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132节

得提工资,要不然招不到人。

但现在,这个计划出现了bug。由于农村劳动力相对于国内的资本存量来说具有几乎无限的数量,民营企业永远不可能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尤其是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一一这两个地方虽然资本相对密集,可由于交通方便和人口本来就稠密,进城打工的人实在太多了。

当国企职工起步工资36块的时候,农民工的起步工资是20元。当国企将起步工资提到45元,农民工的起步工资还是20元。国企起步工资再提到50元.只会基本技能的农民工还是20块钱就可随处招到。

所以,在1964年底,国家停止了原计划的国企工人工资的进一步拉升。这没啥用处,拉不动农民工的起步工资水平。真正想要拉动农民工的起步工资水准,不能靠国企“标杆"提升,而要靠社会总资总本的增加。要不然,工厂少而想进城打工的人乌央乌央,劳动力就永远是买方市场,而且是卖方(劳动者)议价能力

很低的那种买方市场。

资本的增加主要来自国家,必要的(比如粮食)消耗性进口之外,其他都进口了机器设备,作为国家的资本积累。这还多亏了现在中国身了高利润的科技产品和工业品出口行列,加速了国家资本的积累。

、五计划期间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除生产武器装备之外,还是有二些工业母机可以提供给国内企业使用的,(比如沈二机和沈二机)。,最近10年外贸收入的外汇,除了十分

但一一速度仍然是不够。劳动力价格处于低位还使得国内的民企生产组织能力、生产效率处于低位。现在即便是有出只订单的民企,也没有很迫切的需求去改进自已工厂的软硬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一个月20

块钱(4美元)的劳动力价格,这导致即使工厂很烂、机器设备很老,做出来的产品仍然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

就是这一点让中央难以忍受。用现在中央掌握的算法,这等于一一掌中国劳动者的工资,给外国人送优惠礼包。工厂雇佣的工人月薪4美元,生产出来的产品每件卖10美元。但按外国的平均数,工人工资应该是100美元,这样民营企业的工厂生产每件产品成本应当是15美元歪果仁的工厂设备先进、管理理念先进,所以同样的产品,外国工厂即使雇佣的是100美元的工人,可他们的生产成本是12美元而不是15美元。本来,中国企业应该被这12美元对15美元的生产成本差距搞得焦头烂额,不得不回过头来改良自已工厂的软硬件,降低生产成本的。但月薪4美元碾压了一切,这样中国企业一件产品只要10美元。

那还想个锤子,直接往外出口。

这样确实是国家有外汇了,但副作用是:一方面外汇积累的速度就慢了一些,另一方面,国内工人的平均工资提不上去、工厂还是持续落后。还有第三方面的问题:正在进行的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谈判,劳动力价格可能会成为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当然上面说的主要是民营企业,雇佣农民工的民营企业。国企方面,现在总体上国企职工的工资收入是民企的1.5~2倍,但是,国企平均利润一直在上升。以至于到了很多工厂每年上缴利润之后,给本厂职工发的绩效工资顶到了国企绩效工资比例上限的程度。尤其是电子和半导体工业。因此1964年底取消国企工资的普调上升,在大部分国企里面,还

是挺难受的。这么多钱,国家不收走,又不让发给职工,咋花?

这的确是个两难的问题。

“有人提出来,说现在流动到大城市的农村人口太多了,导致了这样的那样的问题,是不是国家应该出台一个政策,把一部分农民限制在本地。”“这就是我让《十里坪村考察报告》列入其中,而且要你们仔细看的原因。”“即使不看考察报告,同志们也应该意识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全体公民有迁徙的自由。这是白纸黑字写在上头的。”“农民想到城里做工,有错吗?老家村里就那么点地,有必要全村几百号人种那一点地吗?”“在城里一个月能拿20元工资,在农村一年到头才拿20多块钱,一年挣的钱,在成立一个月就挣到了,这要是我,我也挑担子进城去。”“只要三分之一的人手就可以打理耕地,那就是说,我们浪费了三分之二的生产力。如果按照机械化农业来计算,那我们可能浪费了十分之九的生产力。”“把农民限制在本地,于宪法不合,于情于理也都不合。我们应当去寻找新的道路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开倒车,用那些老旧的、国民党时期甚至封建王朝时期的那一套办法来治理国家。”

