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第60节

  看着远去的长孙无忌,李泰也是感觉到万分的委屈,在家里演习了半天,终于算是有了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并且觉得自己想的这个办法还能够解决朝廷的财政危机,下面的那些幕僚们也都连口称赞,现在可到好了,非但没有让父皇高兴,反而是把自己置于一个危险的境地。

  出大殿门的时候,李泰看到几位朝中重臣被王德给请进去了,他忽然间想到之前李象的待遇,那小子也是能够过去和父皇议事的,为什么我就没有这个机会呢?

  当李象离开京城的时候,李泰一方面感叹自己没有办法抓住兵权,另一方面又十分的窃喜,不管怎么说李象也是远离中枢了,自己可以在长安城做很多事情,现在看来李象离开了将近两个月了,李泰所有的努力在今天早上都被击溃了,而且是被他想巴结的皇上给击溃了。

  现在想想还不如什么事儿都不做,至少不做不错,现在可到好了,满朝文武都觉得自己是个废物,尤其是尉迟敬德和李孝恭那些人,看自己的眼神恨不得把自己给活剥了,我到底干了什么呀?

第168章 大唐也难

  几位重要的大臣来到后殿之后,还没进门呢就听到李世民的叹气声,大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儿,谁都想着自己的儿孙个个出色,可老天爷是公平的,不可能让你的儿孙占尽了所有的优势。

  李泰最擅长的地方就是在文学方面,应该在这一方面好好发展,可是之前的时候李世民给了他希望,让他以为可以染指太子之位,所以这个家伙就抛弃了自己的优势,反而是想着全方面的发展,可你在某些方面根本就不是那块料,就比如今天早上提出来的这个主意,这事儿是能轻易改变的吗?这可关乎到全军的根本。

  “都坐下吧,上茶。”

  李世民强打精神,招呼这些人找地方坐下,虽然君臣有别,但他们都一起共事多年了,只要不是特别重要的场合,大家都是可以坐下来议事的。

  “青雀不是那个意思,你们二位还要费心替他解释一下。”

  说起这个事情李世民就感觉到头疼,李泰所说的那个主意,如果要是在普通的人嘴里说出来的话,可能大唐的官兵们不会多想,毕竟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可如果要是在一位朝廷亲王的嘴里说出来,他们很有可能就觉得这件事情皇上也在运作,早晚都有可能会变成现实,那么就有可能动摇军心了。

  “皇上放心,我二人自然是要好好给下面的人解释的,只要我们不在西南前线官兵的身上打主意,相信这个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只是还请皇上能够多嘱咐魏王殿下,以后此类的语言切莫不可传出来了。”

  李孝恭也是李家的人,现如今的军方二号人物,李靖不适合说这话,但他作为皇室中人,自然是可以说这个话的,批评李泰就犹如批评自己的小辈儿一样。

  “算了,不说他了,改日我再好好的和他算账,你们兵部有没有做过推演?如果要是继续打下去的话,还需要多长时间?”

  李世民很快转到下一个话题上,但李世民对李泰的这个态度,所有人都看在了眼里,只要是大家不傻,那么都能够看得出来,李泰距离那个位置越来越远了,如果以后再有一些骚操作的话,那么可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这些人也都是一些办实事的人,不可能因为李泰的事情就乱了心绪,当听到李世民的后半句话的时候,他们也就知道李世民的心里想的是什么,李世民还真是想着一举解决吐谷浑,但很可惜现在时机不够成熟。

  如果早几年没有东征高句丽的话,大唐国库也不至于如此的空虚,区区一个吐谷浑是不在话下的,可现在咱们连下个月的军费都拿不出来,如果要是继续命令将士们进攻的话,那实在是带着太大的危险,不是说我们打不赢,只是说中间不能够出现任何的失误,这对于一场战争来说,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回皇上的话,老臣对战局做过一定的估测,再结合他们从前线送回来的战报,如果我们要一举解决吐谷浑的话,需要西南前线所有的官兵齐出,至少也要六万人左右,此战需要三个月到半年之久,这还是各路都进展顺利的情况下。”

