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造反的士兵挥舞着自己手里的弯刀,征兵队的人已经被杀了一大半了,周围这些村庄的人也都看着,听到在场士兵的话之后,很多人都在犹豫。
毕竟刀还没有架在脖子上,造反又是一个非常大的罪名,如果要是操作不好的话,随时都有可能会被全家杀光,更何况阿拉伯帝国存在了那么长时间了,难道说完就能完吗?
“他说的对,我隔壁的内梅特死了,家里的母女都骨瘦如柴了,如果要是我要死了的话,也没有人会管我家里的人,我绝对不会去当兵的,我的两个儿子都死在战场上,剩下的时间我要为我自己而活。”
本来这个村子是没有多少人要参与的,但是听到这个家伙的话之后,几个人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妻女,虽然都已经是将近五十岁了,但如果要是不做出反抗的话,等征兵队卷土重来,他们也摆脱不了上战场的命运。
王城当中已经有话传出来了,虽然帝国现在还有诸多的军队,但那些军队都不是阿拉伯帝国的嫡系,在战场上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所以哈利法阁下不会对那些人唯以重任,必须得重新组建一支阿拉伯帝国的嫡系军队,可现在周边已经没有年轻人了,那只能是从你们这些中年人乃至老年人入手。
“万能的阿拉呀,我可不想就这样把家里人都搭进去,我跟你们一起去。”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反抗的大潮当中,皇宫里的哈里发,还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毕竟这里比深宅大院还要安静,没有任何人感觉烦他。
可是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城外的局面已经是有点控制不住了,叛军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两千多人,虽然这些人没有任何的组织,但他们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遇到征兵队之类的,那就直接举刀杀过去。
早些年也都是在军队当中的,杀人对他们来说也就是回味一下,如果要都是一些普通的老百姓的话,或许这件事情他们还做不出来,但都是战场上的杀神,这会儿逼得他们活不下去了,终究是拿起了反抗的弯刀。
王城卫队的人终于是发现了,征兵队在城外总共有上百只,人数也有将近一万人,但此刻兵败如山倒,他们已经不敢隐瞒了,抓紧时间通报了王城卫队的人,王城卫队的将军看到这一幕之后,马上也派出了军队进行镇压,如果要是不镇压下去,等到明天早上,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情况。
哈利法阁下还在自己的软榻上歇着,三十里之外的地方,都已经是血流成河了,但是对于哈利法来说,那也跟自己也没有多大的关系,毕竟帝国这么大,杀几个人不是正常的吗?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三千多名老百姓被砍死,一千两百多人被抓起来,根据征兵队的命令,在今天正午五时的时候,所有参与反叛的人都要押回他们的原籍,然后当着所有村民的面直接砍头。
对于征兵队将军的命令,老百姓们都明白,就是让他们看看,只要是你们这些人敢于反抗,那么这就是你们这些人的结果,别管你们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敢于对着朝廷的征兵队挥舞弯刀,那么不管老的小的一律全部斩杀。
在这些人当中,岁数最大的已经六十五岁,岁数最小的只有十四岁,但是对于征兵队的人来说,为了完成哈利发的任务,他们还会继续到处拉壮丁,但必须得把这股反抗给杀下去。
第1720章 内乱即将到来
这些人非常的清楚,如果要是把这股反抗的浪潮杀不下去,那以后别说是把人给拉来,不管你到了哪个村子里,恐怕都会有人反抗。
所以得把那些反抗的萌芽都扼杀在摇篮里,让各个村落的人都看清楚,你们当日敢于站起来反抗,现在就敢把你们的脑袋给砍下来,别提你以前的时候为帝国立过多大的功劳,当你举起弯刀的那一刻,那些功劳都已经化为乌有了。
