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前次对张中郎冷面冷语相待,却是误会了,张中郎勿怪。”
“哎呀,岂敢岂敢。”受宠若惊的张温立刻还礼,“太子一片赤诚之心,纵横战场之能,温皆难及万一。心中久久慕,只恨无缘早识,怎会怪罪?”
“哈哈哈,好!待两家联手,共破曹贼之日,孤定要与张中郎畅饮对谈一番。”
张温喜道:“一言为定!”
诸葛亮此时也笑着起身,对张温多有称赞,甚至以古之名臣类比,搞得本就对诸葛亮崇敬有好感的张温立刻晕头转向。
继大汉三位“魅魔”轮番轰炸之后,其他臣子也陆续起身,一时间溢美之词不断。
张温自出仕以来哪经历过这个?
本就已经几乎被这边的魅力与氛围折服的张温,此时彻底在一声声“靓仔”中迷失了自我……
……
等晕头转向,满脑子都是“匡扶汉室,还于旧都,克复中原,再造河山”的张中郎走出堂外之后,堂中君臣却为另一件事有些许烦恼。
该由谁来出使江东呢?
其实诸葛丞相自然是此行的最佳人选,其兄长诸葛瑾本就在东吴为官,赤壁之时也是他出使江东,可谓轻车熟路。
而且诸葛亮作为老刘的代表,那是让人一百个放心。
可眼下北伐在即,诸葛亮训练“飞军”与其他南中夷兵正是关键时期。
他要是走了,那些悍勇好斗,习惯又与汉人迥异的部队交给谁,恐怕都要出乱子。
而且诸葛亮不只是练兵,老刘初登皇位,身边也少不了丞相。
法正也差不多,诸葛丞相最近在军事方面投入的精力更多,政务与其他方面都是法正在负责,他也动不了。
其实老刘心中还有个合适的人选——儿子阿斗。
如今阿斗在他心中,那可早已是能够信赖的左膀右臂了。
阿斗有勇有谋,胆子虽大,却知道进退分寸。
若是派他出使东吴,相信能妥善的谈好相关事宜,不会误了大事。
但老刘心里已经定了要册封阿斗做太子,很快就要举行册封仪式,之后还要给他迎娶太子妃,让他赶快完婚,给自己尽快多添几个大胖孙子……
若是派去东吴出使,也要耽搁了。
其他人要么就是份量能力不够,要么就是身兼要职不能轻动,老刘巡视着堂中群臣,一时竟找不出个合适的人选。
“陛下。”稍靠后的位置上,忽然站起了一位中年男子。
此人周正清瘦,衣衫简朴,此时正颇为自信的出列道:“陛下若烦恼派何人前往东吴,臣愿为陛下分忧。”
此人刘禅瞧着十分面生,以前并未打过交道,轻声问身旁的诸葛亮道:“出列者何人?”
诸葛亮微笑低声道:“此乃原广汉太守邓芝,邓伯苗。任期内为官清廉,断事严谨,深受当地吏、民爱戴,陛下登基时因功升任朝中尚书台尚书。
“最近才刚刚到成都就任,故而太子不识其人。”
识!可太识了!
刘禅一听便是眼前一亮,前世看老剧的时候,他对邓芝出使东吴那段儿可是记忆犹新。
孙权一开始拿油锅接待他,结果一番对答下来,他主动求死孙权反而要命人奋力将其拦下。
不仅促成了孙刘二次联合,而且面子里子都有了,丝毫没有弱了季汉威风。
当时可不比现在,那会儿历史上的刘禅刚刚继位,老刘把季汉的家底儿几乎全都赔进去了,自己还撒手人寰。
当时季汉内忧外患不说,还被东吴抢了荆州,吴老二那时候还天天叫嚣要西进。
就这种地狱模式下,此人还能表现那般出色,更不要说现在是东吴主动求和了。
“嗯……邓尚书愿为朕分忧,朕心甚慰,只是……”老刘显然还有些犹豫,在他心里邓芝还是欠了点资历,怕他难当大任。
刘禅却在此时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邓尚书足当此任。反正父皇也无其他人选,不如便派邓尚书吧。”
邓芝意外的看向刘禅,不知道这位此前甚至没见过面的太子,为何竟如此高看自己……
295.第290章 曹丕要来真的了
老刘也不清楚刘禅为什么忽然对这位邓芝如此中意,但以他的眼光来看,邓芝也绝非庸才。
当初第一次见面时,他就发现了此人的能力,要不然也不会交谈一番,就把当时没有人脉、没有光辉事迹的邓芝任命为了郫县县令。
也就是后世出了著名豆瓣酱那个郫县,后来又积功升任广汉太守。
老刘记得刘禅并未如何接触过此人,如今甫一见面就看好他,反倒让老刘心中欣慰。
「我的儿子,果然也和我一般有识人善任的能力。」
当即拍板决定,就派邓芝出使江东。
当然,临行前还是进行一番“培训”的,搞外交总要先弄清楚自己这边的底线和要求,然后才好去与对方讨价还价。
既然已决定了出使的人选,老刘与诸葛亮、法正等人带着邓芝开了几次“碰头会”之后,便让邓芝尽快动身,与张温一道出使江东了。
自张温口中得知曹丕已经对江东下了最后通牒,只怕南征之日也不远了,两家既然都打算联盟,那还是尽快谈妥的好。
若是故意拖时间,等双方实力消耗之后自己再坐收渔利……如果自己这边资源与曹魏对等,那确实是最佳选择。
但两弱搏一强的情况下,这么干目光就太短浅了。
……
这边邓芝与张温出使了江东,曹丕见孙权仍是没有就范的意思,已经着手进行粮草、辎重、船只的准备,还有军团与兵力调动了。
无论是孙吴还是刘汉,都推测曹丕要调兖豫军团作为伐吴的主力军,以及原本就驻扎在合肥等沿江一带城池的张辽等将领及麾下兵马。
