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谦为什么选鲁肃当太守?
因为李恢的建议是太守最好选外地人,张谦身边没有那么多人,后续加入的这些人要么不舍得留在这蛮荒之地,要么年纪实在太小。
而选择鲁肃,不仅可以骗来江东的人。更是给江东的官员一个信号:
我们不需要打生打死,来我们这当官吧!
至于孙权的感受,
谁care呢?
……
第451章 孙权斥吕壹 师徒爱与憎
张谦在说服鲁肃之后,并没有急着离开南中。
当然,并不是担心回到荆州后被某人安排别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帮南中百姓多做一些实事。
至于鲁肃,则是派人送信给了孙权说明自己担任建宁太守的事情,另一边,又让人安排接回自己的族人。
张谦询问鲁肃要不要帮忙,如今担心出意外,也可以从荆州绕过来。
鲁肃则是表明,孙权即便对他心有不满, 也绝对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有所阻拦。
张谦一想也是,鲁肃严格来说,并没有背叛,要是孙权这样就杀了鲁肃的族人,那恐怕江东就要开城门,迎皇叔了!
……
建业。
孙权得到消息后,自然是怒不可遏。虽说他安排鲁肃前往南中有流放的意思,但鲁肃只要能回心转意,不要再和周瑜有什么牵扯,一两年后重新调回身边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鲁肃能在这个过程中为东吴获得一些土地、人口,难道他还能忘了鲁肃的功劳?
结果鲁肃倒好,自己给他反思的时间空间,他却倒戈易帜,还美其名曰依然是江东的臣子。
“主公,我们要不要?”吕壹做了个“咔嚓”的手势。
孙权瞪了对方一眼,他虽然愤怒,但并不会犯蠢。
“我们可以嫁祸到曹操或者刘备身上,又或者,海上风浪太大……”吕壹献媚般说道。
“愚蠢!”孙劝怒斥道。
“是是是,小的这不是看主公心情不好,想帮主公出口气吗?一时情急出错了主意,还请主公恕罪。”吕壹姿态摆的很低。
“真的如此?还是你想从鲁氏一族身上诈取一些财物?”孙权质问道。
“主公,我绝无此心啊!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主公的吩咐,为了东吴的大业啊!”吕壹磕头哭喊道。
“真的吗?那为什么江东这么多的大臣上奏本弹劾于你,说你以查奸为名,行勒索之实?”孙权走到台案前,抱起一堆竹简,砸到吕壹的身上。
吕壹忍着疼痛,却不敢躲避,“主公,小的奉命查察不法,但凡有通敌走私之事,小的不避权贵,不畏艰难,有时候下属办事是粗糙了些,但也是为了不漏过任何一件坏事,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啊!这个过程小的是得罪了许多人,可是小的一片忠心……”
“够了!”看着吕壹跪地狼狈,涕泪横流的模样,孙权有些气上心头。这个蠢货,真以为这些人是弹劾他的,实际上,这些人是在指责孙权广立耳目,刻薄寡恩。借着弹劾吕壹告诉孙权触手不要伸的太长。
“以后做事给我老实本分一点,凡事要讲究证据,若是再让我收到,你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人给打的半死不活的奏折,那小心你的皮!”
“是,是,小的记住了!”
“下去办事去吧,记住,该做的事也要继续做,不要因噎废食,把这些奏折拿下去烧掉。”
吕壹捧着这些奏折心领神会,孙权这是借故告诉他,自己就是他养的一条狗,不要胡乱叫唤,但咬人一定要狠,有他护着,自己就可以安然无恙。至于这些弹劾的比较狠的,说不定就是别有用心,要好好查!
……
打发吕壹后,孙权召集群臣讨论鲁肃的问题。
第一个,鲁肃以后到底是他的臣子还是刘备的臣子;
第二个,江东能不能从建宁郡获得一些好处。
众人一时都默不作声。
“张公,你觉得呢?”孙权点名张昭。
孙权点名张昭,可谓是别有深意,原因在于张昭并不喜欢鲁肃。
张昭与孙权是师徒关系,而张昭也算是一位严师。
虽然站在演义玩梗的角度,我们提到张昭,就会接一句“字法国”!
但事实上,张昭在为人处世上,一直是刚正不阿,忠烈直言的。
孙权喜欢打猎,张昭对他说:“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孙权聚饮无度,张昭劝谏说:“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
历史上,孙权后期有意联合辽东,张昭苦劝不听,就称病在家,孙权一气之下就把张昭大门用泥土封了,张昭也不认怂,自己用土把里面也封上了。
在对待张昭的事情上,孙权和孙策完全是不同的。
张昭在江东一直深得名望,许多人遇到事情第一时间不是去找江东之主,而是去见张昭。
孙策的态度是:“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
孙权则对张昭说:“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
关于孙策托孤,在《三国志·张昭传》裴松之注引吴历上,有一条类似刘备白帝城托孤的记载:
孙策对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前半句很好理解,后半句,意思大概和“实在打不过就投了”差不多。
众所周知,诸葛亮一直是蜀汉的丞相,可是孙权立国号为吴,众人两次推荐张昭为丞相,《三国志》记载: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
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孙权的才干已经在很多人之上了,但是放在斗智斗勇的汉末,显然,他的许多做法,还是孩子气了一些。
而孙权之所以初见鲁肃便托以重用,真的是塌上对可以比肩隆中对吗?
