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开始,其实就是已经进入西域的范围了,作为安西都护府的都护大人,萧守规早就带着人在这里等着了,李象从长安城出发的时候,他从都护府出发,双方相向而行,这还走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果要不是因为道路好的话,两三个月都是有可能的,可想而知西方的面积有多么广大,疆域有多么辽阔。
“你这几年这胡子也留起来了,如果要不是声音没变的话,我还真以为要跟你们家的老人差不多了呢,从四川走到现在,你这个变化应该是最大的,好歹我们这些人看上去还像年轻人,你现在已经是像个中年人了。”
李象摆摆手,让萧守规起来,大家都是一个阵营的人,没有必要说话那么拘谨,虽然很长时间没见面了,但是见到之后也非常的亲切,听到李象的这个声音之后,萧守规也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他之所以会改变自己的外貌,那也是因为萧阁老给他写信的原因,现在已经是朝廷的都护大人了,跟以前的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按照现在朝廷的体制,各地的都护大人可都是二品大员,掌管这么大的一块土地,如果要是不留胡子的话,别人岂不是说你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吗?
听完了萧守规的这个话之后,李象也是哈哈大笑,不过有了胡子之后,的确是让人感觉稳重了很多,但李象还是有点不习惯,所以整个人还是一副少年天子的做派,周围的人也习惯李象这个样子了,如果要是真的留起胡子的话,估计这些人才会不习惯。
“我在长安城的时候,去过你祖父那里,这身体还可以,不过比起早些年也不行了,如果要是西域没什么事情的话,给你一到两个月的假,你也可以回长安去看一下,那就不用先跟着我回都护府了,但是时间不能够太长了。”
李象说这个话的时候,萧守规也是激动不已,从来到西域到现在,两年的时间都没回过家了,程处默带人回长安的时候,萧守规别提多羡慕了,可是自己的职位就在这里,替朝廷看好西域各地,这就是自己身上的责任,如果要是贸然回去的话,朝廷立刻就能够治你的罪。
但现在皇太孙殿下准假,这就不一样了,这可是朝廷允许的。
来回两个月,虽然赶了点儿,但如果要是轻骑快马,估计还能够在家里呆小半个月。
“谢太孙殿下,不过西域这边很多事情正处于关键时刻,殿下从内地带来了那么多的军队,这都是需要我们妥善安置的,在下虽然想家,但也不敢撂下国事,以后再说吧。”
萧守规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心里怎么想的是一回事儿,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又是一回事儿,如果要是把朝廷的事情给扔下,专门回家去看自己的祖父,回去之后也会挨一顿骂,祖父那个人是最懂得以国为重。
更何况,现如今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西域的变化会变成什么样,一旦要是稍不留心打起来的话,萧守规这个安西都护不在场,这算怎么回事呢?就算是李象允许的,朝廷其他人也会说他不分轻重。
“把心放到肚子里去就是了,没有那么多的事情,你出来的时间也不短了,该去看看就看看,更何况本王在西域替你看着,你怕有什么事情呢?这一段时间从内陆过来了那么多的军队,绝不会这么快就打仗的,咱们得有个准备时间才行。”
李象也看出来了,这家伙一说长安这两个字儿,眼睛里都是冒光的,除了家里的老祖父之外,其他人也甚是想念。
“那属下就回去一趟?”