几千个脑袋就这样被砍下来了,周边的老百姓也终于是安慰了一阵子,在鲜血的刺激之下,很多五十多岁的人也只能是套上枷锁,然后被带到军队里去,他们的命运跟桑比克拉夫一样,不知道会被派到什么样的战场上,不同的就是他们的年纪大了,没有桑比克和拉夫那样的适应能力,如果要是还是这样长途跋涉的话,或许这些人会死的更快,他们也是阿拉伯帝国核心区域的最后一滴血。
朝廷很多大臣们也知道了这件事情,虽然他们想要跟哈利法阁下反映一下,但是想想现在的局势,就算你去反应也没有什么用处,帝国只要是不想亡国,那必须得把自己最后的力量给拿出来。
至于这会给帝国带来多大的创伤,这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如果要是你们考虑这个的话,万一帝国亡国了,那些创伤岂不是比这更严重吗?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劝说的官员们也看清楚了,你不能够随便张开你的嘴,如果要是随便张开你的嘴,那么很有可能哈利法会猜忌你,认为你被大唐朝廷收买了,你就是阻止阿拉伯帝国的征兵,借此来削弱阿拉伯帝国的战争权力,等到大唐军队杀过来的时候,我们就处于一种无兵可派的状态,那么战争也就随之结束了,你们这些人就可以跟大唐朝廷邀功了。
想明白了这些事情之后,原本对阿拉伯朝廷有益的一些建议,现在也全部都给封起来了,谁也不想拿着自己的脑袋开玩笑,更何况现在朝廷各处都在猜忌,谁知道你的心里想的是什么,稍微有一句话说的不对劲,那就有可能把你推出去给斩了,最近哈利发阁下杀的人还少吗?那些人不比自己忠心吗?
这一次的反叛规模不大,而且时间也不长,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就被压下去了,不过这是处于王都附近的反叛,以前的时候我可从来都没有过。
对于阿拉伯帝国这样的庞大的帝国来说,占地面积广大,麾下的人口也比较多,反抗的事情一直都有发生,但大部分都是在他们攻占的土地当中,反抗的人口也并不是阿拉伯主族的人,大部分都是一些占领区的人。
可这一次情况就不一样了,在阿拉伯帝国的核心地带,以前为这个国家卖过命的人,竟然是挥舞起了手里的弯刀,并且站在所有人的前面,要反抗这个国家的各种事情,这可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回事儿了。
不过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好处,没有任何人敢于上奏折,毕竟现在的哈里发跟以前不一样了,如果要是他真的猜疑你的话,甚至都不需要让人调查的,随时都有可能会把你扔进大牢,那个时候就算你全身都是嘴,恐怕也说不清楚这件事情,更何况他愿意听你说吗?
兰丁王子和司马君这边,也很快得到了间谍的汇报,尤其是这位王子殿下,他不相信王都附近会发生叛乱,虽然他也知道阿拉伯帝国最近办的事情不得民心,但是王都附近都是一些忠心耿耿的人,这些人都为阿拉伯帝国立下过汗马功劳,可以说帝国能够有今天的一切,跟这些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就代表着帝国,虽然享受的权利比不上那些达官贵人,但也比普通的老百姓要多得多,可为什么连他们这些人都要站起来反抗呢?难道这个帝国已经糜烂到这个程度了吗?
虽然兰丁王子殿下已经叛变了,但是内心当中还是有一些别的想法,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国家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在他的心底深处,大唐朝廷依旧是一些异教徒。
其实他还有一些别的想法,那就是阿拉伯帝国跟大唐相比,路途实在是太远了,如果要是自己能够借助大唐的力量,把自己的实力发展起来,或许将来趁着大唐的一些内乱,也能够让自己站起来。
可是经过了这件事情之后,他忽然发现有些事儿是那么的天真,连阿拉伯帝国最为坚硬的基石都开始叛乱了,可想而知这中间的矛盾有多么的大,就算是他成为新的哈里发,或许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些矛盾,那个时候该如何办呢?
