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第215节

被委婉顶回来的曹丕挑了挑眉,没想到此人对答得体,胆识过人,虽是上降表,却未奴颜婢膝。

曹丕又问:“江东可征否?”

赵咨笑答:“大魏有征伐之兵,江东有备御之固。”

“江东难魏否?”

意思江东怕不怕我魏国?

“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难只有?”赵咨丝毫不显惧色,似乎并不怕曹丕一怒之下强攻。

反正吹牛逼也不上税,吹呗。

曹丕自然不会相信什么带甲百万之说,但看赵咨完全不怕的态度,一时却也摸不清江东虚实。

自己征东吴,若胜还好,若败……毕竟不太光彩。

还是接纳孙权归降更稳妥一些……

想到这里,曹丕道:“江东如大夫者几人?”

“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曹丕点点头:“大夫一路劳苦,来人呐,带赵大夫于驿馆暂歇。”

“谢陛下。”

等使臣退去,曹丕乐呵呵道:“诸君以为如何?”

升任侍中的刘晔此时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孙权请降,实乃于荆州损兵折将,败于西蜀,至今元气未复,故不得已而为之,绝非真心。吾赞同司马仲达方才之谋。”

曹丕不以为然的摆摆手:“欸~孙权既来请降,当以礼服之。若非但不纳,反而发兵攻之,岂不令天下欲降者心寒?”

“这……”

刘晔还待再言,廷尉钟繇却道:“陛下,方今天下,大部已为我国平定,孙权献降,当是震慑于陛下天威。想来他的拳拳之意,当无有二心,盖因自知萤火不可与皓月争辉。”

曹丕笑道:“此言,甚合朕意!邢太常。”

太常邢贞出列拱手:“臣在。”

“今命汝持节出使东吴,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曹丕说罢看向群臣,“此事不必再议。”

邢贞傻了:“……啊?”

曹丕一瞪眼:“嗯?”

“啊,是,陛下。”

司马懿、贾诩、刘晔:“……”

几人目瞪口呆的看向喜滋滋的曹丕。

你纳降也就罢了,升他的官也罢了,反正他也指挥不动魏国兵马,咱也不可能给他发薪俸。

问题是,你为啥要给他封吴王,加九锡呢?!

他孙权想争天下,最缺的就是身份啊!

纵然以几人超群的智谋,也想不通大魏皇帝陛下,此时那脑回路到底是咋想的……

271.第267章 人虽老,其志未衰

懂得保护自己的臣下,都不会在正式场合让君主难堪,没有人喜欢颜面扫地。

如果当面质问曹丕,你说不纳降孙权会让其他想归降你的人寒心……问题是和孙权同样份量的人,全天下就剩下刘备了。

就算你不让刘备心寒,他有可能会降你不?

这种话谁敢当面怼,曹丕肯定记恨他一辈子。

哪怕一代雄主曹操,也不可能做到他自己口中的“闻过则喜”,谁相信君主爱听直谏,谁就是傻子。

司马懿显然不傻,相反他还很优秀,而优秀的臣子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都会想办法弥补君主的原则性错误。

事后,司马懿单独来到殿后,请见曹丕。

作为最信任的几个近臣之一,对司马懿的请求曹丕自然没有拒绝。

“陛下,纵然陛下以仁德宽厚之心纳降孙权,却难保孙权会像陛下一般德厚啊,还是应该多做提防才是。”

本来曹丕自己也有点后悔,刚才在朝堂上被大臣们气到了,逆反心理严重,脑子一热就给孙权封了吴王,加了九锡……

这会儿司马懿两句高情商的话一说,曹丕那点儿不痛快立刻烟消云散,连忙就坡下驴:“仲达,当如何补救?”

“孙权献降是否真心,陛下大可一试。命孙权遣长子孙登来魏国进学,且看他如何反应。倘若其真心归附,必定欣然遣子而来,若不从……”司马懿面色一厉,“陛下再发兵攻之,名正言顺!”

曹丕闻言大喜:“好!仲达此计甚妙,朕这便令邢太常依计行事。”

魏帝曹丕这边正在与大魏吴王孙权极限拉扯。

那边汉中王刘备已经为献帝刘协办起了隆重的丧事……

刘备下令百官挂孝,遥望设祭,上尊谥曰:孝愍皇帝。

办丧事的过程中,一生没哭过几次的老刘,数度失声痛哭。

刘禅就在他旁边,父子多年,他看得出刘备是真的悲从中来。

当然他跟刘协没多少感情,就算刘协真死了,按理说也不至于伤心至此。

但他一生的理想便是兴汉,如今突然大汉就没了,而老刘年过半百尚屈居荆益,让他怎不悲从中来。

一悲大汉四百余年江山被夺,二悲自己已是暮年仍壮志未酬。

这些日子以来,成都都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之中。

刘禅本不太擅长安慰人,和老刘的亲子关系也是近两年才有所改善,对此情况也是束手无策。

而诸葛亮见此,与法正等人一合计,总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得让大王积极起来,需要刺激他一下。

