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107节

柯航申:“李局长,你上次说的计算机通信技术,现在被提升到了信息技术,然后又提高到了国家的信息化建设的高度,这个……我想了很久,觉得这是一个相当浩大的工程。过于浩大。”

李强:“国家的信息化,可以全面促进国家的工业、农业、科研、国防建设,让所有的这些领域都快速发展和迈向现代化,柯主任你应该也是能看得清楚的。工程浩大这方面,我们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你们实验室现在使用的主流计算机“湛卢”,它的机柜就比浑金小了一半,但运算速度却提升了十几倍,而且,价格还下跌了三分之,是不是这样?”

柯航申:“确实。但是,这种性能不断增强价格却不断下跌的趋势会一直持续吗?”

李强:“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但会持续,而且会加速。从浑金到湛卢,八年的时间运算速度增加十几倍,这一点都不夸张,未来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能会以每1到2年翻一番,而且一直持续几十年。……这方面的东西,等铁通成立之后,北电集团和上电集团最新的集成电路器件由你们使用和进行逻辑编程设计的时候,你们就会明白了。”

彭伯周:“北交大是得赶紧成立一个计算机系了,通信工程的只做通信,计算机、半导体技术我们交大了解得就总是慢半拍。你看,现在连咱们学校通信实验室的柯航申都不是很了解现在这个集成电路的发展情况。”

李强:“计算机系交大肯定是要尽快补上的,计算机通信领域涉及的技术太多了,有些已经触及到了基础物理方面。你们交大,还有北邮,今后可能要用比较长的时间和北大、清华的物理系还有长春的光学研究所打交道,他们从事的基础物理研究会对你们将来的工作有帮助。”

……

李强说的是光纤。

第二个公文包里当然提到了光纤,在那本64页的杂志里还刚好有一篇文章提到了光纤。但是——显而易见,一本大众类的杂志是不会介绍最底层的光纤制造原理的。

于是,又回到了“我们知道了方向,但需要一步一步把这条路趟出来”的模式。

这个模式,国内在科技小组的拉拽下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中央现在已经基本“放心”了,因为现在建立的这套科研体制已经能够做出来东西,第一个公文包里雷布斯报告所描述的困境,未来是不会发生了。——第二份公文包则从事实上证明了这一点。

“确定大方向然后趟路”的模式,去年李强总结出来了几条经验,因为这是在液晶技术突破的时候总结出来的,因此李强把这叫做‘液晶模式’。

李强知道了‘液晶’,明确了大方向,为此建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

液晶的研究从最基础的理论和试验搞起,这时候要做的是不干涉方向。在初期给予一视同仁的支持,不就是各个研究小组团队“刷论文”“刷成果”吗,让你刷。让你从各种稀奇古怪的物质找出液晶态来,找到一个液晶态就能‘水’好几篇论文,还能领800元物质激励。不怕你刷论文,就怕你不出活儿。

在中期以产学研链条作为利益导向,也就是天电集团介入,电激励的液晶物质的方向被重点加强了。据说现在在天电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液晶实验室又找到了第二种电激励的液晶物质,而且,这种新的物质比上一种DDNS-4液晶似乎更适合作为电子产品。

在后期——后期就是工程设计阶段,此时以企业为主。比如天电集团,在找到第二种电激励液晶物质之后,已经开始了液晶屏幕的工艺研制。据说他们的研制小组还觉得这工作挺轻松的,因为CRT显像管电视机的屏幕玻璃要很高的强度,否则承受不住内部真空带来的压强差,而液晶屏幕很可能内外压强是相等的。

如果就连大方向都没有明确?——其实现在也没有太大关系了,因为国家已经建立了有足够的内在驱动力的科研部门和科研体系。还是用液晶技术举例,天电集团早在1956年,就感觉新电视机需要缩减后面那个大屁股的尺寸。

用总结性的话来说就是:

在屏幕尺寸不变的前提下,电视机的体积重量应该逐步地、不断地缩小,这是电视机永恒的发展方向。——天电集团,1956。

这条总结出来的规律可谓威力无穷。李强觉得,就算没有未来文件的提示,天电集团迟早也会举着人民币悬赏,谁能把电视机做得更轻更薄就拿走赏金。这样各个大学和科研机构总有一天会想到液晶。

