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第478节

  今天西北又派一批人出来,这家伙腾不出营房来,这才把这个事给爆出来。

第1746章 太上皇的老来子

  如果要是亲戚之间的小事,程鸾还有可能跟着随便说几句,但现在已经关乎到军国大事,有些事情就不能够随便乱插嘴了,万一要是说的不对的话,外面的人给你扣上一个干涉朝政的帽子,到时候可是洗不干净的。

  “殿下也不要生气,他是太上皇的老来子,而且又会说话,在皇上那里也是非常有面子的,您应该是碰了壁了吧?”

  看着自己的男人气喘吁吁的样,程鸾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按照李象的脾气,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当真是一秒钟不带耽搁的,马上就准备去宋王府找人,看看你这个混蛋到底是怎么当差的。

  李象是从军队当中发展的,自然也非常重视军队里的利益,跟阿拉伯的战争,没有办法获得大量的金银财宝,主要也是因为没有打到他们的富裕之地,那么这些人员就是最宝贵的财富了,几万人拉到长安城当奴隶,全部卖出去的话,那也不是一个小数了,你这个家伙竟然连这样的贸易都敢干涉,你不是嫌活的长了吗?

  “我正准备要把这个家伙叫来谈谈,谁知道这个家伙跑到大明宫去了,太上皇现在年事已高,据说这几天身体还有些不爽利,如果要是我带着进军去抓人的话,那恐怕这个寿诞也就不用进行了,不过我已经让人在大明宫的门口等着了,如果要是这个家伙敢回来,我就敢把他带到我这里问话。”

  李象非常生气的说道,这个家伙肯定是从别的地方听到风声了,所以一大早的就跑到太上皇那里去了,他也知道现如今的长安城虽然很大,但如果说有人能够护得住他的话,那也只能是太上皇那里,如果要想还在别的地方求得一线生机,在李象这个活阎王这里是不存在的,哪怕是李世民的金銮殿上,也未必能够保得住他,实在是他玩的这件事情太大了。

  现在幸亏发现的比较早,西北的奴隶们才刚刚上路,如果要是这些人到了长安城了,那么都挤在那么狭小的一个范围内,这些人万一要是出什么乱子呢,到时候谁来负责呢?这里可是大唐的国都,一旦要是出了乱子的话,很容易动摇国本。

  “殿下,你仔细的想一下,这件事情发生了这么蹊跷,宋王这个人虽然贪财,但是胆子小的很,是不是他也被算计了呢?如果要是西北的几万奴隶都运过来,再加上现有的两万人,这些人肯定会生存不下去,到时候一旦要是发生混乱,按照长安城京城的守军,自然是能够压下去的,可是当所有的军队都被调到奴隶营,那么有些地方可就是空了。”

  程鸾一边给李象倒水,一点猜测的这件事情,李象也是把自己的眼睛给眯缝起来了,路上回来的时候,他也感觉这件事情不对劲,想要把宋王给叫过来,并不是要给他定罪,而是想要了解整件事情,到底是哪些大商人牵连其中,这些大商人又跟那些贵族有没有关系,可谁知道这个家伙怕的要死,直接就跑到大明宫去了,那里也的确是能护他周全的地方。

  “你跟我想到一块去了,我本想着跟这个家伙好好的谈谈,谁知道这个家伙胆小如鼠,再怎么说啊,那也是我爷爷辈儿的人,除了汉王李元昌之外,我还真没有动过他们这一批人,但这个家伙如果要是不给我一个妥当的交代,哪怕是明天到了金銮殿上,我也会找这个家伙问个清楚。”

  按照大唐的规矩,每三天就是一次朝会,明天正好又到了早朝的时候,如果要是这个家伙上朝的话,李象肯定会问个明白,当然这个家伙也有可能因为害怕不上朝了。

  “先去做一些补救措施吧,反正现在长安城的商人有的是,你三十我五十的,很快就能够把这些奴隶买光,从西北过来还得有一个多月,如果要是真的卖不出去的话,咱们家还有那么多农场,买下来就是了,先把这些人从原来的营地挪走。”