  李世民之所以让李靖大将军呆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就是因为明白兵家之事没有小事,而李靖大将军从来都不会揣摩圣意,总是做那种有一说一的事儿,所以李世民对于全国的军事状况才能够了解的到位,如果换了另外一个人的话,没准会顺着自己的话说,当时的确是开心了,可对于前线的战局来说,那的确是一个灾难。

  大家听了这个话之后,也就不再继续插嘴了,他们都知道皇上这个脑子很好用,举一反三比他们强的多,李靖大将军都这么说了,前线或许会有所出入,但也相差不远。

  户部尚书唐俭本来想着说几句,毕竟官仓里都没钱了,可听了李靖大将军的话之后,他选择在一旁沉默了,一个月的钱咱们可以挤出来,两个月也可以把其他的事都停了,但如果要是三个月到半年,那干脆歇菜吧!

  “看来你们是都有了主意了,只能和谈了吗?”

  李世民心有不甘的说道,这一次对吐谷浑的战争,开头就是巅峰,本想着一举解决吐谷浑,但目前各类支出实在是太高了,大军在前线每天都有将近十万贯钱的花销,而且还有那么多的老百姓没有安置,的确不适合继续拖下去。

  “皇上圣明。”

  当在场的这些人集体说这句话的时候,李世民就知道这些人都商量好了,李世民也知道下面这些人的意思,无非就是害怕自己好大喜功,执意命令前面的军队进行攻击,到时候即便是打赢了吐谷浑,整个朝廷的财政也要破产了。

  如果吐谷浑是个富庶之地,占领的各类土地和钱财,或许能够让朝廷回过劲儿来,但吐谷浑除了一些牛马之外,并无其他的金银之物,而且打完了以后也未必就能够都带回来。

  “那就进行谈判吧,让他们为我大唐争取最好的条件。”

  李世民的言语当中透露着一丝不情愿,但李世民是一个千古名君,绝不会因为自己的喜好就好大喜功,很多事情还是能够考虑到实际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选择了谈判。

  “皇上,这是皇长孙殿下派人送回来的,在谈判之前,他希望朝廷做出如下举动,以配合西南前线的谈判。”

  长孙无忌拿出了李象的一封信,上面的很多东西都是极为重要的,长孙无忌看的时候就不断的称赞,现在既然皇上确定要谈判了,那就得把这封信拿出来给皇上看才行,等皇上批准了,咱们才可以在全国做出一系列的动作,然后让吐谷浑的细作探听到这个消息,进而影响两国在西南边境的谈判,让我方拿到最大的利益……

第169章 全国动员

  “这个小兔崽子又有什么鬼主意,拿来朕看看。”

  李世民在说起李象的时候,眼神当中都带着光芒,这一幕所有的人也都看在了眼里,如果要是不出差错的话,李象现在是距离那个位置最近的人,要知道这小子现如今才十四岁,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最主要的就是不仅仅是李世民这么想的,其他的大臣们也想知道这封信里写的是什么,他们不自觉的就有一种想法,那就是皇长孙殿下的想法天马行空,每次都对我大唐极为有利,并且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新鲜感。

  “这个小子呀,当真是把所有的人都给算计进去了,年纪轻轻的也不知道这个脑子是怎么长的,幸亏是朕的亲孙子,要不然我得下令把他给关起来。”

  李世民看完了上面的内容之后,立马就把这封信交给了房玄龄,因为长孙无忌以前的时候专门负责全国的细作,所以李象把这封信送到了长孙无忌那里。

  “皇上让皇长孙殿下负责皇城司的确是找对人了,虽然长孙殿下并没有对皇城司的工作做出任何的指导,但光凭这封信上的一些内容,我就断定他以后一定能够做得很好。”

  房玄龄说出这个话之后,在场的这些人更加的惊讶了,要知道房玄龄这个老头和别人不一样,别管你的身份有多么的尊贵,哪怕是以前的太子李承乾房玄龄都不会昧着良心夸你,有能耐就是有能耐,没能耐他就敬而远之,这个脾气也是李世民都佩服的,此刻能用这样的语言夸李象,的确是破了记录了。

