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元刚一松,就听张谦说道:“把他带出去,交给邛都百姓审判,让那些族长蛮王都来观刑!”
“杀了我吧,现在就杀了我吧!”高定元一听,大声呐喊道,可是手脚被缚的他此时又能有什么话语权呢。
“先生,越嶲的叛乱已经解决,接下来我们该做些什么?”
“高定元占领越嶲抢夺的可不仅仅是财物,还有大片的土地,矿产,这些才是重中之重。”
分蛋糕也是一个难题。
“先生不是说,要用土地来招抚这些蛮王吗?”
“这里的蛮王部落都不大,大的上千人,小的人只有两三百人,把他们原先生活的地方和附近的一些土地山头封与他们也就足够了。”
“那先生,这邛都确实还有不少汉人,不过人数超过一千的只有焦、毛两姓,焦姓是前益州牧时期,躲避战乱从梓潼躲到南中的;毛姓则是武帝时期从山东迁到南中的。”
“单单两家可是不够!”张谦摇了摇头,他可不想干掉了一个高定元,再培养一个高定元。
“先生,据我打探到的消息,因为高定元的做法太过粗暴,所以许多与高家有过间隙的大姓要么躲入大山,要么就逃到永昌那边去了。”
“季常,你说这永昌的几家听到我打败了高定元,会不会派人过来?”虽说永昌几大姓打的都是朝廷的名义阻拦越嶲、牂牁、益州三郡的叛贼,但说到底,还是利益问题。
“先生兵锋所向,我想永昌吕氏一定会派人前来试探一二。”
“说的没错,所以我们还是待在这里等就好了。”张谦是很乐意与人合作的,就算是高定元,但凡他早一天投降,自己都会给他一条活路。
“先生,那定筰县那边?”
“定筰县资源丰富,将会是日后我们经营南中的重点。让向宠即刻带兵,再找几个熟悉情况的当地人,即刻接手定筰的矿产。”
“喏!”
“还有,那附近的蛮夷有哪几支?”
“主要是白狼羌,南面的白人国,听说西北面还有旄牛羌。”马良说到这的时候,钟离琪来报,说白狼羌的槃木王在听说高定元身死后,已经派人前来请降。
“吩咐向宠,让他找三个当地的大姓,让他们去和附近的蛮王谈,凡是他们开采下来的矿石盐块,我们都会统一收购,获得的利益我们与他们四六分成。还有,告诉他们,谁能够笼络到的部落多,谁就是定筰县的县长,如果他们家能够世世代代把附近的部落团结在自己麾下,那县长一职就由他们世代传递下去。”
……
益州郡。
孟获逃回后方后,先是以强硬手段吞并了雍闿的势力,然后又抓住张裔,质问他是否劝降是假,离间是真?
张裔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好心前来劝降,结果雍闿没有理会,现在却落了这么个下场。
“张侯爷乃是刘皇叔麾下第一能人,南征北战,无往不利,此番雍闿不听我言,才有此下场。阁下聪明智慧,自当知道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何还要做这螳臂当车之举?莫不如和我一同前去面见张侯爷,侯爷宽宏大量,少不得也得封阁下一个太守之位。”
“哼!”孟获冷哼一声,让人将张裔看管好,随之又去见了鲁肃。
雍闿这么快就身死,而且是死在自己人手上的消息,也让鲁肃为之一惊。
“我已经得到消息,牂牁郡的朱褒早已死在关平邓芝手中,越嶲王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现在张谦即将三路大军合围我益州郡,先生既然奉了吴侯的命令前来帮助我们,总不会什么都没准备吧?”
鲁肃最近也想通了,孙权派他来南中,让他带着巨大的财物,却把最关键的兵权落下了, 恐怕孙权占取南中的欲望并不强烈,真实目的还是把他送走。
而把自己调开,目的只有两个。
要么,自己与周瑜的关系让孙权忌惮;
要么,孙权无心与刘备继续维持联盟。
鲁肃想到这些,却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内心叹了口气,然后继续维持自己的使命。
“大王这是害怕了?”