  程鸾现在是比较理智的,李象发火发了一通,也没有想到抓紧时间补救,听完了媳妇的话之后,李象也顾不上,在场有其他人,把媳妇抱在自己的怀里,结果给闹了个大红脸。

  钱平带着手下的人去办事儿了,长安城有着全国各地的商人,对于这种不花钱的劳动工人,那可以说是最为喜欢的,别说两万来人了,就算是后面再加个零,一个月的时间也能够处理得了。

  早些年的时候,大家都对这些人不感兴趣,毕竟他们身体非常强壮,到了自己的农场之后,如果要是真的不愿意干活,没准还有可能害了主人的性命,那个时候可就不是节约钱的事,很有可能把你一家人的命都给搭在里面。

  但是后来朝廷出版了一些奴隶使用指南,这些人也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回去之后先饿他们十天,当然并不是一点东西都不给,而是每天只有一个窝儿头,保证这些人饿不死就行,等到第十一天的时候,再把这些人拉出来干活。

  每天干完活之后,只能有两到三个窝窝头,整个人的身体处于一个极其虚弱的状态,但是又能够完成每天的工作,原本十分强壮的战俘,这个时候也就没有多少力气了,指望他们再拿起刀枪反抗,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能买得起奴隶的人,家里都是有自己的护卫队的,如果要是你敢反抗的话,那些木棍和鞭子,能够把你打的怀疑人生。

  关于宋王的事情,当天晚上也就传遍了整个京城,李世民也听说了这件事情,气的李世民也前往大明宫,结果唐高祖李渊身边的太监,把李世民给倒在了门口。

  说什么也没有让皇上进去,李世民讲究仁孝治天下,总不能硬闯自己老子的宫门吧。

第1747章 对兄弟的反感

  对于这些同父异母的小兄弟,李世民也可以说是非常的反感,从李承乾教好的汉王李元昌开始,李世民就知道这些混蛋并不是什么好人,虽然不至于威胁到自己的位置,但这些人暗中也没有干过什么好事。

  之前李象曾经上过一次奏折,要把这些亲王全部都降为郡王,现在有一部分已经是开始了,但还有一部分被李渊给护住了,按照开国时期的规定,皇上生出来的儿子,必须得全部都分为亲王才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嫡庶之分。

  可是李世民也给自己的老爹说了,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那么亲王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谁让咱们老李家的繁殖能力强呢,如果一个朝代出现三四十个亲王,那么足以把大唐朝廷给吃垮,所以就把这些人全部降为郡王。

  李渊当时也同意了,可是宋王是会拍马屁的,平时的时候又经常往大明宫跑,这个家伙很会讨自己老爹的欢心,连续两次降爵,都没有降到这个小子的头上。

  最要命的就是李世民耐不住自己老爹的多番劝解,竟然是把一个肥差交给了这家伙,你老老实实的在这上面为国效力,把所有的奴隶都好好的卖出去,然后给国库丰盈一下,这也算是你为大唐做出的贡献。

  可没想到你竟然在这里面中饱私囊,李象把自己的手下都训练的非常廉洁,没有人感觉在这个地方伸手,可没想到在大唐朝廷的都城,竟然隐藏着这么庞大的一只硕鼠。

  以前的时候都是找机会弄点钱,现在可倒好了,没有机会弄点钱,你这个家伙竟然是跟大商人勾结,为他们私自保留奴隶。

  这不仅挫伤了其他商人的积极性,最主要的就是让所有的人看到了不公平,李象一直都在给所有的人讲述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大唐朝廷的统治之下,虽然不能够给你绝对的公平,但是能够给你一个相对的公平,这也算是很好的营商环境了。

  老百姓们就是听着这些话过了几年,没想到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竟然是还有人开倒车,而这个人还不是一般的人,竟然是朝廷的亲王。

  第二天早上的时候,长孙冲就到了李象这里,他现在负责调查皇族的事情,宋王那边也在调查范围之内,一大早这个家伙就虎着个脸进来了,街面上的消息可以说是非常的难,所有人都希望朝廷能够拿出魄力来,必须得把这个王爷给处置了。

  “这个老混蛋,如果要是昨天能认个错,并且做出一番姿态的话,或许也就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现在考得好了,躲在大明宫不出来,各地的商人已经是开始乱嚷嚷,还有咱们开设的一些报纸,上面的很多鸿儒也开始说这件事情,希望朝廷能够拿出以前的公平来。”