第三章,蒋筑英的毕业答辩

复旦大学电子系小会议厅,电子系60级硕士毕业生答辩会场。将筑英的答辩排在第一个,因为他要赶时间。1962年9月入学,1965年5月毕业答辩,这是正常的三年周期。蒋筑英上一个硕士学位只用了2年就念完了,在主大那儿掌了光学的硕士。在复旦掌微电子的硕士学位用了3年,是因为这3年他比较忙,既要当学生还要身兼数职。抱着自己的论文和材料走进小会议厅,蒋筑英与台下谢希德院长领衔的3位主审专家、6位列席审议专家打了照面。自光相对,眼神交流.专家们和蒋筑英对视了两秒,将筑英笑了,挥挥手说道“放轻松些,放轻松些,各位不用这么紧张。”谢希德..其他两位主审专家:…列席审议专家:…好家伙,这是角色反转、反客为主了啊。但这话说得一点毛病没有而且很有必要,因为在座的9位评审审议专家有5位正在给蒋筑英"打工”,或者说,其中5位专家所属的部门是蒋筑英主持的项目的下游配合单位。蒋筑英是老板而那5位是员

工,不过在小会议厅里,蒋筑英是将要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而那5位是负责评审论文的专家。

蒋筑英现在是"神光计划”(非接触式掩膜光刻机计划)的预研项目组组长,蒋筑英毕业之后神光计划就会从预研阶段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他还是组长。神光计划的下游配合单位众多,地域分布在长春、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单位包括长春光机所(光学透镜组)、清华大学激光物理中心(大功率激光光源)、南电集团光敏材料中心(不需耐磨

但需抗强光照射的新一代掩膜)、武汉高精冶金所、上电集团和复旦上交、上海电机、上海精仪、苏州光化学中心等等。

1963年1月,蒋筑英、黄昆的头脑风暴之后神光计划立项,蒋筑英这个年轻人当组长,负责主管整个项目、协调各下游单位。谢希德做出这个决定,一开始大家还是颇有疑虑的。不过现在,所有的下游配合单位都心悦诚服地接受蒋筑英的协调和指挥了。

这个年轻人谦逊和噶没有架子,但是对事情极为认真。项目的各分系统都需要做成什么样、要达到什么指标,蒋筑英门儿清,凡是有拖延或者性能有偏差,他都会纠正过来,下游单位不得打一点马虎。

不过,这些管理手段都是对事不对人,就算在办公室拍了桌子,但蒋筑英和被拍的人都明白这是工作,走出工作之后大家都还是好伙伴。再说了一般情况下蒋筑英也不拍桌子,而是会不厌其烦地向配合单位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出发你这个分系统最关键最不能掉链子的地方是什么。

还差几个月满27岁的蒋筑英,就这样成为了大家信服的团队leader。在学术方面,蒋筑英这三年的课程是全优,一类论文三篇一一超出了硕士毕业要求的三倍。论文在教务处审核的时候其中还有一篇是【保密】状态,教务处的职工看不到,只有一页纸上面写了一段说

明,大意是“你们别管这是什么论文,反正贼牛逼,就这样,然后敲后上了一个总参的公章。

用于毕业答辩的论文则是蒋筑英、倪光南合作设计的一种新的晶体管平面结构,这是根据黄昆转述李强的话“微电路要向微米甚至亚微米发展"而做出的应对,电路结构更细微之后,晶体管在硅片上怎么画,那是得重新设计了。

毕业答辩提前5分钟结束。蒋筑英的答辩论文不是那种又臭又长的水文,写得干脆利落,问答也干脆利落,很快专家们就没什么要问的了一一不是不敢问了,而是该说的都说清楚了。“还有件事情,趁现在还有点时间,我想说一下啊,”蒋筑英看看表,转换回工作状态,“齐教授您那边正在做的步进系统,这个东西是要和控制计算机的软硬件深切匹配,倪光南那边的软件规划书,

现在版本代得特别快,我看他上周又出了一版新的,你们得跟进一下。之前的规划是这样的,步进系统,以控制计算机为中心组织研制.…….

