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第124节

  某复姓小贼,给我等着!

  ……

  接下来的半个月,张谦并没有急着进军,而是在梓潼附近驻扎了下来。

  一方面是等着刘璋送来粮食,另一方面则是安抚俘虏。

  对于愿意从军的,张谦将他们打散分别塞给了张飞和魏延,至于他们到时候想作乱,军中自有这方面的军纪,只要不是大溃败,他们不会有机会。

  而种地的这些才是关键,张谦承诺他们只要正常纳粮三年,他们就可以恢复自由。

  最后是受五斗米教影响较深的,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虽然投降,但是却很不服气,张谦已经替他们想好了去处,挖矿。

  在与这些人接触之后,张谦也明白了,张鲁并不可小觑。

  首先是人口方面,汉中居然有十几万户,将近五十万的人口,要知道刘璋底下除汉中外的整个益州在籍人口也不到一百万。难怪张鲁敢和刘璋对着干。

  而在知道这个数字后,张谦才感叹,历史上曹操与刘备会猎汉中,还真谈不上谁赢谁输,虽然刘备得了土地,但是曹操将人口都迁走了,就从即时国力来看,还是曹操占了便宜。

  过程中,张谦也更加深入了解张鲁的五斗米教,它并不只是神神叨叨的蛊惑百姓,许多方面,比如道路口设立"义舍",为过往行人准备食物;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路百步以赎罪;还有像给伤兵治伤的符箓,也并不是全是虚假,里面融合了一些方术一脉的医术。

  它是很人性化,并且能够给汉中百姓带来好处的。

  虽说在这个过程中,张鲁所设立的那些祭酒多有趁机谋利,可是汉中相对而言保持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局面。

  此番张鲁出征,只带了不到三万人,但是如果张鲁真的奋力一搏的话,他随时可以在汉中拉起十万人的队伍。

  所以张谦此次的军事目标也只放在了将张鲁驱赶出葭萌关,而不是趁机夺下汉中。

  另外,张谦也在思考,如何解决信徒的问题,毕竟哪怕曹操,也无法直接解决信徒的问题;而且张谦还有一个担心,如果真把五斗米教的教义击碎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复姓小贼,欺人太甚!

  张谦从没想过自己面对这些问题,自己不过是个搭台的,现在居然被逼着上了戏台。

  好气!

  在这段时间,张谦还安排了一件事。

  那就是让张任带着魏延深入金牛道内探查情况,其实剑阁张谦后世还游玩过,只不过现在孔明还没来此修建剑阁,这里还保持着最原始的风貌,张谦的那些记忆也就没有用处。

  而魏延探查的结果是,张卫大军已经撤到大后方,沿途山道只有一些探子,见到魏延带着数百人,这些探子纷纷往回逃了。

  张谦不明白,对方为何不利用狭窄的金牛道阻击他们。

  而魏延则是觉得对方被吓破了贼胆,还有就是粮道。

  他们攻过来,那么他们就面临着运粮的重任;

  但是他们躲在那头以逸待劳,自己这边就要承当运粮的重任。

  张谦觉得有道理,但是总感觉还有什么不对……

第212章 西凉铁骑现 张谦聚人心

  葭萌关。

  杨松张卫正在互相指责对方的问题,一个说对方贪功冒进,一个说对方临阵脱逃。

  “好啦好啦!”张鲁摆了摆手,他知道此次两人都有问题,张卫小瞧了对手,杨松更是犯了大错。

  但是眼下,他还需要这些人。

  “此番失利,乃是刘备意图不轨,妄动刀兵,不是你二人之罪。”

  杨松张卫听到张鲁这么说,互相瞪了对方一眼,算是暂时平息了这件事。

  这时,张卫进言道:“兄长,刘备此番派出的主帅名叫张谦,其人多有虚名,不过辅佐的将领却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张飞,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其手下将士也只有兄长你的鬼卒可以相持一二。”

  张鲁自带的一万将士多是其鬼卒,鬼卒乃是五斗米教的忠实信徒,每一个都对张鲁忠心耿耿。鬼卒通过信任考验之后就能成为祭酒,治头大祭酒,而张鲁在教内自称师君,通过政、教两种方式来保持对汉中的绝对控制。

  听到张卫这么说,张鲁眉头一皱,鬼卒是他最忠诚的力量,他可不想鬼卒成为消耗品。

  这时,底下一个盔甲汉子停下了啃食,把手中的羊腿放到边上,大言不惭的说道:“张飞?不就是当初跟随刘玄德的那个涿郡屠夫吗?区区一个杀猪的,就能把你们吓成这样,真是可笑!”

  “你——”张卫转过头,指着大汉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怎么,不服气的话咱们也可以比试一下,无论是单对单,还是备齐了兵马斗上一番都可以,我们西凉男儿可没有一个孬种。”

  “庞德将军,我们请你来是帮忙灭敌的,不是让你来嘲讽我们的!”张鲁见状,拉下脸说道。

  “行吧,等你们什么时候需要我出兵之时,我就让你们看看西凉男儿的雄风。对了,我部下的粮食快吃完了,你们再送一些牛羊粮食过来,不然我怕劫掠的时候分不清哪些是自己人,哪些是敌人!”

  庞德起身,拍了拍大腿,随即走了出去。

  张卫指着庞德的背影对着杨松说道:“这就是你们兄弟请来的帮手?”

  “怎么,难不成我们还能请来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帮助主公打仗?”杨松自知已经得罪死了张卫,可是当时他不跑能怎么样,那张飞只率几百骑就把张卫打得不能还手,山道埋伏处对方一直在增兵,自己区区五千人过去不是送死吗?

