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东吴占了江陵,我军上下都怨气颇重,只有子让才能深刻认识到联吴抗曹的重要性,东吴之行,非君不可!”诸葛亮语重心长的说道。
张谦怔怔的看着孔明,意思是:你觉得我相信你吗?
虽然刘备手下是缺人才,但是还没缺到这种地步。
“孔明,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多一点真诚吗?”
“还是瞒不过子让,其实我让子让去,除了子让的才华是主公帐下第一人之外,还有三个理由。”
“打住!”张谦伸出手,“孔明,虽说我对自己的才华很有自信,但是这种论资排辈的风气千万不可蔓延,什么‘三龙’,‘五虎’,提都不能提,要想成就大事,需要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尚未功成名就,文臣武将就把头部位置给占满了,以后还会有别的人才来投靠主公吗?这种不利于团结的话,讲都不能讲。”
张谦说完,就觉得自己飘了,已经好为人师到这个地步了,都是诸葛亮行了弟子礼的错!
诸葛亮揣度了一下,深以为然,心想:难道子让刚回来还没见到子龙仲业他们,就隐隐知道军中的一些传言了?
“好了,孔明,现在你可以说你的三点理由了!”
张谦:完了完了,现在连祈使句都不会用了。
诸葛亮倒没有在意,认真的说道。
“第一个吗,也是最直接的,眼下我们与东吴还是盟友,虽说联姻是周瑜的主意,可是我们若是拒绝之后,连人都不露露面,这给对方的印象不是太过骄傲自大了吗?”
张谦一听,确实是,早知道,自己就不该回来!
“第二个,眼下主公新得荆南四郡,急需大量人才,更何况还有子让借得的益州东部南部,若有没有自己的人,如何能保证政策执行下去呢?”
难道自己善于挖掘人才的能力被诸葛亮发现了?
话说,现在是有好多人才在东吴。
“孔明说的莫非是凤雏庞统?”
“士元确是其一,不过东吴人才出众,有识之士车载斗量,想必以子让的眼光,定能有所收获。”
看着诸葛亮殷殷期待的目光,张谦咳嗽了一声,“这事我只能说尽力而为,毕竟孙权不是庸主,即便是我看中了别人,别人也未必能跟我走。”
“我相信子让!”诸葛亮冲着张谦点了点头。
看着诸葛亮对自己迷之自信,张谦就很害怕,总是担心下一个地方就是街亭。
“第三个理由,子让既然提到了钱庄还有铸造额度钱的风险,我们为何不把东吴给拉上船,让他们分担我们的风险呢?而促成此事,才是我提议非子让不可最主要的原因。”
啪!
啪!
什么叫做作茧自缚啊!
不过诸葛亮的话,还真的让张谦眼前一亮。
经济掠夺啊!
不愧是诸葛亮,自己光想着用钱庄赚钱,诸葛亮已经想着用这个阴人了。
等等,历史上,孙权后期大量铸造“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不会就是因为值百钱大量流入东吴给逼得吧?
“子让可有想到主意?”诸葛亮问道。
张谦点了点头。
“只要让东吴接受我们铸造的新钱即可!”张谦说道。
诸葛亮会心一笑。
“看来子让早有预谋,倒是我多心了。”诸葛亮轻抚羽扇,满意的说道。
张谦白了诸葛亮一眼,心想:不,我没有你那么坏!
不过其中道理很简单,就像后世各个国家都想让自己国家的货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
只要让刘备这边铸造的钱进入东吴市场流通,这部分钱就相当于刘备这边额外创造的财富了。
诸葛亮觉得张谦很厉害。
但是张谦这一刻觉得诸葛亮才是魔鬼,自己两千年的见识,居然还不及诸葛亮能够活学活用。
很好!
这个东吴我去了!
……
第248章 杯酒送故人 船上真君子
“没想到刚刚与子让相见,今又匆匆而别,为兴汉室,劳子让诸番奔波,我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心中的惭愧了!”
码头,刘备带着一行人送别张谦鲁肃。
当听到诸葛亮说,要让张谦出使东吴的时候。刘备下意识的以为自己看中的女婿要飞走了,几番苦劝。
然后诸葛亮才缓缓说出与张谦的谋划,刘备虽然不是很懂,但是知道此去利益颇大,才勉强同意了下来。
此时此刻,刘备仍抓着张谦的手不忍放开。
鲁肃:又不是生离死别,我都来了好几遍了,也不见有人对我这样啊!
“主公,船该启航了!”张谦说道。
刘备揉了揉眼睛,一摆手,说道:“拿酒来!”
随即,一小兵托着托盘,托盘上有红布托底,上面摆着两个金杯。
酒水清澈见底,酒香芳香四溢。
“子让此去务必珍重,如有危险,速让子龙回来求援。”刘备递过酒杯说道。
“多谢主公!”张谦接过酒杯,就要一饮而尽。
“慢!”这时,刘备伸手拦过。
只见刘备慢慢弯下身子,伸出拇指和食指在地上捻了一丝尘土,然后撒入酒杯之中。
“子让此去山遥路远,旷日持久,可不要忘记我和孔明都在等着你回来啊!”刘备深情的说道。
诸葛亮伸出羽扇笑呵呵的说道:“主公说的极是,子让可要记得,宁要故人一捻土,莫念他乡万两金啊!”
