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小闲王 第14节

这一次站出来八个。张老汉有对着李慎证实道:“王爷确实如此。都是跟着陛下作战受伤后下来的子弟。他们父辈都残疾。”

“好,你们八个我都要了。请记住陛下没有忘记你们。国家也没有忘记有功之臣。你们应该感谢你们的父辈。回去收拾收拾跟我回去上工。目前你们只能住在城里。等什么时候这边修建作坊了。才能搬过来。每个月给你们两天休沐。”李慎说完就回马车里了。城南这么远李慎肯定坐马车来。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选上的自然高兴。没选上的也是失望。李慎又告诉张老汉。让他告诉村民。这只是刚刚开始,以后会有很多机会。

半个时辰后。十一个人都背着被褥跟着李慎的马车后面前往长安城。

一下午,李慎忙碌的安排他们安装设备,教他们怎么使用蒸馏。用买来的酒糟蒸馏一锅。当就滴瞒下面的木桶后。众人都挤过去观看。

“这是酒么。怎么像水一样”

“是啊是啊。这是水吧。”

“胡说,你没闻到酒香么。”

一群人都在讨论。李慎让人拿来几个小碗,一人给一碗。让他们尝尝。

“咳咳。这酒可真烈。”

“是啊是啊。真够劲。不过很纯啊。”

李慎也抿了一口。差不多五十多度。不过可能 应该是收购来的各个酒坊的酒糟都放在一起了。口感一般。不过肯定比崔家的要好。李慎打算做为是普通等的来卖。

因为王洪福收购的酒糟太杂了。所以 李慎告诉王富贵把这种酒糟蒸馏出来的就庄坛密封好。作为低端酒。然后把作坊做出来的粮食酒发酵好的蒸馏两次,作为中高端。要蒸馏两次。装入精美的坛子。半个月后就是八月份了。正好赶上中秋节。作为礼物赠送。想到礼物。李慎就又有了点子。

李慎让人拿了几个酒坛子。普通的精美的都拿两个。有人回认为酒坛子哪有什么精美。其实不然。酒坛上面是有图案的。都是烧制的时候刻上去的。

李慎在这观看了一会,不明白的地方讲解又讲解一遍。后又吩咐王洪福明天开始买粮食自己酿酒。各种米都要买。用不完的囤起来。反正粮食便宜。之后看没什么事了就带人回宫去了

他准备制作一批礼盒。中秋节各个府上达官贵人富商不都得送礼么。李慎作为后世的人,深知送礼的习惯。高端大气上档次。酒作为传承几千年的文化产物。是送礼的首选。毕竟酒文化在我国根深蒂固。

(注,我家附近就有酒厂。经常去酒厂买散酒。里面人说第一次蒸馏后的酒都在五十多度。他们酒厂要二次蒸馏。白酒蒸馏两遍可以去除酒的涩味,酸味和生粮味,这样能够使酒喝着更加甘醇。当然,还有重要一点就事二次蒸馏要去掉酒头和酒尾,把酒头和酒尾放到下一锅重新蒸馏。)

第31章 准备开业

李慎回到皇宫后又去了司制房。并且让司制房工匠帮忙研究出来两种礼盒。一种简单雕刻配上名字即可。另一个就要雕刻精细。用料也讲究。光这个盒子就得值六七百钱。里面用红色的丝绸包裹。本来应用黄色才高端。但是李慎不敢。这个时期只有皇帝和太子才可以用。酒坛要固定在盒子里,不能撞碎了。

经过了两天研究设计。李慎终于选定了两款。每个盒子里面可以放两坛。低端款用的是普通木料。里面用普通的麻布包裹。外面上的亮油,上面刻着名字长安老窖。下面刻着人喝酒的图案。这一个盒子成本在二十文左右。

李慎以三十文的价格从司制房购买。另一个就是高端款。红木的盒子盒子,红色的丝绸。自己酿的酒要二次蒸馏都是五十多度到六十度之间的。李慎起名富贵满堂,寓意好。盒子上面图案画的是仙人喝酒的图案。栩栩如生。

成本七百文,李慎按一贯钱购买。李慎又让他们做了几个紫檀木的。准备他自己送人用。选定后就让门加紧制作,十天内,普通的李慎要五百个。红木的李慎要一百个。紫檀的让他们先做十个。

