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第237节

“遵命。”

安排好了后续事宜,刘禅略带歉意的看向张星彩:“没想到你才刚到,就在都城遭遇了这种事情。

“本想咱们再像以前一般来个篝火烧烤晚宴,但我要立刻进宫将此事禀告父皇,商议对策,看来只能改日了。”

张星彩道:“公嗣何必在意此等小事,快些进宫去吧,我自回驿馆等伱消息。”

“去什么驿馆,还不知他们背后之人是否还有后招,你先进宫暂住吧。正好母亲许久未见,也时常念起你来,你去陪陪她也好。”

“好。”张星彩温婉一笑,哪里还有方才轻松卸人胳膊,扭人脑袋的威势霸气。

继马谡之后新上任的成都县令一听说太子遇刺,吓得差点没背过气去。

这还得了?

他马上调集全部人手,对成都城展开了地毯式排查。

同时联络各城门门卫,戒严四门,一只虫子也不能放出去。

两具刺客的尸体也带回县府,交给最有经验的府吏,看能否查出什么蛛丝马迹。

刘禅则带着星彩回了皇宫——其实也就是原来的汉中王府。

爷俩还心心念念的要还于旧都呢,自然不可能仗还没打就劳民伤财的修什么新皇宫。

让人安顿好星彩,刘禅便径自去找老刘。

见到老刘的时候,他就一言不发的坐在那里。

以刘禅对他的了解来说,他应该是已经知道出了什么事。

这不奇怪,成都城发生这么大事,老刘如果都不能第一时间知道,他可能早就被暗杀无数次了。

而他身旁还跪着一个不算生面孔,又称得上身居高位,却存在感很低的一个人。

此人这时候跪在面无表情的刘备前面,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刘禅认识此人,他叫刘琰。

这是刘备少有的真正“宗族成员”,和老刘乃是同宗,是当初在豫州的时候被刘备念在同宗之谊一手提拔上来的。

当初老刘也曾对他寄予厚望,可惜这人根本不是那块材料,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和各位高官吹牛逼。

身居高位,却几乎从不参政议政,当然凭他的能力也议不出个甚来。

虽然德不配位,但对于没有宗族追随的老刘来说,也还是厚待这唯一一个同宗之人。

他虽然军事政务全都一窍不通,好在也没惹过什么大麻烦,竟然一路高升,直到最近又坐上了“中二千石”的卫尉一职。

这个职位早年间那可是相当重要,而且深受皇帝信任的职务,一般大臣想都别想。

因为这是负责戍卫皇宫的“南军”统领,近侍近卫的顶头上司。

有汉以来,皇室禁军分南北,北军兼顾野战,而南军专职宫廷戍卫。

如今老刘已经登基,自然也要恢复原先的架构,摊子可能不够大,但部门一定要全。

之所以说是“早年间”,是因为那已经是西汉时期的事儿了。

随着东汉官员实际职权的变迁,现在的卫尉名义上没变,实际上却成了一个类似吉祥物的存在,倒是很适合刘琰这家伙。

其实老刘今天喊他来,只是看他升官之后有点飘了,想借这事儿敲打一下罢了。

可惜基本没有政治头脑的刘琰根本没懂,以为老刘真因为太子遇刺要办他,屎都差点吓出来……

“你回去要严加整顿南军,不可懈怠!下去吧。”老刘见儿子来了,挥手打发了刘琰。

刘琰如蒙大赦,连忙磕头:“是!臣定让他们加强守卫,绝不让此类事情再发生,请陛下放心!”

躬身退出去的刘琰看见刘禅,低头算是行过一礼,刘禅微微点头致意。

对这种从内而外都没什么价值的人,他实在不感兴趣。

“父皇,你已经知道了?”

老刘先是上下打量刘禅,表情一松:“没事吧?”

刘禅自信笑道:“儿岂是那么简单便能被人刺死的。”

老刘终于绷不住了,拍案站起,怒骂道:“莫让朕查出是谁作乱于内!朕不夷其三族,实难消心头之恨!”

看来老刘也觉得是有内鬼。

这事确实很明显,从这刺客周密的刺杀计划,以及对邓芝访吴、星彩来成都的时间皆了如指掌来看,必定是内部有人策划,或者提供消息。

“此人虽作荆州军打扮,但背后之人恐非关二叔麾下。”刘禅跟着说了说自己的想法,“依我之见,当是益州官员将领所为。”

此时信息不畅,荆州那边的官员将领,根本不可能将这里的情况把握的如此精确。

“嗯,确是如此。”老刘点头道,“你心中可有目标?”

刘禅点点头,又摇摇头:“源头的主使自然是北方曹魏,汉吴联盟之际,我若遇刺……再放些挑拨咱们与二叔、东吴的烟雾弹出来,联盟肯定就吹了。

“那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曹魏,这并不难猜到。只是我内部何人主使,或是给曹魏报信……却没什么头绪。”

刘备先是欣慰点头,对儿子的分析十分满意,但很快脸色又阴沉了下去。

北伐在即,若不能把这个叛徒揪出来,实在令人如鲠在喉。

304.第299章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攘外还是安内,这是古往今来每个势力都要做出选择的问题。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刘禅虽然对西方教会及其教义不感兴趣,但其经文中这句话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曹魏要伐吴,就算曹丕再狂,也不至于完全无视刘汉。

但他没办法,一来孙权拒不送儿子北上的影响极其恶劣。

当初是曹丕力排众议接受他的称臣请降,现在孙权这么搞,和大嘴巴扇他,骂他是大傻叉有什么区别?

