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第372节

  李象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此人的确是有能力的,人但如果要是控制不住的话,李象宁愿不用这样的人,尤其是现在出现了阿拉伯帝国的事情,李象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转移到那边去,这边可能就顾不上了。

  这些人全部都下去之后,李象又会见了李有谦。

  “本王授予你临机专断职权,如果要是长孙兄弟执意任性妄为的话,那么你可以结束他们两人之间的权利。”

  李象掏出了一块金牌,这是天策上将府的金牌,总共打造了十二面,见金牌如李象亲临。

  “殿下,微臣只是个水师副将……”

  李有谦苦着个脸说道,从长安城出发的时候,他父亲就给他说的很清楚了,尽量不要牵连到政治斗争当中去,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做一个纯粹的军人,这对他和家里人都好。

  他要是拿了这块金牌的话,不管你怎么解释,你都会牵连进一场政治斗争当中去,长孙兄弟出身高贵,很显然不会把曹连放在眼里,一旦要是接连取得胜利的话,这兄弟两个都是贪功之人,到时候可就不知道是个什么结果了。

  所以除了把曹连提起来之外,李象还要有别的安排才行,他们可以不把曹连放在眼里,但是不能够不把李有谦放在眼里,此人乃是军神李靖的孙子,如果要是论在军队的号召力的话,此人可比他们兄弟两个高得多。

  “从现在开始你就不是了,朝廷将会设置仰光水师,你很快就是仰光水师提督。”

  李有谦是在登州水师军营里出来的,所以现在还隶属于朝廷的登州水师,但是李象要把骠国当做南亚地区的大本营,那么仰光水师的地位也要提高。

  “这…”

  李有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升官速度,竟然会那么快能够进入军队,这本来就是这辈子遥不可及的梦想,李象帮助他实现了梦想,他也不想利用自己爷爷的影响力,所以准备一点一点的往上走,可没想到还是上了快车道,而且这个速度还是自己没有预料到的。

  “没有什么这个那个的,经过这场战争,你自己也能看清楚水师战船的重要性,将来我们的进攻肯定是水陆兼备的,我能够提你的官衔,这得最多给你两年的时间,你必须得为我训练出另外一只登州水师,而且南方的木头多的很,能打造多少战船,那就看你的能耐了。”

  李象所说的是实话,将来即便是和阿拉伯帝国进行战争,李象也是准备采取两路进攻的,我们如果要是单独从陆地上进攻的话,那速度推进的实在是太慢了,如果要是能攻击他们的沿海城市,对我们来说又是一次发展。

  攻打仰光的时候,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光是我们的水师战船排在海上,一般心性不够坚定的敌人,那个时候已经是想着投降了,对于一些想抵抗到底的敌人,难道以为我们的火炮是纸糊的吗?

  “请殿下放心,末将一定全力以赴,为朝廷打造另一支强有力的水师,帮助殿下攻下四海。”

  李有谦这个时候立刻来劲了,登州水师立下了多大的功劳,这根本就不用说,几乎高丽半岛和扶桑都是水师的功劳,现在要是有了仰光水师的话,这功劳肯定也少不了。

  更何况南亚地区的大树更多,这里的劳动力也更多,只需要从国内找一部分工匠过来造船,速度肯定能超过北方,只要是李象能够供应上火炮和炮弹,咱们成军的速度一定超过登州水师。

  “朝廷的诏令随后会下发,不过平时不要把金牌拿出来,关键时刻才拿出来。”

  即便李象不这么说,李有谦也明白这块金牌的分量,长孙兄弟在朝廷内部也是极要面子的人,如果要是把金牌拿出来压制他们的话,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咱们大唐军队首要讲究一个团结,得到了那种不得不拿出来的时候才拿出来。

  安排完了骠国的事情之后,李象也就准备返回长安了,借道长安前往西域……

第1304章 事态严重

  对于李象的突然回来,长安城的很多人都感觉到纳闷,在他们看来不就是西方出现了大食的军队吗?那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些年咱们南征北战的,什么样的军队能放在咱们的眼里呢?想干他们就干他们。

  有些人和李象走的比较近,所以受李象的影响,自然也知道这个阿拉伯帝国非常的强大,不管是人民还是军队,都算是大唐的一个劲敌。

  但是有些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这些年被大唐的胜利给砸懵了,在他们看来,不管是什么样的国家,都不可能会给大唐带来灾难,只要是我们万众一心,什么样的敌人都不放在眼里,甚至有些人都说了,仅凭我们在西域的军队一样能够击溃他们,太孙殿下实在是有点小题大做了。

  这种言论在长安城占据主流,看看来长安城学习的贵族子弟,他们哪一家不是牛气哄哄的?现在不已经是战败于我们了吗?这个所谓的阿拉伯帝国恐怕也没有多大的能耐,无非就是虚张声势而已,等我们击败他们之后,也得让他们看看大唐的厉害。

