安排之后,李象一个劲的皱眉头。

  面对吐谷浑高句丽那样的国家,李象自然是没有任何留情的,毕竟那些国家犯错在先,而且威胁到我国的安全了,甚至是给我国的老百姓造成了生命危机,所以李象在面对他们的时候都是咄咄逼人,动不动就要了你们的命。

  可是在南诏就没有这样的事情了,南诏上上下下对大唐都十分尊重,咱们又整出这样的一份行动章程,的确是有点过分了。

  “可不可以修改一下,人家怎么说也是一国公主,虽然和我们的级别不对等,但我们也不能够要求的如此苛刻,就拿最后返回王宫谢恩这一条,本王觉得应该陪着。”

  李象指着最后一条说道,前面的都已经预备好了,李象也没有办法进行改变,最后一条是宴席结束之后,公主自己也在侍卫的陪同之下回宫谢恩,这个时候李象陪着一趟也是可以的。

  “殿下万万不可啊,您是万金之躯,乃是我们大唐的皇太孙殿下,南诏只不过是一个番邦小国而已,即便是他们的王太后在您的面前,那也不如您的地位高,如何用得起谢恩这两个字呢,更何况联姻的事是他们提出来的,并不是我们要求的。”

  礼部侍郎崔福芝说道,这家伙是从长安城紧急赶来的,连一个尚书级别的人都没有可见,长安城对这个事情不怎么重视。

  当然几年前的时候也不是这样,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大唐王朝的领土扩宽了许多长安城多了很多各国的奴隶,在他们这些人的眼里,番邦小国的人就这个待遇,我们太孙殿下能够到你们这个地方来,那已经是相当给你们面子了,怎能用得起谢恩两个字儿呢。

  “崔大人说的对,殿下等你们返回京城之后,除了永宁公主之外,南诏可以派遣使臣留在京城,这已经是给他们天大的面子了,还允许他们修建会馆,老奴已经和他们沟通过了,这份行动章程他们没有异义。”

  钱平全程参与了这件事情,甚至比这位崔大人参与的还要多,所以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钱平必须得把李象给劝住才行,在这样的国家里得显示出咱们的威风来。

  “行行,既然你们都定好了,那就按照你们的要求来吧,不过宴席的钱咱们要出这个钱总不能让人家出,难道我娶媳妇让别人花钱吗?老子可丢不起这个人。”

  李象最后拍桌子决定了一个事儿,崔大人还想说其他的,不过钱平赶紧用眼神制止住了,我们的殿下对待敌人比谁都狠,但如果要是对待自己的女人的话,那可是温柔的很。

  “关于本王发回京城的奏折,可有批示?”

  李象想起了之前发回京城的奏折,也就是让长孙无忌出面专门支持镇南王,然后让南诏国内发生斗争的事儿。

  “回殿下的话,微臣出来的时候,您的奏折还没开始写呢,这都已经到了南诏了,这奏折实在是和我没关系啊。”

  崔大人满脸委屈的说道,李象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崔大人两个月之前就离开长安城了,奏折估计这个时候还没有抵达长安城了,李象也的确是有点心急了。

  “那倒是本王的不是了,崔大人坐下喝茶,长安城那边有什么好事吗?捡着能说的给本王说一下,正好现在也没什么事儿。”

  李象指了指旁边的座位,虽然每天有十几封信从长安城过来写的都是各方面的事儿,但保不齐有些地方就被遗漏了,崔大人的视角肯定和有些人不一样。

  “回殿下的话,如果要说朝廷上的事儿,估计殿下也早就听说了,我所说的是明天的事儿,好像长安城里的扶桑人多了不少。”

  当崔大人说这个话的时候,不仅仅是李象有兴趣了,这屋子里的其他人也有兴趣,他们每天接到了十几封信,但从来没有人提起过扶桑人的事儿,或许这些人还没有引起李象手下的注意。

  “他们来干什么?”

  李象对这些扶桑人天生没有好感,按照李象自己的说法,都应该把他们踹到海里去喂鱼才行,这些人活着就是让人反感的,虽然李象没说什么原因,但有些人也见过扶桑人,看他们长得那个熊样,的确是不讨人喜,再加上那一身装束很明显就是没有进化完。

  “微臣知道的不多,好像是因为夏天刮大风的原因,整个扶桑的农田都被毁了,所以他们那边饿死了不少人,这些人是专门到我大唐来买粮食的,但是殿下已然是规定了,除了到长安城拿到份额之外,其他各港口不得私自出售粮食,他们都是到长安城来换官引的。”

  来长安城的扶桑人还不多,只是比前一段时间多了一些,所以李象的手下没有发觉,崔大人也是因为在沿海港口经营着一家粮食行,所以才知道这件事情。

  “本王的粮食生意可都给你们崔家做了,你们面对这些扶桑人的时候,千万不能够手软,咱们别讲什么大国风范,现在讲的就是落袋为安,既然他们那里遭了灾了,而且又饿死了很多人,那么这个粮食价格可不能要的低了,要不然到时候亏死你们。”

  李象一听这个就来了兴趣了,不过李象现在不能够直接进行粮食贸易,当初已经是和崔三爷说好了,李象把所有的粮食贸易都给了崔三爷。

  李象手底下的粮庄负责种粮食,至于该如何销售粮食,这就是人家崔家的事儿了,要不然的话头名世家为什么会到李象这里来呢?各方面都是必须得有利益的,只有在利益捆绑之下,大家的这条绳子才能够更加结实,才能走得更远。

第912章 扶桑人的消息

  “殿下放心就是了,这些扶桑人没什么好人,别看这些人对我们毕恭毕敬的,我们家族在沿海的人可是听说了,只要是没有正规的文书,这些人晚上偷偷跑来劫掠我们沿海的老百姓。”

  说起这些扶桑人的时候,崔家并没有在他们的手上吃亏也是因为李象的警告,如果要不是因为李象的警告的话,现在他们也得吃不少亏了李象一听这个话就来气了,老子现在腾不出手来,没想到你们这些混蛋竟然是先上手了。

  按照李象原来的想法,基本上得再往后的几百年,这些扶桑人才敢在咱们的沿海闹事儿,没想到现如今又有了,莫非是因为这次灾荒的原因吗?历史上可是没有记载这样的事儿。

  “他们有海盗来了,我们的伤亡怎么样?”

