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沙俄当皇帝 第121节

俄国农民们举着火把和各种镰刀、农具包围了地主贵族们在乡村中的地产、农庄、别墅,他们直接用行动表明了自己对效忠沙皇的农民式理解:贵族是奸臣贼子,那么我们就把贵族的土地充公来惩罚他们,我们农民最忠于沙皇,所以土地归于耕作土地的农民非常合理。

由于围攻贵族地产的村社农民不在少数,大量贵族开始恐慌性地抛售私人土地,直接导致了原本价格高涨的俄国土地价格也得到了极大缓解。

除了村社之外,在富农控制的农村中,这些农场主也唆使农村中的贫农去攻击贵族,让他们只能被迫用极低的价格把土地出售给自己。

可以说俄国社会从上至下除了贵族阶级之外,每个阶层在这几年因为现代化运动遭受的损失或者说想要获得更多利益的渴望,种种戾气都在围攻贵族阶层中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贵族阶层非但没有阻碍到俄国现代化的进行,反倒是成为了俄国现代化的第一个祭品。

1月14日之后,国家杜马开始发难,这次维特不仅没有与杜马产生对立,而是坦然接受了杜马的问责。

在汹汹民意加持下,国家杜马的权力也水涨船高。那些还抱有幻想的政府官僚们一个接一个不得不在杜马议员的严厉问询下丑态百出,他们从前只需要对上级负责,这还是第一次遭到议会的监督,自然无法招架、无所适从。

随着国家杜马监督权的无形落实,越来越多的光线照亮了原本被世袭贵族阻挡住的黑幕地带。

对于社会主流而言,遵纪守法、秉公执法、节俭自律这些美德是最正常的“常识”,但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利用国家来肥己、欺上瞒下、游手好闲这些可能才是他们内部被扭曲的“常识”。

一旦这些小圈子里的“常识”被扒开后,社会主流上的怒火更是可想而知了。

为了自保,大量贵族公开宣称与“保守反动”的政治立场割席,不少贵族原本就已经学会了资产运作,与其说是贵族企业家,倒不如算成是资本家。

这些开明贵族的割席让原本势力庞大的贵族联合会也分崩离析,这个组织一直以来是反对俄国现代化最强烈的社会力量。

直至1904年的3月,尼古拉所掀起的这场社会运动还没有结束,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用一句伟人的话来说,天下大乱形势大好。

俄罗斯帝国政府在册的官僚一共有20万余,在这3个月的审计后,只剩下14万人。

俄罗斯帝国陆军在册的将军一共1386名,经过国家杜马入驻监督以后,还剩下296名。

俄罗斯帝国海军在册的将军一共75名,由于海军军费稀少,因此审计后还有50名。

正如维特所预计的那样,政府职能几近瘫痪,海陆军除了高级将领大量退役以外,中高级军官也损失惨重,俄国几乎同时失去了处理内政和军事的能力。

但是好在日俄矛盾已经解决,西部与德奥边境也非常和平,俄国争取到了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来解决内部矛盾。

贵族阶级甚至没有什么像样的反抗,就被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给淹没了,但这也非常依赖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主动“背叛”。

前文有所提及,贵族和沙皇部分程度上的一体的,没有贵族支持的沙皇,权力是虚弱的。

如果以尼古拉的君主个人利益计量,他原本是不需要做到这一步的。

但个人利益的最优解对国家利益而言并非如此,铲除贵族阶级这只寄生虫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就连远在瑞士的列宁也被俄国国内掀起的运动惊动了,一连写了好几篇文章,支持俄国的无产阶级应该与资产阶级和沙皇统治者进行有限的合作,因为推翻贵族阶级对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胜利会起到更进一步的效果。

“为了达到无产阶级独立的社会革命的目的,这种支持是必要的。”

“……但是无产阶级决不会忘记,资产阶级民主派不可能是可靠的民主派。无产阶级支持资产阶级民主派,不是基于同他们达成合作的协议,也不是基于相信他们的可靠性,而是根据他们实际上是否同沙皇制度作斗争和他们在斗争中表现如何。”

也正如列宁预言的那样,随着天下大乱的持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在形势上把落后反动的贵族阶级联手钉入了棺材。

自此,关于俄国是否要现代化,随着贵族阶级作为一个具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群体的消亡,这个问题已经不会再进行讨论了。

可接下来呢?俄国现代化的成果该由哪个阶级来享受?

