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第161节

  这时,所有人都被张谦弄糊涂了,就算做不出完整的诗,也不用如此倒豆子般说出一堆散句来吧?

  而亦有人心中在想,张谦所说的这几处散句,到底有没有完整的补全版?

  崔琰赴宴之后就注意过张谦好几次,不过见张谦没有注意他,他也松了一口气,他没有自找没趣的想法,只是张昭发难的时候,崔琰就有预感,他要遭。

  不过听张谦连说了好几句,又好像与他没关系。

  这种既担心被点名,又一直不被点名的感觉,真的是太难受了。

  “现在子布先生既要我以江东君臣吟诗一首,那我便献丑了。”

  见张谦终于说到正题,众人不由得都伸长了脖子。

  “这首诗是为了颂扬赤壁之战中所有敢于奋不顾身反抗篡汉逆贼的有功之臣以及阵亡将士。”

  张谦可谓是吊足了胃口。

  紧接着,众人就听见张谦吟诵道: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武将大多沉默,因为他们实在不明白,这诗和赤壁之战有什么关系?

  而读书读得多的人,则是明白这是一首夸耀菊花的诗。

  不过以物拟人,当初曹操协百万大军南下,荆州蔡瑁张允携幼主投降,江东面临曹操“近者奉辞伐罪,旌挥难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样一份战书,这样一场声势浩荡的“北风”,孙权却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促成赤壁一战,于此而言,说一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确实也合情合理。

  这是一首借菊花之名赞颂东吴的诗,但是在场群臣,自孙权起,却没有一个人面露喜色。

  因为这首诗,没有夸耀江东的功绩,没有陈赞东吴的强盛,反正颂扬的是江东的气节。

  如果孙权自始至终都想的是以汉臣自居,那他对于这首诗,应当是抱以百分百的欣喜;

  但是对于一个想要成就霸业的诸侯来说,现在夸耀他的气节,等他成就霸业,打进中原,成为和曹操一样的“北风”,那世人岂不是要拿这首诗反过来讽刺他?

  所以孙权的脸色不是很好,孙权不发表意见,众人自然也不好发表意见。

  崔琰看着满堂一幕,心中也不由得冷笑。

  张谦果然还是那个讨人厌的“徐庶”,其实单看这首诗,崔琰是很喜欢的,但是此情此景,张谦把曹操比作摧残百花的北风,崔琰自然不能流露出一丝喜意。

  而通过这首诗,崔琰也看出了孙权的野心。

  想来,这会还真是三方都不讨好。

  自己挨骂了;

  孙权求夸却没被搔到痒处;

  张谦得罪了江东想要成就霸业之人;不对,还得罪了如张昭这样的投降派,毕竟江东世家可不是“宁可枝头抱香死”的。

  等等,崔琰发现了一丝不对劲,有一些人正在窃窃私语,评头论足,江东还是有一些既不主张投降曹操,更希望孙权能以汉臣自居的臣子的。

  张谦的诗句其实是在夸这些人的,而这些人此时也对张谦抱以了极大的好感。

  平心而论,崔琰也希望曹操一直能当个汉臣,但是事到如今,曹操的势力已经如同山顶滚落的巨石,他们这些人根本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曹操循规守矩。

  ……

  见孙权静坐在那默不作声,周瑜小声咳嗽了一下。

  孙权才回过神来,嘴角勉强的扬了扬,说道:“先生不愧人颂诗仙之人,如此佳句,正当你我共勉!”

  一边说着,又从腰间掏出了一块玉佩,玉佩四周刻有流云纹,两侧凸起镂雕两兽及云纹。

  汉玉佩

  “先生既言要效仿玉之冰清,我便把这块玉佩赠送给先生!”

  就在吟完诗的那一刻,张谦已经开始环顾四周的江东臣子,哪些对他面露善意,哪些对他面露恶意。

  其中一部分,或许可以回去和诸葛亮商量一下,然后暗中派人联诺一二,张谦思索着。

  当然,现在荆州和东吴还是联盟,联诺并非图谋江东,只是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

  一边想着,张谦上前接过孙权的玉佩。

  同时又想到,“孙权应该不会因为这点小疙瘩就对我露出杀意吧?”