“奏折已经写好了,王子殿下请过目,如果要是没有什么添加的,我就让人送回后方了,我们殿下正在回长安的路上。”
司马君把所有的情报汇总起来,然后写了两封奏折,准备派人给送回去,但这位王子殿下对当地比较了解,如果要是有什么要添加的,一块写上也是全面,毕竟路途万里,李象想要了解这边的情况,全都得靠奏折才行。
王子殿下点了点头,然后从司马将军的手里接过了奏折,从头看到尾,大部分东西都是实际情况,少量是司马将军自己推测的,真不知道大唐朝廷看到这一幕,内心当中会有什么想法,会不会派遣更多的军队过来呢?如果要是那样的话,帝国亡国的速度会更快。
“将军阁下,这里是不是值得商讨一下,您在奏折上说阿拉伯帝国王都附近的力量薄弱,仅仅是几千人的叛乱,应该到不了这个程度,要知道王都附近时刻都有十几万大军,更有最精锐的王城守卫队。”
兰丁王子小心翼翼的说道,眼神也是有些闪烁。
第1721章 凭啥占领?
这个家伙非常痛恨哈里发,因为那个人不把自己的命当成一回事儿,但是又不想着大唐占领这里,毕竟在他的心底深处,大唐都是一群异教徒,怎么能够让他们占领这里呢?
关于司马将军的奏折,其实所说的都是实话,他也认为其中一些地方分析的很准确,但是他并不想大唐的当权者看到这份奏折,如果要是真的派遣大军直接进攻的话,别说是一个北大营了,就算他嘴里更强大的,那些军队都搭进来,恐怕也抵挡不住大唐军队的进攻,投降这段时间,他可是在仔细的观察大唐军队的,实力当真是不可小看。
其实在这个没有网络的年代,很多东西单靠别人的描述,很难确定这是不是真的,但如果要是你亲眼所见的话,那就知道这玩意儿真的不能再真了。
就拿大唐军队的战斗力来说,从安东总督府的战争打到现在,很多人就算是没有亲眼见过,但也不能够继续持怀疑态度的,可是包括兰丁王子在内,很多人就是不愿意相信这个,这其实已经超脱了基本的分析,纯粹是他们心中的一个执念。
可是跟大唐军队待的时间长了,王子殿下终究知道大唐军队的战斗力了,以往那些人的描述,都可以说是简配版本的,自己亲眼看到的,才是真正大唐军队的战斗力。
甚至他在心里还有一个沙盘推演,真正大唐军队只需要五万人,他们就能够击溃北大营,而且能够让北大营的军队成为一堆散兵溃兵,当这些人开始向南方溃退的时候,就犹如当年的自然灾害一样,这些人就跟蝗虫一样,会把阿拉伯帝国的所有防御给瓦解,大唐军队可以长驱直入,直达阿拉伯帝国的圣城。
“可能你是正确的,我对那边了解的不够多,有很多事情还需要你多多指导。”
司马君说的是实话,我们的间谍在前方虽然不少,但是从他们传回来的消息来看,间谍的层次也不是很高,可能这位王子殿下才知道阿拉伯帝国真正的底蕴,在这种大规模的战争面前,任何事情都必须得小心才行。
所以司马将军从旁边又开了一行,把王子殿下的话写在上面,至于我们殿下是如何进行判断的,最后又是如何进行决断的,这就不是我们这些人该考虑的了,把该有的消息全部写在上面,让殿下自己来决定。
看到加上那些话的时候,王子殿下的心理也是复杂的,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如果要是日后被人查出来,想想李象那个恐惧的眼神,好像自己应该更改一下,但是刚才当着人家的面说了个谎,难道要立刻打脸吗?
最终这个家伙也没有吭声,奏折也交给手下的人快马送出去了,加上信鸽的线路,最快也得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封奏折才能够到李象的手里,没准那个时候实际的情况又发生了改变,王子殿下也只能是这么安慰自己了。
此刻的李象距离长安城已经不足五百里了,已经是归心似箭了,按照李象原来的想法,这一次前往前线,应该吞下阿拉伯帝国的大量领土,可是前线的情况跟自己预料的不一样,所以这次不能够算是胜利之旅。
“殿下笑的什么?”