资产阶级这些富可敌国的有产者,暂且生活安康的知识分子、中产阶

级,他们对仇富的中下贫农、底层阶级乃至表现出强大组织力、控制力的工人无产阶级会有什么感受呢?

而对沙皇尼古拉二世呢?现在政府和军队已经千疮百孔,强大的贵族阶级不复存在,他的权力也空前虚弱,自由主义者的“忠诚”是需要更多筹码来换取的。

俄罗斯帝国的历史,翻到了新的篇章。

卷末语

正如这卷的名字,战争与和平,讲的是俄国在要不要打日俄战争的这个问题上左右摇摆的内容。

随着日俄妥协的签订,和平再次降临在俄罗斯大地上。

要不要打日俄战争这件事,我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大致的结论就是根本没必要打,吃力不讨好,就像文中说的,打了以后十几二十多亿卢布的军费会彻底压垮俄国的财政能力,维特一手推进的工业化也就此为止了。

这件事当然会引发很多争议,而且也有很多书友抱怨说这本书怎么这么拧巴,啥也写不利索,主角跟个傻叉一样这里忍那里忍,还什么都不干跟挂机似的。

这要说到我写作的最初理由了。

我一开始写这本书,就是因为看了太多目标明确杀伐果断的历史穿越小说,我想要写一点更真实的(当然,随着我阅读历史资历越多,发现真实是遥不可及的),我不认为穿越者一定要拥有超人的学识、熟知一切历史脉络和细节才能改变历史,所以我笔下的尼古拉就是一只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他什么都不知道,甚至对人性、权谋都一知半解,但我不认为这样的穿越者是失败的,只要在关键的决策上不出错,以20世纪国家的治理能力来说,就可以当一名出色的统治者(当然,笔力有限可能会写得比较蹩脚)。

下一卷会讲述1904年到1914年直至世界大战爆发的故事,差不多可能有50章不到,10-12万字。

为什么1894年到1904年会写这么多,之后十年只用一卷,是因为俄罗斯帝国帝王将相的故事已经结束了,对尼古拉二世来说,他的权力已经大势已去了,接下来的十年是自由主义的十年,也是俄国真正开启自我循环的工业化的十年,是属于人民大众的十年,所以我对个体人物的故事写得就会比较简要。

另外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本书一直感觉在紧跟原有历史写。

因为俄国这20年是内敛、自我升级工业化的20年和平时代,所以对外界的影响在我看来不会很大,真正改变世界历史的节点应该只有大的战争,而俄国投身的战争只有世界大战,所以这本书会在细小调整后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开始大幅偏离历史。

第五卷:白银时代

第一章,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虽然前文中有时会提及贵族阶层、贵族政治集团、世袭贵族,但贵族作为俄国的一个法定社会阶层总人数也达到了100万余。

贵族毕竟不是按照政治经济学划分的阶级,因此贵族内的贫富差距、权力高低也有天堑之别。按贵族的家族、传统可以分成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按财产可以分成领地贵族和无领地贵族,按政治地位,还可以有首席贵族、地区长官、治安官等各式各样被贵族垄断的政府官职。

尼古拉想要打击的是那一小撮可能人数不超过2000人占据统治阶级大量资源的大贵族们,这些人就是长年以来无时不刻想要在俄国开倒车回到农奴大庄园的反动分子。

俄国的大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合作不在少数,一些资产阶级本身也有贵族身份,但假如能进一步拿到贵族们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把持的资源和权力,他们也乐意落井下石。

俄国的小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基本可以混为一谈,这些城市市民的诉求就是想要配得上自己学历、勤劳、省吃俭用拿来搏一搏的社会阶层上升通道,他们最相信“寒门出贵子”、“阶级流动”,所以喜闻乐见贵族阶层的崩塌,但是又非常警惕更底层的大多数人来挤占自己微薄的资源,而且对底层人民表现出均贫富的平等思想十分厌恶。

俄国的知识分子倒是可以单独分出来说,不少知名的大知识分子同时又是贵族、企业家,所以这也不是一个以政治经济学划分的阶级。俄国知识分子的大体面貌是受过相当教育、对现状持批判态度和反抗精神的人。

因为知识分子基本都接受了高等教育,俗话说的好,聪明的人容易变成赤色分子,意思就是知识掌握多了,独立思考能力也就上去了,所以这个阶层反对权威,对皇权、政府、资本,一切的统治主流都有批判。贵族阶层的腐朽是他们批判的重点,但是他们更关心贵族推出后俄国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当然,知识分子的理想有多少现实意义,这需要经验来分辨。

