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曹操的遗命,葬礼并没有遵循古礼,而是采用了非常朴素的方式,就连曹操身上的衣物,也和平时一样。
文武百官前来吊唁者,只需哭十五下;
各地将领,官吏更无须离开驻地。
曹丕顺理成章的继承了魏王的爵位,只不过,曹丕很快就被一件事难住了。
那就是他的继位大典,该如何办。
办的简陋了,不符合新王的气象;
办的太过隆重,那和曹操的葬礼一对比,不就显得他不仁不孝了吗?
曹丕很后悔,早知道,他应该把父亲的葬礼办的隆重一些的。
曹丕便询问众人此事的意见,但陈群吴质,曹休曹真等人都出奇的统一,建议曹丕大办特办。
曹丕为了稳妥,确定征求一下老成持重的贾诩的建议。
“世子殿下,先王生平力行勤俭,所以不想世子在葬礼上花费太多,可是新王上位,乃是万象更始,去旧迎新,若不隆重,又如何展现新王之风采,大魏之新气象呢?”
“只是如今战乱未休,国事紧张,恐他人说了闲话。”曹丕羞涩的说道。
“正因为国事紧张,才更应该大张旗鼓,以振国民之心。君臣同乐,方可上下一心,上下一心,方可诸事顺利。”贾诩早已看出曹丕的心思,如果曹丕想要一切从简,就不需要如此瞻前顾后了。曹丕问的不是要不要,而是找个理由。
“贾大夫一番话,让丕茅塞顿开,在下年轻识浅,还请大夫日后多多扶持。”曹丕恭敬一礼。
“世子不可行此大礼。”贾诩诚惶诚恐的说道,“从前你我俱是先王臣子,世子对臣敬重,臣不甚感激,但如今,世子已经成了君,万万不可对在下行此大礼。否则,便是陷臣于大不尽。”
“啊……哈哈!”曹丕挺起了身子,嘴角微微一笑,“贾大夫客气了,你我君臣之外,还有师生之谊,等我即位之后,这三公之位,还请贾大夫万万不能推辞。”
(历史上,曹丕在篡汉之前已经设立三公了。)
“在下一介降臣——”贾诩立马就要推辞。
曹丕连忙拦住,“若非贾大夫,安有丕之今日,请贾大夫勿要推辞。”
贾诩面露难色,只好郑重的对曹丕说道:“世子一片诚心,在下感激涕零。只是这三公之位尤为重要,可为世子拉来不少的援助,如河内司马家,弘农杨家,东海王家,颍川陈家等,臣对世子之诚已经心领神会,世子无须再赐以高位,况且臣孤家寡人,若居高位,必被人耻笑。”
曹丕一听,高官厚禄确实是拉拢人的最好手段,不过曹丕还是抓着贾诩的手,说道:“我是不会忘了贾大夫的!”
贾诩离开时,曹丕像是解开了心结,满心欢喜。
只是这庆典要大办,钱还得想办法。
毕竟这些年连连打仗,府库一直没充实过,军费抚恤金都欠下了许多。
曹丕思考了许久,吩咐道:“去把族叔曹洪将军请来。”
……
不久后,曹丕统告天下,正式称王。
文武百官,具有封赏。
夏侯惇为大将军。
曹洪为骠骑将军。
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
程昱官复为卫尉,新增食邑二百户。
如司马懿、陈群、吴质等人具有厚赐。
而很快,曹丕面前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第一,是北上对付轲比能的曹彰带领大军即将抵达邺城;
第二,北方濊貊、扶馀等小国居然对自己称王没有任何表示,辽东的公孙氏送来的贺礼也远远比不上当初曹操之时;
第三,南面有人造谣,说曹操选中的继承人是曹植,曹丕阴谋篡位才得到了魏王的爵位。
更有甚者,传言曹昂之死,也与曹丕脱不了关系,就是因为这事,曹丕才与贾诩走的那么近。
曹丕气之不过,当时他才多大?
“妖言惑众,其心可诛!这一定又是荆州传出来的消息!”曹丕愤怒的摔起了书简,又指着报信人,“说,还有什么谣言?”
来人递出了文稿,有些话他不敢说出口。
曹丕一看,气得连连咳嗽,这里面居然造谣他不能人道,娶妻之前,妻子已经怀孕。
简直是岂有此理。
“这些文稿是从哪来的?”曹丕问道。
“这是徐州那边先开始传的。”
“哼,欲盖弥彰!”
谣言自然是诸葛亮干的,不过他可没有把这些消息放在寻常的报纸中。而是让人手抄了上百份,往曹魏与孙权势力交界处丢,因为是绯闻,所以反而传扬的更快,纸笔口传,手段不绝。
……
第486章 张谦祭曹贼 法正论天下
张谦站在高处,手中端着一杯热酒。
“曹老板,没能在赤壁把你带走,让你多受了几年痛苦,我深表歉意。”张谦如此想着,手中的酒从身前洒落,在雪地里形成了一条威龙。
“不过你放心,我会给你报仇的,你要保佑我打赢,我把司马一家给你送过去。”
“还有,什么魏王,魏武帝,我知道你的梦想不是这个,等我到你坟前,一定给你立块新碑,写上‘大汉征西将军曹孟德之墓’。”
“相识一场,能为你做的也就这么多了,走好!”