  长孙冲摊开自己的双手说道,当初李象讲这个公平的时候,很多贵族就不满意,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他们也发现公平的环境其实更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虽然一部分人的权利被剥夺了,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些人也能够从别的地方拿回一些利益。

  可是今天这个情况就不一样了,老百姓民心开智了,再想讲几句话,把他们给忽悠下去,那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些人暂时还没有站出来闹事儿,也是想要观望一下朝廷的情况。

  “你马上派人去通知咱们的一些御史,让他们早朝的时候抓紧时间上奏,给皇上施加压力,太上皇也不能够躲避于大唐律例之外。”

  李象的话,其实已经是非常的大逆不道了,要知道那可是你爷爷的父亲,比你高的三倍呢,如果要是你连这样的人都要追究,在孝道上可是说不过去的,不过看现如今这个局面,如果要是你不追究的话,大唐朝廷的信誉都有可能破产。

  “我马上就去办,但是你也应该跟皇上好好的沟通一下,这件事情必须得取得皇上的支持才行,我们闹下去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皇上必须得有一个态度,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宋王的问题了,马上这件事情就要蔓延到江南去,商业气氛越浓重的地区,越会出事儿。”

  长孙冲临走的时候,把这几句话给李象留下了,当然这个家伙绝不是危言耸听,他所说的全部都是真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是不能够好好的做事儿的话,那恐怕有些事情就不太方便了。

  趁着现在还没出事,朝廷用雷霆的手段,把宋王这个家伙给处置了,按照大唐的规定,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千万不能够有任何回护的地方,没准还能够让商人和老百姓满意。

  李象也看出来了,这件事情越拖下去,对整个社会是极为不利的,宋王这个家伙应该是被别人当枪了。

  长安城的人很久没有看到殿下策马狂奔了,今天又再次看到了,从天策上将府到皇宫,李象仅带着十名侍卫,一路骑着快马过去。

  李象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很快就到了早朝的时间了,必须得在早朝之前跟李世民达成共识才行,如果要是不把外面的情况汇报给李世民,李世民也不知道这件事情会发酵到这个情况,很有可能还觉得是一件小事儿,如果要是这样的话,言官御史的上奏可能会没有用。

  皇宫里的守卫看到李象骑着马过来,自然是没有什么好阻拦的,李象早已经是获得了圣旨,可以纵马午门的。

  李世民这个时候才刚刚起来,上朝的地点就在李世民的房门外面,人家可以多睡半个小时,你们这些皇子皇孙,外加文武百官,那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你们必须得提前一个时辰上路才行,能让你们等皇上,难道让皇上等你们吗?

  听说李象骑着快马进来,李世民也就猜到是什么事儿了,宋王那个混蛋果然是没干什么好事,看来引起民怨了。

第1748章 宋王

  其实这件事情没什么好说的,宋王犯下来的错误,哪怕是连一个小孩子都明白,现在大唐已经跟刚开始的时候不一样了,商人的利益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朝廷的重视。

  毕竟人家是主要的纳税人,如果要是你不保证这些人的利益,人家凭什么要保证大唐的税收呢?

  买卖奴隶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大唐朝廷最主要的一个税收来源,在对外战争当中,这些奴隶都是当钱用的,如果要是你在买卖奴隶的过程当中,根本就做不到公平公正,那么这些商人以后还会相信你吗?

  以前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事情,但基本上都是非常零散的,也不可能会有人这么大胆子扣下两万多人,这个数字可不是个小事儿了,就算是一省最大的商人,恐怕也消耗不了那么多的奴隶。

  事情也非常简单,如果李世民把人给推出来,按照朝廷的律法进行处置,那么这场风波很快就能够压下去,而且此人乃是李世民的亲弟弟,犯了这样大的事儿,不仅仅是与民争利那么简单了,甚至都有点涉嫌垄断了。

  商人的嗅觉是最强的,如果要是仅仅和他们竞争的话,这些人会让步的,谁都知道民不与官斗,你只要给我们留下一定的好处,不至于让我们饿死,那我们也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奋勇冲击。

  可现如今这个情况你们做的太过分了,不仅仅是要吃我们一部分利润,而是要把这些便宜奴隶都给留下来,而且还都是身强体壮的,专门卖给某一个商人,这就已经是失去了公平公正了。