刚才李象想到那件事情的时候,自己苦笑了一下,谁知道被旁边的李成义给看到了,这家伙担任李象的侍卫总管,从前线护送着李象回来,这也是他第一次担任这个官职。
“我笑的是把天下给看的太容易了,当初我从长安城离开的时候,想的就是能够一举击溃阿拉伯帝国,就算是不能够占领他们全境,至少也要占领他们大量的土地,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没有完成,而且距离完成还很远。”
李象苦笑着摇了摇头,其实他也分析过了,之所以没有跟以前一样快速取得胜利,纯粹是因为战线拉的太远了,最主要的就是阿拉伯帝国的土地太过于荒凉,就拿周围的薛延陀来说,甚至都要比阿拉伯帝国的土地稍微好点。
从现在的农耕社会来看,阿拉伯帝国的土地一点用处都没有,所以李象要进行这场战争,那就不能够花太多的钱,更不能够影响大唐的发展,所以李象只能是小打小闹的进行,如果要是大规模的战争的话,或许朝廷内部的反对老早就起来了。
可李象也没有办法给反对派解释,难道说这帮混蛋的地底下埋着大量的石油吗?我们现在可能用不着这些东西,但如果要是工业革命过后,这些东西就是黑色的黄金,能够给我们的国家带来诸多的先手。
要真是这么解释的话,别说是普通的官员和老百姓了,就算是整个大唐最有智慧的人,恐怕他们也不了解这些事情,简直就是对牛弹琴,所以经过慎重的思考之后,李象也只能是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继续夸大阿拉伯帝国的威胁,幸亏这些混蛋入侵西域了,而且我们的军队还和他们交个手,也知道他们沙漠风暴的厉害,所以有着这方面的威胁,反对派也不敢乱说什么。
另一方面就是不占用大量的财政预算,很多事情都是用当地的军队和天才去办,对整个大唐没有太深远的影响,这样做也可以让那帮家伙闭嘴。
“殿下,您怎么钻牛角尖了呢?早些年是怎么劝说我的呢?大量杀伤他们的有生力量,一点一点的慢割肉,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战术,至少我们现在扶植了阿里王朝,还有那个什么王子,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好事儿,你怎么知道他们不能够给我们惊喜呢?没准我们在长安城的这个功夫,人家已经杀进阿拉伯帝国的王都了。”
听到李成义的话之后,周围的人都笑起来了,虽然知道这个家伙是胡扯淡,但这些话说出来的确是非常的带劲,只能寄希望于他们有这个能耐了。
第1722章 牛进达来迎
就在两人说说笑笑的时候,前方出现了一队骑兵,李成义立刻一百手,手底下的火枪队已经严阵以待了。
事关殿下的安全,所有的人都不敢有任何的怠慢,虽然这里已经进入了大唐的境内,但有些事情还必须得注意一点才行,如果要是殿下出了任何问题的话,我们这些人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散开。”
看到领头的将军的时候,李成义立刻就让手下的人散开了,领头的将军正是牛进达大将军。
牛进达没有捞到去前线的机会,所以听说李象要回长安了,跟李世民请了圣旨,带兵出城迎接,可你这个出城迎接也有点太过分了,这里距离长安城还有几百里地呢,你这个迎接就迎到这里来了吗?
