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都是把苗子给那些贫困之家。
至于苗,都是独孤言从系统之中兑换的。
这次,算是系统还算良心,没要太多名望值。
一万根番薯苗,只需一万点名望值。
其实不兑换也可以。
他那天的那袋子番薯,也可以自行发苗。
但是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直接兑换。
闻言,诸葛亮暗道果然。
还是外地的。
看来,估计是独孤言在某处,留下的人情了。
“如此也好,便我等便出城。”
说着,诸葛亮便和独孤言一起来到了城门口。
然后便在一家茶摊坐着等待。
诸葛亮轻轻品了一口茶后说道:“阳明,这红薯,按照你所述,四到五个月,即可成熟。”
“如此,按照亮的推算,明年便可强行将红薯,推广至整个川蜀之地。”
“不过亮倒是有一丝忧虑。”
“何忧?”独孤言疑惑问道。
见状,诸葛亮轻轻的挥动一下羽扇。
眼神看着北方缓缓道:“亮是怕,若是此物流传出去。”
“被曹操,或者江东所得。”
“那岂不是优势,荡然无存也!”
他担心的是,万一曹操或者孙权知晓此物的话。
也开始推广种植,那到时候,不就是给别人做了嫁衣么?
尤其是曹操,在北方,肥沃的土地最多。
一旦种植红薯,那产量估计更大。
如此一来,那大家都有。
谁也不怕谁。
有本事就耗着呗,反正都不会缺粮食。
听到这话。
独孤言顿时皱了皱眉头。
他倒是思虑不周了。
这确实是个问题。
红薯,虽然说,到时候,肯定也要在全天下推广开来。
但是如今不是时候。
也可以说是,没统一天下之后,都不合适被其他人知晓,然后模仿种植。
不过随即,他就很快的,舒展眉头了。
其实这事,也好解决。
于是,他便对诸葛亮回道:“孔明不妨,上报主公,然后在蜀地各边界,设立关卡。”
“凡携带红薯苗,或者红薯者,皆不允许通过。”
“如此,可防止有人将红薯带出去,从而被曹操孙权之流知晓。”
“再者,中原之人,亦或江东之人。”
“凡入关者,皆验其身份,但凡为里长者,亦或以上,皆不可入内。”
“如此,普通百姓,当不会想到可以进献孙权曹操之流。”
听完,诸葛亮眼睛一亮。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就相当于闭关锁国了。
如此一来,基本隔绝大部分可能会流出去。
至于其他概率。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且不说这种东西能不能流传出去。
就算流传出去,又能得到一定的推广么?
曹操和孙权可不是刘备。
进献之人,也不是独孤言。
但凡前几日,换个人,去跟刘备说,这红薯有大作用,能让所有人都不饿肚子。
大概率,刘备会把这人,当傻子。
之所以还没种出个结果,刘备就能相信独孤言,是因为基于极大的信任。
再加上独孤言的身份摆在这里,做过的大事,也那么多。
如果是曹操的话,那曹操估计会直接一笑了之。
换作荀彧程煜还有曹氏亲族进献,那还有可能成功。
而孙权,那就更不用说了。
没把进献之人,当作妖言惑众的妖人给直接砍了,那就算是很好的了。
毕竟,能让百姓不再饿肚子的这种政治话题,孙权最是忌讳。
生怕别人影响到他的统治。
综合所有,其实后世的例子,已经摆在那里了。
第127章 有其主,必有其卫
后世,在明朝万历年间。
一名叫做陈振龙的人 就已经将红薯苗带回了华夏。
可是呢?
直到崇祯皇帝吊死在树上,红薯都没有得到推广。
若是万历年间能推广开来,又怎么会导致后来的崇祯朝灭亡。
小冰河,还有蝗虫灾害什么的,有了红薯,那都不是个事。
最后等到清兵入关,反倒是便宜了建奴鞑子!
清朝人口大暴涨,也跟红薯有一定的关系。
吃得饱,人们才会生娃。
“待今天回去后,亮立马上奏主公!”诸葛亮说道。
接着俩人继续聊着关于红薯的问题。
聊着聊着,不知道多久过去了。
然而,就在这时。
远处突然传来阵阵马蹄声。
俩人闻声,立即望了过去。
只见一辆马车缓缓向着这边驶来。
周遭,还有十几名士兵骑着马,在护卫着。
见状,独孤言呵呵一笑,朝着诸葛亮道:“来了!”
很快,马车就到城门近前。
其中一名侍卫,立即认出了独孤言。
“先生怎么在此等候?”
侍卫是独孤言的亲兵。
正是他,派人将其接过来成都的。
闻言,独孤言笑道:“你们辛苦了。”
“等会,回府里,与管家领一些钱,晚上你们都去春林苑,好好休息休息。”
听到这话,十几名侍卫顿时一喜。
谁人不知道,春林苑的可娇人,那不仅长的好看,还贼会疼人。
“谢谢先生,我们不辛苦!”
“对,我们都不辛苦,就算到了晚上,依旧很有力气。”
众侍卫都说不辛苦。
“好了好了,你们都回去吧,这里就交给我了。”独孤言对他们摆摆手。
诸葛亮见状,不禁苦笑摇摇头。
心中暗道:“嗐呀,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卫。”
好在独孤言不知道旁边诸葛亮的想法。
不然肯定会跳脚大骂:“诸葛匹夫,安敢如此诽谤于吾?”
这时。
马车里面的人感受到车子停了。
加上外面声音嘈杂。
于是便掀开帘子,把头探了出来。
只见,是一名大概三十岁左右的妇人。
皮肤稍微有点黑。
不知是岁月,还是人生的苦难,将对方的青丝变白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