  当然还有一些人是这么说的,他们认为李象急匆匆的从南面回来,无非就是想建立更高的威望。

  这些年李象取得的胜利太多了,大家的耳朵都已经是长了老茧了,所以不管李象取得什么样的胜利,大家都不可能和以前一样,把李象抬到那样的位置,所以李象必须得给自己树立一个敌人,树立一个和大唐情况差不多的敌人。

  只有战胜了这样的敌人,李象的声望才能够继续上升。

  对于他们这种想法,智者直接摇了摇头,李象从崛起到现在那么多年了,还没有干过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更何况现在连天策上将都有了,搞这样的东西还有什么用处呢?李象的威望在国内已经是排到第一了。

  而且只要是造假,那肯定就会留下一些弊端,一旦要是让别人查出来的话,对李象的威望才是一种危机,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但凡有个脑子就不会干这样的事儿,李象自然也不会。

  在各种流言蜚语和猜忌当中,李象快马加鞭的赶回了京城,并且直接就进入了皇宫,并没有做其他的事情,而是直接给李世民阐述阿拉伯帝国的厉害。

  类似的事情,李世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李象已经说过好几次了,但是掌握着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李世民也难免有些飘飘然了,咱们的帝国面积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难道还害怕什么狗屁阿拉伯吗?

  “不管怎么样,朕还是觉得太过于草率了,南边现在形势一片大好,我们不能够被对方乱了阵脚,你还是应该把南边的事情结束之后再回来,更何况西域那边已经做出了应对,这是刚刚收到的奏折,还没有转向南方。”

  原来李象在南方的时候,长安城的奏折收到之后,马上就会抄录一份送出去,但是李象已经在回来的途中了,所以这些奏折就没有送出去。

  看到萧守规和程处默的安排,李象在旁边也点了点头,这也是一个非常老实承重的安排,这样也可以试试那些阿拉伯军队的虚实,同时并没有太多的大唐军队参战,即便是失败了的话,对我大唐军威也没有什么影响。

  “皇祖父教训的对,但是这个国家犹如我的一块心病一样,每次听到这个国家的时候,孙儿总是会感觉到有些气闷,所以还是先准备解决,他们至于男方那边,这是孙儿留下的一些安排,应该在几个月之后我们就可以占领真腊全境,至于天竺国那边还是稍微放一下。”

  李象也不在这件事情上和李世民争执,毕竟两人的格局是不一样的,李世民虽然掌控整个国家,但是对于未来的情况不太了解,阿拉伯帝国在历史上曾经和大唐打过仗。

  当然那场战争应该是在天宝年间,但是现如今阿拉伯帝国已经提前渗透到葱岭了,那就说明因为李象的到来,整个历史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李世民的眼中,天竺国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李世民对于周边的小国也不感兴趣,本想着让李象攻打下天竺国来,那么就可以前往泰山祭天。

  可没想到李象突然改变了行程,非要跑回来和这个狗屁阿拉伯帝国作战,当然李世民虽然不满意,但是李世民也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前线的有些情况自己拿捏不准,那就不能够随便给李象下命令,这可是关乎到十数万大唐军队的死活。

  “这些年军事上的事情都是你在操作的,既然你认为现在的情况不太好,那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这一次真的要亲自前往西域吗?”

  李世民还是没把西域的事儿当成一回事儿,在他看来有程家兄弟在那边,再加上萧守规这样一个有脑子的人,三人一定可以把西域给看的很好,没有必要长途跋涉前往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皇祖父您来看,这里是我国西方的边境,也就是葱岭一带,阿拉伯帝国已经渗透到了,这里原本我们和吐蕃争夺西域,但是吐蕃现在没有那个能力,如果要是我们不管的话,最多也就是三两年的时间,整个西域很有可能就变成他们的,毕竟他们有共同语言。”

  汉人和西域的一些人比起来天生有些不足,西域的这些人和大食人反而有些相似。

  如果要是经过了长久的民族融合的话,李象当然是不怕这个,但我们占领西域才几年呀,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融合。

  李世民本身在军事上的造诣就很深,这会儿听完了李象的解说之后,他也意识到了严重性,小型势力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甚至不需要出动军队,仅仅靠着大唐的威名就能够让对方垮台,但如果要是有一个和大唐差不多的帝国的话,那些事儿就不好说了……

第1305章 对南方的兴趣

  如果要是以前的时候,李世民对西域的兴趣也不大,毕竟给大唐帝国带不来什么,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两地之间的商贸往来非常频繁,这条商路每年能够给大唐帝国带来三百万贯的税收。