谢希德:“蒋筑英,现在是毕业答辩时间,就剩五分钟了,说工作也说不出什么头绪来,我看今天就这样吧。”蒋筑英:“…那好吧,院长,今天就不说工作了。”谢希德:“就是嘛。这五分钟留给下一位毕业生吧,他还能多在台上站五分钟。”蒋筑英:“今关的答辩就到这里,谢谢天家。”蒋筑英说完,台下的评审专家,有几位下意识地抬屁股就想走,起身了才想起来这不是工作会议,是毕业答辩,是专家不挪窝、让毕业生轮流进来答辩的.…

谢院长,那个..黄老板去哪了?都消失一个月了,昨关的毕业答辩也没见着人。”

谢希德:“应该是上电和南电有一个合作的电子工程项目,具体是做的什么他也没有透露,估计是国防相关的工程。”黄昆黄主任,蒋筑英的硕导,学生间俗称“老板”。谢希德院长其实不是蒋筑英的直接导师,而是“大老板”。可黄老板好久没露面了。从1965年春节之后返校,黄昆冒头开了个会,然后就不见;四月份突然回来两天,刷刷在一张白纸上签了个自己的名字,让蒋筑英打印毕业论文的时候在这张纸上打最后一

页,就当导师审阅过毕设论文并且签字了。

然后黄昆又消失了。“你们当初怎么想出这种导航体系的?这不是要逼死一帮子人吗?不但要把我们逼上绝路,最后你们自已也得被逼上绝路,技术跨度太大了嘛!”黄昆正在南电的军事电子科技会议室咆哮呢黄昆参加协助的项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963年下半年,军方和国资委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国产的卫星导航系统不山寨美国现有的虽然简单易行但有无法克服的缺陷的"子午仪"系统,而是全新研制"北斗"系统,采用24+4星座、中圆轨

道+同步轨道的三维定位导航系统。

(也就是北斗Ⅱ的模式,北斗Ⅱ是GPS的改进版本)这种系统即使美国也只有最初步的学术探讨,美国人自己都没敢确定要上马GPS,中国抢先一步,这也就意味着基本没有什么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项目通过、注资,进入性能参数论证之后,北斗系统的技术要求完全吓傻了项目的总体部以及各分系统研制部门:“子午仪"导航卫星运行在高约1000公黑的极轨,北斗卫星有24枚的轨道高2万公里,有4枚是在35800公里的静止轨道。这就是说,地面接收机接收到的导航信号是很微弱的,必须有强大的增益和滤

波系统才能在地面接收到和识别出这种微弱电波;

北斗卫星要极其准确的授时系统,即便是采用星载原子钟,那也要研制新一代的时间误差再缩小80%以上的原子钟,原子钟越准,定位误差越小,并且,原子钟还要尽量减重;北斗系统要实现三维定位:,经纬度加海拔高(飞行高度),,多次定位叠加还能测出使用者当前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但是!使用者手中的终端机什么卫星都看不见,只有一双耳朵可以接收电磁波。然

后,终端机只能凭借自己同一时间收到的4枚卫星发送过来的信息,计算出自己的三维坐标!

4枚卫星发送过来的信息都是只有卫星序号+时间信息,这是定位终端仅有的用于判别位置的信息。所以,定位终端的计算量很大:它要用到相对论公式,用到一连串复杂的大气层内电磁波折射和光速衰减经验公式,才能根据时间差反算出与各卫星的距离;再根据各卫星与定位终端的距离,结合

终端存储的星座运行图,把运行图代进去,反算得出自己的真实坐标。

让黄昆更抓狂的事情是:这样的终端机的运算芯片,还要做得足够便宜!最好是不要超过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那种集成电路计算器的价格!

相比之下导航卫星上的芯片还轻松一些。虽然卫星上的芯片运算量还更大、可靠性要求极高、还要能扛宇宙射线,可是一一卫星就发射二十多颗而已,星载芯片可以不计成本“黄教授,1型终端机的价格不超过5000人民币,这是总参那边定下来的,我想,按照半导体性能和价格的逐年增减,到1970年或者1975年,是可以达到的。”南京电子集团的通信工程师、北斗项目组长席克前这么解释。黄昆:“军队一架战斗机上百方,一架轰炸机几百方,军舰和潜艇更贵,能让一个武器平台随时定位出准确位置的工具,卖个一方两方怎么了,很夸张吗。”席克前:“….总参的意思,是这种定位系统,最终要给陆军使用,坦克,装甲车,汽车上面都要装,甚至是...单兵。”黄昆:“芯片我们现在用到了第五代光刻工艺,已经够好的了,但显然第五代光刻机做芯片还做不到你们要的那种性能价格比。要达到那种水平的芯片,得用我们的全新生产线,这种生产线,和你们