以上这几个阶层或多或少都在贵族阶层的垮塌中拿到了长期的稳定的利

益。

但是就算把这些阶级所有人加在一起,占俄国总人口也不会超过15%,俄国的农民和工人阶级同样也在反贵族运动中出了力气。

俄国的工人阶级在工会、社会民主党人和资本家们的鼓动下投身于社会运动中,不过他们到底从贵族手里拿到了什么,恐怕很难说,因为经济上他们依旧受到资本剥削,政治上大获全胜的人是自由主义者们,他们也不会给工人阶级多少政治权力。

俄国的农民阶级倒是靠着天下大乱的反贵族运动,明目张胆地抢到了许多利益。农民的利益很简单,就是要拿土地,贵族的农村地产在这次运动中被农民直接抢走了许多,这就是农民的智慧。

从每个阶级不同的利益诉求出发,最后俄国社会的现状必然是混乱的,但大乱之后也有大治,所以泥沙俱下的反贵族运动在1904年3月以后就开始变化性质了。

不论是沙皇尼古拉二世、俄国政府还是俄国的有产阶级,都不可能坐视农民和城市中的流氓无产者肆无忌惮地剥夺他人财产,所以很快维特就出台了几份临时的治安行政命令。

但是问题来了,政府在这轮反贵族运动后可以说是千疮百孔,国家杜马和民主监督只能把人开除,不能维持政府运行。所以谁来填补政府缺失的治理能力?

关于这个问题,维特倒是有一份先前只在私下讨论过的方案:吸纳地方自治机构的管理体系。

俄国的地方自治机构是个很尴尬的存在,他不算政府的一员但分担了俄国地方省份上的医疗、教育、消防、社会救济、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等等政府应该承担的职能。

地方自治机构起源于农奴制改革后,本意是想靠这些机构来管农民,结果沙皇和贵族发现这些机构自己就不服政府管理,还是民主思想的温床。所以这些自治机构从诞生后一直被政府打压,在亚历山大三世时代政府的思路就是严密控制地方自治机构,通过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建立垂直的中央集权管理。

亚历山大三世倚重的帮手是贵族阶层,到现在基本被尼古拉二世拆的七七八八了,所以俄国地方政府实际上也行将就木了。

现在维特提议说,既然已经走到这步了,干脆把地方自治机构的管理者吸纳进政府中,不仅填补了政府原有社会服务职能的空白,还能把如今瘫痪的政府职能全都恢复过来。

除了地方政府和地方自治机构的合流之外,圣彼得堡的中央政府还要大量吸纳俄国的大学生们填补基层空缺岗位。

俄国的体制改革、对贵族退出后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大获全胜的自由主义、国家杜马的影响力极大提升,这些问题都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但尼古拉也没多少建设性想法可以提供给头大的维特解决,而且沙皇现在还不在圣彼得堡。

1904年2月尼古拉带着家人到了丹麦王国暂且隔岸观火,掀起反贵族运动的第一把火之后,按照沙皇小团体的秘密商议和分配任务,维特主要负责和资产阶级打交道,尼古拉沙大公负责约束军方有可能的造反活动,杜尔诺沃干预社会运动的走势,尽可能控制人民情绪不要燃烧到沙皇身上。

国家杜马如果要彻查的话,沙皇的底子也未必干净,因为很多腐败活动本身就是过去为了让保守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默许改革活动,尼古拉拿来润滑政府内部关系用的。

蛰居在丹麦的皇家庄园里,尼古拉靠电报和圣彼得堡进行频繁交流,毕竟经过贵族阴谋活动这一出后,你说他现在不怕被精神失常的贵族分子乱枪打死恐怕是不太可能的。

在俄国陷入短暂内乱的这一时期,外界的变化也在同时进行。

1904年后英国和法国的协约关系已经水落石出了。

第二章,英法协约和德国外交反击

英国的外交变化在1900年到来后显得不甚明显,直至维多利亚女王逝世。

维多利亚女王把自己的长女嫁给当时还是普鲁士王太子的腓特烈就已经证明她对英德关系的重视程度了。

但是等爱德华七世上位后他很快审视了英国的全球战略:在远东,英日同盟维持了英国的优势地位;在美洲,英国基本已经让出了南美洲利益给美国共享;在南亚和毗邻的伊朗,曾经大博弈的对手俄国已经偃旗息鼓;在非洲,没有俄国支持的法国无力和英国竞争殖民地。