“我说老牛啊,你这个迎接也有点太离谱了吧,圣旨上让你在城外迎接,你跑到这个地方来了。”
李象也看清楚了,有些无奈的说道,当然从字眼上来说,这里也是长安城的城外。
“老牛,我在城外等了一天了,紧等慢等的殿下就是没过来,我这不是害怕殿下路上遇到问题吗,所以就抓紧时间带着我的六十名侍卫过来,不过天策上将府的军队可没带过来。”
牛进达还是非常懂规矩的,带着自己的侍卫到处乱跑,李世民知道之后也不会说什么,但要是把天策上将府的军队随时带着,那有些事儿就不好说了,万一给你扣上一个谋反的罪名,全家就等着开刀问斩吧。
“这些人跟着大将军出来跑马,的确是想上战场了,殿下,您的轮换是不是也把这些人给包括起来,他们在长安城闲的都快要闲出鸟来了。”
看着牛进达身后精锐的骑兵,李成义也是羡慕的不轻,虽然他手下的人大部分都是火枪队,但是骑兵在这个年代才是真正的精锐,可惜从他上战场那一刻开始,并没有新的骑兵交到他的手上,就算是他想要训练一只这样的骑兵部队,那也完全没有机会,谁让他火枪队训练的好呢,所有的火枪队都是出自他的手,按照李象的说法,术业有专攻,让你这种训练火枪队的人去训练骑兵,那才是真正的浪费资源。
李成义当时也拗不过李象,只能是老老实实的去训练火枪队,可是当看到这只骑兵的时候,虽然仅有少量的六十个人,但也能够看到当日在战场上的雄姿,内心当中别提多难受了,要知道他们这些军方的人,等到不打仗的时候,都是可以选举一百到二百个人,成为自己的家将。
可自己怎么选呢?难道要去火枪队里选吗?按照朝廷的规矩,火枪队是不可以进入长安城的,当然你们人可以进去,武器是不能够进去的,更加不能够进入皇城,这也是上层的人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如果要是谁都能够带着火枪进去,万一从远处开枪的话,李世民也保不住自己的命。
“你小子这一点可是说对了,当年我带着他们南征北战,东征高句丽,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现在在长安城当中,一个个的纵马狂奔都不可能,要我说一句,殿下应该带他们去战场。”
虽然这些人都是牛进达的亲信,但是牛进达也了解这些人心中的想法,纵有一身毫无意义,但是战场上却没有你露脸的地方,难道一辈子要待在天策上将府看门吗?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那这一辈子也太冤枉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按照原来的规矩来,三年之内轮换一次,如果要是他们曾经去过,那就必须得在后方随境治安。”
听到李象的话之后,这些骑兵也是无奈的低下了头,殿下是最讲规矩的人,一年半以前的时候,这些人曾经去了安南国的战场,所以现在还不到轮换的时候,只能是老老实实的在长安呆着。
这说来也奇怪了,在野外作战的时候,总想着自己温暖的家,可如果要是在家里的时间待的长了,还是想念那个野外杀戮的情况,那个开疆辟土的战场。
“对了殿下,有个事儿可能你还没收到,皇上已经命令魏王晋王齐王回京祝寿。”
这道圣旨是李象在路上发出来的,所以李象并没有接到,按说牛进达应该派人送来,正好他直接出城了,那就不如他亲自给送来了。
李世民的寿诞,让自己的儿子们都回来,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更何况这些叔叔们都被李象修理的差不多了,如果要是还有人找事儿的话,那李象不介意,好好的跟他们聊聊,就是不知道这些人能不能够受得了。
“蜀王李恪呢?”
李象听牛进达的汇报,应该不会忘记这个人,但牛进达真的没有提到蜀王。
“陛下的人亲自办的,蜀王的二儿子在蜀中炼制铠甲…”
这件事情早就查出来了,但李象手下的人也没有得到证实,所以也不敢贸然给李象汇报,皇上的黑衣人还是非常有能耐的,连这样的消息都能够探听的出来,李格的二儿子被杀了,连带着他老子也没有机会回京祝寿。
“这帮不闲着的人呀!”