  好歹这诗还是夸人的啊!

  ……

第277章 谁谓小人犁 谁人做牛马

  “好诗啊,真是好诗!”

  孙权先表态后,众人纷纷鼓掌叫好。

  张谦见好就收,今日毕竟不是自己的主场,接过汉玉佩之后,拱了拱手,便回到了座位上。

  不过,张昭既然有着引火的任务,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张谦。

  沉默了片刻,张昭继续说道:“说到人才济济,青出于蓝,刘皇叔亦是不遑多让,前有孔明,后有先生,皆是能言善辩之辈,我更听说,刘皇叔帐下有一能工巧匠,只是把这耕地之犁由直辕换成曲辕,仅仅一个举动,便使得耕地效率大大增加,如今我东吴也换成了曲辕犁,百姓深受其益,敢问先生,是也不是?”

  有坑!

  如果张谦直接承认,是能工巧匠制造的曲辕犁,那张昭就会继续问“那为什么这犁叫做玄德犁?这岂不是刘皇叔盗用他人之名?”

  “此犁乃是我荆州群臣群策群力,更在我主公的亲自监督下完成的,非一人之功。现如今,这犁既能对东吴有三分助益,我主听闻亦是十分开心。此等惠民之物自当盛行大汉田土之上,如能使百姓丰衣足食,少忍饥挨饿,实乃快意之事。”

  听到张谦这么说,不少人点了点头。

  张昭见张谦没有上当,也不着急,又转过身看向崔琰,“季珪先生,不知这曲辕犁可有传到中原去啊?”

  崔琰叹了一口气,该来的始终会来的。

  他默默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这时不知道哪又冒出一个声音,“这我听说过,北方管这犁叫做‘小人犁’,就是不知道,这和荆州的犁是不是一样了?”

  张谦:狗托,有本事坐前面来,看我不打死你!

  “哦,季珪先生,这是也不是啊?”张昭向崔琰请教道。

  崔琰思考了一下, 说道,“确实如此!”

  “这可就奇怪了,荆州群臣群策群力,刘皇叔更以自己表字为这犁命名,怎么到了北方就变成了‘小人犁’了呢?我听人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莫非曲辕犁这等死物也是如此?”

  张昭似讨教般,看了张谦一眼,又看向众人。

  随即轻轻一笑,却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因为众人都听得出,这其中是在暗指刘玄德是个小人。

  “原以为子布先生身为东吴老臣,连吴侯都尊称一声‘张公’,现如今面对满堂宾客,却说出如此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的粗鄙之语,实在是让人齿冷!”张谦站起身子说道。

  “我不过是说了个事实,先生不妨明言,我这指的是谁,骂的又是谁?”张昭强装微笑说道。

  “子布先生不必装腔作势,所谓天理公道自在人心。”到了这一步,张谦也不藏着掖着了,径直再度走到中央。

  先前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诗仙;

  现在,该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剑舌了!

  不理会众人,张谦走到崔琰面前,略微拱了拱手,说道:“季珪先生,许久未见了!”

  崔琰略微看了张谦一眼,说道:“先生是徐庶啊,还是张谦啊?”

  崔琰这是在暗讽张谦曾披着别人的脸皮。

  “张谦也好,徐庶也罢,不变的是我心中这颗赤子心,还有忠肝和义胆!”

  张谦毫不犹豫的说道,随即又问,“敢问季珪先生,这小人犁的名字是否是曹操给起的啊?”

