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求推荐票,月票支持一下。)
第347章 东莱太史慈,北海收能臣
青州治所临菑,原是齐国首都,是整个青州最为繁华的地方。
不过沮授此时却身在据县,青州黄巾之乱,十之八九皆乱在北海国,虽然曹操力剿数月,但黄巾似乎剿之不尽,而北海国,受战乱影响,死于战乱的,化作流民的,逃亡外地的,致使北海国人口锐减。
所以治不好北海国,便治不好青州。
前任刺史孔融,便是在北海遭黄巾杀害,如今曹操虽夺回了北海治所据县,而且击溃,收降黄巾数万人,但离剿灭黄巾,却还任重而道远,北海十数县,尚不能悉数掌控,而且随着曹操扩军,粮草也变得捉襟见肘起来。
坐镇济南国的娄圭替曹操张罗粮草,已经多次告急,济南地少,粮食征不上来,希望曹操想想别的法子。
曹操能有什么法子,他只能询问程昱,程昱倒是没有多着急,称眼下尚未断粮,等真的断粮时,自然会寻到别的吃的东西。
曹操思来想去,得知渤海王要来之后,便琢磨着,能不能向渤海王借点粮。
东郡之战他知道,渤海王可是将缴获的粮草悉数赠给了徐荣。
那可是足足超过十万石的粮草。
如今渤海王要来了,曹操打算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
沮授在据县,刘擎便直奔据县而来,入城之时,已是五月中旬。
据县郡府之中,刘擎坐于主位,笑盈盈望着沮授与曹操二人。
“孟德,我来据县之时,一路上,可遭遇不少黄巾呐,你这黄巾剿的,也太粗糙了些,原来连清剿过的地方,依然出现了黄巾,这青州黄巾,为何如此顽固难堪?”
曹操听了,面露一丝尴尬,不过瞬间消失,他转而想到了一个办法。
“大王有所不知,青州百姓,有粮则为民,无粮则为贼,今日有一顿吃的,便做一日民,无有吃的,便化为黄巾,四处劫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吃的。”曹操解释着。
沮授也跟着附和道:“主公,青州黄巾荼毒日久,影响之分之大,皆是空前,主要的,还是因为青州生产,破坏的过份了,一时恐难以做出如此动作。”
粮食问题,是青州最大的问题,刘擎早便想到了。
而曹操却想的是另一件事:如何刘擎礼貌而不失尴尬的开口问渤海王要粮食。
“军粮?孟德的意思是,你已断粮?”刘擎故作惊讶。
曹操的这个时候谈军粮,刘擎自然懂了,想必曹操还想好了应对。
“大王明鉴,只不过军中尚有数万黄巾降卒,虽然吃的差,却也天天要喂,我现在做的,已从济南国调运,而且算上济南国,粮草亦有用尽之时,不知……”曹操欲言又止,很为难的样子,试探的问了声:“不知大王能否妥善安置这些黄巾降卒?”
刘擎笑笑,就等你这句话!
二世纪什么最
重要?当然是人最重要,劳作,募兵,生育,那个不重要?
“当然可以!”刘擎一语掷地,一口答应。
曹操:呃……我只是试探试探,大王伱……
曹操当然也知道人重要,不仅可以从事农业,还可以从中募集精壮充作兵卒,只不过眼下青州满目疮痍,所以这两件事,都还没来得及做。
可刘擎不一样,有粮食支撑,降兵可以立即分流,该当劳工民夫的,就乖乖改造荒芜的田地,够到募兵要求的,便参与训练,若还有头铁的动乱分子,还可以将之流放到“北大荒”开荒去,夫余国内客还是缺口许许多多的劳动力的。
“孟德可将所有降卒,派给本王,本王当即命人接手,妥善安置,再者,孟德为此事劳心劳神,想必粮草消耗过巨,本王亦会酌情补偿一番。”
听得此话,曹操才舒了口气。
差点以为会被渤海王白嫖,不愧是渤海王啊,做事滴水不漏,不给旁人置喙的空间,曹操很好奇,若说能征善战,靠天赋确实可以,先汉之霍去病,便是这般年纪,以几乎传奇的方式,灭了匈奴,而这些为人处世之道,则需要经历来磨砺,这般年纪,哪来什么经历。
“多谢大王!”不管如何,曹操先谢再说,至于给多少粮,以渤海王的格局,这个需要谈吗?
不需要!
纠缠这个就格局小了。
会面结束之后,曹操带人回军营,程昱在其身后,不解问,“主公,为何不言明多少粮草?”
曹操一阵自得,这种事,也就自己看得穿,处得来,其他人的想法,显然格局小了。
渤海王是什么样的人,那是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的人,第二次东郡之战,围绕袁绍的粮草展开,最终,袁绍悻悻而逃,二十万石粮食,只带回去不到五万石,而刘擎将余下十五万石粮食尽数送给了徐荣。
十五万石!
自起兵平乱已来,曹操还没见过如此多粮草,传闻中渤海王与袁氏暗中交易的粮草,数量达百万石,听得曹操头都麻了。
“仲德放心,我信得过渤海王!”曹操道。
言尽于此。
刘擎回去之后,沮授留下,和刘擎说起来青州之后的心得。
越说,刘擎越觉得北海没救了,依照官方登基账册,北海国拥有人口二十万,然而目下估计,撑死十万出头。
这就太恐怕了,短短数年,竟然少了一半人。
刘擎这下明白,历史上百万青州黄巾是如何来的了。
整个青州,怕也只有三百万人口,直接有三分之一投了黄巾,足见生存环境之恶劣。
“青州局面,确实难堪,此事,要沮叔多多费心了,需要钱粮或是人才,尽管开口!”
