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求贤若渴,临州判司发布招贤令,全国各地高薪聘请各类农学工学人才……”
什么“临州判司王修再发新政令,临州将建造大康第一座科学研究院……”
直看得他景隆帝,一愣一愣的,嘴角直抽搐!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当初那小儿,刚刚上任临州判司十来天,就一鼓作气颁布了两条全新政令,又是提出商贾与农事并重,又是降低商税,又是鼓励农户建小作坊的……
搞得朝堂震动,满朝文武大肆弹劾!
眼下,因为他景隆帝大发雷霆,当众放出话来,谁也不得再妄议临州新政……朝堂上,弹劾的告状的,倒是总算消停了。
可即便如此,大臣们私下依然怨声载道,流言四起!
而现在,这才半个月,怎么又搞出这些新东西来了?
其实,这又是招贤令,又是科学研究院的,他倒能理解……
记得当初,在那小儿府上喝酒时,就曾听其高谈阔论,什么科技兴国战略,什么尊重人才,培养人才……
无疑,这小儿已经开始紧锣密鼓搞起来了啊!
真正让他欲哭无泪的,却还是那程放。
如果没记错,当初临州那两条新政令推出来,这商律司监司程放,可是足足呈上来四五封折子,状告那混账小儿。
除了与诸多大臣如出一辙,弹劾其大肆鼓吹商贾,玷污圣贤之外。
其中两本折子,都是状告那小儿,他们这些下属官吏谁要是站出来反驳反对新政令,便伙同太子与陈进程虎那两个小崽子,冲上去摁在地上便是一顿暴揍!
他程放,五十多岁都快到告老辞官的年纪了,一个堂堂七品监司,竟是被三天打了四顿,揍得鼻青脸肿!
关键那混账,还奸猾得很,他不动手,都是程虎上去摁着,太子上去揍,陈进在旁边骂……搞得人家,不敢弹劾太子,只敢状告那小儿怂恿太子。
可眼下,居然还出来发话了,表示“大力支持”了,表示“期待与看好”了?
很明显,这是被打服气了呀!
这也就罢了,除了这时政要闻,就还有什么“科学小常识”、“助农兴农”、“广而告之”、“文学杂谈”几个版块……
诸如在那科学小常识版块,他就看见,上面有一篇礼部尚书唐明的儿子唐子聪撰写的文章,《论为何打雷时,先见闪电,再闻雷声》。
稀奇古怪,什么光在空气中传送速度,远远超过声音的传送速度,什么声音的速度,或可具体测算……
他景隆帝读了半天,硬是读得头晕脑胀的。
诸如那广而告之版块,其中就有酒杯大一块地方,简单几句话写了,万通商行大量招募水泥作坊工匠……
一时间,拎着这巨大纸张,翻来覆去左看右看,硬是眼珠子瞪得滚圆。
这到底什么东西?
而真正让他惊得一塌糊涂的……
不但划分各大小版块的细线,笔直细如银线,就连那些文章的文字,竟然全都只有半个小拇指指甲盖大小。
这也就罢了,那些文字不仅同样大小,分毫不差,排列得整整齐齐,而且每一笔每一画,竟是说不出的规则清晰,一点没有潦草迹象。
要知道,眼下的大康,无论是书商售卖的各类书本,或者各种集册,包括国子监教学使用的文本,基本都是人力誊抄出来的。
比如那些书商,都会聘请一些读过书而且字写得好的先生,誊抄各类畅销的书本,然后用于售卖。
只奈何,既然是人手进行誊抄,哪怕是再全神贯注,或者再笔力雄厚,也难免出现各种纰漏……
比如错字别字,只能划掉重写,留下一个黑块,或者墨水不小心沾上去,或者偶尔抄写太快,字迹潦草会让人无法识别。
而且即便这样,可因为誊抄一本书需要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因此也就导致,各种书本价格高昂得出奇。
怎可能会做到眼前这般……
不但文字大小一模一样,而且排列无比整齐,而且一笔一划中规中矩!
这些统统也就罢了……
又是如何做到,这几份《临州日报》,完全一模一样,小到某一个字的下笔,都没有丝毫差别?
不科学啊!
此时,端坐在对面的宰辅陈无相,死死打量着这几份巨大纸张,又何尝不是嘴巴张得老大,一脸见鬼的表情?
半晌,也只得对视一眼,双双朝伺候在一旁的司礼监太监总管张三千望去。
而接下来的情形,却更让两人,彻底懵了。
第147章 活字印刷术
张三千一如既往的战战兢兢。
弓着身子,半晌,才小心翼翼道,“禀……禀陛下,据奴婢得到的消息,这什么临州日报社,乃是在蓝平县公的主张下……”
“由州府衙门出钱,所建立的一座新的……衙司。虽与府衙各律司衙门不同,却又隶属于官府。”
“而这《临州日报》,便正是日报社推行的一种读物。而陛下手中这个,正是他们所发行的第一刊。”
颤颤巍巍,“据说,这《临洲日报》,将每隔十天发行一版。”
“目前每一版,所发行的数量,暂定为五万份,以后再视情况随时调整发行量。”
“无论是官员,或者寻常百姓,仅仅只需要花十个铜板,便可以买得一份,便宜得很。”
“因此,府衙每个月都需补贴不少银子!”