然而曹丕除此之外,甚至还对青徐军团做出了调动,显然是要把这些第二梯队的军团也调上前线。
臧霸等青徐豪强也纷纷出动,声势之浩大,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就连许多魏臣都认为曹丕此次的所谓南征伐吴,御驾亲征,只是想要“作作秀”而已,万万没想到,看样子他好像是来真的……
曹丕当然是来真的,不光是要借此一战,让不识抬举的孙吴认清大魏的实力,尽早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
同时还与司马懿策划,利用这次军事行动,扑灭曹魏内部的不安定因素,将整合后的军事力量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以光明正大的理由,将那些不安分的人全都撤换下来。
所谓不安定因素,自然就是战力不俗,却对他曹丕忠诚度不够的青州兵、徐州兵。
而所谓不安分的人,自然也就是以臧霸为首的青徐豪霸。
这也是曹丕迫不及待要发动战争的另一个理由。
司马懿帮曹丕精心设计的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便是由于战争需要,任命三路大军的战时统帅。
这三人由西向东,分别是曹仁、曹真、曹休。
首先加派兵力屯驻襄阳,并在樊城及其北部梯次布防,以防关羽趁他们攻打东吴趁势再度北伐。
此一路为西路军,任务是战略防守,交由知己知彼、对当地地形气候了如指掌的曹仁统帅。
中路军以兖豫军团、以及张辽等合肥驻军为主,任务目标是兵进濡须坞。
那里既是东吴的水军基地,也是长江防线上最重要的一环,历来由深受信任的有能将领驻防。
倘若能攻破濡须坞,东吴的长江防线也就算彻底告破了,乃是三路中的重中之重。
而东路军,则由曹休统领,曹休曾经在吴郡生活过很长时间,对当地十分了解。
而且曹休曾因千里投奔曹操,而被赞为“曹家千里驹”,得到了曹操的信任与器重,在虎豹骑精锐中任职多年。
后来又屡次升迁,随曹操南征北战,还时常能得到曹操的指点,观摩曹操的战术战略。
无论是个人勇武、智谋计略、战争经验、战略眼光等方面,都堪称是曹魏集团二代人物中最能打的那一批。
最难得的是曹休的忠诚度很高,如果夏侯尚没在上庸被俘,此二人便可谓是曹丕的左膀右臂。
而曹休统领的东路军,则正是由青徐之兵构成……
为了保险起见,曹丕也自领中央军押后,其用意自然是名正言顺的夺了臧霸等人的军事领导权。
此乃阳谋,为了战争进行的军事调动,你如果不从,那就算把你杀了也理所当然。
你若从了……那就在战争过程中进行第二步,逐渐撤换青徐军队的中高级将领。
这在打仗的时候,有太多借口可以利用了,军令如山,由不得你不从。
古往今来,打仗在很多时候都不只是为了战胜敌人。
还是打击异己、提拔安插亲信、镀金的大好时机,战争是达成政治目的的手段,这政治目的也不单单只是对外而言……
……
曹魏方面的兵马粮草调动,自然瞒不过时刻盯着北方的孙权。
最擅长搞小动作的大魏吴王,又怎么会疏忽对北方局势的关注。
不过他也是没想到曹丕此次的投入会这么大,这与上次做做样子的“御驾亲征”完全是两个概念,这是要下死手的架势。
看来是免不了与曹魏一战了,不仅如此,看样子还会是一场惨烈的血战。
孙权一边继续积极沿江布防,准备随时应对来自北方的猛烈攻势,一边焦急的等待着张温的回归。
对于刘备的态度,他心里还真有点没底。
这位曾经的便宜妹夫与自己不同,并不是能够为了利益压制一切情感的人。
那刘禅也完全是一个样,甚至犹有过之。
虽然他已经做出了很大让步,终究也怕刘备父子仍对旧事耿耿于怀,借此机会趁火打劫……
如果局势发展到那一步,他江东就真完了。
从江夏那边传来的消息,荆州已经连楼船等大型舰船也仿制出来了……荆州水军的水战能力本就不俗,如今更是如虎添翼。
没了水战优势的吴军,他自己很清楚打起仗来会是个什么结果。
他怕关羽,其实更甚于怕曹魏……
“大王,张中郎回来了,同来的还有刘备派来的使节。”
“哦?”正眉头紧锁,考虑此战形势的孙权猛然抬头,“快,传众臣大堂议事,寡人随后便至,亲自会见蜀中来使。”
“是!”
“且慢。”孙权忽然又叫住了他,眼珠一转道,“可知来者何人?可是那诸葛孔明?”
“不是,来使名唤邓芝。”
……邓芝?邓芝是谁,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296.第291章 邓芝访吴
对老刘派来的这个使节,孙权还是有些不满的,这么大事,却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过来,难道刘备父子当真不打算与江东联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