  其他人赶紧的把李象的这封信拿过来,看看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主要内容就是在谈判期间,希望朝廷做出一些协助,首先就是要对全国的府兵进行一次调查,统计各地的府兵人数,并且要加强各地的府兵训练。

  总而言之就是要做出一个姿态,那就是大唐朝廷马上要对外用兵了,而且对外用兵的规模还不小,要不然的话也不需要对全国的士兵进行一次清查,同时还要找出几个蛀虫来,尤其是那些喝兵血的,要直接把他们给杀头。

  其次就是要对长安城周围的军队进行一次整训,不管是皇帝的亲军还是普通的城卫军,都要在城外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高强度训练,必须得让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知道,他们这些人可能马上就要调往西南前线,全面攻占吐谷浑。

  第三条就是对全国的粮仓进行一次普查,彻底的清查到底还有多少存粮,并且要在各地订购大量的马车,散播消息出去,要把粮食全部调往西南前线。

  同时要在江南地区散播谣言,明年朝廷的赋税增加两成,为了就是要打这一场大仗。

  在朝堂之上,各级将军应该畅所欲言,制定各种各样的针对吐谷浑的策略,并且与前线将军书信往来频繁,让所有的人一看就知道朝廷这是铁了心要把吐谷浑给灭掉,即便现在正在谈判,但朝廷的这个初衷不改。

  最后一条就是朝廷要颁布动员令,所有适龄男子都应该做好准备,虽然朝廷现在还没有征兵,但也应该让所有的适龄男子知道这个事情,随时都有可能会被征召入伍。

  “各位以为这臭小子所说的如何?”

  李世民说话的时候,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皇上分明是带着一副炫耀的姿态,你的孙子的确是非常的不错,但也没有必要这么飘飘然吧?

  诸位大臣们都点了点头,虽然心里不服气,但是把自己的儿孙翻一个遍,恐怕也找不出一个能够和李象抗衡的人来,从当初的平高句丽策再到后来的西南战争,再加上这一封信,从各个方面来说,这小子的确已经跑赢了很多人了。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都到了这个份上了,大家还能够说什么呢?只能是老老实实的躬身向皇上道喜,虽然没有人说李象是个合适的继承者,但这话还用说出来吗?大家都是人精一样的人物,此刻早已经心里有数了,没看到皇上笑的嘴都快裂开了吗?

  “传旨下去,让李象作为此次的谈判副使,等到谈判成功之后替朕用印。”

  李世民的这个话刚说完,在场死一般的寂静,让李象当谈判副使无所谓,毕竟谈判只要是开始了,很多人都能够挂上一个名号,这也是朝廷经常用的办法,毕竟蛋糕得让所有的人都沾上点好处,更何况是皇上的长孙了,分一口功劳没什么的,可如果要是替皇上用印的话,这说法可就大了。

  按说两国如果缔结条约,那应该是皇上亲自用印才对,但皇上不可能亲临前线,那么就会派遣太子前往,又或者是皇室的其他重要成员,皇孙这个时候很明显就有些不足了,毕竟低了一级。

  更何况此刻前线还有一名皇子,虽然排行老九,但也是长孙皇后嫡出,如果说资格的话,他的确是比李象更有资格,李象虽然是皇长孙,但并不是皇太孙。

  大家此刻都有点同情晋王李治,明明是朝廷亲王,也是长孙皇后嫡出,这一次和李象一样随军出征,前前后后都没有冒出什么水花来,就好像没有去参加一样。

  这还就罢了,到最后谈判的时候,连一个谈判副使都没有混上,捞取功劳都不给你机会,最主要的就是最后皇上用印的时候,竟然和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你这去前线干什么呢?