萧守规问出这个话的时候,他和李象就共同笑起来了,自己想回家的意思根本就掩饰不住,这就别在李象的身边装了,大家又不是外人。
“你要是愿意的话,现在就可以朝着长安城的方向走了,把你手下的属官留下来就可以了,我随着他们一块向西。”
李象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趁着现在还没有打起来,该回家看看的都回家看看,等到真正打起来的时候,有些事情可能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尤其是现如今这个阶段,阿拉伯帝国的人和咱们的战争不可能那么容易结束,这可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萧守规听了李象的话之后,整个人也是高兴的一蹦三尺高,马上就跟手下的人办交接,他手下的很多人也没有想到,本来是到这里来迎接皇太孙殿下的,谁知道皇太孙殿下准了两个月的假,要是能够跟着咱们的主官回去一趟的话,那心里别提多带劲了。
可惜的是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够跟着回去,萧守规也知道不能够都带回去,也得给李象留下一些可用之人才行,尤其是都护府的大部分官员都在这里,如果要是都带回去的话,那估计整个都护府就要瘫痪了,李象就算是再怎么有能耐,到最后也没有办法把都护府玩的转。
第二天清晨上路的时候,萧守规已经是带着二十多名骑兵出发了,轻车简从,以最快的速度朝着长安城奔去,归心似箭,什么也拦不住他往长安城去的步伐……
第1530章 视察西域
西域的各路大员们谁也没有想到,李象进入高昌国之后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让萧守规回家探亲去了,如果要不是知道两人之间的关系的话,很多人都以为萧守规可能犯了什么错了,把他调离自己值守的地区,到长安城进行逮捕。
可熟悉两人之间关系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西域能够治理的井井有条,萧守规绝对是头功,如果要是没有萧守规的呕心沥血的话,郡县制怎么可能会在西域推广开呢?现在还不知道多少地方在打仗呢。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象要对萧守规动手,那简直是太搞笑的一件事情了,没看到萧守规自己带着二十个人就上路了吗?如果要是有这种危机的话,就凭他的聪明才智,怎么可能只带着二十个人上路呢?更何况兰陵萧家也不是一般的小门小户,你说动手就动手吗?
萧守规上路之后,很多人也推测出一些实际的情况,那就是在短时间之内,李象可能不会发动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战争,萧守规算是整个西域的大管家,如果要是他不在西域的话,这场仗还真不好打。
虽然萧守规留下了大量的手下官员,而且还有张九里在这里帮忙,但有些事情交给别人是没有用处的,所以那些胡乱猜测的人也都把嘴给闭上,至少在未来三个月的时间里,西域还是会保持和平的,很多人的心都到了嗓子眼儿了,这会儿也松了一口气。
大唐的实力虽然强大,但人家阿拉伯帝国也不亏,没看见一场战争损失了几十万人,对于人家整个国家来说也没多大的事嘛,当然肯定是这一刀捅得很深,但是整个国家也没有遇到大的麻烦,这就说明人家有能力应对这场战争。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西域各国也不希望这场战争能够起来,如果要不是大唐朝廷执意要打仗的话,恐怕他们谁也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情。
现在得知这个推断消息之后,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如果要是硬要打仗的话,对他们来说没任何好处,别看大唐王朝派来了不少的军队,但还是和上次一样,不可能会给西域各部落留下太多的劳动力。
如果要是大唐军队全部都去西边打仗了,而你们部落里的壮年又比较多,万一到时候你们偷袭我们怎么办呢?早先你们都有投降阿拉伯帝国的记录,现在如果要是前线战争不利的话,你们这些家伙很有可能就会倒戈相向。
别说是现在这个时候了,就算是往后十几二十年,李象也不会真正相信这些人的,除非你们能够做出一些让人相信的事儿,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只要是和阿拉伯帝国展开战争,西域各部落的年轻人都没好果子吃。
趁着这段时间,李象也开始对各地区进行视察,毕竟离开西域已经有些年岁了,光靠着奏折进行了解的话,那可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李象这次要对阿拉伯帝国进行歼灭战,那必须得把自己的后方给稳固了才行,这三个月的时间,除了各地审查之外,还要对一些不安定的因素进行清除。
别看现在没什么大事儿,如果要是战争真的打起来的话,这些不安定的因素很有可能会让大唐遭殃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让很多人不满意,类似的事情也得去做,为了大唐西域的安全,李象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李象是从现代社会来的人,当然知道大唐是如何失去西域的控制权的,安史之乱的时候,大唐王朝把西域的军队调动回去平判,西域各部落立刻就反叛了,所以现在别听他们唱的有多好听,等到有机会的时候,这些人会第一个站起来反叛。
李象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不给他们这个机会,甚至是不给他们这个实力。
因为萧守规回长安的原因,张九里就快速赶过来了,李象的身边得有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人,程处亮他们还要在大营当中坚守,所以这些人就没有过来,他们也想着能够跟李象见个面,但是身上的职责所在,只能是等着李象去他们那里视察,不可能主动的到李象这里来,要是你擅自带着兵过来了,你这是来觐见殿下还是来造反呢?
