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第53节

刘擎望向南面,田地坦途,一片苍茫。

“若这些田地好好耕种,不知道能养活多少人!”刘擎叹道。

“主公,此非平民之地,平民多是求耕而不得,如何舍得空置。”典韦答道。

正说间,前方一马疾驰而来,正是朱灵。

“主公!开战了!”朱灵打老远就开始喊,来到刘擎近前,“主公,子龙传来消息,皇甫将军已下令攻城!”

“没有器械,就拿梯子硬上?”刘擎觉得不可思议,董卓不是前车之鉴吗?

“想来该是。”朱灵道。

“看来朝廷给皇甫将军的命令依然是速战速决。”刘擎心中想,刘宏是猪脑子吗?刚刚赔了五万人马,还敢这么玩?

恐怕不是刘宏的问题,多半是中常侍在诏令上动了手脚,他们不在乎国家如何,民生如何,反正其深居宫中,任凭天下水深火热。

皇甫嵩若大胜而归,封候拜将,反而会对他们不利,宦官和黄巾那点小九九,刘擎早就心知肚明了。

这时,前方又有一骑远远奔驰而来。

“又来消息了!”

来人赶到刘擎跟前,下马呈上:“主公,郭军师的信报!”

竟来自奉孝。

刘擎展信查看,越看越疑惑。

“主公,奉孝如何说?”典韦看着刘擎困惑的表情问。

“奉孝要我抵达扶柳后,引军往绛水一带靠拢。”

张郃对照着舆图,开始查看绛水位置,随后道:“我等来的时候,便是按奉孝之意,沿绛水来的,但此路线较远。”

“奉孝的意思,是要我引军而去,而不是粮车。”刘擎纠正道。

郭嘉的意思是很明显了,绛水区域,必有战事。

于此同时,经县的沮授,驻扎在外的赵云,几乎差不多时间收到了郭嘉的信件。

“弃城?”沮授不理解。

经县确为要害之地,所以当初他非常认可郭嘉的意见,故而亲自带兵。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张角欲占据经县,控制这南北向、东西向都颇为重要之地。

甚至几百里开外的主公也派赵云来此。

现在为何要放弃此枢要之地?

“沮公,奉孝信提到三军协作,共同破敌,我想奉孝必定是获得了什么重要情报。”甘来解释道。

“三军难道不是我部,子龙所部与皇甫将军所部,战事在南,如何要我们弃城往北?”

“我以为不然,三军乃是我部,子龙所部,还有主公所部,算算时间,主公应该快道扶柳县了

。”

甘来一提扶柳,沮授若有所思,奉孝让其引军至绛水南岸,而扶柳,恰恰在绛水北岸,看来是下曲阳张宝有动作。

“你同意奉孝之言?”沮授看着甘来问道。

迎向沮授目光,甘来心中动容,不知不觉,他已经完全融合这个组织了,即便是沮授这位主公家长级的人物,也在征询自己意见。

“我以为奉孝必有谋划,应当配合。”

沮授看着舆图,开始反复思虑,弃城向北而守,他本能的觉得冒险,奉孝与甘来皆有智谋,二者能成共识,自有其奥妙,最重要的是,主公有言在先,他不在,当听奉孝建言。

“那便照奉孝所言行事,弃守经县,伏于绛水。”沮授最终做出决定,依照郭嘉之计而行。

“我这便去召集士兵。”甘来言罢离去。

……

赵云巡视归来,信使早已侯在那里。

“赵县尉,郭军师的密信。”

赵县尉?赵云瞧了信使一眼,似有眼熟,他不说,赵云都快忘了自己是广平县尉了。

“你是广平人?”

“县尉忘了,初次来县府,便是我迎的你。”

听他这么一说,赵云还真记起来了,不曾想时间过得如此之快,投效主公,已经四十余日。

赵云冲其一笑,便自顾打开信件,阅览起来——

放弃此地北上?寻南宫县至绛水一处驻扎。

自见信起停止拦截黄巾信使。

养精蓄锐,莫作多余动作,直到收到新的通知。

赵云总结了一番,觉得奉孝的思路他完全跟不上,若是放弃此地,经县遭到袭击,他支援可赶不及。

停止拦截信使倒是理解,奉孝一定想让黄巾军的计划顺利实施,而且他一定有所谋划。

所以第三条,便是奉孝的杀招。

主公让我来这里驻扎,奉孝让我去那里驻扎,我该听谁呢?

我听主公的。

但主公听奉孝的。

所以我也听奉孝的!

“来人!拔营!”赵云下令道。

……

广平县,北城头。

郭嘉一手扶着墙垛,一手别在身后,出神地望着城下一波波人,他们从广平,向北而去,皆或二或三的扛着一块块木头。

一名士兵跑过来报道:“郭军师,已经安排妥当了,这是最后一批了!”

“工匠呢?”

“已经全部到位,一切按军师要求完成。”

“如此便好!”

士兵退去,留下他一人,正如这空空如也的广平。

军队全部出征,运输畜力和劳力全部外出,加上这一批抽掉出去的劳力,平日近三万人的广平,此刻竟只剩数千妇孺。

郭嘉不由得叹到:“主公啊主公,我可是将你所有的一切都押上去了!”

