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第263节

“再探再报,密切监视黄巾军动向!”曹操严肃的交待,等哨探离去之后,曹操顺着城墙滑落做了下来,丝毫不在意地上的物尘泥污秽,终于可以放心的歇一歇了。

若这种时候还想着洗衣服的事,那心也太累了!

“兄长,可否派人出城收拾滚木雷石?”曹洪请示道。

“不急,将士们浴血拼杀,让他们歇上一歇,晚上趁着夜色,再搬也不迟。”曹操道。

晚上黄巾军肯定不会进攻,而且加长梯子,恐怕得要一段时间,晚上搬唯一的坏处就是,要和一堆死人待在一块。

“将军,城外有人来了!”

“何人?”

“好像是信使,有两位,而且两人好像关系不太好。”

两名信使,关系不好,曹操想入非非,立刻想到了袁绍与董卓。

说不定这信,就是双方派人来拉拢的。

“放下吊篮,取回信件即可,战时城门不可轻开。”曹操道。

于是一根麻绳系着竹篮,悠悠颤颤的悬下城去,将信兜了上来。

望着两封书信,曹操随意拆了一封。

然后一看,便被信中内容怔住了。

“鲍信死了!”

“吕布!”

曹操一时不敢相信,甚至不愿意往下看,鲍信奉袁绍之令而去,为何会死于东郡!

带着疑惑,曹操仔仔细细,一字不落的将信看完,信的后半部分,基本说清楚了鲍信的死因,甚至连分析都分析的清清楚楚。

矛头直指袁绍,其中逻辑,颇能自恰,甚至曹操曾反对鲍信前去复命,也是这个原因。

怀着疑惑,曹操又看了第二封信。

见着字迹,曹操不由得眉头一锁。

竟然是袁绍的字迹,他亲自写信前来,是自己来解释了?曹操有了先入为主且认同陈宫的逻辑,再看袁绍的信,颇有自圆其说,强行解释的意味。

因为,鲍信人是袁绍召去的,去濮阳,也是袁绍的命令,现在人死了,谁的锅?

“哈哈哈,哈哈哈!”

曹操突然仰天大笑起来,仰头之时,将眼睛撑大,将其中含着的泪水分摊开来。

“兄长,何故发笑?”曹洪突然被曹操笑懵了。

“吾笑吾兄鲍信,不知好歹,终招致杀身之祸!”

曹操厉声嚷着,不等曹洪回话,又道:“笑我曹孟德,不识人心,以致吾兄死于非命!哈哈哈……呜呜呜……”笑着笑着,曹操突然呜呜的哭了起来。

曹洪好像知道怎么回事了,能被曹操称一句“吾兄”的,也就鲍信了,而信中的意思是,鲍信死了。

曹洪不知道其中详情,也不知道如何劝慰,只能傻傻的站在一边,用身体将曹操挡住,尽量不被守城将士看见。

毕竟主帅恸哭,多少不是光彩之事。

任凭曹操宣泄一番情绪,他似乎猛然想起了什么事,抬头对曹洪道:“子廉!速速唤程昱先生来此见我!”

“喏!”曹洪回应特别精神,希望借此让曹操振作一些。

不等他转头,曹操又道:“慢着!”

曹洪不解的看着他。

只见曹操脸上的悲伤渐渐散去,浓眉紧皱,细眼眯起。

“派人将送信之人截杀,提头来见我!”

……

(PS:求推荐票,月票。)

第274章 龙山书院,鲍信之死

程昱原本在指挥兵士拆掉附近房屋,拆下的木头石块,再搬到城头上用来做坠物杀伤敌人,

接到曹操的召唤之后,程昱丢开手头工作,很快出现在南城门。

城头上的气氛有些诡异,兵士们各自站立,不发一言,怔怔的望着同一个方向,程昱带着疑惑,顺着兵士们视线的方向走去。

难道是哪个重要的人物战死了?

然后程昱瞧见了座靠着女墙发呆的曹操。

“程昱见过将军。”

曹操一听,抬头望了眼程昱,然后招招手,又拍了拍自己身旁的位置,示意他过去坐。

程昱走过去,望着满是泥污的地面,选择蹲了下来。

“仲德,济北相鲍信,在东郡遭吕布所杀,这是袁绍与陈宫所书之信。”

曹操说着,将两封信递了过去。

信本就是展开状态,拿来便能看,程昱先看了袁绍的,大概知道了鲍信的遭遇经过,然后是陈宫的,通过陈宫的信,则把一次寻常的遭遇战,描绘成了勾心斗角的斗争。

两封信比较下来,程昱已经知道了事情经过。

“将军,在下与陈宫,曾在陈留待过一段时间,此人聪慧自不用多说,但他并没有杀鲍府君的动机,陈宫并非贪图安逸之人,黄巾来犯东郡,他曾力劝张邈孟卓出兵,只不过张孟卓并未答应,于是他便与我一道回的东郡。”

程昱顿了顿,见曹操盯着他,静静的听着。

“他为抗黄巾而来,途中撞见了吕布,于是领着他取下东郡,鲍府君之死,应该是意外遭遇,致使双方交战,那么陈宫所提之问题,便尤为重要了。”

曹操顺着程昱的话想了想,陈宫的问题,便是当初他问自己的问题。

鲍信不是在济北国抗击黄巾么?鲍信为什么会出现在濮阳城?