“高昌国的确如你们所说的一样,已经是比以前繁荣很多了,当年我们打过来的时候,市场面积不足现在的五分之一,现在这市场上各国商人都有,而且交易货物的品种也比以前多了,这路上来来往往的商队,不知道要为我大唐创造多少的利润。”
站在高昌国市场的高处,李象看到这个万人市场的繁华。
这里是整个西域最大的贸易市场,从内地来的货物都要从这里发往西域,从西域来的货物也要经过这里,进入内地的各大城市,双方以货易货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所以从这个地方看过去,下面的人如同蚂蚁一样,多的数不胜数。
“殿下当年创办这个市场的时候,在下还没过来,不过从我来的这大半年来看,这个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现在又把外围都给圈起来了,正在进行改造,很快就能够投入使用,到时候一万五千人都可以在这样的地方进行交易,如果要不是看看周围的漫天黄沙的话,还真以为这里是长安或者洛阳呢。”
对于大西北拥有这么大的交易市场,张九里一开始的时候也不相信,但是见的多了也就相信了,两地之间的贸易也是非常多的。
当然大唐王朝在这里也收了不少的税,只要是你想进去做买卖,那必定得交纳一部分税收才行,按照你所卖的货物的多少,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高昌国的军队有很多都是靠着这个市场养活的,所以对于这里的税收,他们也是非常上心的。
第1531章 张九里的路
“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也得有所耐心才行,现在高昌国的老百姓基本上和大唐的老百姓差不了多少事了,将来要蔓延到整个西域,其次就是中亚地区。”
李象说这个话的时候,张九里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如果要不是跟李象熟了的话,他绝对问不出来的,但是在李象的身边长了,自然知道有问题你说就是了,能回答你的李象是绝对不会藏着掖着的,在这样的一位主公帐下做事,就是如此的带劲。
“殿下,听说您要把安西都护府拆分为两部分?”
这件事情张九里是听别人说的,而且在李象来往的信件当中,好像也有这个想法,主要是这边的面积太大了,原本西域地区设置一个都护府,阿拉伯帝国安东总督府那边再设置一个都护府。
“你说的不错,我准备一步一步的改变这边,那就不能够把所有的行政区全部都混着,虽然这周围也实行了郡县制,但是还得分为内外,比方说原来西域三十六国的地区,全部设置为西域都护府,然后原来安东总督府的地区,设置为安西都护府。”
李象的分拆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原本属于我们国土的地方,一律称之为西域都护府,至于中亚地区,也就是现代社会当中那些斯坦国,李象一律设置为安西都护府。
“殿下的想法在下明白,这毕竟属于两类,原本西域三十六国,与我们内部的交往比较多,而且他们心里也和我们的想法差不多,至于新占领的地区,虽然推行郡县制,而且对他们抽丁严重,但这些人的归属感也不强,虽然我们已经是对他们压迫很厉害了,但这些人短期内仍然不会从心里臣服于我们。”
张九里这个家伙是有能耐的人,当年四川的战争结束之后,李象就把这个家伙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不仅仅因为他解决土司老爷立下了功劳,最主要的还是这个家伙的脑子好用。
就拿朝廷当中的大部分人来说,把这一地区统一归纳为西域,在朝廷当中的这些人看来,不管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这些人的生活习惯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分的,还不如直接把他们归到一块儿。
但是张九里这个家伙在没有得到李象情报的情况下,已经是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划分,也就是二十一世纪国境线以内的那一部分,和国境线以外的那一部分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可能还看不大出来,但如果五年十年之后呢,这一部分就很容易区分开了。
重要的是咱们得做才行,在行政区域上给他们分开,让他们从心底里认为这是两个区域,别看他们现在不分家,而且如果要是朝廷划分两个区域的话,没准还有一些人会抵抗。
但只要是有了这么一个概念,暂时不需要有太好的效果,五年十年之后,下一代人成长起来,这个效果可就不一样了。
“你说的不错,我准备把这两个地区分开,靠近我们的这块区域,多给一些资源,让他们过得富一点,双方如果要是有了比较,那你说外面那些人会怎么想呢?”