-------------------------------------

甘露殿,李世民坐在上面,下面站着两个侍卫。都是跟着李慎出宫的侍卫。

“纪王真的这么说的?”李世民问道。刚刚这两个侍卫汇报了李慎今天出宫的所有经过。这是惯例。整个长安都有李世民的眼线。更何况是皇子。

“回陛下。纪王确实这么说的,并且还带回来十一个人。每月工钱四百五钱。包三顿饭。而且最少一顿有肉食。这是纪王特意交代那个王洪福的。”侍卫回禀道

“嗯。很好。如果纪王出宫,你们还继续跟着。下去吧”李世民道

侍卫下去后。李世民陷入沉思。他在想李慎是真还是在故意做给他看。“王德,你觉得李慎会不会是做给我看的。”

王德低声回复道。“大家,依老奴看来纪王殿下不像是故意为之。纪王年纪虽小。但老奴看得出来品性纯良。大家可能不知。纪王在后宫,对我们这些下人都非常和蔼。没有亲王的架子。”

“呵,你这老奴。对李慎评价还挺高。你是不是收了李慎的好处了”李世民笑道。

“大家。老奴收的好处您不都知道么。每次纪王贿赂老奴都是大庭广众的。叫老奴都不知怎办好了。”王德也不害怕

“也是,这个李慎。连贿赂都么这明目张胆的。他还贿赂过朕呢。对了这个月的分红下来没有”李世民无奈道

“大家,已经下来了,一千六百多惯。这几个月下来都差不多五千多惯了。大家你说这纪王殿下赚钱也太厉害了。”王德回道

“不会一直这样的,民间现在应该已经有仿制的了。”李世民分析道

“大家,纪王跟司制房掌事已经说过解决方法。纪王跟他说司制房只做高级精品。不要跟民间作坊争利。所有司制房做出来的家具在上面都刻有司制房出品几个字。而且纪王为了让民间作坊有利可图还把价格提高了五层。说那些能买起的人都是贵族富商。能买起一百惯的人就不差在出五十惯。很多王侯都说纪王是黑心商人。唯利是图呢”王德把知道的跟李世民汇报了一遍

“哈哈哈,朕这个第十子就是贪财,他们其实没有说错。不过李慎说的对。不要跟下面的百姓争利,这一点他做的很好。至于那些王公贵族和世家富商。黑心一点也没什么。”李世民哈哈大笑道

-------------------------------------

八月出,司制房已经完成了李慎的订单。李慎去拉盒子顺便给钱。告诉司制房继续制作。普通的做够一千五百个。高级的再做五百个就行,毕竟长安能舍得买的就那么多。李慎已经告诉张旺采用流水线的工作模式。几个人只负责一道工序。所以生产的熟读非常快。一天几百盒,

李慎拉着盒子又一次经过严格检查后出宫直奔东市。李慎为这个门面命名为精品阁。意思这里都是精品。到了精品阁后院,王洪福上前迎接。

“王爷,酒已经装坛用泥封好号了。普通的七百坛。我们自己酿造的经过二次蒸馏的有两百坛。而且都还在制作。”王洪福汇报到

“嗯,酒糟收购有没有按照我的要求不要混在一起。还有粮食收购的怎么样了”李慎回答。

“回王爷,酒糟已经按照你的要求分开存放。蒸馏出来的酒水确实味道更好。粮食我也跟几个跑商的联系好了,他们会去远一点的地方帮我们运回来粮食。因为最近我们大量收购粮食导致粮食价格提升了三层。这会不会对王爷有影响”王洪福回完还担心的问

“能有什么影响。谷贱伤农。现在的粮食价格栗米五文钱一斗。百姓谁还愿意去种地。我希望米价高一倍。这样百姓才会愿意多种地。粮食多了人口就会多。人口多了用度吃喝就需要花钱。我们才能赚钱懂么。所以不要害怕花钱”李慎早就觉得现在的制度有问题,李世民总想着让百姓能吃饱。所以故意把粮食价格固定在很低的价格。他没考虑过百姓,百姓光吃饱可不行。还有用度呢。

李慎让王洪福把盒子都装好。然后又让王洪福取来特意制作的大米酒。大米价格比栗米高。因为这边种的少。江南道运过来的。一斗大米10文左右

李慎目前还没有那么多大米所以只能先做出来一点准备送人。等让人从江南或者河南道运过来在做精品酒。李慎知道物以稀为贵。饥饿营销是后世常用手段。

跟王洪福又到精品阁看了看布置的情况,指出一些修改的地方。要确保明天开业的正常。王洪福拍胸脯保证没有疏漏。

“嗯,我让你招的卖酒的婢女培训的怎么样了。价格一定要让们记清楚。可别到时候出现人口不一的情况。这是大忌知道么。明天我就不来了。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是我的买卖。但明面上我不方便出面。”李慎又叮嘱道。他是亲王。在这个士农工商的阶级社会。商贾之道被士大夫不耻。尤其他还是亲王。