  我们现在有钱买不到奴隶,那我们就得请人给我们做工。

  这中间就要多花费很多钱,但是那些勾结了宋王的大商人,他们可以在家里老老实实等着,即便现在钱凑不够,那也可以给他们留出一个凑钱的时间,重要的就是竞争对手买不到这些人,他们已经是胜利了一半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正当竞争已经形成了,而且朝廷的亲王为你背书,普通的官员就算知道了这样的事情,难道他们敢管吗?这件事情如果要不是闹到了李象这里,恐怕还要继续隐瞒下去,真到了那个时候,你想收都收不了。

  就拿宋王的所作所为来说,他第一次扣下的只有几百人,可后来这个数字就到了几千人,现在已经到了两万人了,如果要不是因为西北有大批的战俘要运回来,那么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到了最后还不知道是多少。

  人的胆子都是慢慢变大的,刚开始的时候,或许你不会在乎这个,但你在这项运动当中找到利润了,比你原来的挣钱方式要快得多,而且还要休闲的多,那么下一次你缺钱的时候,肯定会在这方面做些文章。

  甚至就算是没有商人让你这么做,赚钱赚的舒坦了,你可能会自己制造机会,比方说在没有商人购买奴隶的情况下,你也要把这些奴隶给囤积起来,仗着你手里的权利,一分钱都不用花,那就可以左右奴隶市场的价格。

  毕竟奴隶市场是随行就市的,当人多的时候就不便宜,人少的时候就贵,宋王可以决定这一切,其他的人如果要是不涉及到切身利益,恐怕也没有人站出来。

  李世民坐在自己的位置之后,朝廷官员纷纷开始上书,大部分都是各地商会派出的一些代表,他们对朝廷不敢有太狠的话,但是这意思非常明显,那就必须得让朝廷给个结果才行。

  五姓七望被灭掉之后,各地的大家族的确是收敛了很多,但是那是在一个正常的商业环境当中,大家都没有太多的一些矛盾,如果要是矛盾多了的话,那恐怕就无法安全的下去了。

  现在这些商人们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如果要是朝廷能够给一个很好的结果,那么这些人也会老老实实的息事宁人,可问题是现在的始作俑者,直接跑到太上皇的宫里去了,寻求自己老爹的庇护,你们这些人就算是再怎么想办法,只要是不把人给抓过来,那又能如何呢?

  听着朝廷当中的这些人乱嚷嚷,李世民也是感觉到头疼,你们想的倒是非常简单,派兵去太上皇那里把人给拉出来,如果要是真的能这样的话,李世民早就把这个弟弟碎尸万段了,亲情对于李世民来说,其实不是多么重要的玩意儿。

  但是你总得管天下人的看法吧,就拿现在的太上皇来说,随时都有可能驾鹤西去,但病死的跟自己气死的能是一回事儿吗?如果要是身体撑不住的话,那也是正常的事情,顶多也就是办一个盛大的葬礼。

  但如果要是自己把人给气死了,那这个事儿就不好说了,天底下各种各样的声音都会出来,李世民当年杀兄弑弟的时候,已经是把声誉都给埋葬干净了,现如今也好不容易回来了一点儿,难道又要把自己的老爹给气死吗?

  可是有些事情你又不能不做,现在各地的商人正在酝酿,如果要是朝廷真的不给一个好的说法的话,那么下次奴隶运来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会继续购买的,让这些奴隶都烂在朝廷的手里,看你们能不能够收拾得了。

  各位上奏的大臣们,虽然没有明说,但已经是得到了可靠的消息,商人们正在内部串联,而且商人们和官员们都是连着的,如果背后没有官员们的支援,他们恐怕不敢跟朝廷对着干,尤其是那些小商人。

  但现在这些家伙都联合起来,这也是真正触碰到他们的利益了,劳动力的结算在整个商业运转当中,可以说是很大的一个成本了,至少要在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之间,如果要是碰到一些技术性稍强的,甚至能够达到百分之三十五,你卡着奴隶也不卖给我们,那可就让我们多加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成本,谁能受得了?

第1749章 商人的力量

  听着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李世民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按说官员们和商人们做的是对的,大唐朝廷能够有现在的兴盛,离不开这些到处奔走的商人们,没有他们手中的银子,你怎么训练军队出去打仗呢?