的卫星一样,也都还在论证阶段。

席克前:“1970年前能搞定吗?”黄昆:“我只能说尽量。确实,全新生产线肯定可以让芯片的价格急剧下跌,并且全新生产线能生产出集成度更高的芯片,高到你们无法想像的程度。但是1970年能不能用新生产线流片,我们还不敢

打包票。

北斗项目着急找上电协助的原因,是在今年2月,星载原子钟研制成功了,不但没延期,甚至比原计划的定型时间还早了一个月。原子钟全重仅200公斤,在1.4吨的北斗卫星上面甚至可以安装两台,互为备份,保证卫星寿命达到10年。

相比之下,星载芯片和地面终端芯片的研制却比较拖后,南电集团必须找国内微电子领域最强的上电协助“救场”。其实上电可能不只是国内最强,大概也是世界最强。负责总体的南电集团现在最要紧的是把第一套星载芯片给做出来(不计成本的那种),以配合1965年底、1966年初的技术验证星发射。这个技术验证星是验证200公斤级星载原子钟的,但原子钟肯

定也要搭配星载芯片。

技术验证星之后是2~3枚定位测试星,也一样要星载芯片和原子钟,在1967年初发射。定位测试星要做测试,当然就要有地面终端。所以,1967年初,定位测试星上天、调试完毕的时候,地面终端肯定要生产出来一批,配合天上的3~4枚卫星做定位试验。测试星的试验要维持一年时间,从1967年到1968年上半年。所以,黄昆说地面终端芯片最早也要1970年....这不行。在军事电子科技会议室咆哮之后,黄昆和席克前又“深入交流”了好久,双方妥协的结果是北斗项目迎来了第一次项目超支:

现在就动手做地面终端机的芯片组,用第五代(非接触式掩膜)光刻机流片,为此需要重新设计芯片(因为工艺不同),而且单枚芯片的单价也远超预期。用这种临时版或者beta版芯片,在1967年1月之前生产出200套地面终端机以供测试卫星-地面的通信以及定位的准确度。beta版芯片用到1970年,到时候用新的第七代(蒋筑英正在搞的非接触式掩

膜光刻机)生产线生产正式版的芯片、制造地面终端,钱另算(又要多收一轮研制费用,但应该可以保证单台价格在5000人民币)。

为此得额外支出600万人民币,这意味着北斗系统的计划投资从6亿增加到6.06亿。

第四章,如何搭建一条生产线

蒋筑英的毕业答辩是5月份通过的,不过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可以最迟7月离校一一总有第一次答辩挂了等二辩的。等学位证、毕业证、毕业分配派遣证、办手续、收拾行李搬家一一从复旦搬到上电集团安排的房子。“硕士毕业也只分配一个单开间?有点小嘛,你看你书这么多,能堆一整面墙。不如你买一套房子好了。”李强,又来了。来找蒋筑英的时候,正赶上他在搬家。蒋筑英把最后一捆书搬上借来的三轮自行车,用夸张的语气回道:“买房子?!两房一厅都要五千块钱呢!花那么多钱我图啥呢!"李强:“别告诉我说你现在银行存款没有五千块钱。怕是一万都有了吧。”“可是,公家的房子住着不也挺舒服嘛。”李强:“等结婚了,这开间就不够用了。"“结婚了上电就能分两房一厅了。”李强:“喷..蒋筑英:“李局长,神光计划现在摊子铺得好大啊,其中有些技术路线我现在都不太确定是不是对的,要不您.指示指示、指点指点?不对,莫非您这次来上海,就是对我面授机宜的?”“不不不,"李强赶忙摇头,“神光计划几个版本的项目书我都看过,思路很清晰,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技术路线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方向,大方向我感觉是对的。至于其中某一个分系统采用什么法

子来达到目的,这是细小的技术路线,它是允许出错的,错了再纠正,回到正确的路线上就行了。我这次来上海,是国家计委要在上海开一个工业流水线技术会议,来上海找了你呢,是让你也去参会。

李强的言外之意是,方向对了,就不用我亲自提示了。至于细节技术路线遇到的拦路虎,这是当前材料技术机械机电加工技术所限,就算我把70、80年代的技术方案提前泄露出来了,现在也做不到。这是基本功的问题,不是指个方向就可以绕过的,你们还是慢慢磕吧。

蒋筑英:“工业流水线技术会议,好,又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了。”

李强:“不是让你去会上听别人讲,而是你也讲,代表上电集团传授自已行业的流水线经验..”