二来青徐问题也不能再拖了,曹丕的妥协让青徐豪霸更加肆无忌惮,大有国中之国的架势,久则生变。

先攘外还是先安内,大魏新皇表示全都要。

他要把这两个问题,通过一场战争一并解决。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太昏的昏招,打仗毕竟是有成本的,若真能如此高效的解决内外问题,甚至称得上一步妙棋。

……如果没有自己父子二人在一旁虎视眈眈的话。

通过外交手段避免刘孙联盟,在老刘称帝之后彻底破灭了。

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老刘和曹丕已经没有了互相妥协的可能性。

这场刺杀,便是他做出的最后挣扎,也是一次低成本的尝试。

即使没成功,也会让刘汉上下陷入猜疑之中。

要是能离间刘孙两家的信任,甚至挑拨荆州和益州的关系,哪怕只是未来作战中些许的貌合神离,也将成为曹魏在战场上的巨大机会。

可谓一本万利。

现在优先攘外还是安内的问题,又来到了刘禅父子这边。

曹魏已经明牌:你那边有人给我通风报信,你自己看着办,最好别帮孙权,否则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我的掌控之中。

是带着这个隐患继续按原计划北伐,还是先停下来排查内鬼?

听完了事情经过的诸葛亮和法正对视一眼。

而后法正当先开口道:“陛下,此事太子及时封锁消息,乃老成之谋。依臣之见,亦不当大张旗鼓的调查此事,不如暂且压下……”

刘备怒道:“在这成都市集,朕脚下之地,竟敢公然行刺太子,岂能让朕就此罢休?便是将这益州官员翻个遍,朕亦要诛杀此贼!”

“陛下息怒。”诸葛亮拱手道,“孝直亦是为大局考虑,臣想太子亦是考虑及此,方才及时封锁消息。

“曹魏既然此时安排暗杀,只怕马上便要挥军伐吴。届时我等亦当伺机而动,举荆益之兵北伐,此时万不可令将官猜疑惶恐、兵卒心中不安。”

“那难道就这么算了,当没发生过不成?!”老刘大怒。

自从汉中大胜以来,刘禅又越来越争气,他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大怒了。

刘禅其实心中有些感动,老刘一反常态的情绪失控,固然是因为事涉储君安全、战略计划、国家安全……

但也不能否认,这里面也有很单纯的父子感情,作为一个父亲,他要把威胁儿子生命的贼人揪出来宰了,就这么简单。

自己和丞相、法正能立刻想到的事情,他不信老刘会想不到。

但他仍然不惜动摇军心士气,也要大张旗鼓的内部彻查……刘禅忽然进一步理解二叔与三叔为啥对老刘如此死心塌地了。

一个能将兄弟感情、父子感情凌驾于政治理智之上的君主,并不是一个值得夸赞的完美君主。

但却绝对是一个让人甘于生死相随的兄长……让哪怕拥有现代灵魂的人,也终于能心甘情愿的喊一声父亲。

“父皇。”刘禅插口道,“丞相与法尚书言之有理,此时乃是北伐的天赐良机,父皇切不可因小失大。”

“难道就这么算了?!”老刘又重复了一遍,显然极不甘心。

“自然不会算了。”法正接过话头,冷笑道,“欲杀太子、通敌叛国,罪当夷族,凡牵涉此事之人皆当正法,以儆效尤!”

诸葛亮含笑点头道:“此人不除,北伐大局也定受影响。两件事互相影响,本无先后,理当并而处之,却不是要陛下置之不理。”

“孔明所言正是,大局要顾,但这叛徒,也一定要揪出来。”法正道。

二人伱一言我一语,对视一眼,显然双方思路都差不多,皆会心一笑。

老刘左右看看,却还不知他们什么意思:“嗨呀,二位此时还和朕猜什么谜,有何妙计,但讲无妨。”

诸葛亮笑道:“陛下莫急,只管依原计划册立皇后太子。我等不去大张旗鼓调查,反而会吓得此獠寝食难安。”

“不错,臣料此獠一击不成,刺客有来无回,他不知我等何意之下,必然潜身缩首,不敢妄动。”法正道。

“陛下只需让近卫严加防范,照常举行册封仪式即可。”

“待北伐开始,臣等自会让此獠自己跳出来,届时欲如何处置,皆由陛下一言而决。”

二人默契的三言两语之间,便将那叛徒的未来安排得明明白白,说得像碾死一只臭虫般简单。

刘禅想了一下,觉得他们应该是要借着北伐引蛇出洞,让内部的叛徒自己冒头然后一网打尽。

思路的本质却是和曹丕一样,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攘外安内两手抓,都要硬。

事关太子安危,老刘不敢马虎,反复向他们确认计划的把握。

诸葛亮与法正二人详述之下,果然想到了一起,确实是要引蛇出洞。

他们将心中的计划雏形向老刘说了一遍,此计乍看似乎有些冒险,却是经过缜密计算的,只需完善一下细节,当可保万无一失。

刘禅也听得连连点头,如此处理确实能将外部影响降到最低,既不会耽误北伐大计,还能起到杀鸡儆猴的震慑作用。

老刘听后面色渐渐缓和:“只是,此人当真会有如此大胆?若他不上钩又当如何。”

“呵呵,既敢买凶暗杀,眼见大好良机,岂会不动?”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若真不动,激他一激也就是了。”

法正含笑拱手:“陛下只管安排册封与北伐大事,此事交由臣等处置,待北伐开始后不出三月,定有鱼儿咬钩。”

老刘见自己两大智囊都这么说,儿子也没有异议,这才同意。

首节 上一节 237/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