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第344节

  长孙冲开始用手指头,一个一个的给李象数,就是希望李象能够看到这些人,别光盯着他们兄弟两个,回京城这一趟也是跟他的父亲商量好了,以后肯定没办法走文官这条路子了,那干脆就在武将的路子上继续走下去,如果要是没有征战的机会的话,那你如何往下走?

  “行了行了,这件事情我心里有数,暂时还不会开战,怎么着也得是半年一年之后的事情,你们兄弟两个还是要打好基础,这场战争能不能够获得胜利,你们兄弟两个的基础至关重要,即便是你们兄弟两个不前往战场,光是打的这个基础,本王也绝不会忘了你们的功劳。”

  长孙冲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等着李象这句话,别人的承诺一点用处都没有,他们在朝廷内部有多少的权利呢?现如今只要是李象肯说一句话,再加上他们家族在朝廷内的势力,兄弟两个虽不能说扶摇直上,但是官升一级还是没问题的。

  长孙泽到底是年轻,对于这些事情都不太明白,不过他也知道哥哥在争取利益的时候,肯定会把他给算上的,咱就老老实实的当一名武将,至于其他的那些事情,自有父亲和哥哥去算计,咱也管不了那么多,主要也是因为这个脑子不够用的。

  拜别了这兄弟两个之后,李象就带领手下的人马一路回南诏王城,说起来出来也已经是小一个月了,李象不能够在这里耽误太多的时间,还得抓紧时间回长安才行。

  在这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里永宁公主也算是和家里的家人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听说回来之后,永宁公主也知道马上要回长安了,本以为收拾东西和李象一块回去了,谁知道李象却让永宁公主留下也行。

  “妾身真的可以留下吗?”

  听了李象的话之后,永宁公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谁愿意回到那个冷冰冰的长安城呢,谁不愿意留在南诏王城呢?这里才是自己的家乡,长安城那里又有几个亲人呢?

  原本姐姐在那里还是好的,但是在扶桑发生了那种事情,永宁公主的心里还是觉得非常的不舒服,所以尽量少和自己的姐姐见面,这样的话回到长安城之后,永宁公主还是会待在那个大笼子里。

  “我这一次返回长安也待不了多长时间,可能过一段时间就回来了,如果要是你真的不愿意和我回去的话,待在这里也没问题,毕竟你自己喜欢就好。”

  李象虽然舍不得永宁,毕竟永宁在李象的身边的时候,这就犹如一个开心果一样,能够让李象非常的舒服,可是李象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喜好就擅自决定另外一个人的命运。

  虽然这是一个封建社会,李象可以决定绝大多数人的命运,但李象毕竟是一个从现代社会来的人,既然你喜欢一个女孩子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勉强人家。

  “那还是算了,我还是跟着你回长安城吧,如果要是我留下来的话,我父王和母后估计又该睡不着觉了,这段时间我也懂事了很多,回去之后可能我们相处的时间少了,但是能够让父王和母后安心。”

  永宁说这个话的时候,李象的心里说不出什么样的滋味,既为永宁的成长感觉到高兴,但是却失了往日的天真,或许人的人生就是如此的矛盾,不可能鱼和熊掌都拿着。

  李象把永宁抱在自己的怀里,永宁也是两只手搂住李象的脖子,两人就那么静静的坐着……

  不过属于两人的时间也不多了,当天晚上的时候,南诏国王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这也是欢送李象离开南诏王城,虽然他们想着李象能够在这里多呆一阵子,这样就能够多看到自己的女儿,但是李象毕竟是整个大唐帝国的皇太孙,他们虽然不知道大唐帝国有多大,但根据永宁所说的,走上几个月都看不到头,这样的人如何能够待在南诏王城这样的小地方呢?

  对于这场盛大的宴会李象也是非常开心的,至少能够看到大唐人和南诏人这么快的融合在一块儿,这也的确是让人欣慰。

  说起来这都属于56个民族当中的一个,算是我国的原有人口,只要是能够诚心对待他们,这些人都将能够幸福的生活在一块儿,和那些外族人完全不一样。

  当天晚上的时候,李象把自己喝的不省人事,不过第2天早上天不亮,李象和手下的人已经是出发了,永宁公主自然是被李象抱到马车上的,这个小懒猫还没有睡醒,李象也就不把这丫头给叫起来了。

  王宫里的人还给李象和永宁公主准备了早餐,但是却发现李象所住的房子已经一个人都没有了,李象来到南诏王城的时候,并没有使用王宫里的人伺候着,一方面是因为安全的考虑,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习惯。