李象的话说完之后,张九里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一直都知道李象是个有脑子的人,在对待别人的方面,李象要么把他们给压制住,要么就会给他们拆分开,总之各种各样的办法都有,只要你是李象的敌人,那你的日子就不好过。
“殿下的这个做法当真是好的很,犹如我们在高句丽和扶桑一样,跟我们亲近的人都能够过上好日子,跟我们对抗的人不但没有好日子,还有可能会有生命的危险,刚开始的时候或许变化不大,仇恨我们的人会更加仇恨我们,但过日子都是一些平淡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会知道该怎么办的。”
张九里想起了扶桑的那些反抗者,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人和朝廷军队势不两立,可现在这些反抗者还有吗?当然我们杀的人占据大多数,可那些活着的人也改变了他们心里的想法,他们都已经认识到一个道理,那就是跟大唐对抗没有任何的好处。
好死不如赖活着,就算是恢复了原来扶桑的国度,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好处呢?有可能你已经看不到那一天了,所以抵抗下去没有任何的意义,还不如现在投降大唐,能够让家里的人过点好日子。
这就是当时那些扶桑反抗人士的想法,放在西域这块土地上,暂时也有很多人反抗我们,可经过长时间的教化之后,这些人也会羡慕亲近大唐老百姓的生活,所以他们也会不自觉的改变自己,等他们发现这一切都改变了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享受那种生活了,早已经是分不出来了。
“大体的想法就是这样,具体该怎么实施,这就需要你们这些人去完善了,之前郡县制做的不错,你的家里人也应该都放出来了,还想继续在我这里吗?”
李象想起了另外一个事儿,张九里在四川犯的罪不小,如果要不是李象帮忙的话,这家伙早已经死了好几回了,包括他全家上下在内,恐怕都没好果子吃,现如今给李象办了那么多事儿,家里的人也都赎回来了,按照双方之前的约定,张九里也算是功成身退了。
不过李象想着还是给他一个出身,这个年代如果要是有了出身的话,孩子们也好做官。
“殿下的厚爱,在下心领了,但以前犯下的罪过太过于深重,还是按照以前那种方式,专门给殿下当一个无品级的师爷吧。”
张九里所说的是实话,早些年在四川贪污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做的事情有多么的糟糕,可是后来看到老百姓的困苦生活,他才算是知道自己有多么的恶心,现在能够为这个国家做点事儿,还要求上面给好处吗?
第1532章 人力修路
李象也算是看出来了,张九里这个家伙已经是淡泊名利了,如果要是换成别人这么说,李象就会认为对方是以退为进,不可能是真正什么都不要的,可是放在张九里的身上,李象就知道这个家伙其实已经升华了。
这些年跟着李象走南闯北的,在各地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尤其是西域的郡县制,表面上看是萧守规在做,但张九里至少也出了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利,所以如果要是论功行赏的话,两位都护大人必须得有他一个。
可既然他不想出来做官了,李象也希望自己的身边有一个智囊,那么就随了他的意吧,更何况跟在李象的身边,将来也能够给孩子要个前途,自己这边就什么都不要了,活到了这个份上,一切不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吗?