景隆帝与陈无相对视一眼,依然不明所以。
张三千脑袋埋得更低了,“蓝平县公说,如今大康无论朝廷或地方官府,政令的传达,还仅仅是依靠在城中几个布告栏,张贴出来,供往来百姓观看……”
“这往往便导致政令不畅,绝大多数百姓,对官府的一些新律令一无所知。”
“更重要的,百姓们获取各种信息,各种知识的渠道非常少。比如洪灾来临时,当如何防范,哪儿又兴建了作坊在招工……”
“而这《临洲日报》,便可极大程度地解决这一问题。”
“临州府要得到快速发展,必须保持各个领域,包括百姓与官府之间,信息畅通!”
顿了顿,才又小声道,“而且不仅如此,据说,待到条件成熟了,他们还将发行针对商贾们的什么《商报》。”
“比如官府又推出了什么针对商贾的律令,或者哪儿有大量的货源需要售卖,哪一家又需要求购加工的原料,甚至包括一些商业活动的数据分析,都将刊载在上面。”
“以及《农报》,传授一些农耕知识,包括牲畜鸡鸭养殖,瓜果蔬菜甚至药材种植,方方面面各种技术……”
景隆帝依然眉头轻皱,没说话。
那混账小儿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居然又琢磨出了这稀奇古怪的玩意来?
可没想到,张三千擦了擦额头汗水,又战战兢兢沉吟道,“至于这《临洲日报》的制作,奴婢已经调查过了……”
“说是蓝平县公的万通商行,早在去年年底,在王县公亲自组织研究下,就已经研究出了一种全新的印刷技术!”
“还给取了个名字,叫活字印刷术。”
“据说,就是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大小一样的方块。用反向的笔画,一个胶泥正面雕刻上一个字。”
“需要多大的字体,就制作多大的胶泥块。然后再经过特殊技术烧制,这活字块便制作成了!”
“当然,需要烧制很多这样的方块,经常使用的文字,一个字需要多烧制一些。”
顿了顿,“然后,再将这些活字块,按照文章文字的顺序,一个个排列固定在一个固定的模具中……”
“再均匀地刷上墨,纸张在上面轻轻一拓,文章便清晰地印制在上面了!”
“比如这《临州日报》,便是运用的这活字印刷术。”
“这种新技术,或许对抄写一两篇文章,或者誊抄一两本书籍,没什么优势……”
“可是要制作上千份上万份,那可就天壤之别了!就这《临洲日报》,据说足足五万份,这么大一张纸,正反面这么多文字……”
“若是如以往,誊抄的话,仅仅一份,便需要一个人誊抄一两天。”
“可是据说,第一刊足足五万份,万通商行的印刷作坊,仅仅十多个人,不到两天便完成了!”
“当然,用来印刷书本,也同样如此!”
如履薄冰看了看景隆帝脸色,又加了一句,“那些活字块和模具,不但成本低廉,可反复使用,印刷效率奇高……”
“更重要的,还不会如以往那些誊抄的书本,常有错别字,或字迹潦草让人认不出!”
于是顷刻间,景隆帝便彻底懵了!
讪讪望着张三千,又扭头死死瞪着手中这几张一模一样的《临洲日报》,硬是嘴巴张得老大,震惊得无以复加!
身为天子,他又如何不清楚,这什么活字印刷术,若真如张三千所言这般神奇,那意味着什么?
从此以后,各种书本的制作,将几十倍上百倍,大大地节省人力成本呐!
如此一来,市面上各家书商,哪怕是薄薄的一本诗集,还至于卖到几百文甚至一两银子一本吗?
眼下大康朝,尚且还有超过七成的百姓,一天学堂都没进过,甚至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最根本的原因,不就是因为书本太贵了吗?那根本不是一个底层百姓能负担得起的!
而眼下,有了这活字印刷术,还用担心会有那么多底层百姓子弟,读不起书吗?
如此一来,那混账小儿所提出的朝廷取仕制度变革,其中加强底层百姓教化,不就变得简单多了?
更重要的,这可是利在千秋的教化之功,天下读书人之福啊!
倒是总算想起,去年年底,在那小儿凤鸣山下的产业示范园内,亲眼目睹正在如火如荼修建那什么“万通商行子弟小学”……
那小儿曾提起过,授课的书本,将由商行自己印刷,孩子们只需交一点书本费便是。
当时他景隆帝,还问了一句,什么叫印刷。
奈何那狗东西,根本没搭理他,只给了他一记白眼。
难道,说的便正是这活字印刷术?
那混账小儿,到底是哪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妖怪?
经他手中折腾出来的新奇玩意,那是层出不穷啊!花露水、面膜膏、细盐提炼之术、香皂肥皂、自行车、水泥……眼下又搞出了这什么活字印刷术?
邪门!不是一般的邪门呐!
一时间,内心狂喜之下,只感觉大脑都嗡嗡地响,心脏扑腾扑腾地跳!
扭过头,却见宰辅陈无相,又何尝不是满心激动,身子都止不住颤抖得厉害?
眼眶微微湿润,语无伦次声音直哆嗦,“千古之功,千古之功啊……”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那蓝平县公,真堪称大康的祥瑞呐!”
“仅仅是这项奇功,便足以青史留名啊……”
然而同样这时,却只听得殿外,传来一太监声音,“禀陛下,南楚有紧急国书送来……”
……
第148章 南楚国王朱举,薨了
静安街在京城中,并算不得多么知名的繁华商业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