  得知李象离开的消息之后,南诏高层的人也都松了一口气,这次算是平和的度过了,幸亏没有发生什么要命的事情,要不然这个活阎王又要大开杀戒了。

  很多老百姓都觉得李象非常的和蔼,应该是他们最好的统治者,但是南诏高层的人却知道,李象这个人绝对不简单,如果要是你违背了他的意思的话,那么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他们可是见过这个家伙凶狠的地方。

  当然现在都加入大唐了,没有人还想着让南诏复国,毕竟如果要是南诏重新建立的话,那就代表着各种战争扑面而来,他们本身就是爱好和平的,人即便是现在被大唐统治着,但生活水准比原来提高了不少,大家也就不计较这个了。

  更何况很快大唐就要南征,咱们这里又要繁华起来了……

第1213章 萧家子弟

  又用了两天的时间,李象抵达了四川境内,这里的土司老爷们都被改造成地方官了,他们都老老实实的跪在道路的两旁,不过李象并没有视察他们的意思。

  “微臣萧国栋,见过殿下。”

  在四川负责的就是这个家伙了,萧禹的另外一个孙子,本身是在刑部当官的,后来就被他爷爷给调动到这里来了,根据这些年李象得到的消息,这家伙的能力虽然有限,但至少办事儿都给你办不差。

  “起来吧,这些时间你的表现也有人汇报给本王,四川这里来之不易,本王和你爷爷在这里可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当初我们如何把这些人给修理的,你可能比别人知道的更清楚,所以在你镇守四川的期间,一定要好好看住这些人,不能够让这些人为非作歹。”

  李象很清楚这些土司老爷们会做什么事儿,历史上几次把他们给荡平了,但是他们有几次死灰复燃,虽然现在看上去一个比一个乖,但如果要是大唐朝廷出什么事的话,这些人很有可能又会揭竿而起。

  按照李象的想法,应该把这些人赶尽杀绝才行,让他们没有抵抗的土壤,可是这些人在当地老百姓中间也是颇有威严的,如果要是就这么把他们给杀了的话,对当地的老百姓也难以交代,反而会让大唐朝廷抹黑。

  所以李象只能是留他们一条命,不过不管谁来四川,当官李象都会派人把他给叫去,然后好好的嘱咐一番。

  “请殿下放心,现在他们已经没有独立的居住区域了,我们的居民和他们的居民混搭起来,虽然现在还有一些生疏,但是10年20年之后,相信已经看不出任何异样了,包括现在的一些底层老百姓在内,都已经是把他们送进了朝廷的免费学堂。”

  萧国栋列举出了几个主要的办法,这一段时间他也在冥思苦想,必须得让当地的这些老百姓适应汉人的生活方式,只有双方相互交流,相互结合,那么才能够共同促进,而不是还想着占山为王。

  “你做的这些都非常不错,另外全部整理再测,将来在其他地区或许用得着,不过本王还是要多说上几句,马上南边战事将起,一定要把这些人给看住才行,我们的后方是南诏,南诏的后方是你们一环扣一环,任何一环都不能够出差错。”

  听到李象的策略之后,这个家伙激动的可不轻,当李象把这个话告诉他的时候,那就代表着他已经上了皇太孙殿下的船。

  “请殿下放心,因为您和我爷爷当年留下来的政策,四川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天府之国,每年的粮食产量惊人,如果要是南方需要四川的各类物资,几乎可以说是不需要从长安调动了。”

  四川的物产丰富,这一点李象是非常清楚的,现在还没有那么多的人,所以这些东西生产出来之后,基本上全部都存放到府库里了,等到李象南征的时候,这些东西正好派上用场,从长安城到四川的这一路,那就完全可以节省下来了。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现在本王就不下去了,长安城那边还有很多事情急等我去处理,按照你现在的这个施政方针走下去就行,不过千万不要懈怠,本王可是有人在这周围看着的,一旦要是你懈怠下来的话,那么这个位置有的是人想要。”

  李象之所以不在成都停留,一方面是因为想要回长安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蜀王李恪在这里,如果要是李象停留的话,怎么着也得过去拜访一番,现在李象不知道该如何见这个三叔,干脆也就不见面了。

  说起来两人能够合作得很好,毕竟在北方的时候还是李象救了他一命,但是蜀王李恪终究是皇上的儿子,没有办法归属到别人的手下,所以双方之间的合作几次碰触,最终以失败告终,现在做到这四川来过清净生活,李象觉得可能对方也不愿意和自己见面吧。

  实际上李象的想法是没毛病的,当李象的车队向北开去之后蜀王李恪才从山上的密林当中出来,此刻的蜀王李恪苍老了将近10岁。

  本以为到了四川之后能够大展宏图,结果这里所有的地方官员都不在他的掌握之下,当他想要向朝廷进谏几名官员的时候,结果朝廷那边到处都是理由,根本就不给你安排这些人。

  其实朝廷官员们也明白,四川能够有现在的情况,那是殿下和萧阁老两人共同的努力,你现在过去想要安排你的人,那么你对四川对朝廷有什么贡献吗?