视察完了这边的交易市场之后,李象就开始规划交通图,现在虽然已经修好了一条大路,但如果要是想要让西域跟内地更加的接近的话,那还必须得有另外一条路才行,当然要跟原来的路区分开,这也是北部许多商人喊了很长时间的。
张九里关于这条路早已经做好了计划,就等着李象去实地考察了,这条路如果要修的话,至少得动用一万九千名战俘,而且还得在两年之内修完,等到两年之后的时候,这一万九千名战俘能够活下来一半,这都算是老天爷开眼了。
道路两侧要么是沙漠,要么就是戈壁滩,在现如今这个年代,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大型机械,如果要是想把这条路给修好的话,那只能是靠着人力了,当然这些人很有可能会丢掉自己的性命,但是李象不在乎这个,每场战争都会有大量的战俘,他们如果要是不进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话,难道天天白养着他们吗?这种人在咱们大唐境内不值钱。
“那就别等着了,既然你把计划写的这么详细,应该已经找好了,专门管事的人吧,让这个人抓紧时间开始施工,我只给他两年半的时间,在劳工方面扩大一倍,给他三万五千人。”
张九里的这个计划做的非常详细,但是李象认为还是保守了,尤其是在没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一万九千人是不可能修的好的,总长度超过三千里,那必须得增加人手才行,根据李象的估计,就算是给了这三万五千人,那恐怕也不够,到时候还得继续增加。
当然现在没有把这个话明说,不能够打击下面的积极性,人家本来的计划是一回事儿,你要是把人家的计划批的一毛钱都不值,那人家实施起来的时候,心理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的,先让他们干一段时间,干完了之后就知道自己的计划有多少的漏洞了。
张九里本来想反驳李象的话,不过最终还是把自己的话给咽下去了,西域这个鬼地方和内地完全不一样,如果要是你不好好的倒腾的话,这里很有可能会变成你摔倒的地方。
殿下主持过所有边疆区的道路,对于这个情况应该比自己了解的多,所以殿下说用多少人就用多少人,反正战俘的数量多的是,就算没有阿拉伯帝国的战俘,光是当地的这些劳动力也用不清了。
离开高昌的时候,李象还在这里举行了一个小型的阅兵式,大约一万四千名高昌士兵参加了阅兵,他们浑身上下穿着大唐士兵的军装,几乎已经是和大唐士兵差不多了,参加完这场阅兵式之后,这一万四千名高昌士兵会被打散。
按照每一队一千人的数字,分到大唐军营当中去,从他们进入大唐军营的那一刻开始,也就不存在什么高昌军队了,以后他们就是大唐军队,而且会散落在大唐的各个初级机构当中。
萧守规之前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如果要是把高昌军队给单独拿出来,恐怕战场上的将军们都不会相信他们,现在散落到大唐军队当中,就算是有人有二心,咱们这边也能够很容易的把他们给压下去。
西域其他部落的士兵非常羡慕高昌士兵,因为当这些高昌士兵进入大唐军队的时候,他们的薪水就能够拿到大唐士兵的百分之九十,别说是养活自己一家人了,都能让自己的一家人过上很好的日子。
可是其他西域各部落的部队呢,他们只能够拿到大唐士兵的百分之五十,这还得是表现好才行,如果要是中间犯了什么错的话,尤其是跟反抗大唐有关的错,你们这些人就别指望拿钱了,还得经过最严格的内部审查,一旦要是审查不过关的话,那你们全家都要遭殃。
李象也不愿意在西域实施如此强悍的政策,但这全部都是被他们给逼的,这些人表面上投降了你了,暗地里到底干什么事情,恐怕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所以不等着他们出手的时候,我们就得先下手为强,让这些人知道我们的厉害,一旦要是这些人不知道的话,在将来的一些日子里,我们得想办法让他们知道才行,大唐王朝将会是这里永远的统治者。
高昌士兵知道今天阅兵的是皇太孙殿下,一个个的也都挺直了自己的腰板儿,他们训练了那么长时间了,为的就是等待这一天,皇太孙殿下征战天下,为大唐增加了一多半的领土,包括他们高昌在内,都是皇太孙殿下打下来的。
跟着这样的一位统帅,他们将来的步伐不知道能够走到什么地方,很多人也都想要看看,按照李象所说的,世界的尽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要是没有李象的话,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世界这个词儿。