  除此之外还有西域各地的贡品,这也是非常值钱的,就拿现在皇宫里的一些美人来说,西域贡献了可不少,所以让李世民放弃西域的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就算没有这些人和东西,一个伟大的君主怎么能够随便放弃自己的土地呢?更何况这些土地来之不易,全部都是大唐将士拼杀而来。

  “朕想着你还是在长安城呆一段,这段时间,还不知道他们的虚实,等到西域的下一封奏折回来,再做决定也不迟,如果要是他们不敌的话,那就要从长安带兵前往了。”

  李世民的话说的也很在理,李象现在风风火火的过去,一个人也改变不了大局,如果要是程处默他们能够打得过,那么李象也就不用着急过去,但如果要是打不过的话,那就得派遣援军过去,李象到时候跟着援军过去也不迟。

  说句实在话,李世民之所以这么说,那也是因为李象在京城呆的时间太少了,观望着自己这个孙子的时候,李世民也难免有些心疼。

  这些年李象一直都在外面打江山,如果要是没有李象取得的胜利,大唐盛世从何而来呢?所以李世民也难得有心疼李象的时候,更何况家里刚刚娶了那么多的美娇娘,一直都把人家晾在家里,这怎么能行呢?

  从政治角度来说,单靠皇室不可能治理好整个国家,必须得有一帮子皇亲国戚才行,如何联系皇室和皇亲国戚之间的关系呢?那就是得有下一代才行。

  只要是李象的这些老婆都有孩子,哪怕是生一个女儿,那也比什么都没有要强的,多平常的时候各种恩赐大可不必,只要是有了共同的下一代,那么双方之间的关系就进了很多了。

  “那就都听祖父大人的,正好孙儿也偷个懒,这一段时间在南边打仗虽然不辛苦,但是南边那个潮湿的天气,也真是让人难受。”

  说起南边这个潮湿的天气,李象当真是有点受不了,这还不算是在雨季呢,但是每天的被褥都湿乎乎的,如果要是真的到了雨季的话,真不知道这个日子该怎么过。

  “朕听说南边经常下雨,好像一天之内都能下好几场,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会经常发大水吗?”

  说完了国家大事之后,李世民也对南方产生了兴趣,他虽然也征战四海,但是从来没有去过南边。

  “当地的河流湖泊非常的多,虽然下雨下的多,但是因为气温比北方要高,蒸发的水分也比较多,空气当中的水分……”

  李象说到这里的时候,发现李世民两眼懵逼,根本就听不明白李象所说的这个事儿,所以李象只能是换另外一种方式,并且连说带比划的,这才让李世民明白南方经常下雨而没有受灾的原因。

  当然如果要是真的到雨季的话,每年下雨的降水量要多,再加上排水不及时发生洪涝灾害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看来还是我们中土大唐比较好,外面的世界到底都是一帮猴子居住的地方。”

  李世民非常自豪的说道,咱们这里四季分明的,这才是正经过日子的地方,别管他那里一年几熟,光是那种潮湿的天气,在他看来就不是正常人能居住的,但是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如果要是把他们都迁移到长安城的话,这种干旱的天气他们也受不了,要不然怎么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呢?

  李象陪着李世民聊了半天,李世民这才把李象给放回去,约定好了明天设宴款待。

  “这一段儿府里没什么事儿吧?”

  从李世民的大殿出来,李象就看到在门口等着的钱平。

  “其他的事情倒是没多少,但是娘娘身体不大好。”

  钱平苦着个脸说道,李象的女人多了,后宫肯定不可能和以前一样安分,程鸾生下女儿之后,本身应该是好好恢复的时候,但是长孙娉婷却生了一个儿子,哪怕是天策上将府多一百个女人,也没有多一个儿子让人难受。

  “还有吗?”

  这件事情是预料之中的,虽然程鸾算是比较大方的女人了,但是总生活在这个地方,对于周围的流言蜚语,总是会感觉到无力感。

  “大少爷搬到京城来居住了……”

  钱平留下来是辅佐长孙娉婷的,虽然劝说了好几次,但最终还是没有劝得住,长孙娉婷直接从城外搬到了京城,并且住进了李象在京城的别院。

  钱平明面上是长孙娉婷的助手,但是实际上还是李象这边的人,上次吃了个大亏之后,钱平当然知道自己的命运在谁的身上,不管别人乱说什么钱平都是会把最真实的消息报告给李象。

  “真是不让人省心呀,先去父亲那里。”

  李象从南方回来,见过李世民之后就得去李承乾那里,至于家里的这些女人,趁着这个时间也得好好的敲打敲打,虽然不见得能够断绝这种争斗,但是也不能够愈演愈烈。

  长孙娉婷原来生活在城外,就是不想面对长安城的这些人,毕竟这个身份不好看,而且还有可能会给长孙家带来一定的羞耻。

  可现在不一样了,李象的承诺虽不说,满京城的人都知道,但是大部分人都听说了,只要是李象的儿子,将来都有可能会有平等的机会,所以长孙娉婷就不能够在城外呆着了,必须得让自己的儿子生活在长安城才行。

  环境能够塑造一个人,如果要是一直在城外生活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可能会显得胆怯,在很多事情上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所以必须得生活在权力窝里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慢慢的成长,成为一名和他爹一样的人。

第1306章 庶子们的的福音

  李承乾最近也忙得要命,但是知道儿子回来了,还是提前从衙门里回来了,现在李承乾奉命监国,李世民也乐得逍遥,把大部分的事情都交给了李承乾,自己躲在后宫里享清福。

  “父亲真的消瘦了这么多?”