  现在就好像是一个有力的循环一样,这边收上的税收越多,我们军队的待遇也就越好,待遇上去了战斗力也就更强,在对外战争的过程当中,我们才能够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可现在商人们开始闹事了,人家老老实实的贡献自己的税收,但你却不能够给人家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甚至是在某些方面卡住人家,让人家多出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成本,虽然今天还没有影响到所有的商人,但是这个情况如果要是不好好的处置,可能会有更多的人黑了心,一点一点的把自己的脏手给伸出来。

  临上朝的时候,李象知道这件事情会闹得很大,但是听完了大臣们的上奏之后,他才知道这件事情的影响有多么的大,除了长安和洛阳的商会之外,现在已经是往周围传过去了,一旦要是全国的商人都折腾起来,稍微有一点不合适的地方,这有可能就是伤筋动骨的。

  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李象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大唐帝国无比强大,如果要是光靠外来人员的话,或许三四百年也不会有任何的损失,但最害怕的就是内部的消耗,一旦要是内部出了问题的话,还没等你弄明白这件事呢,大楼都有可能会垮塌了。

  不要以为这是在开玩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现在宋王做的这件事情,让各方面都联合起来了,逼迫朝廷必须得给出一个办法才行,但这个家伙藏到了太上皇那里,李世民现在犹豫不决,既想着给大家一个结果,但又不知道该怎么给,万一要是稍微不合适的话,这可就是个巨大的悲剧。

  李象也察觉出这件事情里的不一样,但是又找不出不寻常的地方在哪里,当下也只能是先摇了摇头,阴谋肯定是存在的,但我们没有那个时间去调查,现在要做的,得把各地的商人给压下去,让他们不要在这件事情上继续发酵。

  “李象,你来说这件事情该怎么解决,既不能够让太上皇太过于伤心,又要给天下行商们一个解决办法,保持我大唐朝廷的尊严。”

  李世民感觉自己的头都大了,几乎每一个人都找自己要解决的办法,而且还要今天就让自己有一个决断,李世民当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派兵杀进太上皇的行宫的话,的确能解决问题,但要是太上皇有点什么闪失,自己这个罪名就要背一辈子了,或许等到自己死的那一天,也不会有人给自己擦拭干净。

  李象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算是他在李世民的位置上,那也不能够逼死自己的亲爹呀,寻常老百姓的家里,那还要讲究孝道,更何况天下第一家,如果要是你真的这么做了的话,眼下的确能够解决商人的事儿,但稍后那些文人就不好说了,在大唐初期,这社会风气还是非常不错的,那些文人上嘴唇碰碰下嘴唇,你这日子可就不用往好了过了。

  “回皇上的话,虽然认为现在要把宋王击拿归案,但是考虑到目前的情况,先把宋王府给封了,除了他一人之外,其他的人全部都看管起来,并且闹的声势越大越好,可以在报纸及其他的公示上面,让所有人都明白朝廷的决心,先把眼前这个情况给抬压下去,接着您亲自到太上皇那里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听到李象的这个办法,周围的人也都点了点头,虽然没有一次性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不得不说在目前这个情况下,这也是非常好的一个解决办法,把宋王府给封了,把其他的人都先给看管起来,这就代表着朝廷要处决这件事情,而且牵连到一个亲王,朝廷也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至于接下来的一些事情,李象想的也是自己不沾边儿,把所有的一切都推到李世民的身上,这件事情关乎太大,主要也是因为全国的商人都调动起来了,稍微有点不好的话,连自己都有可能会粉身碎骨。

  至于李世民能不能够劝说成功,这事儿就不该是咱能管的了,如果要是咱什么事情都管的话,那岂不是当皇上了吧,如果李象现在是皇上,恐怕早就派人杀过去了,至于太上皇那边,李象没多少感情,你因为一个国之蛀虫,把整个国家置于不顾,难道我们还要顾虑你吗?