  “你们也都回去吧,今天在朕这里忙了一天了,各级衙门回去之后加紧部署,最好明天就让他们的细作看到我们要和吐谷浑决战到底。”

  李世民也知道这件事情必须得快,如果要是没有速度的话,那么就无法支援前线,在场的这些人也都是些干实事的人,当下就从皇上这里告辞了,回去之后要立刻布置下去,要在一天之内就让整个大唐动起来,让吐谷浑的细作们看清楚,我们要打大仗。

第170章 吐谷浑危险了

  第二日早上起来的时候,很多长安城的老百姓还揉着自己迷茫的双眼,门外面的马蹄声已经响成了一片了,从四点钟开始,外面就已经是嘈杂一片,很多人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天亮了之后才敢出来打探消息。

  “听说了没有啊?咱们在吐谷浑取得了大胜,把他们的第三部落都差点给灭了,现在皇上要继续增兵,借此机会一举把吐谷浑的灭掉。”

  胡同里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已经是开始给刚刚出门的人介绍情况了。

  “那就抓紧时间把他给灭掉,这些吐谷浑的人无法无天的,在咱们长安城胡作非为,竟然连长孙殿下都敢刺杀,真以为他们能上天呀,不就是个番邦小国吗?”

  “说的是呀,我还听说了,他们动不动就劫掠我大唐边民,当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这时候趁此机会就应该要他的命。”

  长安城的老百姓还是非常好战的,主要也是因为大唐在最近一段时间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让他们觉得灭掉一个吐谷浑也是非常容易的事,即便朝廷在东征高句丽这件事情上受到了挫折,但朝廷控制住了这个年代的舆论机器,所以老百姓也不知道朝廷在高句丽那边到底损失多少,还以为也是一场大胜呢。

  李老伯已经在长安生活了十几年了,一个人孤零零的过日子,平时的时候负责打扫各家的尿桶,早上集合起来运到城外,这个年代可是没有下水道的。

  从外表上看,这家伙和普通的老百姓没什么区别,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来自于西南的吐谷浑的,当听到周围这些人议论的时候,他也把所有的消息都记在心里了,当然他不可能就凭这些人的话就断定要打仗,他也是有自己的判断的,从刚才拉着车子过来,这也就是一盏茶的功夫,就已经有好几队骑兵出城了。

  他在长安城生活了十来年了,对于长安城的一些情况也比较了解,如果要不是发生了巨大的变故的话,这些人不可能骑着马在长安城当中穿梭,有些人都是皇帝的亲军,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这些人是不会有任何动作的,看来大唐真的是有大动作了。

  “过来过来,所有十八岁到三十八岁的人都到我这里来登记。”

  李老头刚刚转过了一个弯儿,衙门里的人就过来了,这件事情自然和他没关系,但他也想坐在旁边听听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把你那个粪车拉远一点儿,这都快臭死了,你这个年纪又不用上前线,你在这里凑什么劲?”

  粪车的味道让衙役们非常不爽,指挥着李老头把车拉远一点。

  “我说官爷,我这一早上一口气都没喘,容我喘口气儿啊,这是要征兵吗?不是说咱们在西南取得了胜利吗?怎么还有那么多的兵呀?”

  李老头一边套车一边说道,动作十分的缓慢,就想着和这些人多说几句话。

  “要不说你就是个臭拉粪的,什么事儿都不懂啊,取得了胜利才要乘胜追击,吐谷浑草原面积不小,朝廷已经是下达了命令,这一次要把他们给一起解决了,我们只是做个登记而已,不一定真的上前线,但如果要是需要的话,马上就得集结起来,老子跟你说那么多干什么?赶紧的拉你的车滚蛋。”

  衙役捂着鼻子说道,李老头乐呵呵的点了点头,赶紧拉着自己的车往城外走去,一路上他看到整个长安城都动起来了,各色军队到处都是,而且这些人都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很多骑兵后面还带着行李,很明显就是要赶路的。

  找了个没有人的胡同李老头赶紧把自己的粪车停在里面,然后以一个小伙子的速度翻过了旁边的墙,如果要是平时有人认识他的话,都会被他眼前这个身手给吓到,这哪里还是个老头呀,平常小伙子也赶不上他呀。

  他们这些人平时散落在长安城的各处,探听长安城的各种消息,只要是找到了一些重要的消息,马上就会汇报给他们的上级,然后他们的上级再用其他的手段把消息送到吐谷浑。

  当李老头赶到联络点的时候,这里已经是有五六个人了,平时他也往这里送消息,但从来没有见过其他人,大家都把自己的面给蒙上,这也是他们这里的要求,谁也不能够探听别人的活是什么,你只需要对你的上级汇报就行,这也是为了大家好,要不然一个人落网所有的人都得被抓。