“哼,你们这些外人惯使用激将法,我孟获可不会上当!”
“大王何故如此?若是害怕的话,大王投降便是,想来此番张谦率大军前来,投降的南中男儿也不止大王一人,大王此举并不丢人,日后传出去,还能落下个爱惜族人的美名。”鲁肃继续激将道。
见孟获不说话,鲁肃感觉时机已到,则是说起了赤壁前后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孟获询问道。
“此时的昆明就好比是当初的赤壁,张谦就好比那时的曹操,当初孙刘联合能够打败曹操,如今大王与诸多蛮王联合,又怎么会打不过一个远道而来的张谦呢?”
鲁肃的一番话让孟获看到了一丝成功的可能。
鲁肃继续蛊惑道:“张谦此番南征,大军最多不过三万,从僰道县出发,一路都要派兵驻守,能攻到益州郡腹心的又有几人?雍闿大王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北上想要与张谦正面作战,现在大王只需要以逸待劳,何愁张谦不灭?”
雍闿死后,孟获早已心生恐惧,但是鲁肃这番话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而这时,下人来报,“大王, 张谦派人送来了两封信。”
孟获接过,一封是给他的,一封是给鲁肃的。
孟获的那封是劝降信。
而给鲁肃的那封,信上只有一句话:孙刘联盟乃是子敬一手操办,子敬欲毁之乎?
……
第434章 鲁肃心志丧 孟获会众意
江东历经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文有张昭张纮,孙邵顾雍;武有程普韩当,黄盖周泰。
鲁肃经周瑜引荐,初次面见孙权之时,就对孙权提出了“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后来,孙权刚刚消灭了黄祖,刘表就派出了刘琦镇守江夏。
而曹操太早消灭了袁绍势力,顷刻南下,致使鲁肃的塌上对——二分天下的计划就此夭折。
在当时的鲁肃看来,孙刘联盟自然是以孙为主,以刘为辅,与刘备交好,只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牵制曹操。
只是鲁肃逐渐发现,一向走到哪败到哪的刘备居然在荆州站住了,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居然隐隐有了超越孙权的实力。
这让鲁肃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是不是自己联合刘备这一步出错了。
雍闿死了之后,孟获反而对鲁肃恭敬了起来,甚至让鲁肃出入自由,让他可以随时离开。
鲁肃为此没有一点喜悦,他明白,孟获越是对他不屑一顾,就说明对方内心已经更倾向于向张谦投降。
鲁肃没有走,而是派人立刻向孙权发送急件,询问孙权的意思。
而孟获这边,本已经做好殊死一搏的准备,结果张谦迟迟没有南下,让他始终保持紧张的状态,就好像一把刀子始终架在他的脖子上一样。
在南中,孟氏有好几支族人,皆出自于朱提孟氏,孟获这支是近几代南迁的,所以孟获的势力远比不上雍闿,不过孟获本人比较豪爽仗义,附近的蛮汉大族都比较相信他。
孟获身上的衣服与汉人大同小异,不过头上却插着尾羽制成的翎帽。
此时他的身边还有诸多益州郡其他势力,比较庞大的有杨家杨锋,三洞元帅,乌戈国国王。
“你们都来说说,我们是打还是不打?”
孟获这般问话,所有人都没开口,众人都不想因为意见不同成为别人的靶子。
孟获鼓了鼓掌,这时,孟获的副将走出,给每个人都分发了一根羽毛。
众人正疑惑,孟获解释道,“既然没有人开口,那我们就一起做选择。”说着又让副将端过来一个盖着黑布的竹篓。
“如果有人赞同求和的,我们便把羽毛折成两段,丢入竹篓中。如果准备殊死一搏的,就把羽毛折成三段。”
众人恍然大悟。
紧接着,孟获又说道:“我丑话在前,如果赞同打的人多,我们便殊死一搏;如果赞同和的人多,我就派人去和张谦谈条件。结果出来后,其他人如果有和众人意见不一的,你可以带着族人离开,但若是有人出尔反尔,背后捣乱的,那就别怪我不客气。”
孟获的话公平公正,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这时有人提问道:“如果我们归降了张谦,可是事后张谦又提出索要乌狗三百头、螨脑三斗这样不合理的要求,那我们怎么办?”