诸葛亮的隆中对,可不仅仅是那千余字,而是有着军事政治外交方方面面的细节的。
而鲁肃在实干方面,差诸葛亮可太多了。
孙权在乎鲁肃,更可能是因为众人都小看他的时候,鲁肃说他可以比肩高祖。
这能让孙权不高兴吗?
所以这番话,落在张昭眼中,鲁肃就成为了一个幸臣。
【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
……
“张公,你意下如何啊?”见张昭不回答,孙权又问了一句。
……
第452章 孙权问群臣 张昭交真心
“此事还得看主公怎么处理。”张昭缓缓说道:“若是主公有意与刘备开战,那应当立即召回鲁肃,更有甚者,派出大军,借鲁肃之手,顺势占领南中。”
孙权揣度了一下,曹操不动的情况下,他是不会率先出手的,而且真要与刘备开战,就不会去管南中了,而是直接攻打荆州。
“若是主公有意继续维持孙刘联盟,那由鲁肃担任建宁太守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至少外人眼里,我江东也算是在南中扎稳了根。”
张昭的意思是,孙权多多少少也往南中送了不少财物,现在这般,至少外人看来,不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面子总归保住了。
至于里子,人家说了允许你派商人去赚钱,这是香饵还是毒饵,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主公若是心中有气,也可遣使荆州,以张谦强留鲁肃为名,让刘备给个交代。”
张昭没有表态,而是把选择权还给了孙权。
“诸位觉得如何?”
“我等皆赞同张公主张。”孙卲、顾雍等人皆拱手说道。
孙权眉头一皱,他宁可麾下说出“严惩鲁肃,发兵荆州”这样的话,也不希望他们高高挂起,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说到底还是鲁肃当初说的话对,天下属于谁对眼前这些人来说,并无多大的区别,无论是曹操当了皇帝还是刘备当了皇帝,他们都可以俯首称臣,继续治理一方。
“元叹(顾雍,字元叹),依你之见,我们是该与刘备决裂,还是继续维持联盟啊?”
顾雍被点到名后,缓缓站出,躬身说道:“依在下之见,我们现在不仅要维持好孙刘联盟,还要与曹操保持友好。眼下刘备占据关中,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而曹操占据中原,是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实力仍孙刘之上。主公如今已经夺得了交州,又新增青徐人口三十万,只需作壁上观,静观其变,见刘备曹操二人鹬蚌相争,我东吴得利。”
孙权对这份回答十分的不满意,这些人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让自己忍下去,可是这天下哪有忍出来的?
“此事你们再思考一二,对我东吴究竟利弊如何,我身体不适,先回后面休息一二!”
……
夜间,孙权上门拜访了张昭。
“主公!”张昭准备大开府门大礼迎接。
“老师,你就当我是和以前一样上门来讨教学问的,无须这般多礼!”孙权赶忙上前扶起了张昭。
“主公,里面请!”
两人来到书房后,张昭屏退了家人。
“老师……”
“主公!你的来意我也能猜到一二,但是我的回答其实和元叹没什么区别。”张昭将茶水递到孙权面前,孙权双手恭敬的接过。
“老师,难道我江东除了等,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吗?”
“主公知道我为什么不喜欢鲁肃吗?”张昭反问道。
“因为老师觉得鲁肃是投机取巧,阿谀奉承之人。”孙权说道。
“不,鲁肃有君子之风,但是他的能力远远跟不上他的眼见,这才是我认为他谦下不足,不可重用的原因。”
“老师是觉得我不配与高祖相比吗?”孙权的自尊心受到了挫折。
“不是,主公年少聪慧,又有宏图大志,未尝不能成为开国之君,可是欲成大业,必须有能人相辅佐。”张昭连忙说道,“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方可兼利天下,卒定周鼎;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才能九合诸侯,匡正天下。鲁肃的才能远比不上太公,也比不上管仲,可是他让主公有了超过文王桓公的欲望,这才是我不希望主公重用他的原因。”
孙权这才明白张昭的苦心,于是赶忙拱手作揖,开口道:“所以,我才更需要老师来指点帮助我啊!”
张昭摆了摆手,“主公,我老了,我所谓的那点本事只不过是靠着日积月累的学识和仁望罢了,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如果主公问询我的意见,我依旧是只能等。”
听着张昭说出这么丧气的话,孙权也是十分的难过,他深吐了一口气,询问道:“敢问老师,江东世家之中可有骐骥,乡野之中可有遗贤乎?”
“主公,我已年老,许久不曾在外走动,这评才访贤之事恐怕是帮不上忙了。”
孙权听闻,起身对着张昭一礼,“如此,叨扰老师了。”
孙权转身欲走,张昭想了想,还是出言拦住了他,“主公!”
“老师,还有什么教我的吗?”
“主公啊,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有些话,我知道我说出来,可能会引的你不悦,不过我还是要说。”
“老师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