“主公,钱粮我倒是放心,不过人才嘛,主公有吗?”
“咳咳……”刘擎轻咳一声,还真没有。
“沮叔在青州,可有发现什么可造之
才?”
若说人才,这据县便有一位,还是孟德引荐的。
“哦?何许人也?”
“徐氏徐干,据说此人自幼勤学,天赋远超常人,十五岁时,便能诵文数十万言,如今在郡中颇有名气,深得孔融青睐,若非孔刺史死于非命,恐怕会举荐徐干,我见过此人,确实谈吐不俗,有真才实学,常有出口成章之举。”
“既然如此,曹孟德为何不纳入麾下?”刘擎好奇问。
“孟德直言,他受不了读书人那股子酸劲……”
刘擎会心一笑,不愧你,孟德,哈哈!
“既有才学,那招来便是,另外,沮叔可有听说过太史慈?”
“太史慈?”沮授眉头一皱,作深思状,数息之后道:“我记起来了,我在官员名录中见过此人,太史慈乃是东莱郡奏曹史,主奏议事,主公何以得知此人?”
呃……梦到的行不行。
“此人有将才,沮叔,你去信一封,直接将此人唤来据县。”刘擎未作解释,直言道。
“喏。”
话音刚落,门外突然传来通报:“使君,主簿与功曹求见。”
“主公,正好为你引荐,我初到青州,多亏孔文举的两位幕僚相助,主簿王脩,功曹孙邵。”然后冲外边嚷了一声:“要他们进来!”
不多时,两人来到堂前,刚欲行礼,却见刺史正坐于下方客座,而主座之人,是一位年轻人,一时间,两人愣在那里,盯着刘擎看。
刘擎也盯着他们看,两人之中,一人着黑冠,穿灰褐氅衣,俩撇小八字胡十分显眼。
另一人,则沉稳的多,身着官服,沉默寡语,若刘擎猜的不错,这个应该就是孙邵。
王脩或许没什么印象,但孙邵刘擎是知道的,孙权称吴王后,首任丞相,便是孙邵,足见其才干以及孙权对他的器重。
“咳咳!”沮授轻咳一声,引起两人主意。
“见过使君!”两人齐躬身。
“来见见,这位是渤海王,两位见礼。”沮授引荐道。
“见过渤海王!”两人再度躬身作揖。
“请入座!”刘擎道。
沮授开门见山,问道:“两位前来,可有要事?”
王脩再度望了眼刘擎,自顾道:“城外又来了一批流民,皆是妇孺,被城卫挡在门外了,特来请示,是否放行?”
沮授刚欲开口,王脩又抢先道:“使君,先前黄巾攻占本县,已将仓中粮草悉数抢走,如今新征粮食,供给给张将军尚且紧张,实在无法满足这一帮流民,下官不敢定夺,便只好请示使君了。”
沮授还以为是何难题。
若在昨日,这还是难题,然后现在,已不是问题,因为渤海王到了,粮食的问题,就没有了,沮授当即回道:“放人入城,给予粮食。”
“可军中将士与城中百姓所支粮草,怕会很快耗尽。”王脩咬咬牙,继续劝道,总要有所抉择,恶人,他来做
。
或许是主簿天然与主家比较亲近,王脩一劝再劝,功曹孙邵反而继续沉默。
“王主簿放心,有渤海王在,粮草不日便至!”
王脩将目光投向刘擎,刘擎笑着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道:“本王已下令从冀州调粮,在此期间,万一不足,可从本王军中调配,如此,王主簿放心了吧。”
王脩一听渤海王愿伸出援手,当即一扫愁云,连胜道谢,直言渤海王是青州的大恩人。
这时,一直沉默孙邵开口了。
“使君,渤海王可是使君之主?”
孙邵一言,当即冷场,王脩小声提醒道:“孙兄,慎言!”
“长绪果真目光如炬,实不相瞒,本官确系渤海王帐下,青州刺史,亦是渤海王所荐,其初心,便是渤海王见青州长期遭受黄巾荼毒,而且有其它势力借公务以填私欲,企图染指青州。”
两人自是明白,其它势力,指的便是陶谦。
至于曹操,济南国属于青州内部势力,而且曹操确实一直兢兢业业的在清剿黄巾。
刘擎接过话茬,道:“一切皆如沮公与所言,本王来青州的首要目的,便是震慑陶谦,如今,他已经灰溜溜的逃回徐州,小心翼翼的守着自己那一亩三人份地了。”
这个消息,王脩与孙邵也都是可以确认的。
“再者,青州黄巾势大,孟德势单力微,难以有效清剿,本王此行,便在于一举平定青州黄巾之乱,还青州百姓一个太平。”
刘擎说了两个冠冕的理由,当然核心其实就一句话。
青州是我的。
这既是前提,也是结果。
刘擎望着两人,直言问道:“你二人既知,可愿投效本王?”
王脩与孙邵对视一眼,孙邵不仅目色平常,面不改色。
王脩内心腹诽:“我去,你自个装吧,我投了!”
“王脩愿投效渤海王,以效犬马之劳!”言罢,王脩对刘擎行了君臣大礼。
恭喜主公收服能臣【王脩】
姓名:王脩,字叔治
品级:卓尔不群
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