李成义也是皇族近支,所以他能够评价这些人,但牛进达就只有汇报的份儿,别看李象平时的时候说话随便,但你嘴上也得有个把门的,李成义能够说的话,你就不能说,如果要是被有心人听到,将来你走下坡路的时候,这一句话就能够要你全家人的命。
“这都很正常,大家都是天子龙孙,位置就只有一个,如果要说没有想法的话,那就太平庸了。”
李象很了解这帮兄弟们的想法,谁要是没有想法,那才是一个真正没有用的人,但你有想法还得有手段才行,如果要是在准备的状态下就被别人给发现了,那干脆也别来干这个事儿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省得出来丢人。
第1723章 皇族孩子多
对于继承人的位置,李象是没有任何怀疑的,李世民这些年做的事情,也不会动摇李象的位置,更何况全国军队有很大一部分都在李象的手上,如果要是李世民现在有别的想法,那是不是太晚了呢?
当年唐高祖李渊遇到的事情,李世民早就已经遇到了,有人也会说了,玄武门事变结束之后,唐高祖李渊为什么不把李世民给赐死呢?
毕竟唐高祖李渊还有很多的儿子,这个儿子很明显是不听话的,如果要是把它给复制到皇上的位置上,那有些事情就不好说了,这个家伙可是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有朝一日没准让自己退位,那也是很可能的事情。
事实证明,唐高祖李渊也只有退位这一条路可以走,如果要是不老老实实的找个地方去养肉,恐怕早就已经没命了,天家何来的亲情呢?
可问题是该如何把李世民给赐死呢?先不说全国的军队,就说在长安城的那些将领,有几个不是李世民的手下呢?你如果要是前脚发圣旨,后脚这个圣旨还没有出门,可能你的脑袋就落下来了。
在大唐建立的过程当中,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些武将们也把自己的前途和李世民捆绑起来,所以如果要是唐高祖李渊对付李世民的话,那不仅仅是你儿子的事情,你把我们这些人的前途也给碾碎了。
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跟全国的军阀作战,这才迎来了大唐的统一,现如今眼看着就要过好日子了,要是你把我们的拥护者给砍下去的话,那我们将来的日子岂不是会更惨吗?如果要是太子李建成上位的话,就拿现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来说,恐怕没有几个能够善终。
所以唐高祖李渊不是不想下那个圣旨,而是根本就没有办法下,你不像那个圣旨的话,多少还有个养老的地方,对你来说也算是个好事儿,可如果圣旨传达出去,你连吃下顿饭的机会都没有了,随便找个人把你给杀了,李世民再把那个家伙给杀了,这不就可以诏告天下了吗?虽然李世民办的过分,但天底下的老百姓只要能够吃上饭,谁会管你们家的那点小事呢?
现在的情况也是这样,虽然李世民还掌握着一定的政权,但是纵观天下的军队,基本上都在李象的调动范围之内,如果要是李世民要换继承人的话,那恐怕大唐的分裂就要开始了。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身边有很多人追随,但是现在这些人还能够追随你吗?别的人就不说了,就拿秦琼和程咬金来说,最为关键的时刻,这两人可给李世民打了不少的战争,但现在两人的孩子都跟李象捆绑在一块儿了,犹如你们当年的时候一样,李世民就算是下达了圣旨,这两人还能够提着武器去攻打李象吗?
更何况现在的战争早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还以为靠着勇猛能够取得天下吗?阿拉伯帝国的骑兵不可谓不勇猛吧,突厥和薛延陀的骑兵不可谓不勇猛吧,包括那些扶桑战士在内,都能够为自己的国家献出生命,可他们为什么最后都变成了阶下囚了呢?
就是因为火炮和火枪的出现,让这些国家的军队都没了用武之地,你们的确是非常厉害,你们也能够有牺牲精神,你们在战场上也是悍不畏死。
可是你们的那一套已经过时了,当你们的那一套过时之后,你们还在错误的路上继续钻研,哪怕就算是把天钻个洞,恐怕也没有办法适应新的形势,这就是李象的军队能够获得胜利的原因,现在连普通的那些学子都能够看明白,李世民英雄一世,他如何能够看不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