“那你选择打不就行了吗?”
问话人被这么一怼,当即无话可说。
“好啦, 有什么话等结果出来再说!”孟获提醒道,说着,为表公正,手举着一根羽毛,先深入了黑布中,孟获看着众人,把羽毛捏成了两段,接着一使力,又折了一段。
竹篓很深,单小臂深入,是够不到篓底的,所以不用担心别人发现或者改变结果。
在孟获的带头下,其他人也有样学样,孟获副将绕场一圈。
众人都互相看望,想从别人的脸上看出些什么,但又什么都没发现。
很快,孟获就让人统计出了结果。
两段和三段的数量分别是13和9,和!
许多人都暗自松了一口气。
孟获亦是如此,一方面,现在雍闿朱褒高定元都已经死了,孟获作为叛乱的第四人,他担心自己会被秋后算账。但另一方面,他也知道,以自己这帮乌合之众,肯定打不过张谦。
“哪些王八蛋手没个力气,连个三段都折不出?”这时,有人开口骂道。
“木鹿大王,注意你的言辞,大家伙只是不想族人受难。”
“切~”被称作木鹿大王的人面露不屑。
“好啦,不要吵了,既然大家伙已经投出结果了,那我即刻派人北上,你们有什么条件先提出来吧!”
“我们的要求很简单,以后这一片就由我们自己人来管理,他们不许再派官员来,也不许向我们征集任何税赋。”
“对,我赞同木鹿大王的建议!”
两人的对话很快就招致了众人的不满,众人之所以愿意去和张谦求和,自然是张谦在越嶲郡的一系列主张传了过来。
他们为什么要跟着雍闿造反,不就是原先的益州郡守不得人心,而且雍闿派人告诉他们,刘璋与外面打仗,马上就要召集南中男儿去前线送死吗?
他们反叛,说到底,只是为了过上好日子,现在听说,邛都的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那些原本就住在大山里的蛮王不在乎,可是几个县城附近的家族还是很看重的。
他们向孟获表示,只要回到雍闿造反之前的状况就行,朝廷可以派遣官员,但是不能过分干涉他们的自由。
……
张谦这边,因为天气炎热,已经减少了每日的建设时间。
而在这段时间,张谦又写信告诉诸葛亮南中的战况,还让诸葛亮多派了一些医者,倒不是多了许多生病的,而是南中地区有很多独特的病历药物,张谦觉得正好趁这个机会研究一下。
在此期间,永昌那边也派了人来,带队的则是鼎鼎有名的吕凯,成都武侯祠文臣廊排名第三位。
因为吕氏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一直也打着大汉的旗号,所以张谦给了对方很大的便宜和治理权力。
就在张谦等着炎夏过去,深入昆明,把最后一波敌人解决的时候,孟获也派了人来,前来求和。
张谦苦丧着脸。
亮啊,这“七擒七纵”的成就,我到底该怎么刷啊?
……
第435章 襄阳报刊事 曹操再教子
襄阳的百姓发现最近城内多了一种刊物,一般三五日发行一次,主要的内容有:
北方南逃官员的诗词,诗词中透露着对曹操治下官吏残酷剥削的控诉;
中原南逃百姓的故事,讲述他们在曹操治下吃不饱穿不暖的残酷经历;
刘皇叔巡视各地,与沿途百姓亲密会见,沿途百姓争相跟随的盛况;
偶尔还有曹老板小时候偷看寡妇洗澡一类的绯闻。
而最近这期,则写着张谦打进南中,南中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