看到眼前整齐而过的军队,李象也是笑着点了点头,高昌士兵的战斗力和队列基本上等同于大唐军队,给他们百分之九十的薪水,当真是没有白花了这笔钱,将来一定是战场上最狠的爪牙。
第1533章 高昌的现状
视察完了市场和军队之后,李象也会见了一些高昌的官员,莫伦将军离开之后,现在高昌的官员就是比较散了,并没有主要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各郡的郡守。
按照朝廷的划分,原本高昌的土地分为六郡四十七县。
在原来高昌的王宫,李象也依次接见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从内地来的汉人,少部分是当地的人,当初划分郡县的时候,朝廷也是派了不少人过来的,虽然他们刚来的时候手忙脚乱,对当地的很多情况都不太了解,但经过这段时间的熟悉之后,各自境内的情况基本上也都掌握了。
很多高昌官员也看出来了,太孙殿下召见他们的时候,往往都是说几句鼓励的话,然后就直接过去了,可如果要是汉人的官员,多少都会谈一些正经的事情,看来我们要想着能够跟太孙殿下有更深层次的接触,必须得在战场上立功才行,要不然的话就凭我们原来的家世,永远融不进去。
李象这么做,其实也是故意而为之,来之前的时候就已经是让人散播消息了,把莫伦将军在各地受到的礼遇都告诉他们了,如果要是你们也想有这样的待遇的话,那么在战场上必须得有赫赫功劳才行,只要是你们能够在战场上立下功劳,那么大唐朝廷绝对不会亏待你们的。
很多人明知道这是个计,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阳某,但是又能如何呢?他们也只能是老老实实的往这个袋子里钻,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往上爬,如果要是专门待在一个地方的话,那他们也就不用出来做官了,既然已经出来了,那么谁不想自己做的官越来越大呢?
汉人官员们冷眼看着这一切,他们当然知道皇太孙殿下那句名言,那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你们这些人想要和我们平起平坐,那势必要付出多两倍以上的代价,如果要说不公平的话,那谁让你们投胎没有变成一个汉人呢?
跟这些官员们都见过面之后,李象也就带着军队继续往西了,高昌境内还算是比较繁华,每隔十几里的地方,他们都能够遇到草原边上的一些部落,但是部落里跟李象上次过来的时候相比,很多年轻人都没有了。
想想总数十几万的高昌军队,李象就知道这些年轻人去什么地方了,如果要是继续在草原上放牧的话,最多也就是能改善一下生活,但如果要是加入了大唐军队的话,那就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全家的阶级。
莫伦将军的事情已经被编成了快板书,现在在西域各大军队当中轮番说唱,很多西域的士兵也都把莫伦将军当成了自己的偶像,幻想着有一天能够为大唐朝廷立下悍马功劳,然后到长安城去觐见皇帝陛下。
现如今莫伦将军到南方去当都护大人了,他们当然知道一个都护大人要管理多么大的地盘,有朝一日自己要是有那个能耐的话,这日子别提过得多带劲了。
李象的洗脑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会成为故事的主角,高层的看莫伦将军,低层的要看很多的高昌士兵,他们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军官,然后又获得了朝廷发下去的奖金,接着就能够让自己的家人到长安城去生活。
反正传的是有鼻子有眼的,真正能够到长安城去生活的,除了原来的高昌贵族之外,普通老百姓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但这个年代新闻传播的极其的慢,只要是你能够把这个谎撒的够圆,那么别人根本没有地方去验证真假。
在所有人的眼中,长安城就犹如这个世界上的天堂一样,如果要是能够把全家老少迁移到长安城去过日子,哪怕拼了自己这条命也是值得的,那跟西域这个地方一样,三天一次大黄沙,两天一次小黄沙,如果要是不准备好的话,回家之后都能够吐出半斤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