  更何况当李格第1次上折子的时候,李世民就直接给闪过去了,当皇上的都不表态,我们何必要因为这件事情去得罪殿下呢?现在所有人都能够看得出来,除了李世民之外就是李象了,我们去当这个出头鸟,如果要是有足够的利益的话,那么大家都会去试一试,现在一点利益都没有,反而会惹的李象不高兴,真当我们都是傻子吗?

  如果只有一两次这样的事情,或许蜀王李恪还会继续努力,可是事不过三,他的三次奏折全部给原路发回了,包括他手下的一些人在内,基本上也都明白是个什么情况了。

  至于他的儿子,成都王从来了之后就没有办过正事,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自己的王府里,除了寻欢作乐之外,还真是没有其他的事情了,把自己的纨绔体现到了极致。

  李象也听过下面人的一些汇报,虽然不想着李家的人蹉跎成这个样子,但是有些事情李象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为了稳固王朝的稳定,或许你们这些人就得当一些平庸的人,你们只需要享受王朝的壮大所带来的福利,但却不用多么的努力,因为你们的努力可能会引起整个大唐王朝的分裂……

第1214章 遥远的长安

  在蜀王李恪的眼神里,那也是有无尽的心酸,只不过谁让这个时代出了个更强的太孙呢,要不然的话,他也是有能力一争天下的。

  长安城的方向……

  蜀王看着远处的天空,那里就应该是长安城的方向本身,自己也能够在长安城一争高低,可是因为李象的横空出世,这让皇位之争变得淡而无味。

  其实最失落的应该是魏王李泰毕竟那个家伙出身高贵,而且距离太子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遥,想起那个更加悲惨的皇子,蜀王李恪的心里也稍微好受了一点儿。

  当然此刻李象没工夫管这些叔叔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他不想和任何人争夺,但如果要是因为你的出现影响了大唐的稳定,影响了整个汉民族的发展,那么李象就会毫不犹豫的出手。

  就拿现有的情况来说,如果要是你们的出现不会引起大唐政局的动荡,那么李象还是会和以前一样,继续和你们保持和睦相处的状态,老子在外面开疆辟土,你们可以继续在大唐享受生活。

  但是随着李象得罪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也必须得想办法自救才行,他们已经是做过了无数次的推演,一旦要是李象上台的话,又或者是随着李象的实力越来越强悍,那么这些敌人都不会有好结果。

  所以他们必须得阻止李象上台,当看到这条无法执行之后,他们就开始拉拢其他的皇子,希望能够给大唐制造混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浑水摸鱼,但很可惜的是李世民也是个能人。

  当发现这些人的糊涂打算之后,李世民只能是断了他们的想法,而且是从根本上断了他们的想法,那就是命令各路王子全部都到封地去,任何人都不能够留在长安,除了一些未成年的和太子之外,所有的皇子都离开长安。

  当李世民的这项决定宣布之后,那些想要浑水摸鱼的人就傻眼了,从未见过李世民会对李象如此回护,要知道祖孙两个之前的时候,可是斗得你死我活。

  现在这又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其实对于这件事情,李象反而是看得非常清楚的。

  李世民之所以这么做,那是因为他无比的爱着大唐王朝,这里有他的心酸苦和累,如果要是别人想要让大唐进入混乱的话,那么第1个不答应的就是李世民。

  在李世民的眼中,权力固然是重要的,即便是自己的亲孙子,那也必须得按部就班的接班,如果要是中间做出了一些武力的事情,李世民也不介意给李象找点麻烦。

  但这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都可以好好的进行调解,并且不会给大唐带来巨大的麻烦。

  可如果要是有人利用皇子之争已达到他的个人目的,顺带着把整个大唐给搞乱,那么李世民就不得不出手了。

  现在这些人还想掀起腥风血雨,但很可惜的是李世民把他们的木桩子给抽了,不管你们在上面如何的作妖,大唐皇子都不在长安城了,包括他们的成年皇孙在内,现在都已经到全国各地去了,你们还有那个能耐兴风作浪吗?