  李象有些焦急的说道,这关乎到我国老百姓的生活,而且这个口子不能开,扶桑人都是一批亡命徒,如果要是在他们沿海抢劫的时候拿着好处,那么这些人回去之后肯定会大肆宣扬了,到时候沿海地区就会更加的危险。

  “没多少人,也就是几十个人而已,这次好像因为海上刮大风那个风大的不可估量,我听家族内部的人说,扶桑很多房子都被刮倒了,而且海水都往岸上去,他们那边粮食几乎是颗粒无收,光是饿死的人都有好几万了,所以这才铤而走险的到我们这边来。”

  这位崔大人不清楚这叫什么,但是李象却非常清楚,现在社会的小孩子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儿,这肯定是台风引起来的,再加上海啸之类的,所以扶桑那边才可以无收。

  本身扶桑那个地方能种植的土地就不多,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所以当地的老百姓过得并不好,这也是李象一直没有针对他们的一个原因,主要也是打下来也没什么好处,陆地上放着那么多的好地方,何必先把力气用在他们那边呢?

  可这都是有一个大前提的,那就是你们扶桑人不找事儿,现如今你们竟然敢对我们沿海的老百姓动手,这可就是你们先找事儿的了,不管我们把你们给玩成什么样,那都是你们这些人自找的。

  “殿下,时间差不多了,咱们虽然不需要到王宫里去迎亲,但是总得露个面儿,外面有不少南诏的老百姓了,都是跑来观礼的。”

  一说起扶桑的事情,李象立马就来了兴趣,钱平看了看外面的日头,大内侍卫马上就要把人给赢回来了,咱们得去外面等着了,这个面子得给人家,即便我们是天朝上国,但也不能够太过分了,该给的面子还得给。

  李象这才意识到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而且扶桑那边造船能力有限,即便是有人过来的话,来的人肯定也不多,完全可以反应的过来,更何况我们的水师已经有了远征的能力,原本是想着让水师先到南边来,如果要是扶桑人真的想找死的话,那也不介意先拿他们练练手。

  李象站起来背过手去,钱平和几个人马上就过来了,专门给李象整理一下衣服,李象此刻代表的是整个大唐帝国,身上衣服我看是华贵无比,绝不能够有一个褶皱的,如果要是有了的话,那就是他们这些人的无能,要是没有引起什么事儿,那么算他们过关了,可如果要是因为这个让大唐遭受了无端的指责,那么所有负责的小太监都要开刀问斩。

  在一个国家的威严面前,几个太监的命还真算不了什么,包括钱平这名大总管在内。

  “太孙殿下驾到。”

  钱平吆喝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练了很长时间了,当太监的谁都想着在大殿上喊出这嗓子,不过现在的钱平还没这个能耐,在大唐的京城王德才是头一号的太监,得等着李承乾登基之后,钱平才有这个机会。

  迎宾馆外面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了,听到钱平的声音之后,数十名护卫大声的传出去,这就好像是一个扩音喇叭一样,外面的人齐刷刷的跪了下去,他们也知道大唐的太孙殿下尊贵无比,比他们的国王还要大的多。

  公主已经是从皇宫上了花轿了,现在正被抬过来,迎宾馆的位置不近不远,大约得需要一炷香的功夫过来。

  如果要只有公主的花轿的话,那么现在就应该是过来了,但后面还有南诏国王公大臣的轿子,这些人如果要是一起动弹的话,那么这个时间又要长的多了,所以李象此刻也得耐着心思等待。

  当李象站到既定位置上的时候,远处就传来了马蹄声,虽然那些人还没有回报,但是李象也明白公主要来了,这都是之前演练好了的,只要是公主到了既定的位置,各处的人都会回来回报,李象也就知道还有多长时间了,什么时间做什么样的准备,这也是李象需要做的,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南诏国的老百姓虽然都跪着,前面的人自然是不敢抬头的,但后面的一些人也想着抬头看看,他们可没有机会见大唐帝国的皇太孙殿下,这可以说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了。

  有些人看到了气宇轩昂的李象之后,内心当中当真是钦佩不已,果然是大唐的第三号人物,整个人戳在那里,比王城的年轻才俊可要有威望的多,尤其是那个气势,把咱们王成的年轻才俊都给比下去了。

  “南诏国永宁公主殿下……”

  远处已经听到了南诏国官员的声音,李象也把双手背到了自己的身后,然后等待公主的到来,周围的老百姓没有接到起来的命令,只能是继续在这里跪着,至于他们想要看看公主成婚的典礼,估计只能是用耳朵看了,谁要是这个时候抬头的话,两旁站着的军队可不是闹着玩的,立马就要把你给拿下。

  南诏国是不用红盖头的,李象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小媳妇,当真是美的冒泡……

首节 上一节 260/4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