  杨松说完后,又对着张鲁说道:“主公,西凉人不读诗书,常与匈奴、羌等族混居,交战频频,所以粗鲁不堪,不过西凉人个个能征善战,这庞德虽言出不逊,但是其部下三千具是西凉精锐,主公当善用之。”

  张鲁点了点头,他下令让张卫退军,目的就是把刘备的人马引出深谷,好让庞德的西凉骑兵发挥出战力。

  ……

  张谦这边。

  他终于明白不妥之处在哪了。

  帐内,一旁坐着张任,杨怀,高沛,王连;另一旁则是张飞,魏延,马良,石韬。

  石韬是一路跟随魏延而来的。

  张谦明白,诸葛亮名义上让马良,石韬二人辅佐张飞魏延行军,实际上却是给自己送来的帮手。但是张谦可不会这么轻易原谅诸葛亮。

  嗯,绝对不能心慈手软。

  “你二人确定,张卫退兵,沿途栈道木桥都没有拆除?”张谦问道张任魏延二人。

  两人点了点头。

  “或许他们是为了下次进攻,又或者是吓坏了,跑的时候比较急,所以忘记了!”魏延说道。

  “不,不会这么简单,当时我们根本没有追赶的意思,所以他们不会急;至于为了下次进攻,难道他们不拆,我们就不会拆吗?”张谦开口。

  “那依先生之见?”马良问道。

  张谦看着发言都是自己这边的人,原先刘璋的人都不开口,这可不行,现在已经一起扛枪了,必须得打成一片。

  于是,张谦环顾了一圈,问道:“诸位有何想法不妨直说?”

  马良见张谦落在对面的时间比较长,倒是察觉到了些什么,于是默不开口。

  短暂沉默后,杨怀说道:“或许,他们是想把我们引入山道之中,好设伏。”

  “不,应该不是,毕竟我和魏延将军沿途查看了数十次,没有看到半点设伏的迹象。”张任开口。

  “哎呀,想那么干嘛,打过去看看不就行了吗?”张飞急着摊开手说道。

  “或许他们的目的就是把我们引过去?”高沛怀疑的说道:“可是据我们所知,张鲁此番出兵只有三万多人,除去张卫和杨松领的两路兵,他自己驻守在葭萌关,手下只有一万鬼卒。虽然张鲁的鬼卒士气高的可怕,可我不认为他们是张将军手下将士的对手。”

  “那是,俺带来的八千人马,可是俺跟俺二哥调教多年的,就是面对曹操的精骑,那也不带怕的!”张飞自豪的说道。

  “如果真是这样,那会不会他们还有援兵?”石韬问道。

  “不,不可能,眼下马上就是春耕,张鲁不可能为了未知的结果,在这个时候征兵!”张任肯定道。

  农耕时期,春耕就是最重要的大事,哪怕是帝王宰相,也要亲自躬耕,以劝导百姓。

  “不,有可能!诸位,大家想想,张鲁不可能出兵,但是他可以从别的地方借来援兵。”马良开口,大家脑海中一根弦立刻就被拨动了。

  这个时候,哪里能接来兵?

  西凉!

  因为那里土地贫瘠,不以躬耕为重。

  而且从地形上来,张鲁也只能从西凉借来骑兵。

  “原来如此,因为骑兵不适合山地作战,所以他们的目的,是让我们跨越剑门道,送到他们面前!”张任恍然大悟。

  张任高看了对面的年轻人一眼,刘皇叔手下每一个人都不简单啊!

  再看了眼一直泰然自若的张谦,难道说,从他一开始提出这个问题时,他就想到这些了?

  天底下难道有文韬武略兼备之人?

  这样的人应该只出现在天命之子身边吧?

  难道说,刘备真的是天命所归,继光武皇帝之后又一中兴汉室者?

  不!

  他不是我的主公!

  等等!

  反正都是姓刘,我们现在是一家人啊!

  张任痛并快乐着!

  这时候,张谦轻轻敲了敲桌案说道:“现在大家的假想敌就是西凉精骑,大家回去好好想想,对方会有多少人,我们又该怎么应付!”

  “散会!”

第213章 张谦的远谋 子让的担心

  “季常,你说先生会不会早就知道山道那头有西凉铁骑了?”石韬一边忙着核算粮草器械等数据,一边看着正研究舆图的马良说道。

  “那是当然,先生何许人物,恐怕连破敌之策都想好了!”马良答道。

  “既然如此,先生为何不像孔明和元直一般直接发号施令,却还要我等思考对策呢?”石韬问道。像诸葛亮和徐庶,每次大战之前都是把自己困在房内,待一切思考完毕之后,再吩咐众人,哪怕众人不解其意,只要依计行事,最后也能大胜而归,可是张谦不一样,每一次大战小战前,他总要一一询问每个人的意见想法。

  马良思考了一下,说道:“我想先生之举,不在问策,而在于考验我等。至于今日,广元兄难道不觉得先生有意在磨合我们与刘璋的部下吗?”

  石韬听马良这么说,猛地一抬脑袋。

  “先生思虑真是不可思议啊!”

  “那是自然,广元兄可知道我从大兄(诸葛亮)那听来一句话?”

  “请讲!”

  “赤壁之前,先生曾对我大兄讲,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恐怕今日种种,早在先生掌握之中了!”

  石韬点了点头,回想起与张谦北上时的种种,似乎真的是每一件事都在先生的谋划当中。

  “古人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我总算是体会到了。”石韬感叹道。

  “广元兄深得先生信任,委以要务,他日成就不可限量!”

  “季常能常陪伴在先生左右,日夜听取教诲,才是让人羡慕啊!”

  张谦站在屋外,一阵煦风吹过,却是隐隐觉得有些寒冷。

  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

  晚间。

首节 上一节 124/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