“上电的吴总工、小蒋同志到场了,吼啊吼啊!电子工业部门可是我们国家工业皇冠上滴明珠哟,今天会议的两大主角之一!”国家工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工业局长兼上汽总工程师江三工率先起立欢迎上电晶元厂的总工程师老吴、蒋筑英两人到场。从长春一汽的动力分厂厂长、一汽副厂长到汽车工业技术顾问,在苏联、东欧国家、欧美进行一轮考察和调研之后,江三工转战上海,建设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流程和生产线的汽车厂一一上汽。从1962年到1965年,上汽自主设计并落成了轻型卡车生产线和比轻卡更轻的农用车生产线。虽然生产的车都是"小不点"级别的汽车,但两条流水线都是由中国人自已设计生产流程、自已制定工艺标

准和操作技术手册、自已搭建了“超福特式"汽车流水线。

上汽建厂以来是采购了外国的机器设备,但采购的都是单个的设备而不是整条流水线,流水线是国人自主设计的,的只是在其中嵌入了一两台外国的机器设备而已。中国的汽车工业在经过苏联手把手援建的一汽、苏联提供整套流水线的二汽之后,第三个汽车厂是自行设计建造的,这是中国工业机器尤其是工业母机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另二个取得工业母机重大突破的行业,当然是电子/半导体产兴。中国现在可是有从沙子到芯片的全套产业链,其中芯片工厂的流水线从来都是中国一手包办设计的。在1963~1964年,电子工业局曾

估计中国的芯片生产技术比美国领先两年左右。现在已经有一种说法,第五代光刻机和芯片生产线已经领先美国3~5年了。

当然….电子工业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尤其是科技小组的李强、聂荣臻、甚至钱学森都会亲自过问和指导,领先世界好像也挺应该的。汽车工业其实更不容易,虽然“超福特式"汽车流水线只是让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身世界最先进之列而不是甩开距离,但中国汽车工业是第一步从无到有,第二步从有到强,第三步就自已会飞了。这就是为什么在上海召开“工业流水线技术会议”。江三工说的这次会议的“两大主角”,就指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今天会议,江三工就打算让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的技术主管来讲讲各自的行业是怎么组建生产流水线的,而且是具备世界先进水平、领先水平的生产流水线其他的工业行业,有的自己搭建了流水线,但未能做到世界先进水平;有的现在还处于需要从国外进口流水线套装的阶段。但这些工业行业的技术主管在会上也要发言,主要是说说他们对从国外进

口的流水线使用、分析、研究的报告,以及感悟经验。

西方有一句俗语,叫做重复发明轮子,意思是重复创造一个已经存在的或者被其他人优化过的基本方法。”江局长扶了扶黑框眼镜,会议正式开始。“在工业领域,尤其是流水线生产技术领域,这种重复发明轮子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不但中国存在,外国也有时候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我一直在想,咱们国家有化工学院、电子工业学院、钢铁工业学院、机械工业学院、汽车车辆的工业学院,各个制造业都有下属的高等院校,实力也不弱,但是缺了个什么呢?缺了个不分工业

行业和门类的、统合在一起的综合工业学院,工业大学。”

“如果有这样一所综合工业大学,我们搞工业技术和流水线技术就方便得多了。但现在就是这么个现状,我们就暂且采用联席开会的办法,把各个工业行业的流水线设计和组建经验统合起来,互相吸收对方的先进理念,争取不要再重复发明轮子。

..

“江总说他是会议主持,让我来说,那我就代江总讲讲汽车流水线的组建经验心得。”上汽副总工程师韩利评发言。“我认为一条成功的流水线,就是让小规模生产的时候要用手完成的工作,转化为用脚端就能完成的工作。”韩利评的第一句话真是.…….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流水线这一概念,是福特公司率先实践的。它的最初自的,就是把一辆汽车,一个极其复杂的机械产品,拆分成很多道工序,并用传送带或者类似的器具,把这十几道工序连接起来。”“拆分工序,这就是对复杂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的简化,可以说福特流水线从一开始,就在实践用脚端的工作。”“所以,我们搭建一条流水线是为了什么?一种产品的流水线先进或者不先进,它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当然我们可以从财务上做评判,这条流水线的总加工成本是多少,比上一代降低了多少;总用工

时是多少,有没有降低;总能耗是多少,等等。但这是最终结果而不是过程。在开始设计的时候,我们该朝哪个方向去努力,该改进流水线的哪个环节呢?

