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此时,前方已不知何时,用较为低矮的围墙,已经圈起来一大片空地,成了一座规模不小的院落。
正面一座大门上方,已经挂着几个醒目的大字,“万通商行子弟小学。”
不仅如此,明显还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中,呼啦啦足足上百名工匠,正来来往往忙得不可开交。
有人往里面挑着砖石,有人在大门口用河沙兑上一种灰褐色的粉末,再用水搅拌成一种稀泥,然后便有人用水桶将这稀泥往里面挑。
如果没猜错,应该便是那什么水泥了。
一时间,不仅景隆帝与皇后,就连从来沉稳从容的赵澜,也是几分错愕。
明显根本搞明白,这什么“子弟小学”是个什么意思。
那王修小儿,果然也正在这院墙大门外……
在不远处一块空地,正舒坦无比靠在一张椅子上。
一身素青色长衫,与这每月怒赚上十万两的狗大户身份极不匹配。
却丝毫不影响,他一边把玩着腰间那块羊脂玉吊坠,一边享用面前一张桌案上,几份精致小点心。
还不时朝着那些来回忙碌着的匠人们,声声大喊,“安全第一,都给本老爷打起十二分精神,注意脚下!”
“还有,严格把控质量,将来你们自己的儿子女儿,都可能来里面读书识字……”
“李老汉,你在那咯咯笑什么呢?水泥多少,河沙多少,比例把控准确了吗?”
“拌混凝土的活,让你很欢乐,还是你那六十多岁的婆娘又怀上了?”
骂着骂着,却是一眼便看见了到来的景隆帝三人。
瞬间,倒是一下子乐了。
拍了拍屁股,站起身,屁颠屁颠便冲了过来。
二话不说,一把勾着景隆帝的肩膀,“哟,这么天寒地冻的,老哥和嫂夫人怎么来了?”
已是一脸热情笑容,“上次来临州,你两口子也真是的,不知道多住几天,等着看本老爷与那群南楚使团的才学比试……”
“不声不响就走了,简直一点不捧场!”
又扭头望一眼旁边赵澜,更欢乐了,“哟,大侄女也来了!”
“一段时间不见,大侄女越长越乖了!”
“嘶……”顷刻,景隆帝后槽牙一阵钻心的痛。
死死瞪着他,双眼直喷火!
要点脸吧!朕这大女儿,比你尚且还大上几岁,你叫声大侄女,这合适吗?
唯独赵澜,倒也不生气,脸上依然挂着浅笑,神情玩味。
尽管如此,景隆帝还是强忍冲动,没直接一拳整过去。
只是讪讪瞟一眼那正热火朝天修建着的“子弟小学”,几分疑惑,“这个是?”
可接下来,这混账小儿的一番言论,却更让他一下子呆住了。
第113章 教育体系的萌芽
却见这小儿,只是耸了耸肩,“算不得什么新奇玩意……”
“大侄女是知道的,眼下我这产业示范园,聘用的匠人都已经上千,而且年后还得大规模扩建……”
“绝大多数都是些苦命的劳力人,养家糊口不容易!”
“其实跟他们相处久了,你会发现,恰恰这些最底层的劳苦百姓,才是大康朝最淳朴最善良的人!”
“要求也简单,无非能吃饱饭穿暖衣。再多一些,也无非希望儿女子孙,能读一点书识一点字,将来不要再活得像自己一样艰难。”
咧开嘴笑笑,“再加前段时间,与太子殿下四处奔走赈济雪灾,心中多少有些感触。”
“这大康朝虽说自那景隆皇帝登基,有了些起色,可终究还太多百姓吃不饱穿不暖。”
“而且,超过七八成的百姓,没进过一天学堂,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又一撇嘴,“当然,这全天下的百姓,我管不着,那是皇帝的事……”
“可这产业示范园内,这么多匠人村夫,选择跟了我这个东家,我总得为他们多想着些。”
“所以就琢磨着,建了这么座启蒙学堂,聘一些先生授课!”
“到时候,凡是我这示范园内匠人的儿子女儿,只需象征性缴纳一点书本费,都可以来里面读书。”
“花不了几个钱,却能让大家伙都心里踏实,有个盼头。”
“不仅如此,接下来这旁边,还要建大规模的工人宿舍。”
“毕竟我这里大多数匠人,都是大老远来的,有的甚至拖家带口,不容易,每天往返来上工,都耗费不少功夫。”
“做东家的,不能只想着使劲压榨匠人的劳力,也得为他们多考虑考虑,这样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总不能我这个东家吃上肉了,手下人却连口汤都喝不上!”
于是乎,景隆帝便有些懵了。
虽从未真正从事过经商之事,可这全天下,哪听说过有商贾这样搞的?