  从这一点上来说,李象的确是应该感谢李世民的,如果要是李世民还保持之前那种权力之争,很有可能就借着这股妖风,让皇子们闪亮登场,到时候李象就没有办法腾出手来,执行对外战争的各种策略,反而是要回到长安,守住自己的自留地,在一场又一场的内耗当中,没准李象的这股志气就被耗光了。

  现在祖孙两个虽然没有明说但分工明确,李世民搞好后勤,并且维持长安和整个大唐的稳定,李象在外面开疆辟土,继续书写大唐的辉煌,在这种合作之下,大唐想不常胜都难。

  经过几天的急行军,李象也终于是来到了,长安城这一次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李象感慨,这家伙一路快马的疾驰入东宫,因为早就接到了奏报,从昨天晚上的时候开始,程鸾就已经是有些腹痛了,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生产的时间。

  按照原来的计算,应该还有一些时间的,但没想到竟然是提前了两天,好在李象也是提前两天回来的,一路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一直记得今天呢。

  “殿下,还请稍后,屋里血气冲天,您不适合进去。”

  产房的门口几个嬷嬷已经是站好了,并且不准备让李象进去,这也是这个年代的规矩,可是听到里面成员的叫声,李象如何能够忍得住呢?

  “给我滚开。”

  李象本身就是自带杀气,所以这几个嬷嬷眼看着拦不住,纷纷退到了一旁不过也是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遮挡物,尽量让李象能够看到程鸾而看不到其他的血气之物。

  “鸾儿…”

  算起来李象两世为人这还是第1次进入产房,他并没有那么多的顾念,毕竟现在社会当中很多人都会陪着自己的老婆生产,也没看到那些人走霉运,更何况这是自己的老婆孩子,如果要是不在身边看着的话,李象这会儿还不知道会疯成什么样子。

  纵使李象是挥斥方遒的大将军,但此刻也有些乱了方寸。

  程鸾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镇定,此刻痛的已经是满脸苍白了。

  程英在旁边负责照料着,这也是一直以来的规矩,并没有其他人可以接近成员,就是害怕其他人拿着这个孩子做文章,这毕竟是李象的嫡长子。

  “殿下……”

  屋子里的人看到一个男人进来顿时慌了,手脚不过看到是李象的时候,大家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不要过来,先换了衣服,你身上的凉气太重了。”

  李象正准备上去安慰自己的媳妇程英,赶紧的拿了一些柔软的衣服过来,李象看到自己的身上还穿着盔甲,现在的长安城已经是进入了深秋了,现在的女人也是最弱的,如果要是过了凉气的话,那反而是不好了。

  “快换。”

  李象这也是第1次让别人给自己换衣服,8个宫女的速度总比他要快……

第1215章 第一个孩子

  终于是握着李象的手成然刚才也看到李象回来了,当李象进来的时候,程鸾就如同一个小姑娘一样,再也没有往日的威严。

  “我在这里呢,我在这里呢!”

  李象此刻也是乱了方寸,好在当李象说完这句话的时候,立刻就听到了新生婴儿的哭声。

  李象此刻的手也是颤抖的,程鸾能够感觉得到李象此刻的激动,看着李象脸上的样子,程鸾也感觉自己完成了一个伟大的任务,终于是帮着李象诞下了一个后代。

  “殿下快看,是位小公主!”

  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李象更加高兴了,两世为人本身就想着有一个自己的女儿,但是程鸾脸上的笑容却僵住了,第一胎如果不是个儿子的话,那说明无法巩固自己的位置。

  虽然李象疼女儿疼的厉害,但女儿毕竟是锦上添花的,根本就比不上儿子,儿子才能够巩固自己的地位,连带着巩固程咬金家族的地位。

  “你看你看,这是咱们的第一个女儿,这眉眼长得像我,不过这容貌还是像你。”

  李象非常激动的说道,旁边的乳娘赶紧接过来,李象毕竟是个大老爷们儿,做事情有些太生硬了,生恐伤到了刚刚生下来的小公主。

  “殿下,陛下和杨妃娘娘来了。”

  作为大唐皇太孙的第一个孩子,李世民也的确是要到场的,算算日子差不多了,所以李世民和杨妃娘娘也就来了。

  从旁边的太医这里得知程鸾并没有什么大碍,李象跟媳妇说了几句私房话,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接着就出来拜见李世民了。

  从公上来说李象做事情有点过分了,回京之后第一个拜见的就应该是李世民,不过这家伙听说自己的媳妇要生孩子了,所以让人去给李世民回了一声,一路快马加鞭的直奔东宫。

  “给皇祖父请安,拜见杨妃娘娘。”

  太子李承乾和太子妃柳氏已经是拜见过李世民了,李象满脸带着喜悦出来,这还是李世民第一次看到李象这么高兴,到底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比打了多少胜仗都高兴。

  “看看你这个高兴劲儿的,当年你父亲有了你之后,朕也是抱着你不撒手,谁能想到当年那个小婴儿,现在已经是我大唐的上将军了。”

  听话听音儿,在场的人都听到李世民的话了,这可是上将军。

  当年李世民就受封天策上将,掌管大唐所有的军队,今天李世民这么说,是不是代表着?

首节 上一节 344/4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