说回光纤。

在光纤通信方面,李强也一样套用了液晶模式。

受激辐射光放大实验室——激光实验室在去年申请了国内第一台激光器的专利,这台激光器能发出激光,但是——功率只有0.003瓦,而且体积稍有点大。但没关系,激光器的主要结构他,实验室都已经鼓捣出来了。果然,万事开头难,第一台激光器硬做出来之后,过去的一年激光实验室成果大爆发,连续制造了5种不同类型的激光器。

激光实验室取得突破后,李强交给他们的任务是“探索激光的实际应用领域”。找到一种实际应用领域就能建立一个方向的研究。

在李强下达任务之后,激光实验室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激光武器。

李强:噗……

根据第二个公文包的描述,在冷战的末期也即冷战的巅峰期,中、美、苏都研制了激光武器,但都处于原型阶段。

1999年美国发射了一枚激光硬杀伤的拦截卫星,在欧洲战争中,美国仅有的这一枚激光卫星在掠过欧洲上空的时候进行过3次拦截,成功0次。中国走的是舰载激光近距离拦截的路子,1997年陆地试验,1999年安装在一艘驱逐舰上做测试。但众所周知,中国在那场欧洲战争中全程划水,因此中国激光器并未经历实战。

在欧洲战争之后全球疗伤,并且全世界的人都觉得打仗太踏马可怕了不要再搞了,军备发展放缓甚至停滞,包括激光武器在内。

因为激光的单一频率和高度的指向性,因此激光器可以比较容易地大幅度增加光束的功率密度,因此突破激光技术之后首先想到用激光来做武器,也算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直线思维吧。

不是说激光武器没有必要发展,而是这东西是个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很多配套技术都到位了才能研制成功的产品,不应该是最优先的发展方向。

激光武器方向,提出了,李强通过了,但并不作为唯一的发展方向。还有没有其他的应用方向?

过了两个月,激光实验室一口气拿出了6个可能的应用方向:

1、用激光来做手术,“烧”体内的病变组织;

2、用高能激光做工业切割(还是从激光武器衍生而来的思路);

3、用高能激光做金属焊接(一样);

4、激光测距,用激光照射目标,同时搞一个接收器测量反射回来的激光的相位,然后就可以测定目标与测距仪之间的距离。

5、用激光来标记目标。这好像和(4)的思路很相似,激光照射目标,另一个对该波段敏感的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这样就能知道目标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以及相对位置,这可以用作反坦克导弹的制导。

6、激光通信。激光也是电磁波,是电磁波就可以调制和解调,往里面加入有效信息并被终端读出来。由于激光高度的指向性,激光通信可以在空气中传输很远的距离。

……

李强把这6个方向的1、2、3条直接发给了医学、工业等相关部门,4、5、6条先自己收起来。

他要回去和聂荣臻、钱学森商量之后,再决定怎么“启发”这3条应用方向的提出者。

第四十章,肯尼迪这个人不够狠,我能拿捏他!

1961年6月,维也纳峰会。

在这次峰会,肯尼迪就任总统以来首次与赫鲁晓夫见面。

两人见面之前,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矛盾可不算少。

最大的冲突是1961年4月的猪湾事件,一伙美国培训的古巴雇佣军在古巴西南的“猪湾”登陆,试图推翻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政府,结果毫无悬念地失败了。

猪湾事件看起来只是古巴雇佣军的军事失败,但实际上是美国的失败,而且主要是政治失败。刚刚宣誓就职90天的肯尼迪大大丢分,好在可以把CIA丢出来背锅——可能不算背锅,这事情本来就是CIA暗中策划的。

在古巴那边,则是美国彻底丧失对古巴的影响力。古巴革命初期的革命家大多出身于中产阶级,即使到了1961年,古巴政府高层中仍有不少人希望可以同时与苏联和美国搞好关系,不必一边倒成为苏联的桥头堡。

随着猪湾事件发生,古巴从高层到底层,现在都坚定不移地反美亲苏了。

当然苏联也有犯难的事,这就是1961年的柏林问题。

亚洲这边,日本已经结束了长达15年的盟国军事占领状态,和美国签署了安保条约,但德国的历史遗留问题到现在还没解决。

二战末期,盟军商定的对德国的处置是这样的:纳粹德国的领土到德国投降时谁占的归谁管制;德国的首都柏林,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