给作坊的工人匠人,不但薪俸高出其他作坊一大截,而且还又是建工人食堂,又是带薪休假,又是建工人宿舍,又是给人家子女建启蒙学堂的……
就连府上签了卖身契书的丫鬟下人,都照样发放薪资。
别看这小儿,犟起来的时候,能活生生把人气死。
可对待这些底层劳苦百姓,倒好一番纯良心思。
一时间,不仅陈皇后,就连长公主赵澜,怔怔望向这小儿,目光中也几分异彩。
可没想到,王老爷倒是一脸希拉平常。
勾着景隆帝肩膀,又是咧嘴一乐,“其实我这子弟小学,跟寻常所见的学堂也不一样。”
“老哥你也知道,咱大康哪怕是各县府建的官学学堂,先生所教授的课程,也无非是《幼学》、《文字蒙求》之类……”
“用以孩童们能识得几个字而已,算学也是有的,可从未得到重视。”
“许多孩童读了几年官学下来,却连一百以内相加相减的题目都不会解答。”
“听太子说,就连国子监与太学这样的最高官学,所教授的算学内容,也极其简单!”
“当然,本老爷不是说这些上古先贤的著作与思想不好,相反,必须代代相传……”
“但是,老哥还记不记得上次,本老爷给你讲过的,科学与科技才能兴国?”
景隆帝神色一禀,瞬间来了精神。
陈皇后也不动声色近前一步,面含微笑望着他。
只见这小儿,倒是一耸肩,“可唯独本老爷没给你讲,算学才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农学、水利学、工业制造,包括天文地理学,哪一样离得开算学的支持?”
“所以到时候,我这子弟小学,除了寻常学堂的课程,还会增加开设算学、音律、书画、体能,诸多课程。”
“至于能授课的先生,只能花重金在全国搜寻,而授课书本,我们自己编纂再批量印刷。”
“印刷是什么意思?”景隆帝眉头一皱,不明所以。
没想到,王修只是没好气瞪他一眼,懒得回答他这个问题。
顿了顿,继续沉吟道,“不仅如此,等到这子弟小学步入正轨,本老爷还要建子弟中学。”
“供十到十五岁的孩子读书。”
“而那时候,中学所讲授的种类,将会更加繁多。”
“除了文学与算学音律书画这些,还将增加开设史学、地理学、恪物学、动植物学等等诸多课程……”
“当然,要在大康如今完全不成体系的这些学科,搞起一套健全的传授体系来,很难。”
“仅仅是各类学科,能够达到授课水平的先生,恐怕都难得寻到,甚至只能一边教学,一边摸索,从最基础的开始做……”
“要建立起一整套健全的教授体系,非十年之功不可能!”
于是刹那,景隆帝彻底惊呆了。
歪着脑袋,直愣愣望着眼前这少年郎,不知为何,只感觉心脏扑腾扑腾跳得厉害。
这一套一套的,虽听得他晕头转向……可瞬间,却是满心震撼。
这不正是这少年郎,当初跟太子所提起的,关于教化改革的东西吗?
就这小儿,当初那一番“能写得一手好诗,并不代表能做一个好官”的言论,朝廷取仕与教化制度的改革,不正是与这些东西,不谋而合吗?
更重要的,就上次来临州,这小儿借着酒劲,一番科技兴国的言论……“科技人才不仅靠激励,还需要培养!”
这什么小学中学,开设史学地理学恪物学课程之类,不正是一整套人才培养制度吗?
这小儿肚子里果然有货啊,今天倒是难得的,自己掏出来了!
只是亏得他景隆皇帝,这几个月还在绞尽脑汁地琢磨,这教化制度究竟当如何改革……
可这小儿,都已经悄无声息开始搞起来了!
半晌,景隆帝才强忍住心中激荡,几分疑惑讪讪憋出一句,“兄弟,你说,如果将来,朝廷取仕与教化,也朝这方面变革……”
“咳,当然,这里也没外人,就闲聊两句!”
第114章 孔先生与唐公子疯了
顿了顿,景隆帝才小心翼翼试探道,“比如将来,朝廷录用官员,减少官员举荐的名额,大量增加春闱科举录用名额,并且将科考的内容,大幅度加入你所言的这些学科的题目。”
“甚至,比如各州府衙门急需要一批精通水利学方面的人才,派到地方去兴修水利,更可以单独针对水利学设置一场考试,来录用所需的官员。”
“甚至县令县丞这类地方官员,必须通过水利学农学这类的考试,方可上任,才能为百姓真正做实事!”
“如此一来,岂不妙哉?”
可话音未落,接下来的情形,却让他瞬间哭笑不得了。
只见刹那,这小儿脸色唰地变了。
一巴掌拍在他后背上,满脸紧张歪着脑袋四下瞅瞅。
眼见周围附近并无他人,才铁青着脸,压低声音一声骂,“你张嘴瞎说什么呢?找死啊?”
眉头一皱,“哥子,我发现你这胆子,真不是一般的肥呐!”
“上次就训过你,嫂夫人也经常说你,嘴上没个把门的,还是不长记性!”
“不就是年轻时想去当官,结果科考也不中,举荐机会也没拿到吗,这辈子就跟朝廷取仕的问题杠上了?”
“迟早有一天,你得栽在你这张嘴上!”
“这些东西,是可以随便说的吗?”
恶狠狠一瞪眼,一脸恨铁不成钢,“朝廷的取仕与教化制度,非常完善,举荐制为朝廷,选用了一大批非常贤明的能臣干吏……”
脑袋一摇,“实乃社稷与百姓之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