“陈公台,我素有所知,此人好结交豪侠,东郡有难,他愿只身以赴,可见其心,只是这吕布乃丁原义子,并州虎狼,如何会与他勾连一起?”

“丁原投袁,吕布已与其割袍断义。”程昱道。

事发之时,曹操身在冀州,吕布也不是什么大人物,自然不知道这件事。

“原来如此!”曹操恍然,然后提出了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仲德,依汝之言,吾兄鲍信之死,吾该向谁寻仇?”

程昱想了想,显然,幕后主使是袁绍,他的目的,陈宫在信中已经说清。

难道曹操看不懂么,显然不是!

曹操不说,他能说么?

“吕布。”程昱道。

吕布杀了鲍信,这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而且吕布无足轻重。

“为何?”

“因为鲍府君,确实死于吕布之手。”程昱还一本正经的解释。

曹操点点头,扶着墙站起,“我会记下此仇,待黄巾退去,便出兵为吾兄复仇!”

说着,他又瞧了一眼城外,见远处的黄巾已经退去。

今日交锋,告终。

程昱望着曹操离去的背影,意味深长的摇了摇头,随后跟了上去。

心中想着:曹将军为何会有此一问?

信写的不够清楚么!

显然不是,但是去找袁绍寻仇,现实么?

不说他现在是兖州牧,就算无官无职,单凭他袁氏子弟的身份,也不能将之列为复仇对象。

曹操知道,问程昱,只是想要一个台阶,而程昱,便给他一个台阶。

至于陈宫的信,道明真相,是它的作用,想保吕布,那就有些天真了。

……

依照惯例,刘擎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例行巡视,着重考察乡田,山水,然后依据他的独到的见解,因地制宜的发展。

然而这一次赴任,确是州官,还是一州之长。

这下看不过来了。

不过在赴任途中,刘擎还是发现了一些端倪的,并州山多地少,土地尤为珍贵,然而这些地,几乎都为豪强所占,他们的田地,屋舍,皆规模宏大,甚至让刘擎想起“庄园”这个概念。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遍野。

官舍步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说的就是这些人。

这个时期,这种现象,举国皆然,但并州却格外严重,活不下去的人,落草为寇,成为黑山军。

如今褚燕也于河内北上,打算系统性的清扫黑山军,将他们纳入统治。

今日出行,刘擎与郭嘉典韦登上了晋阳城外的龙山。

此山因巍峨闻名,山上还有一大片崖壁,换作未来,这里完全可以做当山川胜地开发旅游,然而这个时代,还是算了。

不过当刘擎率众登上崖壁之时,立于崖壁之上,眺望远方的晋阳城,一种豪迈之感,悠然心生,他总觉得这个缺点什么。

崖壁上如此开阔的空地,完全可以建造一座大型建筑,刘擎甚至敢确定,如此宝地,唤作太平盛世,肯定会修一座佛寺或者道观。

突然,刘擎想到了上次拜访胡孔明时的点子,建一座书院。

此地,不是绝好么!

山势,孤傲而静谧;放眼,既有江山,又有城池。

“定了!”

望着远方思忖良久刘擎突然喝道。

郭嘉不明所以地问:“主公,何事定了?”

“奉孝,本王打算在此地修建一座书院,请天下名士前来授书,再扶持寒门书生,支持他们来此学习,对于学识出众者,予以奖励,再配以合适的职衔,此举定能打破士族勾连知识垄断!本王欲在此地,建一座知识灯塔,让文字,才学之光,照遍天下!”

刘擎慷慨激昂的描绘着美好的未来,郭嘉若有所思的思考着,而典韦,则单纯觉得主公说的牛逼,至于是什么,他不关心。

“奉孝,你以为如何?”

郭嘉本不想打断主公的美好想象,可士族如今已经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联盟,虽然其内部有所分歧争斗,但对于“外敌”,他们的

立场可是出奇的一致。

这个外敌,可以是宦官,也可以是外戚,甚至可以是宗亲。

“主公,士族勾连,牵扯甚广,并非但指经史奥义,而且士族常与地方官吏,本地豪强勾连,垄断经学诗书的同时,还掌握着地方财政与军权,实难全面抗衡,昔日先帝与雒阳凿刻熹平石经,供有志之士习之,起初轰动天下,观碑者络绎不绝,而如今呢……太学寥寥,天下士人仍以袁氏马首是瞻。”

“岂能因有所顾虑便不行此事,本王就不信了,在此办学,能福泽晋阳,便福泽晋阳,能福泽并州,便福泽并州,至于能不能福泽天下……”

刘擎目光突然从郭嘉身上转到了典韦以及禁卫身上。

首节 上一节 263/5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