张谦对这位东汉末年最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致以了最深情的缅怀。
如果曹操泉下有知,一定会十分感动的。
转身回到屋内,张谦见众人都在看着自己。
“子让啊, 看来你当初北上邺城,可是收集了不少秘密啊!”法正嘿嘿的笑道。
“孝直兄何意啊?”张谦疑惑。
“嘿嘿!”法正掏出三张告示,“你看看,这上面的文章是不是你提前写好的。”
张谦接过一看。
第一篇,写的是,当初曹操与张绣宛城大战的经过,其中,还详细写了曹操与邹氏的故事,以及曹丕与贾诩密谋干掉曹昂之事;
第二篇,写的是曹操打进邺城时,曹丕发现了怀孕的甄宓,于是密不做声,并言行逼迫对方成为自己妻子的事情。
第三篇,则是曹操卧病之事,曹丕与曹操妾身偷欢,最后被曹操发现,曹操准备更立世子,结果曹丕先发制人,将曹操残忍杀害。
“孝直兄,这种没有事实依据的事情可不会是我写的。”张谦连忙否认。
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找人证上,上面的事情都很快就能澄清。不过曹丕要真找人去澄清,那可真就上当了。
“真的吗?可是这上面叙事的角度,很像是某人深入邺城打探出来的。而且我还听说,子让比较推崇白话文嘛?”法正显然不信。
“孝直兄,古人之所以言简意赅,原因是竹简制作不易,布帛又太贵,如今有了这廉价的纸张。写的通俗易懂一些也是方便百姓嘛?而且,我也只是建议主公把面向百姓的告示文书逐渐用通俗口语的方式写出来。你可不要故意曲解我的意思。”
“难道这真不是子让写的?这上面写的事情虽然对曹丕来说十分不利,可是对我们却是大功一件,子让要不就承认了吧?反正我们又不会泄露出去。”
“孝直兄,这文稿是从荆州传来的?”张谦问道。
“不,是从东面流过来的,子让可以放心,虽然我也觉得是荆州孔明办的,不过他应该心里有数,我听说,这些文稿是从徐州开始流传的,据说人们争相抄送的程度还超过了子让的诗稿。我们拿到手中的,可能已经被人修改过不知道多少遍了。”
张谦点点头,他也觉得诸葛亮不可能写的这么露骨。
不过他还是很满意的,至少诸葛亮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件物品的用处。
只是,从实战变成舆论战,丞相的个人能力树是不是被自己点歪了?
张谦反复看了几遍文稿,慎重的对着刘备说道:“主公,这报纸一事有利有弊,如今纸张和印刷技术都掌握在我们手里,所以我们能够享受其中的利处;可是这毕竟也不是什么神鬼莫测之物,终究又被人仿照出来的一天,到时候若是谣言满天,恐怕会人心败坏,世风日下。”
刘备点点头,自己可以造谣,别人自然也能造谣,张谦能够看出这点,没有沉迷其中,刘备很欣慰。
“那子让觉得该如何预防?”
“等到天下一统之后,还是得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并且纸张的制造,还有印刷工坊必须登记在朝廷手中。”
张谦这般建议,不过如今造纸的成本也只是降了下来,报纸要普及到后世的程度还有很长的时间,张谦这么提议只是防微杜渐而已。
“子让这般建议很好。只是如今曹丕已经称王,他下一步会怎么做?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张谦斟酌了一下。
虽然历史上曹丕称王之后很快就称帝了,但是现在,张谦还真不敢笃定曹丕会称帝。
这时,法正先开口了。
“主公,如今曹丕面对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是否称帝!不称帝,他始终比不过曹操,即便他有些权谋手段,但却不可能做到如曹操一般权势滔天。称帝,则可以进一步提升臣子,施以恩惠。曹操临死之前,带走了大片心向汉室的臣子,如今无论许昌还是邺城,几无心向汉室之臣,至少明面上没有。所以,曹丕接下来,很可能会篡汉自立,最多不会超过三年。”
“至于我们,也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要不要趁曹操新丧,出兵伐魏?当然,无论是否出兵,都要等到春耕之后,而这又取决于两处,一是我军粮草是否能够跟上,二则是东吴孙权的态度。”
法正这么一说,局面一下子就清楚了。
刘备也终于体会到张谦先前说的为什么希望曹操多活一段时间了。
他选的时间好啊!
双方一场大战,虽然土地上没有变化,但是曹操付出几万的人口,却把刘备积蓄的粮草消耗一空了。
加上曹操死前带走的那批人,无论内忧还是外患,都降到了极致,为了让曹丕顺利继位,曹操可谓是机关算尽了。
“孝直觉得孙权会如何做?”粮草的事情,刘备只能相信诸葛亮。
“其实此番主公与曹操对决潼关,我本以为孙权会趁机偷袭荆州,即便不占领江陵襄阳,也要夺取荆南一到二郡,没想到孙权一直按兵不动,我实在有些疑惑。”
孙权不是一个无谋,更不是一个只贪图享受的郡王,赤壁之时敢于与曹操开战便可见一般。
就是这样的一个诸侯,在另外两方大打出手的时候,居然毫无作为,法正想不通。
莫非是在秘密训练军队?
秦国怎么崛起的?
除了商鞅变法,就是因为魏国和齐国两次大战,魏武卒消耗殆尽。
张谦虽然多少知道一点,不过此时却没有开口。
……
邺城。
曹丕刚登上新王,虽有一些不利之事,但总体而言,还是有些志得意满。
连曹彰都乖乖交出了手中兵马,当个清闲侯爷去了。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曹植那居然有言论传出,说什么父亲本来中意的是他……
于是乎,一封王诏便飞去了曹植封地。
……
第487章 曹植作七步 九品中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