“方向或者说改进精神就是:尽量多地用脚端。”韩利评举了很多例子,苏联过来的流水线如何运作,他们一组人到国外考察的时候看见的是什么,在上汽建设的时候又是怎么做的,一一道来。一辆汽车的组装工序如何拆分?不是工序拆得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在流水线上等待组装的是零件还是分系统?这要综合考虑。比如发动机,以前是发动机吊装上车,现在国外的先进经验是吊装动力包”上车。除了组装工序的设计,更重要的是流水线的技术手册一一它起作用不是在总装厂里,而是在总装厂外。技术手册要规范上游的零件和分系统制造,比如一个零件,公差必须给我做到多少,做不到没得

谈。如果公差大,在流水线上工人拿起一个零件咔,安装不上去,如果这个零件还是多处有匹配要求的复杂零件,那就是整条流水线的一场灾难。

如果流水线的技术手册制作得到位,那么汽车厂就有可能从整个的联合体变成分离体,可以从市场上采购零件而不需所有零件都在一个厂里造出来。相反的,如果技术手册不存在,那即使同在一个工厂大院里,总装厂和零件生产厂还是会相互抱怨。

“电子工业的流水线,我们的经验心得是:有时候,浪费就是节约。”上电的吴总工发言。“芯片生产线有一个指标叫做良品率,有的芯片下线了是良品,有些是次品。导致次品最常见的原因是硅晶圆上有瑕疵,比如,一片4寸硅晶圆,我们统计平均会有4到6个瑕疵点。”“用X光照射,然后检查X光片可以发现这些瑕疵,但是我们不这么做。”“我们会照旧把硅晶圆送进流水线,涂抹光刻胶、光刻、化学液洗、刻蚀、离子注入、布线成型,再把硅晶圆切割、封装成芯片,送入检测环节。在检测环节,我们把芯片接入检测电路,通过测试的

是良品,通不过测试的丢掉。

“为什么不用X光机呢?因为给硅晶圆一张一张地拍片,比把芯片接入检测电路测试贵。”“确切地说,在所有生产的环节,不只是硅晶圆的瑕疵,还有光刻胶当中偶尔会有的大颗粒杂质、化学液洗、刻蚀时也会有随机的加工失误,都会导致那一小片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核心变成失效的。我

们不打算在所有的环节之前或之后都加一道检测流程,我们直接在最终端检测。这样看起来好像浪费了一些加工人工和加工材料,但总的算起来,却是最省钱的。

江三工:“汽车业和电子工业,在这方面是存在一些不同的,汽车在总装完成、出厂之后也有检测环节,但如果检测环节通不过,我们会把他拖到另外一个车间去搞明白到底是哪出了问题,修修补补,或者分解成零件也有可能,但是电子工业,他们会把作废的芯片扔进垃圾桶。原因呢,还是在于两种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同。汽车好拆嘛。”

将蒋筑英:“江局长、韩总工,你们说的这些话启发我了。”江三工:“峨?”蒋筑英:“现在我开始反思我们芯片的流水线,检测通不过的芯片往垃圾桶一丢,这或许在未来也是可以改进的。”吴总工:“可是废芯片做不了计算呀,总不至于拿它来做钥匙挂坠吧?”蒋筑英:“李强李局长说,以后的芯片上,单位面积集成的晶体管数量会越来越多,芯片的内结构会越来越复杂。现在芯片设计时已经广泛使用余电路了,我想,当芯片的集成度大到一定程度,我

们甚至可以把芯片设计模块化,在一块芯片中,有几个相互独立工作的.….模块。硅晶圆的瑕疵或加工出现的瑕疵如果只使一个模块失效,那么这块芯片还是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吴总工:“就好像...九头鸟一样,有一个头坏掉了,其余八个头还是可以用?”将筑英:“对,那时候,一块检测结果完全优秀的芯片,是九头鸟,我们卖一干块,有一个头坏掉的,我们卖九百块,....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章,工业流水线设计宝典

“工业流水线技术会议"旨在打开各行业组建自已的整套流水线的经验。江局长让汽车和电子工业介绍自已的成功作品本意是让其他工业行业受到启发,不过在会上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倒是相互学习起来了。