“王爷放心。一切都安排妥当了。”王洪福回道

“嗯,明天我虽然不来,但我会让石头偷偷过来。有什么事你可以跟他说。”李慎又道

又聊了一会李慎拉着十盒红木精装酒就回宫了。现在还没有到午时。一般不会下朝。李慎决定趁这个时候上朝献礼,做宣传。他连酒杯都买好了。上等的瓷器脚杯。其实就是酒盅。一套四十个。

进宫门的时候出现了点小插曲。侍卫要开封检查酒坛。李慎直接就说告诉他这是送给陛下的精品酒。你确定要开封。侍卫最后只能去请示统领。统领也拿不定注意。最后请示李安。李安知道李慎开个酒坊。肯定是头一批酒出来送给陛下的,于是点头同意。

李慎拉着车直奔太极殿。跟李慎想的一样。此时的太极殿。还真就没有下朝。而王德此刻就站在台阶上等他呢。

“老王,里面议事议完了么。”李慎李慎上前跟王德打招呼。手里还拿着一坛酒。

“王爷里面应该快了。”王德回答道

“哦,那等会再进去,给你。好酒。跟车上是一样。外面现在都没地方买去。你赶紧找人送回去。别让人看见了。”李慎压低声音对王德说。

王德表情很无奈。这地方前后都是侍卫。太监都有十来个。大庭广众。你还说别让人看见了。不过王德还是接过酒坛。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他知道李慎不会骗他。肯定是好酒。要不然也不能送给皇帝。吩咐一个小太监过来让他把酒坛送回自己住处。还告诉小心点别打碎了。

之后就在这跟李慎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第32章 宫廷玉液酒 一百八一杯

李世民准备下朝,却见李慎在门口探头探脑的。于是大声道:“李慎你在那鬼鬼祟祟的干什么。有什么事进来说话”

李慎听到李世民叫他,赶紧进入大殿。众臣看李慎进来也都纷纷驻足。想看看李慎要什么。李慎上前行礼后。对李世民道:

“阿耶,这不是马上就要中秋佳节了么。我是来给你送礼来了。”

“哦。那为何不送到后宫。”李世民问道

“阿耶,东西刚从宫外取回来就给你送过来了。”李慎说道

“到底是何物。正好众位大臣还没走。也叫众位大臣们品鉴品鉴。”李世民对李慎说道

“是。拿上来”李慎对着身后的小石头等人说道

只见小石头春香冬梅蓝玉儿每个人捧着一个紫檀的盒子走了进来。站在李慎身边。

李慎接过一个盒子。对着李世民道。“阿耶。我送你的中秋礼是我偶然所得的一种好酒,我起名为贞观酿宫廷玉液酒。”

王德上前接过盒子李安打开看了看,没有问题。王德才把盒子放在李世民面前。只见,盒盖上两排字。上面是贞观酿。下面是宫廷玉液酒。在下面是几个仙人喝酒的图。刻画的栩栩如生。再看盒子里。红绸包裹着两坛酒。

李世民拿出来一坛。王德帮忙去掉封泥,打开后酒香四溢。连前排的几个大臣都闻到了。李世民吩咐王德取来酒杯倒了一杯。发现清澈如水。要是没有酒味溢出,李世民都怀疑是水不是酒。拿起杯准备尝尝。

“大家,老奴贪嘴。让老奴先尝尝吧。”王德说道。这是规矩。也是王德的忠心。

“无妨,纪王只是个孩子。”李世民的意思是纪王那么小。不会下毒

李世民喝了一口。瞬间一股酒气直冲脑门。李世民没有准备,又不想出丑忍者没有咳嗽。所以脸憋得通红。

旁人看此景吓的够呛。以为有毒。王德连忙上前,“大家,没事吧”各位大臣也是焦急

李世民此刻已经缓过来,“好酒。真是好酒。此酒纯净透明 ,酒劲十足,入口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确实可为宫廷玉液。”