张谦:诸葛老贼,这肯定是你出的馊主意!
我与你势不两立!
张谦端着酒杯,热泪盈眶。
“主公!”
“子让记得早去早回!”刘备说道。
张谦深深的点了点头,随即伸出手指,沾了沾杯子,又往嘴唇上一抹,说道:“主公之深情,孔明之厚谊,子让铭记在心!”
张谦说着,端着酒杯来到诸葛亮面前,“我走之后,孔明可要尽心辅佐主公,还有,我教你的养生之法,别忘了每日勤练。”
说着,就把酒杯塞到了诸葛亮手中。
“孔明,我舍不得你啊!”
诸葛亮接过酒杯,学着张谦的模样,也沾了一点划过嘴唇,随即将酒倾洒在地。
“酒洒山神,香献水仙,谨祝子让一帆风顺,平安归来!”
“告辞!”
“保重!”
……
船上。
张谦与鲁肃并排站在船头。
“刘使君对先生可真是情深义重啊!”鲁肃开口道。
“我相信吴侯对子敬亦是如此!”张谦接口道。
鲁肃:……
“先生说的是,我主亦是重情重义之人。”半晌后,鲁肃说道,“我看先生此去东吴准备东西颇多,莫非都是聘礼?”
“子敬莫要开玩笑,我上船之前已经说了,我已有心爱之人,此去东吴,不为提亲,只是为了感谢吴侯的厚爱之恩,顺便替我主感谢吴侯先前援手。”
听到张谦这么说,十几步外一个女扮男装的身影胸口砰砰直跳。
“天底下还有比吴侯之妹还要贵重的女子吗?莫非是那刘使君的闺女?”鲁肃问道。
“子敬休要开这种玩笑,男女相爱,在于情深义重,与出身门楣有何干系?”
“自古男女婚嫁都讲究门当户对,莫非先生想要效仿的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此般爱情愁苦日深,曲折不断,实非大丈夫所求!”
“我所爱所恨,无须效仿任何人!”张谦一时不明白周瑜是想用和亲把自己骗去东吴,还是真的打算让自己与孙小妹成亲, 好把自己留在温柔乡了。
“两年之前,我不过一凡夫俗子;两年之后,焉知我所爱女子不能光宗耀祖?难道子敬今时今日,尚还认为,王侯将相,天生有种?”
鲁肃很疑惑,今日张谦说的话,还有之前做的事,都像是一个追名逐利,立功心切的人。
但是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明白,娶一个诸侯之女,对他的晋升有多重要呢?
想那霍去病,年纪轻轻就封狼居胥,可若是没有血缘上的联系,他又怎么会得到武帝的宠信,更让他独掌一支骑兵呢?
“子让莫非是怀疑东吴别有用心,又或者害怕娶了吴侯之妹失去了刘使君的信任?”鲁肃试探道。
张谦:我没怀疑,我只是肯定!
“子敬可曾听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对子敬一片诚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句句真心,字字肺腑,子敬这样的话,太伤我这个老实人的心了!”
鲁肃:这都是我的词啊!
“先生可知,刘子扬死了!”鲁肃冷冷的说了一句。
听到鲁肃这么说,张谦下意识往边上挪了一步。
差点忘记了,刘晔和鲁肃是好友。
不过,两人都各为其主了,想来,关系应该好不到哪去吧?
“多好的一个人啊,可惜,居然被曹操心狠手辣给杀了!”张谦说道。
“先生真是这样认为的?”鲁肃问道,毕竟益州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虽然东吴不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刘晔被张谦气晕这种事,过去了这么久,东吴不可能不知道,尤其是受周瑜之命,一直关注张谦的鲁肃。
对于刘晔,自从鲁肃为孙权效命之后,两人并没有联系,一来是古代通信本就不便,二来则是各为其主,与敌营故友有私交是很忌讳的事情。
“其中详情,不能告诉子敬,但我亦不想谎言相告,所以还请子敬恕罪!”
张谦倒是想说刘晔是卧底,来忽悠一顿鲁肃的,但是想想,这不平白便宜了刘晔吗?而且,鲁肃和刘晔互相知根知底,故事编多了,容易露马脚。索性就说的含糊其辞,让鲁肃自己去思考去。
反正刘晔也不是死在他手上。
而鲁肃这一刻,还真产生了,刘晔会不会真的心在曹营身在刘的想法?毕竟刘晔小时候就痛恨他父亲身边的宠奴,但是因为母亲的话足足忍耐了多年。
“不知先生如何看待我东吴?”鲁肃问道。
“人才济济,君明臣贤,值此乱世,当有一番大作为!”张谦毫不犹豫的说道。
“难道先生对于东吴先取了江陵没有一丝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