其他工业行业的代表当然也有发言,比如介绍本行业从国外引进的生产线都有什么设计得特别棒的地方。其中化工行业的代表分析前些年引进的尿素生产线,就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人类发现尿素这种物质的分子式是19世纪70年代,不过也就是发现而已。1911年合成氨技术诞生,用工厂生产尿素才有可行性。1922年德国建成了第一个生产尿素的工厂,但生产出来的尿素是作为工业原料而不是化肥,因为此时的生产流程成本太高了。化工本就是对生产成本十分看重的工业,其中化肥又尤其如此,因为它的价格"死线"由粮食价格决定,而粮食至从现在的国际市场看是价格很低廉的商品。1922年发明的尿素生产线,首先当然是一套合成氨设备,氨气通入反应塔,另一个管子往反应塔里通入二氧化碳。按照化学反应式,二氧化碳+氨气,催化反应,生成尿素?一一没那么简单。从合成塔里出来的物质当中尿素只点30%,还有30%的氨混在里面。1922年的生产线,从反应塔引出的混合液体分离析出尿素之后,又通到另一套设备,让氨反应生成硫酸铵。这就要尿素工厂里另

设一个硫酸生产厂,或者从别处运输硫酸过来供应硫酸铵合成所需。

而且德国人还发现尿素合成时的中间产物氨基甲酸铵有强腐蚀性,不锈钢都扛不住,几天就得换一次反应塔。到50年代,奥地利人解决了设备腐蚀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在氨-二氧化碳-水的混合液当中加入双氧水,另外就是更换反应塔的材质。氨的浪费问题则被杜邦公司解决了。混合液析出成品尿素后,将结晶母液重新打回合成塔,半途当然还有个“补氨”的工序,然后进行反应,这就是循环法。现在国内陆续建成投产的4套30万吨合成氨-尿素,就是分头从奥地利和美国进口设备,在国内组合成联合尿素生产线。两套设备组合在一起也不是中国发明的,国外的尿素厂有现成的图纸、组装手

册、技术文档。

循环法联合尿素生产线之后呢?下一代的尿素生产线是什么样?外国的技术研究方向是什么?杜邦实验室里的那群秃头科学家们会如何改良尿素的生产流程?会?着重提升尿素生产线哪方面的设备性能?

“1959年到1964年,苏联从美国、西欧引进了53个化工厂。化工设备、生产线整套整套地买。十年前苏联从西方买了整套设备建设化工厂,十年后西方研发了新一代设备,苏联呢?苏联再花外汇继续买。

江局长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是缓慢的,带有一点点沉重。毕竟苏联曾经是中国的老师。在一五计划和引进193项重点工程时,中国大量从苏联接收援助的或贷款购来的设备,就有一些细心的工程师和技术员发现了一些"不得了的细节”:整套生产线中会混入一些上面写着英文或法文标志

的小设备小零件。到1961年以后,如果这些技术员还参加了从西方引进的设备的组装,就会发现这些零件的确是从美国、法国来的。

吴总工:“江局,现在呢,嗯,苏联从我们这儿买芯片生产线了,就今年签的合同。”“我听说现在电子类产品在苏东卖疯了,是个印钞机,咱们把生产线卖给苏联了,会不会影响我们赚钱?”钢研院的孙主任问道。吴总工:“从中苏的关系来说,这是肯定能卖的,毕竟他们对我们也没什么技术保留。.…….而且电子产品,尤其是消费品这一块,就这么说吧,不是卖个芯片生产线,我们的产品在苏联就卖不动了,对

这个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江局长:“发展工业,把工业体系化、不断提升工业水平,最终我们要夺取工业母机和整套流水线制造这个阵地,到那时候我们出口的会不只是芯片生产线,还会有更多。当然,同时我们的终端制造业产品也会大量出口。中国有7亿人呢,我们可以做任何东西,而且可以把任何东西都做得很好。

“工业流水线技术会议,就是希望把整个工业系统里面,,自己制造的或煮买过来的流水线做触类旁通,各家有什么高招,我们都拿出来分析,互相学习。我有一个想法,将来我们做了充分的交流之后,由国家计委或者国务院编纂一本关于工业生产工艺和流水线设计的综合性通用性的工具书,或许可以叫做《工业流水线设计宝典》吧。

首节 上一节 132/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