孝愍皇帝新丧,得让大王第一时间把复汉兴刘的大旗打起来,将各地对曹丕逆行不满的仁人志士招揽过来。

群臣议定,便选了几位高官一同去了汉中王府。

刘禅正听着无精打采的老刘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陈年旧事,人一老,就很爱唠叨往事,即便是从无到有,成就三足鼎立之势的刘备也不例外。

不过这倒是成了刘禅与老刘,难得的一段父子相处时间。

最近父子俩一天说话的时间,能抵得上过去一年。

说来可笑,刘禅这还是第一次感受到老刘确实是将自己当亲儿子对待的……这种理所当然的事情,直到此时他才直观的感受到。

提前知道老刘并不会因此一蹶不振的刘禅,并不像群臣那般焦急。

前世幼年丧父,今生儿时也没从老刘这感受到多少亲情的刘禅,虽然嘴上不会承认,但他其实还是有点享受现在的日子的。

只是那好感度就卡在99,真是纹丝不动啊……

“大王,军师与法尚书领数位文武求见。”

“哦?”正讲到自己村里那棵参天大树的老刘一愣,“群臣何事?”

“小人不知。”

“让他们进来吧。”侍者伺候老刘披上外衣,往前厅会客。

刘禅起身道:“父王尚有公务在身,儿先告退了。”

“无妨,你随为父一同来吧。”老刘笑笑。

君臣相处之道,处处皆是学问,曹丕篡汉之后,老刘越发感叹时光无情,想尽快让儿子在各方面都多些历练。

“你猜文武此时求见,所为何事?”

刘禅笑道:“还不是父王数日感怀神伤,怠慢公务,闹得人心惶惶。生怕你神志不清,就此散伙,群臣各自归家……”

“臭小子!你看我不……”

“哎!老头子,动口不动手啊!”

对父子二人不成体统的行为,那侍者连忙低头耷目,只当自己是聋子瞎子,反正他也见怪不怪了。

近来刘禅越来越懂事成熟,老刘已许久没训过他了,还挺不适应的,此时竟有种怀念的感觉,看来真是老了……

刘禅轻声道:“时光能磨灭很多东西,但总有些即便老了,也依旧如儿时般耀眼,是吧?”

刘备脚步一滞,沉默片刻又复前行:“哼!臭小子,还轮不到你来教训为父。”

只是在刘禅已经看不到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

他还没来得及讲,儿时在那棵大树前自己说过些什么……人虽然老了,那话他却当然还记得。

「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说这话时,差不多同龄的孩子还在玩泥巴。

人虽老矣,志却未衰!

刘备一扫之前的颓丧,脚步坚定的走在前方。

只是那颓丧似乎却传给了背后的刘禅……

「焯,这都不加最后一点好感度吗?!卡bug了吧,有没有提bug的地方,我要投诉!」

……

父子来到前堂,文武已肃立多时,此时同声行礼。

“拜见大王、太子。”

“诸位不必多礼。”刘备坐在主位,朗声道,“不知诸位前来,所谓何事?”

诸葛亮与法正对视一眼,带头上前:“大王,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大汉基业岂能容曹贼断送?臣等恳请大王继承大统,复汉兴刘!”

“请大王继承大统,复汉兴刘!”

这事儿刘禅不能插嘴,就静静旁观。

老刘一愣,他还以为群臣只是劝他尽快处理公事,筹备来年北伐事宜,不想却是劝他此时称帝。

“寡人德薄功寡,况孝愍皇帝新丧,此举甚是不妥,不必再议。”老刘皱眉一挥袍袖,“寡人近来神伤,未理公事,然今已无碍,诸位不必挂怀。”

“这……是。”诸葛亮抬眼看向刘禅。

见诸葛叔看过来,刘禅微微颔首。

诸葛亮神色一松,躬身道:“既如此,臣等便先退下了。”

至于刘备拒绝了登基称帝,他们并没有当回事。

这种事哪有一上来就答应的,三辞三让的流程还是要走的嘛。

之后刘备一如往常的处理公务,了解财力、物资、粮草的筹备情况,也垂询百姓的生活状况,是否能安度寒冬。

南中今年产的棉已被刘禅大量收购,但毕竟没有规模化种植棉树,总量还不多,对今年过冬来说还帮不上什么忙。

但好在南中煤矿的发现,大大缓解了对木材、木炭的需求,如今供应充足,过冬应当不成问题。

刘禅索性也就把这些棉花试做士兵的冬装了,今后北伐,南人不适北方寒冷,冬衣也是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

过得十数日,群臣再提登基事宜,刘备仍坚辞不肯。

首节 上一节 215/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