希特勒完蛋之后,虽然1945年5月8日的时候柏林完全处于苏占区之中,这个条约也是必须执行的,还是四国军事占领柏林,以便于彻底消除纳粹对这个国家的影响力。

于是英美法占领的半个柏林就成了一块飞地,第一次柏林危机(柏林大空运),就是因苏联封锁了柏林通向西德的陆上通道而引起。

到1959年,赫鲁晓夫又拿出当初盟军签署的条约提醒西方:你们的驻军权益到期了,该从西柏林撤军了啊,把完整的柏林归还给东德。

英美法说:不还。

西柏林市民立即组织了一次公投,投票结果压倒性多数决定:西柏林是西德的一部分,俺们不入东德。

苏联和东德大骂北约暗中操纵投票,逼西柏林投入资本主义的怀抱。

光骂还不够,苏联在东柏林的驻军动起来,对北约加大军事压力。

北约立即下令驻西柏林的军队进入临战状态,双方坦克对坦克,而且这些坦克的弹舱里真的储满了炮弹。

6月3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见的面。

赫鲁晓夫一上来就质问西柏林无限制吸纳东柏林市民是对华约的挑衅,肯尼迪表示脚长在他们身上,东柏林市民来西柏林,和西柏林市民去东柏林是一样方便的,滞留不归也一样是他们的自由。

整个维也纳峰会,赫鲁晓夫在大部分时间都表现得咄咄逼人,肯尼迪则情绪比他稳定,跟吃了镇定剂似的。

这后来被赫鲁晓夫判断为“肯尼迪这个人不够狠”,我能拿捏他。

其实不是肯尼迪不够狠,而是在开会前他就和幕僚确定了自己会谈当中所有可能涉及到的底线,赫鲁晓夫不管怎么表演,肯尼迪守线就得了。

而且肯尼迪也没有主动出击去攫取比底线更高的收益(主要是他刚当上总统还不久,不太敢玩谈判技巧)。

就这样,古巴问题和柏林问题两人都没有达成什么一致,第二天,肯尼迪谈起了禁止核武器扩散和禁止核试验的问题,和第一天迥然不同的是,赫鲁晓夫表示了赞同。

赫鲁晓夫认为如果双方都有善意,禁止核试验、全面的核裁军都是苏联欢迎的。而且苏联和美国也应该限制核武器技术的转让。最好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有美、苏、英、法、中五国。赫鲁晓夫又进一步发挥说道,如果西方国家不向法国转让氢弹技术,那么苏联也不会向中国转让氢弹技术。

(中国:喂,喂,这话以前你和我说过吗?)

但是,关于“联合国什么时候呼吁召开核不扩散条约谈判会议比较合适”的问题上,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又没能谈出一个可靠的时间表。

所以,持续三天的维也纳峰会,最终的成果是:两人扯淡扯了三天,互相试探试探底线,然后就没了。

而且,双方都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对方的弱点。

赫鲁晓夫认为肯尼迪不够狠,肯尼迪认为赫鲁晓夫这个人粗鲁并且情绪化。

不仅是对赫鲁晓夫,肯尼迪现在对整个苏联体系都有了新的看法。

还没离开维也纳,肯尼迪就和他的秘书商量,五角大楼需要重新调整美军的全球战略部署:

向西德增兵2个师,其中一个师从美国本土调出,另一个师从驻日美军那里调过去,从美国西海岸转移1艘航空母舰到东海岸,这样出现在地中海的美国航母可以常年达到2艘;

制定欧洲战略底线,确定在受到苏联武力威胁时美国会进入紧急状态,并显示如有必要将进行核战争的决心;

还应当要求国会授权将征兵人数扩大两倍、动员预备役部队,将全美的地下防核掩体数量增加一倍,以在核战争来临时容纳更多的人口。

总的来说就是,美国的战略要进一步偏向欧洲,这无形中符合了艾森豪威尔卸任前的安排。——虽然两人一个民主党一个共和党,而且在竞选时肯尼迪将艾森豪威尔的外交政策批得体无完肤,但当上了总统,就得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了。

况且这个时候的西太平洋-东亚地区,好像也没什么保持重兵的必要性。美国在西太平洋驻扎的20万美军,要说打进中国逼中国换颜色,那是远远不够,添一个零都未必能够。要说防御中国对外扩张——那么连20万都不用。