  今天的消息大同小异,那就是长安城在大肆征兵,全长安城的军队都好像开始训练,哪怕是以往一些将军府的私兵,他们此刻也都拿着自己的武器到城外去集结了,看来真的是要对吐谷浑动手了。

  “你留下来替我记录这些人的信息,今天晚上之前我会回来,吐谷浑会馆被毁了,我得用另外的方式把消息传回去,这件事情太重要了,我们不能有任何形式的耽搁,以往的时候都是三天传一次消息,现在必须得做到一天传一次消息。”

  上级是一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把李老头拉到了自己的屋里之后,这家伙就从后窗离开了,李老头算是他手下时间最长的细作了,所以比较值得相信。

  临近晚上的时候,李老头终于是把这些人的消息都记下来,后窗也再次打开了,那名中年人也回来了。

  “各地的情况怎么样?”

  李老头有些焦急的说道,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级别,他只能是知道这个情报点下面的人所说的是什么,但这个中年人却能够知道长安城其他的情报点。

  “整个长安城都动起来了,应该说整个大唐都动起来了,我们已经飞鸽传书给米都丞相,让他老人家早做准备,吐谷浑这次危险了……”

  中年人一脸的凝重,连带着李老头也开始担心自己的家里人……

第171章 逼着你求和

  五日后凉州城外一百五十里。

  米都丞相作为吐谷浑的全权谈判代表,此刻眉头上的皱纹都能够夹死苍蝇了。

  他已经是派人给凉州城内的两位大将军送了信,表达了吐谷浑愿意结束战争的意思,当然并没有说的那么明白,可对方一直都没有回音儿,现如今又接到了大唐境内吐谷浑细作的密报,整个大唐都在为这场战争而动员,莫非他们真的不想谈和吗?

  “丞相大人不必多虑,卑职认为大唐仅仅是做出一些姿态而已,他们现如今的财政状况也不好,去年和前年两征高句丽,几乎把大唐国库里的钱都花光了,继续打下去的话对他们也颇为不利。”

  手下一名谋士看到米都丞相整天闷闷不乐,赶紧把自己的分析说出来。

  在没有接到这些密报之前的时候,米都丞相和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大唐仅仅是外表强大,但是在东征高句丽的过程当中,他们已经耗光了自己的大部分钱财,别看吐谷浑是大唐的对手,现在也能够支持得住,大唐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休养生息。

  可手中传回来的这些信件也不是假的,他们来自于大唐境内的好几个地方,数千里的国土都被调动起来了,如果仅仅是虚张声势的话,那么这也虚的太厉害了吧,更何况调动那么多的州府县,这可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再者凉州城里两位大将军对他的信念置之不理,米都丞相就更加怀疑了,莫非李世民已经下令要将战争进行到底吗?一定要灭了我们吐谷浑吗?

  如果要是这样的话,固然会给大唐的社会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但大唐毕竟是一个横跨南北的大国家,他们的国土面积和老百姓都能够慢慢的休养生息过来,只要是他们忍住这一时之痛,那么吐谷浑就要消失了,这就是大国和小国的区别,无论一个小国多么的强大,在真正的实力面前都是玩不过一个大国的。

  “拿笔墨来。”

  米都丞相犹豫再三,感觉自己还得写一封信,虽然再写一封信的话,吐谷浑的地位就下降了不少,毕竟这个时候谁也不想主动,可如果要是大唐铁了心的话,那这封信就必须得写,在大唐军队没有支援西南之前,自己必须得把这个和平协议签下来。

  “请丞相大人三思。”

  在场的这些人既然能够站在这个帐篷里,那就说明他们的脑子有过人之处,当然能够明白米都丞相是什么意思。

  “研墨……”

  丞相大人并没有听周围这些人的劝说,因为他的心里自然而然的有一杆秤,在现如今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是错过了这样的机会,恐怕将来会后悔万分,现在的丞相大人就比较怀念之前的那次见面,如果上一次谈判能够应承下来的话,或许草原上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损失了。

首节 上一节 60/4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