郭嘉面向西北,似乎在隔空言说。

“官军溃败,黄巾已成骄兵;皇甫嵩新来,立足未稳,黄巾必有作为,宜后发制人;张角经县以战示弱,欲引我军冒进,属自作聪明;皇甫嵩与张角鏖战广宗,鹬蚌相争,得利者唯有主公你!”

说着说着,郭嘉笑了起来,取过墙头的酒,大饮一口。

“蒙主公不弃,自颍川投效主公,一路北上,主公以勇破黄巾,吾所献之言不过三瓜两枣,主公不以我为累赘,反赏我耐力宝丹,今又将整个广平托付于我!”

“今日便以我郭奉孝之谋,会一会那天公将军之智!”

“来人!备马!”

感谢精神病没治了大佬的舵主打赏!

第81章 张角约战皇甫嵩(求首订)

官军主营中,点点灯火交相辉映,一道人影在营中踱来踱去。

“董刺史,稍安勿躁!今日之失利,我早有心有准备。”皇甫嵩道,初来冀州,这不过是试探性进攻,虽然有朝廷诏令,但他也不会傻傻的去送命。

何况还有眼前董卓的前车之鉴。

“咱如何能不急躁,朝廷缉拿咱的人已经在路上了,得亏了你没有将咱就地羁押,让咱多两天自在。”董卓说完,继续踱自己的步,又道,“若是这两日能破敌,保不准陛下高兴,又赦免了咱。”

董卓求生欲还是很强的。

“你我皆出自关西,来这关东讨贼,便属同僚,你快与我说说,破你营之重甲兵,是何人物?”皇甫嵩客气道,没将董卓羁押,是皇甫嵩知其耿直,断然不会跑路,更重要的是想从董卓身上问出一些黄巾的信息,这于战斗很关键。

一说到重甲兵,董卓停了下来,走到案旁边,对皇甫嵩道:“咱与你说,那重甲兵约数十人,各个身长八尺,壮实如牛,且其身着重甲,非你我所着之鳞甲,而是板甲。”

董卓走到一旁,从自己箭囊中抽出一支,“瞧瞧,我定制的百锻箭头,未能射穿其甲!”

“张宝有数十人,恐张角帐下,亦有不少,如此强敌,需营中精锐方能对付。”皇甫嵩沉声道,他想了想,突然想到一人,转而望向傅燮,“南容,有擎公子的消息吗?”

傅燮摇了摇头,“擎公子解繁阳之围后,便没有讯息了,不过听闻河间国程远志已败亡,不知道是否与公子有关。”

皇甫嵩若有所思,“若从时间上看,还真与擎公子相合,想来是擎公子奔袭河间,诛杀了程远志。”

“尔等所言之擎公子,是何人物?为何我从未听说?”董卓说道,又看向一直不说话的郭典,“郭太守,你可知其人?”

郭典默不作声。

“渤海王之子,刘擎,字君正,乃冀州人士,你竟不知?”皇甫嵩道。

郭典眼睛一亮,显然记起了,“你说的渤海王之子刘擎,乃区区商贾之徒,何足道哉,二位非冀州人士,为何皆知其名?”

皇甫嵩与傅燮对视一眼,齐齐瞧向郭典。“郭太守这些日在军中,没有听见传言吗?”

郭典眉头一皱,下曲阳一战,虽奋战到底亦难逃一败,憋屈难当,哪有心思打听什么传言。

“擎公子变卖家资,招募义勇,驰援颍川,你竟不知?”皇甫嵩二问郭典,将他问的一愣。

“世人皆知破波才乃我与公伟之功,其实不然,波才之败,全在擎公子之谋,且波才首级,亦是擎公子亲取。”皇甫嵩道。

“不仅如此,陈留彭脱,亦是公子亲斩,东郡卜巳,亦是公子亲斩!”傅燮补充道。

董卓与郭典面面相觑,他们哪里听过刘擎之名,

倒是皇甫嵩朱儁之名,已随朝廷文书遍扬天下了。

“为何我等从未听说?”郭典反问。

“唉,仲颖身在并州,未听说情有可原,你这钜鹿太守……唉!”皇甫嵩叹道。

“莫怪郭太守,实乃擎公子过于谦让,将此些功劳尽数让与我等,若此次张角兄弟再为公子所斩,我等应力谏陛下。”

董卓一听,眼睛一亮。

郭典一听,满头问号,他们说的刘擎,到底是不是那个君正商号的刘擎?

突然,帐外传来一声通报:“将军,黄巾军送来战书!”

“战书?”董卓气呼呼的走过去,接过战书,递给皇甫嵩。“黄巾竟然下来战书,闻所未闻!”

皇甫嵩展开,朗声诵读:“皇甫义真,今见将军之锋芒,大为震撼,士无攀登之力,兵无冲锋之勇,将军营中无粮乎?”

皇甫嵩大拍案台,“张角欺我!”

而后接着读道:“将军既无力攻城,角实不愿见士兵白白送命,愿赐一良机,明日点兵一万二,于广宗北门外布阵三日,将军可领一倍之兵破阵,若将军能三日内破阵,角愿率一城三十万众献降,若将军无法破阵,便引咎归北地吧,此番对弈,可免生灵涂炭,还太平世。”

皇甫嵩念完便沉默了,其余三人也沉默了。

首节 上一节 53/5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