本来越南的形势一度紧张,但到了六月份,好像又没那么紧张了。

中国试爆了原子弹,接着就发布了自己的核武器使用原则: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在5月份,副总统林登·约翰逊访问了南越。副总统访问,比1月份麦克纳马拉的级别更高,但这次约翰逊去之前就放话了,说我去越南访问不是为了让美军直接介入越南的。

约翰逊和吴廷琰谈的主要是如何提高南越政府的统治能力,如何提高南越军队的战斗力。吴廷琰这次表现得非常配合,表示愿意在美国的帮助下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遏制社会危机的,平息农村矛盾,从根本上防止共产主义的渗透。

约翰逊非常高兴,给吴廷琰戴了一顶高帽,说他是“东方的丘吉尔”,把吴廷琰给高兴得抓耳挠腮眉色飞舞。

吴廷琰也主动地拒绝了美军派遣游骑兵部队进入南越执行“特种战争”的方案,尽管这个方案五角大楼已经打算在两年之内不予施行了,但既然是吴廷琰亲口说出来的,那五角大楼也乐得把这件事定性为“越南共和国主动拒绝了”。

随约翰逊的专机一同前往越南的还有一组人,叫做“变革考察小组”,也就是帮助南越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的小组。这一组人要在南越呆至少3个月。

在西贡,这一组人看到的是乱糟糟的市容,街头既有霓虹闪耀的不夜区,也有棚户草屋连片的贫民窟。西贡市毗邻的西贡港远看一片繁忙,近看——考察小组进入港口查访,港口官员悄悄告诉他们,码头工人现在一半亲共,另一半组成了各种各样的黑社会。

考察小组组长建议港口官员利用黑社会来对付亲共的码头工人,官员苦笑。

在西贡港装船运走的货物当中,最多的是稻米。从这里每天有至少2艘6000吨货轮装满干稻谷离开南越,运往世界各地。

“这些稻米运输船,单子上写的是开往新加坡、香港,其实其中有大半转个口就卖到中国了。”

港口官员悄悄告诉考察小组。

“中国竟然从他们所称的反动国家购买粮食?!”

小组长十分吃惊。

“买,从越南买,从泰国也买,现在中国人一年比一年有钱。中国还想向越南出口商品呢,不过被吴总统否决了。政府现在禁止任何中国商品输入进来。”

小组长:“这是对的。但是,你们向中国出口粮食,每年出口……80万吨,而中国在援助北越粮食,每年援助10万吨。换句话说,你们向中国出口的粮食,有可能经过周转之后落到了北越的手里。”

“这我就管不到了。其实吧,对我们南方的农民,还有出口贸易商来说,只要是把稻米卖出去,管他卖的是谁呢,中国人给的美元,和新加坡人给的美元,不都一样吗。”

考察小组在南越看到了一幕奇景,而肯尼迪和他的随行团队在维也纳,也看到了一幕奇景。

维也纳峰会之后,肯尼迪要顺访西德,然后访问瑞典。在维也纳机场,空军一号旁边停了一架中国国航的苏式客机,中国人正三五成群地陆续从机场大楼走出,上飞机。看样子这些中国人是分拨返回机场的,飞机就在机场等,什么时候人齐了什么时候起飞。

“这是中国外贸部组织的商务代表团,他们在奥地利洽谈结束之后,就会飞往伯恩,行程和我们完全重合。他们在西德也铺开相同的商业贸易洽谈工作。”

随行的秘书说道。

肯尼迪:“商务代表团在奥地利是想套购什么先进工业设备吗?”

秘书:“既购买先进的工业设备,也在销售他们生产的轻工业品。”

肯尼迪:“就和中美之间签署的贸易协定那样?”

“比我们的那份协定要紧密得多。中国和奥地利在1957年签署了双边贸易协议,这两国之间的进出口往来近乎自由贸易,不需每年都做评审。当然中国那边几乎每次交易都有国家出面,现在欧洲人都知道了,在外贸时可以把中国当做一个单独的公司看待,China Company。”

肯尼迪:“商务部在准备新一个年度轮回的中美配额贸易协定,商务部给出的数字是……”

“4亿美元对3.5亿美元。我们出口4亿美元,进口3.5亿美元。”

首节 上一节 107/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