  这才离开不到三四个月的功夫,李承乾已经是比以前瘦了很多了。

  “没事没事,不过就是每日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有的时候顾不上吃饭,所以才变成这个样子,现在已经把大部分的事情都给理顺了,以后也就不会这样了。”

  李承乾非常高兴的说道,原来虽然也是监国,太子但李世民的人都在旁边,看着说白了也就不是真正的教权,所以李承乾也没享受过那种大权在握的待遇,现如今可就不一样了,所有的事情都堆在李承乾这里,虽然身体受到了一定的销售,但是这心里却满意的很。

  李象听了这个话之后也松了一口气,在现代社会当中,如果要是一个人暴瘦的话,那肯定是身体出现了问题,但此刻看到李承乾精神面貌完好,也就没那个担心了。

  “你父亲现在恨不得把家都搬到衙门里去,京城六部衙门连轴转,上午去这里,下午去那里,甚至晚上的时候都回不来,这大唐那么多的官员,难道都不办事儿了吗?都把所有的事儿压到太子爷身上吗?”

  母亲柳氏有些郁闷的说道。

  一个女人最关心的就是自己丈夫的身体,李承乾这一段时间到底是如何过来的,柳氏可以说是看得清清楚楚,天天总有处理不完的公文,早上还没睁眼呢,外面那些官员就等着了,晚上都快要休息了,还有人在门口呆着不走。

  “这就是妇人之见这么大的一个帝国,难道天天都没事吗?光是一些日常需要处理的事情,这就已经积压了很多了,以前的时候都是父皇在处理,现在父皇也应该享两年清福了。”

  李承乾这说的是一个实在话,以前的时候总想着往自己的手里揽权利,但是当真正有了这些权利之后,李承乾才感觉到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有多么的重。

  手中的奏折虽然轻,仅仅是几张纸而已,但却关乎到成千上万老百姓的生活,又或者是上万士兵的训练,所以李承乾对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敢怠慢,有些事情自己不懂,只能是去各部衙门当中请教那些当官的。

  听到李承乾的这些事情之后,李象在旁边也笑着点了点头,作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长子,怎么可能会不聪明呢?早些年只不过是走了弯路而已,这些年只要是肯走正路,那么什么事情也不在话下。

  “儿子有个建议,仅仅是个建议,父亲可以多配一些参议,这些人专门负责一件事情,要让他们负责的细致一点,如果要是父亲不放心的话,那么某个方面也可以配备两到三名,让他们相互之间互相监督父亲有什么不明白的直接问,他们那也就不用万事自己都扑在上面了。”

  李象的话让李承乾眼睛一亮,刚开始的时候李承乾也是觉得应该亲力亲为,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个好皇帝,可是忙活了这几个月之后,李承乾发现,如果要是所有的事都亲力亲为的话,那恐怕自己还没当上皇帝,那就得先到地里去了。

  “你说的这个办法的确不错,那就从翰林院当中找几个人,另外民间一些孝廉也可以。”

  对于朝中的现有官员李承乾这一段时间也了解了不少,他们这些人扯皮顶好几个人,如果要是让他们干点正事的话,那当真是难上加难。

  所以李承乾在选择助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科举取士上来的人,其次就是各地推举了一些有名望的人,这些人还算是比较好的。

  “除了这些人之外,儿子认为父亲也应该在清贵当中选一部分,尤其是那些庶子。”

  李象一边吃饭一边说也把这些年自己的经验和父亲交流一下,李象仅仅是开了个头,李承乾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到底是在皇宫当中长大的人,怎么能够不明白分权呢?

  不管是科举的举子,还是地方官推荐了一些寒门,这些人对于某些事情都不太了解,尤其是京城当中的一些关系,所以还是得让世家子弟加入进来,双方还都是对立的,让世家子弟加入进来,反而是能够更好的促进竞争。

  当然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得把他们的竞争给控制住才行,只有把他们的竞争规模给控制住,这些人才能够为你所用。

  如果要是控制不住这个规模的话,到时候别说干正经事儿了,恐怕天天都是这种内讧,时间长了就有可能会演变成党争,到那个时候可就是朝廷和国家的大事了。

首节 上一节 372/4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