那么英国唯一需要插手的利益冲突地区,首先是欧陆的势力平衡,其次是近东特别是土耳其帝国的势力范围。

很不巧的是,这两个地区也是英国和德国发生利益角逐的地区。

既然德国不愿意当英国维护全球霸主的狗,又没有美国那样远离欧陆的地缘优势和同为昂撒民族的好感度加成,而且还与英国有利益冲突,那么英德正式走向对抗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1903年夏,爱德华七世亲自前往法国进行外交破冰之旅,法国人当然不会忘记自己在法绍达危机中退让的耻辱和埃及争端中失败的苦涩,于是伯蒂在巴黎遭到法国人的冷遇。

英国国王到达巴黎时,群众面带愠色、默不作声,有人还奚落性地叫喊了几声“布尔人万岁!”和“法绍达万岁!”

但他毫不介意地对副官安抚说:“凭什么他们该喜欢我们?”

伯蒂抛头露面了四天,所到之处都发表演说。他谈论对法国人,对他们的“光荣传统”,对他们的“美丽城市”的情谊和仰慕。在剧院幕间休息时间同观众打成一片,并在休息室里向一位著名的女演员用法语表示祝贺,使冷漠的气氛化为笑脸相迎。

当他离开巴黎时,群众山呼“吾王万岁!”。

俄国外交官报告说:“这个国家所出现的这种180度的态度转变是少见的。他赢得了所有法国人的心。”

英法的靠拢也有尼古拉背地里活动的功劳,在殖民地冲突中俄国多次没有帮助法国,让法国放弃了与英国的争端后,两国在非洲的殖民竞赛反而缓和了下来。既然冲突时间已经结束,英法又与德国的敌对化趋势逐渐明显,那么英法协约岂不是各取所需?

于是尼古拉把自己受到法国人欢迎的几个点全都写信告诉了伯蒂舅舅,让他务必在国事访问巴黎的时候注意几点,毕竟和民众打成一片的前提就是放下身段、谦逊随和与多放彩虹屁。

英法协约其实也是一份预告,因为法俄是同盟关系,而英法也结为协约后,英俄协约必然也呼之欲出了。

日俄矛盾在俄国最后进行妥协下,英俄之间已经不存在任何短期内的冲突可能性了,所以当英法协约在1904年4月8日公之于众后,法国外交部很快就想要把英法协约和法俄同盟化为同一个阵营。

假如这一设想成真,那么对三国协约会有最大反应的国家是……?

德国外交部现在表示很慌,过去几年他们曾笃定认为英国与法俄之间的敌意根深蒂固,达成协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现实很快打了德国外交部的脸,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协约针对的国家必然是德意志帝国,因此德国需要一次“外交胜利”来平息被包围的恐慌情绪。

德国决策者们讨论出来的外交反击路线有两条,第一是挑动摩洛哥问题,第二是下手分化法俄同盟。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对俄国来说太遥远了,所以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主要谈德国的第二点决策。

原本在德国执行所谓“世界政策”的时候,它对俄国的联盟需求是不屑一顾的,因为俄国不能帮助德国在海外开拓殖民地。但是如今就不一样了,英法协约以后,法国会努力利用法俄的同盟关系在英俄之间牵线搭桥,形成英法俄三国协约。

针对这种可能性,与俄国结盟将是挫败法国这种企图的最好办法。

虽然德国的决策或许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德国表现出的外交诚意无疑是斤斤计较、瞻前顾后的。

“亲爱的尼基,我听说最近俄国国内很不稳定,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地方,尽管开口。”

威廉二世拍了一封电报发给了还待在丹麦的尼古拉。

“我现在很需要平定内乱的军费,最好可以给我5到10亿卢布,我会非常感激威利你的雪中送炭。”

假如电报也算电信诈骗的话,尼古拉现在的脸皮和心态都无疑往厚黑的境界提高了不少。

“能不能便宜点……?”

大概过了好几天,威廉二世又发来了一封电报,虽然语气委婉但大致内容翻译过来就是想砍价。

“威利!难道我们之间的感情微薄到比不过鸡毛蒜皮的贷款了吗?这令我心痛!但我们还是好朋友,我也知道你的难处,所以假如你可以把利息调到3.5%左右,我就已经很开心了!”

这个年代3.5%的贷款利息已经可以说是极低了。

“当然!为了我们的友谊,我会努力促成这件事的!”

最后德国皇帝和俄国皇帝两个人讨价还价几次后,威廉二世咬咬牙给尼古拉送来了4亿卢布的贷款,年利息是4%。

首节 上一节 121/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