诸位大臣看李世民没事,又夸赞李慎的就这么好。各个都觉得就算是你儿子送的也不也这般夸奖吧。好酒他们都喝过。哪怕是皇宫的贡酒他们也喝过。

李世民看众人露出怀疑的表情就道“既然是好酒,当与诸君共饮,去拿酒杯来”

“阿耶酒杯我有。”李慎赶紧说道。随后让人拿出一盒上等的瓷器酒杯。让人分发下去。

李世民一愣。这李慎连酒杯都准备好了,看来今日献礼还有别的目的啊。王德拿着酒坛给下面大臣挨个倒满。顿时大殿里酒香四溢。李世民举起酒杯道“来,诸公,共饮。”

大臣谢过后一饮而尽。李世民也没告诉他们此酒比较冲。一时间朝堂上咳嗽声四起。然后都幽怨的看着李世民。不过酒确实好酒。清澈见底。一点杂质都没有。之后李世民又让每人喝了一杯。大家这回细细品味。确实如李世民所说回味悠长。

“阿耶,儿臣这礼送的不错吧。”李慎准备宣传了

“嗯,很好。朕很喜欢。你这酒从何而来。”李世民很配合的问道。他知道李慎自己开了个酒坊。

“是我在东市一个叫精品阁的地方找到的。一共就十盒精品。我都买回来准备过节送礼用的。不过听说他们明天开张,售卖低档和高档酒礼盒。都是中秋送礼的佳品。就算低档酒也是比市面上的酒要好很多。不过听说数量不多,毕竟这等好酒制作肯定不易。”李慎回答

听李慎说完。很多人都觉得明天去看看。准备买来送礼。这部分人都是品级比较低的官员。

“纪王殿下,不知你这酒价值几何”房玄龄突然问道

“房相觉得,这宫廷玉液酒价值几何”李慎反问

“臣觉得如此美酒应价值万钱。”房相微笑道,万钱其实就是十惯钱。

“哈哈。房相,本王只能告诉你,这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李慎笑道

“一百八一杯?”

“一百八十文,还是一百八十惯?”

“肯定是一百八十文。怎么可能一百八十惯”

“就刚才那一杯酒一百八十文?”

“我们每人刚才喝了三百六十文啊”

“纪王殿下,那不知这一盒两坛酒具体多少钱”旁边唐俭问道

“不瞒唐尚书,一盒酒五十惯钱。”李慎回道。其实成本都不到两惯钱。但谁叫这东西别人没有呢。物以稀为贵。当年西方用玻璃没少骗我们的银子。

刚说完。朝堂一片吸气之声。五十惯两坛酒。不是收买不起。都能买起。但有几人舍得。长安最好的就才两惯钱,很多人都舍不得,更何况五十惯。

李世民也惊讶了。这李慎可真舍得花钱啊。而旁边的王德也吓了一跳。李慎送给他的那坛酒价值二十五惯。能卖四五亩地了都。随后众人都说李慎孝顺。对李世民怎么好。之类的奉承直言。让李世民眉开眼笑。

就在大臣赞美的时候,就见李慎又拿起一盒走到长孙无忌面前道。

“劳烦舅舅把这盒酒带给我大姐,就说弟弟因为阿耶不准,不能出宫亲自给她送过去,让她不要介意。”

听到这话。上面的李世民眼角抽了抽。知道李慎这是意有所指。但李世民不为所动。就是看着。

“臣替丽质谢谢纪王殿下。”长孙无忌接过盒子笑呵呵的说道。这酒最后还得是他喝。李丽质不喝酒。这就可是五十惯一盒。

李慎又拿了一盒走到李承乾面前道“大哥。这盒你拿回去。阿耶不许我出宫。不能亲自送到你府上了。回去后,你用上好的人参鹿茸放进去泡着。然后密封起来,一个月以后再开封。每天喝一小杯对身体好。大哥以后少喝酒。”

李承乾也笑呵呵接过来。他知道李慎是想出宫了。可李世民不允许。所以在这里刺激李世民呢。

然后李慎又给李泰送了一盒。同样的话同样的理由。让李世民都觉得在群臣面前丢脸。

“好啦,没别的事就退朝吧。”李世民现在不想看见李慎了,太丢人了。

众人走出太极殿。就看见下面有一架马车。马车上放着五六个盒子。知道这是李慎剩下的。

“纪王殿下。不知能否卖给老臣一盒。”郧国公张亮上前问道。

首节 上一节 14/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