  即便是把太上皇给气死了,李象也愿意下一道罪己诏,然后在天下人面前认错,接着就得把国事为重放在前面,太上皇的行为既然已经威胁到整个国家的安全了,那么不管你是谁家里的老人,一切都是国法为重。

  李世民也能够想清楚这里面的事儿,但是李世民还是有些不悦的,看了李象一眼,这小子分明就是想逃脱责任,把所有的事儿都归结到自己的身上,不要忘记你可是大唐朝廷的三号人物,如果要是不能够顺利的度过这个难关的话,你小子也没什么好处。

  不过对于眼下这个情况,李世民也当真是找不到第二个办法,只能是先按照李象的办法去做,当下就命令尉迟敬德带领进军把宋王府给封了。

  当李世民下令的时候,李象也在观察着金銮殿上的这些人,有些人的脸上非常的高兴,有些人的脸上有些懊恼,一时间李象也不知道该如何分析,这些人心里肯定是有鬼的,在这件事情上,也是有人推波助澜的,只不过这盘棋下了好几年,绝不可能因为我们的这个解决方式,就让这件事情冷静下来,还得好好的观察才行。

第1750章 京城议论

  尉迟敬德作为李世民身边的老人,自然是不管什么宋王梁王的,这些人出生的时候,这家伙已经在大将军的行列里了,那可是真正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的人,你们这些货色如果要不是出生出的好的话,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地位呢?现在你们犯了错了,老子还真是没把你们放在眼里。

  长安城的诸多商人,此刻都在翘首盼着呢,看看朝廷到底是什么决议,本以为正午过后,朝廷才会有自己的决定,没想到数百人的禁军从皇宫那边冲过来了,这些人都骑着高头大马,然后朝着宋王府的方向过去。

  “快看快看,那不是尉迟将军吗?应该是皇上有了决断了,这些人去的方向就是宋王府的方向,要说这宋王胆子也真是大,几万奴隶说扣下就扣下了,而且还为自己谋夺私利,现在皇上把这个事给翻出来了,亲弟弟看来也不管用。”

  一个老头摸着自己的胡子说道,刚才大家都在周边议论这件事情,很多人都说李世民魄力不够,很有可能会把这个事情给谈压下来,大家也就别在这里瞎嘟嘟了,没准到最后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说这些话的人,大部分都是对朝廷没有多少信心的人,他们认为朝廷做事一向这样。

  但是这老头子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他认为李象掌管天策上将府之后,整个大唐朝廷的官员虽然不归李象管,但是因为知道了李象一些做事的方式,这些人在很多地方也是保守的很,至少不跟以前一样喝民血。

  “不过就是来了几百名军队,就算是把宋王府给包围起来又能怎么样,无非也就是一个态度问题,真正的实质能够解决吗?你知道宋王现在跑到哪里去了吗?那个地方连咱们的陛下也未必敢去。”

  官员们都知道宋王跑到了太上皇那里,但是普通的老百姓就不知道这个事儿了,听说有人知道宋王的下落,马上就围过来了一群人,不知道在皇上震怒之下,哪个地方能保他的命?

  “就算你说的是真的,陛下不敢去,但是咱们皇太孙殿下的,从殿下执掌军队到现在,整个大唐朝廷和以前可不一样了,今天宋王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如果要是让他这么过去的话,殿下肯定是不愿意的,正好赶上殿下在京城,我听说这件事情之所以闹出来,那也是因为殿下在西北为我们抓了更多的俘虏。”

  另外一个小伙子说到李象的时候,眼中都快冒出光来了,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大唐的老百姓来说,李象就好像跟别人完全不一样,李象所做的这些事情,那也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他们感觉就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一样,一定不会让这件事情就此拉倒的,哪怕那个人是皇上的亲弟弟,皇太孙殿下一定会给我们一个交代。

  李象的手下也站在长安的街面上,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收取风声,看看有什么有用的东西,结果当天晚上李象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自己也是苦笑着摇了摇头,本想着把这件事情给躲过去,没想到民心全部都在他的身上,如果要是想躲过去的话,眼下看来是不可能的事儿。

  “殿下,根据我们调查到的一些消息,这件事情背后的确是有人在操纵,当初跟宋王许下承诺的商人,现在全部都消失了。”

  听到长孙冲的话之后,李象也是冷笑了一声,宋王这个蠢货,一步一步的落到了人家的圈套里,这个家伙也是贪心,如果要是没有那么大的贪心的话,怎么可能会被别人抓到把柄了,现在可倒好了,你这个混蛋找地方躲着去了,给我们留下那么大的烂摊子。

首节 上一节 478/4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