  “邺城之时,你也饱受曹公恩惠,即便是现在你投靠他人,但是直呼尊者名讳,是否太过不敬?莫非刘皇叔治下都是你这等无君无父,不忠不孝之人?”崔琰没有回答张谦的问题,反而抓住某些字眼强词夺理起来。

  “季珪先生扣得好大一顶帽子,我倒要反问季珪先生一句,崔家世受国恩,世食汉禄,如今曹贼囚禁天子,残害忠良,季珪先生为何视而不见,还要助纣为虐?”张谦还是比较知礼的,你说喊名字大不敬,那他就只能改“尊称”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崔琰转过脸说道。

  “欲加之罪?季珪先生,这话你自己信吗?这样,今日我也不与你辩那些有的没的,只要你当众说一句‘孔文举该死’,我便认可了你如何?”张谦不屑的说道。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孔融,但是若说孔融该死,所有人都不这么认为。

  尤其是曹操麾下的这些世家家主,今日他们敢说孔融该死,那么明日他们被曹操所杀,世人也会说一句,他们该死。

  见崔琰不说话,张谦也不为难,“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莫要等到屠刀搭在脖子上,才悔之晚矣,可怜之人未必有可恨之处,但可恨之人他日必有可怜之时,莫要以为装聋作哑就能消灾去祸,他人尺蠖加身,莫怪我言之不预!”

  说完,一甩衣袖。

  张谦回过头,继续看向众人,“现在我就来和大家解释一下这同样是曲辕犁,为何在荆州和中原有不同的名字?”

  “我主以表字为犁命名,并非是要让百姓记得他的恩德,而是想告诉百姓,我主向来以百姓为重,其身肩负中兴之志,未能与百姓时刻呆在一起,但通过一犁,却能与百姓手牵手,心连心,百姓使用此犁耕田,便犹如我主时刻陪伴在身旁,从此,不受匪患侵扰,不受恶吏盘剥。”

  张谦话音刚落,便有人为之叫好。

  紧接着,更多人碍于面子,也称赞了几声。

  “至于曹贼把这犁称之为小人犁,此举不仅天怒,更是人怨,自古圣贤治世,无不以百姓为重,曹操残暴无德,居然将耕地之民视作小人,将大汉百姓视作牛羊,如此不仁不义,又岂敢以汉臣自居?更如何敢恬不知耻,称相做宰?”

  你们想说,曹操是要把“玄德”和“小人”绑定;

  但是,张谦偏说,曹操是把百姓当做小人,当成牛马。

  张谦就不信,他这么善意一提醒,中原百姓使用这犁,心中不会有别扭,再加上深重的税赋,这别扭终有一天会酝酿出怒火。

  “还有子布先生担心的,我主会不会因为被人误会是小人而愤怒,我想子布先生真是小看我主了。”张谦看向张昭,这让张昭有种不妙的感觉,“我主仁德,世人皆知,只要能对百姓有益,区区诋毁能算的了什么呢?正所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曹操视百姓为牛马,我主却愿为百姓遮风挡雨,两相对比,子布先生难道还分不出好歹?”

  “满座贤良,你们觉得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何等的气魄!

  众人皆为之拜服!

  “彩!”

  ……

第278章 孙权观虎斗 谁人议诽谤

  “子让,你满腹诗才,如此场合,为何就不能赞颂我主几句,也好让我主高一高兴,这对孙刘联盟总归是好的啊!”

  张谦一坐下,鲁肃便责怪道。

  张谦:我也想啊,可是孙权不是那种被人夸几句就找不着北的人。

  要是孙权像刘璋那么好糊弄,张谦能把他夸得脸和大姑娘上花轿一样红!

  “难道子敬不觉得刚才的诗是在赞颂吴侯与子敬等人的吗?”张谦问道。

  “这……自然是颂扬我主的,只是这诗,并没有指代性,用在刘皇叔身上,也毫无区别啊!”鲁肃遗憾的说道。

  “这不正说明你我双方志同道合,目标一致吗?”

  鲁肃一愣!

  另一边,孙权在张谦这边没占到便宜,就转头看向了崔琰。

  “崔公,刚才子让先生说,曹操将百姓视作牛马,我也听说北方税赋极高,既如此,崔公何不携族人入我东吴,我东吴上下必扫榻相迎。”

首节 上一节 161/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